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名是一個漢字,讀音為míng。最基本釋義是指人或事物稱謂,或做某事時用來作依據稱號。名是上下結構,部首為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名
  • 外文名:name
  • 拼音:míng
  • 注音:ㄇㄧㄥˊ
  • 繁體字:名 洺
  •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 造字法:會意
  • 部首:口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6
  • 筆順:撇,折撇,點,豎,折橫,橫
  • 五筆:QKF
  • UniCode:U+540D
  • 四角號碼:27602
  • 倉頡:NIR
  • GBK編碼:C3FB
  • 漢字編號:0505
基本概況,解釋,字義,詞類活用,漢語字典,音韻參考,字形演變,英文翻譯,含義,歷史起源,歷史沿革,秦漢之後,五代,近代,女子的名,名與字,作品內容,古籍解釋,

基本概況

漢儀行楷繁漢儀行楷繁
míng
� ㄇㄧㄥˊ
◎ 人或事物的稱謂名字名氏名姓。名義。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孫山。名存實亡。
◎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 做某事時用來作依據的稱號:這些人以“辦學”為名,行騙錢之實。
◎ 叫出,說出:不可名狀
◎ 聲譽:名譽。名聲。名優(a.出名的,優良的;b.名伶)。名噪一時名過其實
◎ 有聲譽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師。名將(jiàng )。名醫。名著。名流名言。名勝。名劇。
◎ 占有:不名一文
◎ 量詞,用於人:三名工人。
名的書法名的書法

解釋

字義

míng
〈動〉
(1) (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口夕。本義:太陽落山看不清,用嘴說出代表自己的語言符號——姓名:起名字)
(2) 同本義 [give name to]
名,自命也。——《說文
黃帝正名百物。——《禮記·祭法》
名之曰幽厲。——《孟子
名公器也。——《莊子·天運》
秦氏有好,自名為 羅敷。——《樂府詩集
其間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數,永最善。
其間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數,黃溪最善。——唐·柳宗元《游黃溪記》
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名之者誰。——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遂以名其庵廬雲。——明·宋濂《看松庵記》
自名“蟹殼青”。——《聊齋志異·促織》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級)
(4) 稱說;說出 [tell]
不能名其一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狀;莫名其妙;名狀(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聲 [lend one's name to an enterprise occasion]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禹錫陋室銘
(7) 以私人名義占有 [own;possess]
不名一錢。——王充論衡
(8) 通“明”。明白 [understand]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詞類活用

míng
〈名〉
(1) 名字;名稱 [name]
請問名。——《儀禮·士昏禮》
記百名以上書於策。——《儀禮·聘禮》
慎器與名。——《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注:“爵號也。”
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周書·諡法》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詩
皇上登極,銓部列公(袁可立)名,起廢冊中。——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稱及形狀);名紙(名片);名象(泛指稱謂、法制、器物等。名,指稱;象,法象)
(3) 名門,名家 [influencial family]。如:名胤(名門的後裔);名跡(名家的手跡);名畫(名家的圖畫);名書(名家的墨跡)
(4) 名人, 傑出的人 [notable]。如: 名彥(名人才士);名俊(俊傑,傑出的人);名場(名人聚會之所);名賢(名人賢士);名輩(名流)
(5) 名聲,名譽,名望 [fame;reputation;renown]
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史記·滑稽列傳》
名達於縉紳間。——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6) 又如:名宿(有名譽、負眾望的讀書人);名實(聲譽與真才。或指名稱與實質);名體(聲名與實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業,功名 [fame and position]。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級);名級(名位品級);名烈(功業);名業(功名業績)
(8) 名義 [titular]
名曰館伴。(名義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員。)——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9) 又如:名分(名義);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義)
(10) 對人在數列中位置的規定 [number]。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齊風·猗嗟》
míng�
〈形〉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貴的 [well-known;famous]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有仙則名。——唐· 劉禹錫陋室銘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輩);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貴的花。俗稱美女、名妓為名花);名貴(著名而顯貴的人;貴重難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big;great]
因名山升中於天。——《禮記·禮器》。注:“猶大也。”
環如因而賂一名都。——《戰國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鎮);名器(大器)
míng�
〈量〉
用於人的數量 [used in human number]。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學生

漢語字典

[①][míng]
[《廣韻》武並切,平清,明。]
亦作“1”。
(1)人的名字。
(2)用作動詞,名字叫做。
(3)指姓名。
(4)呼其名;稱其名。
(5)諡號。
(6)謂授予諡號。
(7)事物的名稱。
(8)名目;種類。
(9)文字。
(10)指姓氏。
(11)用作動詞,問姓氏。
(12)命名;取名。
(13)引申為稱;被叫做。
(14)形容;稱說。
(15)號令。
(16)功業;功名。
(17)名聲;名譽。
(18)聞名。
(19)指留名。
(20)著名的;名貴的。
(21)以……著名。
(22)名義。
(23)名分。
(24)指名號。
(25)謂以己名占有。
(26)獨擅;專注。
(27)形成。
(28)指戰國時諸子百家中的名家。
(29)形容眉宇開展。
(30)名刺,名片。
(31)大;廣大。參見“名山”、“名魚”。
(32)量詞。指人。
(33)量詞。指名次。
(34)通“命”。命令;傳令。
(35)通“命”。性命;生命。
(36)通“明”。辨明。
(37)通“明”。光明的。
[②][míng]
[《集韻》忙經切,平青,明。]
同“1”。
銘旌。

音韻參考

[上古音]:耕部明母,mieng
[廣 韻]:武並切,下平14清,míng,梗開三平清明
[平水韻]:下平八庚
[唐 音]:*mi?ng
[國 語]:míng
[粵 語]:meng4ming4
[閩南語]:beng5,mia5

