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縣誌》是《周至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至縣誌
- 作者:《周至縣誌》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3年08月
- ISBN:7805467102
《周至縣誌》是《周至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周至縣誌》是《周至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本志記述了周至縣的自然、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和現狀。1作品目錄封面周至縣誌《周志縣誌》編纂委員會《周志縣誌》編寫者圖片周志縣地圖海拔3000...
《周至縣誌》是1993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安泉。內容簡介 《周至縣誌》綜述歷史,橫列地理、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濃縮了周至縣兩千餘年的歷史,具有資治、存史、教化和收藏價值。書中首設通史式的《縣史述要》,中有地方特色的《刺繡志》、《樓觀台志》和黑河、廟會等章節,後殿《大事系年》,有...
1 周至縣誌 建置志 第一章 縣域區劃 第一節 縣名、位置.周至縣誌 [引用日期2017-09-3] 2 基本縣情.周至縣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6-15] 3 天下第一福地 西安周至樓觀台國家森林風景區.鳳凰網 [引用日期2017-06-25] 4 天下第一福地——樓觀台.陝西省林業廳 [引用日期2017-06-25] 5 探訪陝西七大愛情...
據清乾隆年間《周至縣誌》載,北宋開寶元年(968年)開闢廣濟渠,引水至縣城護城河,廣濟渠經此,因而得名。建置沿革 唐天祐三年(906年),即有民居。明嘉靖年間為鎮。清代設師家、留村二所。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後,為廣濟鎮,並有馬召鄉、駐南神寨(今鎮政府駐地)。1949年後,駐馬召區公所,轄地為一...
同時根據1994年《周至縣誌》省考古隊及有關專家論證,豆村應為古矢國所在地(有待進一步考證)。民俗 民謠:四月八 四月八,游大蜡。不為看大蜡,只為看豆村的好姐家。媽呀,你看大蜡過來啦。扶媽踮腳嫩聲笑,風擺衣衫賽荷花。藏青褲子綠裹腳,毛蓋兒打到半中腰。花花眼睛細眉毛,撲閃撲閃四面照(rāo),...
四大班,乾隆以來盛行或建立,每班40—60人,有眉縣堤塢村的張家華慶班,鳳翔田家義興班,寶雞東關閣底村王家的聚順班,岐山平湖村高家的永慶班。其中華慶班歷史久遠,善演神戲,有“不唱華慶班,神就不喜歡”之諺語。《周至縣誌》言其為縣人張附翱創立,張乃明正德年間人,其班傳承四百多年,解放前才報散。
任為人耿直寬厚,熱心地方文化教育。設館課徒之餘,鑽研醫學,治病不分貧富,免收診費。救助貧孤,不遺餘力。主持重修《周至縣誌》,民國14年(1925)刊行,全志8卷,資料翔實,內容豐富;但仍沿用封建思想,記述烈女400餘人,在《方外·方技》中記有迷信內容。為人撰寫碑、表、聯、志等尤多。父任煥珍,文盲,...
西駱峪村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西駱峪鄉,為鄉政府所在地。村南有西駱峪水庫,水庫上游為秦嶺北麓峪口,風景秀美。清乾隆五十年(1785)《周至縣誌》載:“駱谷,蓋古駱國也”。杜甫的《絕句》“二十一家同入蜀,唯殘一人出駱谷。自說二女誓臂時,回頭卻向秦雲哭。”此地乃古駱國封地,名駱谷。後世名駱峪。村...
明清兩代,《周至縣誌》,《長安志》,《陝西通志》等均有大陵山吾老洞的記載.如清乾隆十四年(1749)編寫的《周至縣誌》稱"就谷,其西為吾老洞,石穴深邃莫測,聽有風聲,相傳中有石匣,即老子墓.洞上有殿,奉老子石像.谷之東三里為飛升台".清乾隆五十年(1785)《周至縣誌》卷三記有:《水經注》就水北經大陵...
華夏正財神趙公明祖廟坐落於財神趙公明故里——陝西周至縣集賢鎮趙代村。財神廟已經回歸道教管理,現任住持杜宗真。簡介 趙公明故里祖廟距西安60公里,位於西安市周至縣集賢鎮趙大村。據明萬曆九年(1581年)《重修玄壇元帥廟碑》記載:“說經台,東北焉,尚有趙大村,舊有玄壇廟,財神生於斯。”據《周至縣誌》記載:“...
