唐公房碑

唐公房碑

《唐公房碑》是刊刻於東漢時期的一方碑刻,全稱“仙人唐君之碑”,又稱“公昉碑”“仙人唐君碑”“仙人唐公房碑”等,無撰書人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唐公房碑》為圭形碑,高202厘米,寬67厘米,圓額,額偏右篆書“仙人唐君之碑”2行,每行3字,額下有碑暈,暈下有直徑11厘米的碑穿。碑陽刻17行,滿行31字,記述了陝西城固人唐公房於西漢居攝二年(公元7年)成仙的傳說;碑陰刻15行,行9-12字不等,題名15人。書法上,既有《張遷碑》雄厚朴茂、結體方正的特點,又有《曹全碑》秀美靈動、輕鬆自如的長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公房碑
  • 創作年代:東漢
  • 全稱:仙人唐君之碑
  • 別名:公昉碑
  • 書法類型:隸書
  • 規格:高202厘米,寬67厘米
  • 現藏地:西安碑林博物館
碑刻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品評價,歷史傳承,版本信息,

碑刻內容

碑陽
唐公房碑
《唐公房碑》碑陽拓片
(碑額)仙人唐┘君之碑┘
〔君字公房,成固人,蓋帝堯之〕□□□。□□□□,□□□〔之〕,故能〔舉家〕□□□□□┘〔去〕,上陟皇燿,統御〔陰陽〕。〔騰清躡〕浮,命壽無疆。〔雖〕王公之尊,四海之富,〔曾〕□□□□┘□毛。天地之性,斯其至貴者也。耆老相傳,以為王居攝二秊,君為郡吏,□□□┘□,土域啖瓜。旁有真人,左右莫察,而君獨進美瓜,又從而敬禮之。真人者,遂〔與〕□┘〔期聟谷口〕山上,〔乃與〕君神藥,曰:“服藥以後,當移意萬里,知〔鳥〕獸言語。”是時〔府在西〕┘〔成〕,〔去家七百餘里〕,〔休謁〕徃徠,〔轉〕景即至,闔郡驚焉。白之府君,徙為御史。䡊車〕┘〔被具〕,〔君乃畫地為獄〕,召誅之。視其腹中,果有被具,府君□賓燕,欲從學道,〔公房〕┘頃無所進。〔府君怒〕,〔敕〕尉部吏収〔公房妻〕子。公𢨲乃先歸,於谷口呼其師,告以〔戹急〕。┘〔其師與之〕歸,以藥〔飲公房妻子〕,〔曰〕:“〔可去矣〕。”妻子攣家,不忍〔去〕。又曰:豈欲得家〔俱去〕┘〔乎〕?”〔妻子曰〕:“〔固所願也〕。”〔於是乃以藥塗〕屋柱,飲牛馬六畜。須臾,有大風玄雲來〔迎公〕┘〔房妻子〕,〔屋宅六畜〕,〔翛然〕與之俱去。昔喬松崔白,皆一身得〔道〕,〔而〕公𢨲舉家俱〔濟〕,〔盛〕┘〔矣〕。〔傳曰〕:“〔賢者所存〕,澤流百世。”故使聟鄉春夏毋蚊蜹,秋冬鮮繁霜,癘蠱不遐,〔去其〕┘〔螟〕,〔百穀〕收入,天下莫〔知〕,斯德祐之效也。道牟群仙,德潤故〔鄉〕,知德者鮮,歷世〔莫紀〕。┘〔漢中太守南陽〕郭君,諱芝,字公載。修北辰之政,馳周、邵之〔風〕,歆樂唐君神靈〔之美〕。┘〔以為道高者名〕邵,德厚者廟尊。乃發嘉教,躬捐奉錢,倡率群義,繕廣斯廟。□〔和祈〕┘〔福〕,〔布之兆民〕,〔刻石昭音〕,〔揚〕君靈譽。其辭曰:┘□□□□,□□□□。□□□□,□□□□。〔遂享神藥〕,〔超〕浮雲〔兮〕。〔翱〕……
碑陰
〔故江陽守長成固楊晏〕,〔字平仲〕。
唐公房碑
《唐公房碑》碑陰拓片
〔東部督郵成固左介〕,〔字元術〕。
〔故江陽守長南鄭楊銀〕,〔字伯慎〕。
〔處士南鄭祝龜〕,〔字元靈〕。
〔司徒〕掾〔南鄭祝楊〕,〔字〕孔達。
〔處〕士南鄭祝岱,字子崋。
〔故益〕州〔從〕事〔南鄭祝忱〕,〔字子文〕
處士南鄭祝恆,字仲〔崋〕。
處士南〔鄭〕祝朗,字德〔靈〕。
處士南鄭祝崇,字季崋。
太守史南鄭祝榮,字文崋。
太〔字〕史南鄭趙英,字彥才。
處士南鄭劉通,字海□。
故〔褒〕中〔守尉南〕鄭趙忠,字元楚。
□□〔南鄭楊鳳〕,〔字孔鸞〕。
(說明:……,表示若干個無法確認的字;□,表示一個無法確認的字;〔〕,表示據《隸釋》所補文字;加粗,表示碑作異體;┘,表示分行。)

