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氅】參見植物部·木本“王恭柳”。①喻雪。宋蘇軾《雪詩八首》之二:“閒來披氅學王恭,姑射群仙邂逅逢。”
氅衣最早見於《晉書·謝萬傳》云:“著白綸巾,鶴氅裘。”
徐灝《<說文解字>注箋》云:“以鷙毛為衣,謂之鶴氅者,美其名耳。”
最初鶴氅是以鳥羽做成的外衣,具體形制如何以難以確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披氅
- 釋義:喻雪
- 出處:《雪詩八首》
- 相關人物:蘇軾
出處,鶴氅,
出處
【披氅】參見植物部·木本“王恭柳”。①喻雪。宋蘇軾《雪詩八首》之二:“閒來披氅學王恭,姑射群仙邂逅逢。”
【王恭柳】《晉書·王恭傳》:“(王)恭美姿儀,人多愛悅,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嘗被鶴氅裘,涉雪而行,孟昶窺見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也!”’0指人物品貌出眾。唐李商隱《行至金中驛寄興元渤海尚書》:“諸生個個王恭柳,從事人人庚杲蓮。”另參見天文部·氣象“披氅”、器用部·衣冠“王恭鶴氅”、人物部·其他“鶴氅人”、人事部·雅逸“披鶴氅”。
《世說新語·企羨》:“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於時微雪,昶於籬間窺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
鶴氅
唐李商隱《憶雪》詩:"映書孤志業,披氅阻神仙",說的都是這種服裝。穿鶴氅的人物形象在古代繪畫作品中也有反映,如唐代畫家閻立本所繪的陳文帝,身上就披著這種服裝。 後來穿這種服裝的人越來越多,鶴羽供不應求,也有用其它鳥羽代替的。如《宋史·儀衛志》稱:"氅,本緝鳥毛為之,唐有六色、孔雀、大小鵝毛、雞毛之制。"到了明清時期,乾脆不用,而以布帛代之,實際上就是一件披風,但習慣上仍稱其為"鶴氅"。如明無名氏《霞箋記》:"家富豪,打扮十分俏;吳綾鶴氅狐襲襖,三檐傘兒花藤轎。清·田蘭芳《袁武修(袁可立曾孫)招同唐斨鄰小集感舊》:“豈謂行庭貪看竹,頗疑披氅怯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