1994年,出版《太白山速寫集》、長篇散文《中國·太白山》、主編《周至縣誌》。西安美院召開了王安泉著作座談會,劉文西院長盛讚道:“王安泉同學成長為優秀人才,是西安美院培養的結果。”後又出版《太白山書畫選》、《王安泉畫選》等書與掛曆6本。為解放軍出版社《何剛詩選》,太白文藝出版社《關中道》、《煙...
據《周至縣誌》載: “ 北周武帝時,周至縣塌移於戶縣甘河一帶。 ” 這可能是甘河建鎮的起源。甘河是歷史上十三個王朝的京蕺近地,歷代地方政府也多設於此。甘河鎮曾有一度改鎮為鄉,到2001年省,市、縣三級人民政府又批准甘河重新建鎮 概況 甘河鎮地處戶縣西北,距縣城12公里,西距周至28公里,東距西安35...
《周至縣誌》載:周至是文武二王的教化屯兵之地,寶峪溝內有泉水,水是人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水是一寶所以叫寶峪。塬上住有軍士和奴隸,生活需要用水,當時受條件限制,取水只能用人背,背水的人走南邊叫上背,走北邊叫下背。所以得名:上寶峪、下寶峪 1984年,經政府批准,改“峪”為“玉”,故名上...
該橋始建年代不詳,據《周至縣誌》載:周建都灃鎬,在周至北部平原部分修築了一條東通灃鎬,西達扶眉的周驛道,相傳那時就在甘峪河上修有橋,據《七真史化》載:此橋名叫萬緣橋。據清蔣廷錫等編修的《古今圖書集成》第101冊“西安府關渠考”第12頁和龐文中《重修周至縣誌》卷一“地理”第4 5頁記載:金朝正隆...
主要著作有《耿川聯稿集》、《耿川詩詞集》、《耿川文集》、《李沉齋先生軼事》、《李萃亭校長軼事》、《李萃亭先生略傳》、《書法家楊隆山先生傳略》、“白璧之瑕-讀新編《周至縣誌》筆記研究、《十通石碑問題多》和《漫話古今甘磑村》等地方志研究。曾主編《周至迎新春對聯選》、《周至中學校志》,為《周至縣...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祖庵街道北市村,坐落在西安西南,位於周至縣與鄠邑區交界,南距重陽宮遺址2.5公里,東臨城道宮村。簡介 (古名,繩斷村,重陽真人入葬重陽宮路上,棺材繩斷後,埋葬的地方)。歷史沿革 據民國時期周至縣誌,北市村原名“金湯堡”,取自“固若金湯”之意,隸屬周至縣;民國滅,城牆城門殆滅,...
臥牛池,清康熙《周至縣誌》載:臥牛池在宗聖宮西南百步。老子入關駕車之牛,徐甲牧之,臥於此地。上善池,在說經台前西涼亭南側,始建於元,亭為8角形,八卦懸頂。池用石砌,8角形,徑2.75米,深2.22米,內壁石龍吐水,終年不涸。世傳老君煉丹藥溶於其中。元至元二十年(1283)曾以此水化解時疫。元翰林...
周城(周至~城固)、南環公路縱橫貫穿鎮區,交通方便。據民國重修《周至縣誌》載:東漢馬融拜關中學者摯恂為師,隱居仙遊寺石室學習。後來,馬融成為名噪一時的大儒。公車徵召,鄉人榮之,馬召因而得名。馬召鎮山青水秀,風光綺麗,尤以仙遊寺為最。歷代帝王、名宦、文人學士足跡遍及於此。明清至民國時,馬召鎮以...
1952年廣濟醫院被政府沒收,並與周至縣衛生院合併,統一管理,稱為周至縣人民醫院。(參看《周至縣誌,衛生卷·周至縣醫院》)。主教時代 1951年5月10日教宗庇護十二世宣布將天主教周至監牧區升格為天主教周至教區,並任命李伯漁為首任正權主教;1951年8月5日,李伯漁被祝聖為主教。(在這一年,教宗庇護十二世...