創作背景

《唐公房碑》碑陰第4行為“處士南鄭祝龜字元靈”。祝龜,字元靈,南鄭人。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漢中士女志》載:“祝龜,字元靈,南鄭人也。年十五,遠學汝、潁及太學,通博盪達,能屬文。太守張府君奇之曰:‘吾見海內士多矣,無如祝龜者也。’州牧劉焉辟之,不得已,行,授葭萌長。撰《漢中耆舊傳》,以著述終。”而劉焉任益州牧是在東漢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則祝龜任葭萌長在東漢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以後。陳直《摹廬金石記》稱:“如此立碑時,蓋未出仕,故處士雲。”則碑陰祝龜題為“處士”,必在東漢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以前,題名又必在立碑之時。據此,可以斷定《唐公房碑》刻立於東漢熹平光和之間(公元172-184年)。
對於碑的刻立者,南宋洪适《隸釋》稱:“右仙人唐君碑,篆額,漢中太守郭芝立,今在興元。”此後,歷代許多金石書籍及方誌都誤作漢中太守郭芝。至清代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陸耀遹金石續編》才更正:“碑載:‘公房以王莽居攝時得道,舉家俱濟,歷世莫紀。’後云:‘漢中太守南陽郭君,諱芝,字公載,躬捐奉錢,倡率群義,繕廣斯廟。’又云:‘刊石昭音,揚君靈譽。’是其繕廟、刊石,皆當後漢。繕廟者為郭芝倡義,而刊石不著撰、書之人,固即碑陰題名之群義為郭君所譽矣。洪氏以碑為郭芝所立,殊未審也。”即建廟、刻碑都在東漢,疑係東漢前期,漢中太守郭芝根據傳說倡導在唐公房家鄉修了一座廟,取名“唐仙館”(今訛館為“觀”,即城固縣許家廟鎮唐仙觀國小校址),以表唐公房的靈異。到東漢晚期,出現了一批“群義”,即碑陰題名的那些人,刻立了《唐公房碑》,以彰顯郭芝的善舉。

藝術鑑賞

風格
風格上,《唐公房碑》的書法堅實內聚,同時又透著秀雅之氣,既有《張遷碑》雄厚朴茂、結體方正的特點,又有《曹全碑》秀美靈動、輕鬆自如的長處。碑文是刻在一定形制碑石上的,大多是要在一定的範圍內、框架內,用基本統一的書體來書寫的,不像山野之中的摩崖石刻可以任意揮灑,但整齊但不能僵化,靈動又不失規矩。所謂的“活”,是在一定的框架內有節制的“活”。如第四行“居”字中間的長橫畫寫出了字外,改變了原來的長形,使之顯得寬博了許多;第十三行“蚊”字左旁有篆書用筆的意味,左旁下部的筆畫輕輕一勾,自然而古樸,而右旁撇捺兩畫,秀氣中透著堅韌的筆意;第十五行“邵”字左旁下部“口”寫得較大,右旁起筆第一橫折也寫得較大,兩個對角相互呼應,而左旁上部與右旁下部寫得雖小,但各自向外稍稍有一些傾斜,拉出來一些空間,在視覺上占有了一定的位置,形成了整體上的平衡與完整。

作品評價

清代官員王穆:此碑失載志書,不知誰何所作。余恐露立傾仆,遷嵌於仙人館之左壁,世稱陝榻,為至寶。而秦漢之碑獨少,余諦視此碑隸書,枯老古拙,如龜如鱉,可與李陽冰、蔡中郎並駕,真不減魯靈光也。……額上篆“仙人唐公昉碑”六字,結構秀勁。(《〔康熙〕城固縣誌·卷十·文·書唐仙人公昉碑》)
清代書畫家瞿廷韶:碑字遒整,為漢碑魁傑。(《歐齋石墨題跋·仙人唐公房碑》)

歷史傳承

《唐公房碑》刻立後一度被湮沒。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由署城固縣事王穆於唐仙觀附近發現,後移嵌於唐仙觀牆上。公元1970年,由陝西省博物館徵調並移藏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館,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三展室。

版本信息

《唐公房碑》的拓本主要有5種:
①明拓本。首行“故能”二字存左半部。第四行“土域啖瓜”四字未泐。第五行“鳥”字未泐。第九行“不忍去”的“去”字未泐。末行“浮雲”二字可見。
②清初拓本。第九行“又曰”的“曰”字未泐,“豈欲”二字左大半未泐。
③清乾嘉以後拓本。第九行“又曰”的“曰”字未泐,“豈欲”等字已泐。第十行“也於”、第十一行“翛然”等字右半尚存。
④清道光年以後拓本。第十行“也於”、第十一行“翛然”等字已泐損不可見。
⑤近拓本。僅存文字十四行,第九行“豈欲”二字右半已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