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月解釋
源於古代人們對月球,月宮的神奇嚮往。並以此為載體寄託個人情感,抒發個人對親人的掛念,對故人的想念,對先人的懷念,以及對故鄉的思念等。抒發方式多為詩,詞,歌曲等形式流傳並以此記錄借月傳情之意。
如
李白的《
靜夜思》、《月下小酌》,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張繼的《楓橋夜泊》、蘇軾的《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如現代歌曲《彎彎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淚為相思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
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對月
吟詩;對月鳴叫
謂對月吟詩
唐
杜荀鶴 《贈崔少府》詩:“洞口禮星披
鶴氅,溪頭吟月上漁船。” 唐 方乾
方法
《哭江西處士陳陶》詩:“壽盡天年命不通,釣溪吟月便成翁。”
謂對月鳴叫
唐 李子仞 《馴猿賦》:“夜廡幽陰,憶南隴之吟月;花朝明媚,想喬林之弄春。”《宣和畫譜·董元》:﹝董元﹞善畫,多作山石水龍……其(龍)降升自如,出蟄離洞,戲珠吟月,而自有喜怒變態之狀,使人可以遐想。
謂對月思親
唐
李白《
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說明
香菱跟黛玉學做詩,第一首寫得不好,第二首還是不能
令人滿意。她不肯罷休,日夜苦吟,夢裡也在做詩,第三首終於得到了眾人的好評。
其一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注釋]
1.月掛——“掛”,庚辰本作“桂”,王評本改作“到”,今從
戚序本。中天——天中央。
2.皎皎——潔白明淨。
4.野客——山野之人,多指貧居不仕或對現實不滿者,所以說“添愁”。
5.翡翠、珍珠——為求措詞華麗給樓和簾加上的
飾詞。
玉鏡、冰盤——喻月。
6.銀燭——銀白色的蠟燭。
7.晴彩——晴空中月亮的光彩。
其二
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晴空護玉盤。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乾。
只疑殘粉塗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夢醒西樓人跡絕,余容猶可隔簾看。
[注釋]
1.香欲染——形容香氣之濃。詩詞中多寫月夜梅花,所以用梅烘染月。
2.柳帶——柳枝。
3.殘粉塗金砌——階台邊沿塗上了一層淡淡的白粉。古代以“金粉樓台”稱華麗建築。粉,指金粉,即鉛粉。殘,言其淡薄。金砌之“ 金”即因塗飾金粉而言。
4.恍若——依稀彷佛,好像。
5.余容——指將要西沉的月亮。擬人說法。
其三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裏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注釋]
1.精華——月亮的光華。這句說雲霧遮不住月亮。
2.影——指月的形。娟娟——美好。魄——指月的質,月稱桂魄。
3.“一片”二句——詩的修辭句法。說秋閨怨女愁思不寐,直至五更雞唱、殘月西斜。所謂“誰憐明月夜,腸斷聽
秋砧?”砧,搗衣石。參見《憶菊》等詩注。
4.“綠蓑”二句——上句即“野客添愁”意,下句說少婦望月感懷。綠蓑,防雨的蓑衣,古用草編,故言“綠”,今多用棕,指代“
野客”。笛聲,月夜聞之尤悲,小說中曾寫到。紅袖,指代女子。
5.“博得”二句——意思是對月傷懷的人們應引得
月里嫦娥的同情,而使她感嘆命運之神為何不使人們能永遠團圓呢?月亮本身也要虧缺,嫦娥自己也寂寞,反憐人們之不幸,是詩意所在。今程高本“ 借問”作“自問”,則以
嫦娥為主宰,意有不同。又“團圓”程高本作“
團圞”,就月而說,義同,但與人事相關,套用“團圓”。不以詞害義,今仍從
脂本,以存原貌。
鑑賞
香菱從“慣養嬌生”的“
鄉宦”之家,先淪為家僕,後作了薛蟠的侍妾。她在
大觀園里的地位低於小姐而高於丫頭。她渴望能過
上層社會的精神生活,這完全可以從她所處的環境地位來找出她的思想根源。但作者對這個人物完全是持同情態度的。
在
香菱學詩的情節中,作者還把自己的詩論和作詩的體會故事化了。
香菱第一首詩寫得很幼稚,用語毫無含蓄,又打不開思路,只好堆砌詞藻,
湊泊成句。頭尾兩聯二十八個字,只說得個“月亮很亮”,內容十分空洞。黛玉說“措詞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要她“只管放開膽子去做”。
第二首詩已寫得不那么笨拙,能以花香、夜露來烘托,膽子也放開了,但卻“過於穿望了”,也就是說過多地喜歡拉別的東西來比附。香菱想脫開前一首老形容月亮本身的束縛,結果“句句倒像是月色”。可見,對“放開膽子去做”的話的理解還很表面。
詠物詩倘不能“寄情寓興”就沒有什麼意思。
香菱在學習中經過幾次挫折,找到了門徑,第三首面目就大不一樣。首句起得很有勢頭,恰似一輪皓月破雲而出,精華難掩,將自己才華終難埋沒、學詩必能成功的自信心含蓄地傳出。因知道寄情於景,第二句就像是自我身世的寫照:
顧影自憐,吐露了自己精神上的寂寞。
頷聯用修辭上的特殊句式抒發內心幽怨,筆法老練。頸聯拓展境界,情景並出。至此,為末聯已作好了層層鋪墊。結句的感喟本是作詩者自己的,偏推給處境同樣寂寞的
嫦娥,詩意曲折,又緊扣詠月詩題;“團圓”二字將月與人合詠,自然雙關,餘韻悠長。所以眾人看了都稱讚說:“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小說還借俗語作結:“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作者的用意十分清楚。
作者仿效初學者的筆調,揣摩他們習作中易犯的通病以及他們在學習中逐步摸索前進的過程,把不同階段的成績一一真實地再現出來,使這些詩歌成為小說描寫的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份,在藝術上是成功的。
吟月詩詞
[注釋]
3.但使:只要。
6.
