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千里田家四季圖

《趙千里田家四季圖》,元末萬金所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趙千里田家四季圖》
  • 創作年代:元末
  • 作品出處:為趙千里所繪《田家四季圖》而作
  • 文學體裁:詩詞
  • 作者:萬金
詩詞原文,注釋譯文,詩詞鑑賞,作者簡介,創作背景,

詩詞原文

桃花浪已深,楊柳風猶弱①。
鄰曲欣往來,逢迎勤耕作②。
健犢不自暇,老農良有托③。
共醉社日尊,陶然得真樂④。

注釋譯文

①桃花浪:亦作桃花水、桃花汛,謂桃花開放時節比較集中的雨水,即通常所稱之春汛
②鄰曲:鄰里,鄰人。逢迎:迎接。指迎接春耕。
③健犢:壯健的牛。良有托:確實有所依賴。
④社日:古代祭祀灶神之日。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春社,立秋後第五個戊為秋社。屆時備供祭神,聚會宴樂,以祈禱和慶賀春種秋收等農事的順利。尊:酒杯。陶然:喜悅歡樂貌。
千里
指路途遙遠或面積廣闊。《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師之所為, 鄭 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後漢書·公孫瓚傳》:“今吾諸營樓櫓千里,積穀三百萬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變。” 唐 孟郊 《喜雨》詩:“朝見一片雲,暮成千里雨。”
田家
(1).農家。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 唐 孟浩然 《過故人莊》詩:“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清 姚鼐 《舟中漫興》詩:“草徑人獨行,田家麥並熟。”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一:“果然的,此屋中處處看出十八世紀的田家風味。”
(2).農夫。 南朝 梁 范雲 《贈張徐州謖》詩:“田家樵採去,薄暮方來歸。” 唐 李白 《贈從弟冽》詩:“日出布穀鳴,田家擁鋤犁。” 清 譚瑩 《重有感》詩:“請看徵調兵如雨,未及田家振臂呼。”
四季
(1).春、夏、秋、冬四時的總稱。每季三個月,以農曆一月、四月、七月、十月為一季的開始。 漢 蔡邕 《月令問答》:“春,木王。木勝土,土王四季。四季之禽,牛屬季夏,犬屬季秋,故未羊可以為春食也。” 唐 張蠙 《次韻和友人冬日書齋》:“四季多花木,窮冬亦不雕。” 楊朔 《荔枝蜜》:“ 廣東 天氣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不閒著。”
(2).農曆四個季月的總稱。即指春三月,夏六月,秋九月,冬十二月。《素問·刺要論》:“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內動脾,脾動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嗜食。” 王冰 註:“七十二日四季之月者,謂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各十二日後,土寄王十八日也。”
四季
(1).春、夏、秋、冬四時的總稱。每季三個月,以農曆一月、四月、七月、十月為一季的開始。 漢蔡邕《月令問答》:“春,木王。木勝土,土王四季。四季之禽,牛屬季夏,犬屬季秋,故未羊可以為春食也。” 唐張蠙《次韻和友人冬日書齋》:“四季多花木,窮冬亦不雕。” 楊朔《荔枝蜜》:“ 廣東 天氣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不閒著。”
(2).農曆四個季月的總稱。即指春三月,夏六月,秋九月,冬十二月。《素問·刺要論》:“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內動脾,脾動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嗜食。” 王冰 註:“七十二日四季之月者,謂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各十二日後,土寄王十八日也。”
桃花浪
(1).猶桃花汛。 唐杜甫《春水》詩:“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 宋張元乾《滿江紅》詞:“春水迷天,桃花浪,幾番風惡。”參見“ 桃花汛 ”。
(2).傳說河津桃花浪起,江海之魚集聚 龍門 下,躍過 龍門 的化為龍,否則點額暴腮。見 辛氏《三秦記》。後遂以比喻春闈。 宋辛棄疾《鷓鴣天·送廓之秋試》詞:“ 禹門 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宋 張世南《遊宦紀聞》卷六:“ 鮑 氏 安國 、 安行 、 安世 兄弟,三科連中,故 程文昌 伯禹 贈之詩,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古今小說·趙伯升茶肆遇仁宗》:“來年三月桃花浪,奪取羅袍轉故鄉。” 清李漁《慎鸞交·悲控》:“虧你做中流砥柱桃花浪,不似那跳 龍門 的個個顛狂。”
楊柳風
謂春風。 前蜀牛嶠《更漏子》詞:“香閣掩,杏花紅,月明楊柳風。” 元劉庭信《一枝花·春日送別》套曲:“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 清吳偉業《永和宮詞》:“楊柳風微春試馬,梧桐露冷暮吹簫。”
