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氅是漢服中的一種。仙鶴是道教常用的圖案,世稱成仙為“羽化登天”。古代指一種像鶴的水鳥的羽毛,用以做衣服和儀仗中的旗幡:鶴氅。戈氅。戟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鶴氅
- 含義:漢服中的一種
- 世稱:羽化登天
- 筆畫數:鶴-15 氅-16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演變,出處,穿用人物,戲曲服飾,
基本信息
氅chǎng
大衣,外套:大氅。
筆畫數:16;
部首:毛;
筆順編號:2432525131343115
詳細釋義
1.鳥羽製成的裘。用作外套。
2.泛指一般外套。
《紅樓夢》第四九回:“﹝黛玉﹞罩了一件大紅羽縐面白狐狸皮的鶴氅。”
明·宋濂《看松庵記》:“君詩書之暇,被鶴氅衣,支九節筇。” 3.道袍。
演變
“鶴氅”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風之類的禦寒長外衣。“鶴氅”二字,晉已有之。
明劉若愚《明宮史》水集“氅衣”條云:“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舊制原不縫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
最初鶴氅的樣子, 就是一塊用仙鶴羽毛做的披肩。
後來的鶴氅 ,為士大夫所接受後, 表現為大袖 ,兩側開衩的直領罩衫 ,不緣邊,中間以帶子相系 。
明代的鶴氅,和披風形制差不多 ,只不過有緣邊多些,領子相合一些 ,比之褙子,袖子應更加寬大。
出處
“鶴氅”二字,見於古代典籍。
《晉書·謝萬傳》云:“著白綸巾,鶴氅裘。”
《世說新語·企羨》:“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於時微雪,昶於籬間窺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
《五代史·盧程傳》云:“戴華陽巾,衣鶴氅,據幾決事。”
又據徐灝《<說文解字>注箋》云:“以鷙毛為衣,謂之鶴氅者,美其名耳。”可知鶴氅是一種以鳥毛為原料的毛織物,故名。但到底什麼樣式仍費解。唯明劉若愚《明宮史》水集“氅衣”條云:“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舊制原不縫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這就說得比較清楚。大概樣子像道袍,而不縫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隻鶴。這種服裝在明代宮中有之,當然勛臣貴族之家亦效仿焉。《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寫黛玉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孤皮里鶴氅,薛寶釵是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羓絲的鶴氅。
穿用人物
武俠和神怪小說中,大凡寫到紫陽道人出場,多是“白髮童顏,身披鶴氅,手執拂塵”,一看就有仙風道骨的范兒。紫陽道人叫張伯端,好煉丹重養生,98歲時才在臨海趺坐而化,弟子“用火燒化得舍利千百,大者如芡實,色皆紺碧”。臨海瓔絡巷是他的故居,紫陽街亦為紀念他而名。他在《西遊記》里可是大大出了迴風頭——麒麟山妖怪大王賽太歲貪戀朱紫國金聖皇后的美色,用妖法將其攝入洞府,當作夫人。紫陽道人將一件舊棕衣變作一領新霞裳,教皇后穿了護體。那皇后穿上身,即生一身毒刺,三年(自將其攝入洞府算)來妖王未得沾身。
大凡喜歡扮酷的人,都喜歡弄件鶴氅披披。魏晉六朝的士人好談玄好美服還吃五石散,吃了五石散後頭上冒氣、五內俱焚,需不停走動才能散出內熱,披件寬大的“鶴氅”,不但風姿瀟灑,還有助於散熱。不過這時鶴氅就不全是鳥羽做的了。
戲曲服飾
羽化,是指乘著仙鶴飛升上天的意思。所以在戲曲舞台上,凡穿鶴氅的人物多為仙人、道士,手中必拿羽毛扇。此外,仙鶴圖案還象徵長壽與高雅。一品文職官員的朝服補子(品級標誌),也都繡有仙鶴,又稱“一品當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