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家寨村(周至譚家寨村)

譚家寨村(周至譚家寨村)

陝西省周至縣竹峪鎮譚家寨村共有十個自然村組,分別由七組十家莊,八組九組三家莊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譚家寨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
  • 郵政區碼:710406
陝西省周至縣竹峪鎮譚家寨村共有十一個自然村組,分別由八組九組三家莊和十組十一組石家莊組成。
譚家寨村的歷史文化傳承,崇禎年間譚家寨的秦腔張家班組建,傳班時間最久。
周秦之聲發自西府,西府秦腔發展底氣渾厚,西府秦腔,其身上流淌著正宗的炎黃民族的血液,跳動著上下幾千年周秦文化的根脈,散發著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神韻,舞動的長袖裡飄蕩著幾千年的金石古風。西府秦腔生成於寶雞這塊豐腴的土壤上,廣布於中國戲曲色彩斑斕的長廊。
西府秦腔老藝人孫雙錢(生於清光緒八年)口述,明代末年西府秦腔班社活動已經嶄露頭角,崇禎年間(1628—1644)組建於周至亞柏鎮張家班,傳班時間最久。清代道光至光緒年間(1821—1908),為西府秦腔最盛時期。僅西府10餘縣,就有百餘班社演出,曾有“四大班、八小班、七十二個饃饃班”之稱。
四大班,乾隆以來盛行或建立,每班40—60人,有眉縣堤塢村的張家華慶班,鳳翔田家義興班,寶雞東關閣底村王家的聚順班,岐山平湖村高家的永慶班。其中華慶班歷史久遠,善演神戲,有“不唱華慶班,神就不喜歡”之諺語。《周至縣誌》言其為縣人張附翱創立,張乃明正德年間人,其班傳承四百多年,解放前才報散。
八小班,同治光緒年間盛行或建立,每班30—40人,為鳳翔的德娃班,隴縣的順義班(又名小張家班),寶雞的張萬班及廣順班、吉慶班、祥瑞班、正和班、芮家班等。七十二個饃饃班(又稱勻和班)中,以金背鍋、楊進士、高三多、兔兒家等所建的班社較著名。從眉縣王長官寨戲樓題壁可知,僅光緒二年(1876)就有廣順班,順興班、吉慶班、華慶班、順義班等先後演出,可見演出活動的繁盛景況。
雷大平,光緒年間西府秦腔藝人,陝西周至人,張家班老班長,主攻老生,以飾孔明、關公、岳飛戲見長,唱腔有絕調之稱。據老藝人張德明(1885—1796)回憶這位老班長雷大平時說,雷班長發音丹田,唱的是純“天罡音”,端起端落,聲如金石,字音響亮,宏大而能得中和之氣[④]。中和之氣即丹田之氣,為中國傳統聲樂演唱中的科學演唱方法,西府藝人能傳此法,其中演唱可見一斑。
周秦之聲發自西府,聚止秦腔,播之海外,揚至四方,西府秦腔第一聲,激盪出中國華夏之祖、文明之祖的遠古回聲。
譚家寨人張光天建國後為周至縣首任縣長。
張光天(1912.8-1980.6),原名張希浩,曾用名古田,周至縣譚家寨人。1912年8月2日生於富裕的書香之家。父親張笑仙,字季行,品行端莊、為人和善,思想進步、尊重科學,倡導新文化,書法出眾,除早年在蘭州、西安等地做過一點政事外,後半生在周至從事社會救濟事業。建國後為周至縣首任縣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