鄰曲
鄰居;鄰人。 晉陶潛《游斜川》詩序:“與二三鄰曲,同游 斜川 。” 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韓勢敗笑鑒》:“飢餓乞憐之聲,達於鄰曲。” 阿英《明朝的笑話》二一:“一夕,乘醉訪鄰曲一個隱士。”
往來
(1).來去,往返。《易·鹹》:“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李鏡池 通義引 王肅 曰:“﹝憧憧﹞,往來不絕貌。”《隸釋·漢仙人唐公房碑》:“是時府在西成,去家七百餘里,休謁往徠,轉景即至。” 唐溫庭筠《經李徵君故居》詩:“惆悵羸驂往來慣,每經門巷亦長嘶。” 魯迅《書信集·致曹聚仁》:“還是快點印出的好,否則,郵件往來,又是許多日子。”
(2).反覆;來回。《易·繫辭上》:“夫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二·神女廟神鴉》:“予壬子冬下 三峽 ,至十二峰,果有鴉十餘,往來旋繞。”
(3).交往,交際。《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魏書·劉廞傳》:“ 高肇 之盛及 清河王 懌 為宰輔, 廞 皆與其子侄交遊往來。”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四》:“ 衡山 甚好,只是與人沒往來。” 巴金《家》九:“祖父偶爾也跟唱小旦的戲子往來。”
(4).猶進退。指引薦與黜退。《書·君奭》:“無能往來,茲迪彝教。” 孫星衍 疏:“無能往來,為無能進賢退不肖。”《漢書·朱雲傳》:“ 雲 數上疏,言丞相 韋玄成 容身保位,亡能往來。” 顏師古 注引 李奇 曰:“不能有所前卻也。”
(5).已往與未來。《鶡冠子·能天》:“量往來而興廢,因動靜而結生。” 陸佃 解:“已往者廢,方來者興。”
勸耕
(1).猶勸農。鼓勵農民努力耕作。《尸子》卷下:“ 有虞氏 身有南畝,妻有桑田, 神農 並耕而王,所以勸耕也。” 唐杜甫《大雨》詩:“陰色靜壟畝,勸耕自官曹。”
(2).努力耕種。《漢書·食貨志上》:“此農夫所以常困,有不勸耕之心,而令糴至於甚貴者也。”
健犢
強健的小牛。 唐李賀《章和二年中》詩:“健犢春耕土膏黑,菖蒲叢叢沿水脈。” 唐溫庭筠《碌碌古詞》:“野草自根肥,羸牛生健犢。”
老農
經驗豐富的農夫。《論語·子路》:“ 樊遲 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南史·程靈洗傳》:“﹝ 靈洗 ﹞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於水陸所宜,刈獲早晚,雖老農不能及也。” 明錢澄之《田園雜詩》:“置酒謝老農,願言俟秋成。” 魯迅《準風月談·喝茶》:“但在老農,卻只知道每年的此際,就要割稻而已。”
社日
古時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後第五個戊日。間或有四時致祭者。 周 代本用甲日, 漢 至 唐 各代不同。 唐張籍《吳楚歌》:“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 宋王安石《歌元豐》:“百錢可得酒斗許,雖非社日長聞鼓。” 明謝肇浙《五雜俎·天部二》:“ 唐 宋 以前皆以社日停針線,而不知其所從起。余按《呂公忌》雲‘社日男女輟業一日,否則令人不聰’,始知俗傳社日飲酒治耳聾者為此,而停針線者亦以此也。”參閱 宋 陳元靚《歲時廣記·二社日》、 清 顧炎武《日知錄·社日用甲》。
陶然
(1).醉樂貌。 晉陶潛《時運》詩:“邈邈遐景,載欣載矚。稱心而言,人亦易足。揮茲一觴,陶然自樂。” 唐黃滔《書崔少府居》詩:“ 魯 史 蜀 琴旁,陶然舉一觴;夕陽明島嶼,秋水淺池塘。” 明高啟《立秋前三日過周南飲雷雨大作醉後走筆書壁間》詩:“三杯不覺已陶然,此身竟到無何有。” 清曹寅《飲浭酒》詩:“眷言酌昆友,陶然知水奇。” 葉聖陶《城中·前途》:“假如提起來斟著,就有淡瑪瑙色的‘陳紹’流出來,觸著鼻觀便覺陶然。”
(2).喜悅、快樂貌。 唐韓愈《送區冊序》:“與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漁,陶然以樂。” 宋葉適《朝請大夫直龍圖閣致仕沉公墓志銘》:“人視之憒憒,而公陶然有以自樂,不顧也。” 清厲鶚《東城雜記·灌園生》:“歌既闕,幽情暢,白露下,初月上,陶然一適,混乎無象。” 郭沫若《牧羊哀話》二:“西望那夕陽光里的金剛,色相莊嚴,雲煙浮動,我的靈魂,早已陶然沉醉,脫殼優遊。”

詩詞鑑賞

此題詩共二首,此選其之一;本詩通過樸素平易的語言,簡潔明快的韻律,生動活潑的形象,為我們再現出一幅陶然欣欣的農家樂畫卷。與此同時,也便流露出作者嚮往自然、熱愛生活的真情實感。

作者簡介

萬金(1327-1373),元末明初南京天界寺僧。字西白,俗姓姚,吳郡(今江蘇蘇州市)人。少入寶積院,師事宗衍,嗣法古鼎大師,繼居四明雙徑寺、蘇州瑞光寺。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住持京城天界寺,時蒙召對,深得明太祖賞識。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詔名僧十人及僧徒二千建法會於鐘山,萬金總持齋事。他體質羸弱,事母至孝,建孤雲庵以養母。因研經勤苦與母亡過哀而早逝,得年僅四十七歲。

創作背景

趙千里名伯駒,字千里,以字行。宋宗室。工畫山水花卉翎毛,為南宋初年著名畫家。金公這首詩,為趙千里所繪《田家四季圖》而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