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藉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
這是一首聞名的
邊塞詩,表現了詩人期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
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
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叉使用,在
修辭上叫“
互文見義”,意思是
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
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
災難,表示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華解脫人民的痛苦呢?詩人寄期望於有才華的
將軍。“但使
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
衛青、
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
胡人的
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
漢武帝的名將
衛青和
李廣,他們
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答應,“教”字讀平聲;“
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
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
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
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葛雷 譯
皓月閃爍在樹林, 枝幹上 樹葉下 發出一種聲音 啊,心上的人。
池塘像深邃的明鏡, 倒映著黑色的柳影, 風在
柳梢啜泣嚶嚶…… 夢幻吧,是時候了。
遼闊,溫馨的寧靜 似乎走下
星光閃爍的蒼穹 這正是美滿的時刻。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
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像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
妙絕古今”。明人
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這首《
靜夜思》可以說是
李白詩歌的“自然”和“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藝術特色的極好說明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十字勾勒出了荊門的地理形勢和壯闊景觀。這裡的
寫景,角度是移動著的,而不是定點的靜的觀察。這從“隨、盡、入、流 ”四字型現出來 。因此這兩句詩不僅由於寫進“平野”、“
大荒”這些遼闊原野的意象,而氣勢開擴;而且還由於動態的描寫而十分生動。大江固然是流動的,而
山脈卻本來是凝固的,“隨、盡”的動態感覺,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實際體驗。在陡峭奇險,山巒疊嶂的三峽地帶穿行多日後,突見壯闊之景,豁然開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吳歌》是六朝時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寫少女熱烈深摯地憶念情人的
思想感情,表現非常真誠纏綿,
李白正是掌握住了這種表達感情的特點,在本詩中成功地描寫了閨中思婦那種難以驅遣的愁思。“長安”兩句
寫景,為抒情創造環境氣氛。皎潔的月光照射著長安城,出現一片銀白色的世界,這時隨著颯颯秋風,傳來此伏彼起的搗衣聲。搗衣含蘊著思婦對征人的誠摯情意。“秋風”兩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婦的深沉無盡的情思,陣陣秋風不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對遠方丈夫的憶念,更增加她的愁懷。“不盡”既是秋風陣陣,也是情思的悠長不斷。這不斷的情思又總是
飛向遠方,是那樣執著,一往情深。最後兩句思婦直接傾訴自己的願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邊疆,返回家園和親人團聚,過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現了詩人對勞動婦女的同情。這首民歌氣味很濃的樂府詩,樸素自然,流麗婉轉,真切感人。
玉階生白露,,夜久浸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夜殿窗外的簾兒已垂,她隔簾久立,見那簾外的流螢閃閃;它們飛著飛著,直至夜深而息。
長夜漫漫,不寐的她仍在獨自縫製羅衣,心中幽深的思念哪有盡頭!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是青年
李白初次出四川時,依戀家鄉山水的一首詩。詩人是乘船從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圓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
平羌江水之中,月影總是隨江流。夜裡船從
清溪驛出發,要向三峽駛去,船轉入渝州以後,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見了。這首詩用了五個地名,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黃鶴樓:舊址在今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大橋武昌橋頭黃鶴磯上,背靠蛇山,俯瞰長江。昔人:傳說中的仙人。其說有二:一說三國時蜀人費文褘跨鶴登仙,曾在
黃鶴樓上憩息;一說仙人子安曾乘鶴經過黃鶴樓。這句一作“昔人已乘白雲去”。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位於長江、漢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
鸚鵡洲:位於漢陽東南二里長江中,後漸被江水沖沒。東漢末年,
黃祖殺
禰衡而埋於洲上,禰衡曾
作過《鸚鵡賦》,後人因稱其洲為
鸚鵡洲。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這首詩,詩人筆觸所及,廣闊而悠遠,天上,地下,眼前,往古,飄然而來,忽然而去,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表面看來,似乎信筆揮灑,未加經營;仔細玩味,則
脈絡分明,一線貫通。這根“線”,便是“
愁情”二字。詩人時而寫自己行跡或直抒胸臆(如一二、五六句),時而描繪客觀景物或讚美古人(如三四、七八句),使這條感情線索時顯時隱、一起一伏,象波浪推涌,節奏鮮明,又逐步趨向深化,由此可見詩人構思之精。這首詩中,詞語的選用,韻律的變換,在色彩上,在
聲調上,在韻味上,都協調一致,給人以一種蒼茫、悲涼、沉鬱的感覺。這就格外突出了詩中的抒情主線,使得全詩渾然一體,愈見精美。
這首顯而易見,是寫作者對朋友
王昌齡被貶到荒涼之地的擔心,希望朋友能夠安全到達目的地。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酒一問之。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流露出詩人自己的孤苦情懷.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這首詩約作於天寶三載(744),時
李白在長安。詩人寫自己在花間
月下獨酌的情景。"對影成三人"句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