參考文獻:明清《周至縣縣誌》;《舊唐書》劉昫主編;《新唐書》歐陽修、宋祁編;《道教史》,《道藏提要》任繼愈編著;《長安道教與道觀》樊光春編著;《三秦名鎮終南歷史文化考略》屈毓曉著。 故里廟 終南鐘馗故里廟位於終南山下終南鎮南門外終南古城遺址內.終南鎮位於周至東部,西距縣城十五公里,因南有終南山而...
1965年2月黑惠渠西乾渠穿沙河涵洞增孔擴建,流量增加到2.2立方米/秒。1977年周至方田規劃,黑惠渠改建東乾渠各支渠工程開工,毀原東一、東二渠,於新規劃的團結路、肖司路、焦油路、終台路旁,建東一、東二、東三、東四支渠和襯砌及配套。1980年底完成改建任務。黑惠渠年均引水為黑河年徑流量1/6。灌馬召、...
《周至縣誌》“甘野圖”註:“甘在戶縣西南。而戶即古扈”。《夏書》大戰於甘即此,“甘野在縣東50里,即古有扈氏國之南郊。夏啟立,有扈不服,大戰於甘,召六鄉、作甘誓。今邑中甘谷水出處,曰甘河,即其地。”甘峪口望仙坪古有夏王廟。古鎮商代為郝國。郝國系商之諸候國。據《陝西地理沿革》記載:...
玉皇樓位於周至縣城西隅14公里處的啞柏鎮,政府北門廣場(啞柏十字南)。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元末明初建築風格,屬玄帝祠的組成部分。簡介 《重修周至縣誌》載有玄真觀,故有玄真觀玉皇樓之說。據現有存碑石所記,明嘉靖十二年(1533)曾進行部分修繕,又根據其大木樑架與兩山結構,應為元末明初建築。布局...
玉皇樓是位於周至縣城西隅14公里處啞柏鎮的政府北門廣場。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元末明初建築風格,屬玄帝祠的組成部分。《重修周至縣誌》載有玄真觀,故有玄真觀玉皇樓之說。據現有存碑石所記,明嘉靖十二年(1533)曾進行部分修繕,又根據其大木樑架與兩山結構,應為元末明初建築。簡介 該樓為三間兩層,...
宋神宗元豐年問,官修志書《元豐九域志》記載甘河為周至兩大古鎮之一,《戶縣誌》有“歷史上,宋以前設甘河鎮”的記載。據《周至縣誌)載:“北周武帝時,周至縣塌移於戶縣甘河一帶。”這可能是甘河建鎮的起源。甘河是歷史上十三個王朝的京蕺近地,歷代地方政府也多設於此。甘河街道地區在古代以名勝、古蹟文物、...
周至舊縣誌載文:“華夏財神姓趙名朗,字公明號玄壇元帥。《道書》有證:趙元帥者終南山人,舊縣誌又載“邑東南方有趙大村,相傳為玄壇元帥趙公明故里”。該村原名棗林村,後因趙公明官至大夫而得名為趙大村。祭祀財神寄寓了地方民眾的美好願望和祈盼,期盼國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壽年豐。簡介 陝西非...
周至、戶縣一帶為西漢時期的上林苑所在地,西峪遺址的發現為研究漢代上林苑宮殿分布提供了重要資料。2013年5月,西峪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據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編《周至縣誌》載“蒲陶宮在上林苑西,(漢)元壽二年單于來朝以太歲厭勝所在舍之上林苑蒲陶宮...
陽化河長期淤積,水流不暢,泛濫成災,王三聘觀察地形,組織人力,修理河道,使洪水暢達渭河,水患止息;周至未修縣誌,王三聘請示縣令,自己組織編修;他設立義學,把鄉親子弟中充弟子員者作為一個等級,講習文藝;8歲至15歲的作為另一個等級,誦習國小;王三聘還購置義田,扶助親族中貧困不能自給者。王三聘...
劉回鄉後多方搜求地方資料,懷揣筆紙,手提硯台,走訪故老,採錄碑石,重新訂正補充明代王三聘所寫的縣誌,寫成《廣兩曲志》一書,仿照史書體例,每章末尾寫有評論,比同期縣府的重修《周至縣誌》科學且觀點進步。還著有《周至六朝石墨集》、《續終南仙境志》、《天山山脈志》、《中俄國界志》、《新疆地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