字形演變

字源演變:
名
名
名
名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名
名
名
名
名
中國大陸
台灣,香港
日本
韓國
舊字形

英文翻譯

a name
to describe
famous ; celebrated
fame
a given name

含義

1.(~兒)名字;名稱:人名,書名,命名,報名,起個名兒。
2.名字叫做:這位女英雄姓劉名胡蘭。
3.名義:你不該以出差為名,到處遊山玩水。
4.名聲、名譽:出名,有名,世界聞名。
5.說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狀。
6.出名的;有名譽的:名醫,名著,名畫,名山大川。
7.量詞,用於人:三百多名員工。
8.姓氏;姓氏,山東肥城、山西渾源有此姓,其他地方待查。
9.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錢

歷史起源

名是個人的。歷朝歷代的命名習慣,反映了一定時期內的社會意識形態。由於人們所屬的民族、社會、歷史、宗教信仰、道德傳統及文化修養的不同,其命名習慣也很不相同。
“名”的產生也是在氏族社會時期,同時也是人的個體意識逐漸覺醒的必然結果。《說文》對名這樣解釋:“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為,黃昏後,天暗黑不能相認識,各以代號稱。這便是名的由來。這多少有些傳說意味。人們發現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漸通行起來,使得人皆有名,並對命“名”講究起來。實際上,名的出現是私有制經濟出現後的必然產物。古時天下為公,一個部落一個名號,黃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

歷史沿革

據《周禮》“婚生三月而加名”,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取名,我們現在所看見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當時的習慣,崇尚以天干為名。也往往以其生日乾支來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干)。如太乙成湯(天乙),太丁盤庚帝辛(紂)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盤庚曾孫)。陳夢家《殷商卜辭綜述》認為:太康(即大庚),仲康(中庚),少康(少庚)等。周代以後對命名有所講究。春秋魯桓公六年(705)魯桓公問命名應遵守的禮節時,大夫申 提出“信”“義”“象”“假”“類”五條(“五則”)。到戰國時,很多貴族通過占卜來給自己的兒子命名,如屈原(皇攬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隨著儒學的興起,對起名的講究越來越複雜,成書於戰國年間的《周禮》中對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條之外,還規定了“六不”。即(1)不以國(2)不以官(3)不以山川(4)不以隱疾(5)不以畜牲(6)不以器幣

秦漢之後

隨著封建專制的加強,在命名方面除了對“五類”、“六不”同樣講究外,還對一些寓含王霸意義的字眼如龍、天、君、王、帝、上、聖、皇等字禁止使用。有些朝代不禁。
魏晉以後,一代代的學風、思潮、單從命名方面即能看出一些。
如魏晉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學盛行,起名講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子獻之,孫靜之、楨之。畫家顧愷之,將軍劉牢之,科學家祖沖之,史學家裴松之,文學家顏延之,楊銜之等。
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時髦。一時間,僧佑、僧護、僧智、梵童、摩訶之名比比皆是。據正史載,南北朝帶僧字的名有122人,曇者39人,佛者24人。
唐宋時,道熾一時,僧也極紅。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時尚。如朱熹(火),父名松(木),兒名 (土),孫名鉅、鉤、鑒、鐸(金),曾孫名淵、泠、潛、濟、浚、澄(水),剛好是五行一個循環。
周秦兩漢單名多於雙名。
有些雙名也是單名,如晉介之推,虞宮之奇,鄭燭之武佚之狐,之為虛字,不算。還有一個“不”字,韓申不害,楚蕭不疑,趙國趙不倦,漢代程不識,不危、不惑等皆如此。
另外,漢人取名:(1)尚英武,雄渾勁健。像勝、武、勇、超、猛、固、彪、舉等這很常用。
(2)見賢思齊、追慕聖人。如張禹,趙禹、鄧禹、陶湯、張湯、趙湯、周昌王昌張堯、黃舜等就體現這一特色。
(3)求長生長壽。如萬年、延壽、壽王、千秋、去病、去疾彭祖、彭生等名常見。
王莽時,“令中國不得有二名”,《春秋》“譏二名”,《公羊傳》:“二名非禮也”,可能單名多於雙名的原因。西漢15帝,二人復名;東漢13帝全單名。
西漢至東晉,54帝,4個復名,單名94%,東漢以後,尤其兩晉南北朝,佛道盛行,一時間佛名盛行:金剛、力士、文殊、目連藥王般若三寶隨處可見,以帶佛氣。僧、佛、摩、梵、曇,直取佛名也很多。
唐宋後,取復名多起來,皇帝除外,因單名易於避諱。
另外,唐人追求雅,以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命名很流行。

五代

因《尚書·太甲上》有“旁求俊彥”《偽孔傳》有“美士曰彥”。故而,據正史載,五代共有87人以“彥”字命名。元代人以取蒙文名為時尚。
元末,張士誠原名九四,“士誠”之名乃一文人所取,是在取笑他,他還不知,典出《孟子》:“士,誠小人也”之句。
宋以後,尤其明清,字輩譜命名法最盛行。至今,從農村族譜中可看出這一現象。其字當然是些寓意吉利的字,如文武,富貴、昭慶、德祥、龍鳳、昌盛等。 明清以族譜命名為特徵,影響很大。
1744,乾隆為孔子後裔定了三十個字為:
希言公彥承 宏聞貞尚衍
興毓傳繼廣 昭憲慶繁祥
令德垂維佑 欽紹念顯揚
1920年,孔令貼又在這30個字後續了二十個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清滿貴族則喜歡用安、福、永、泰、保全、常榮、桂祥等吉利字命名。
而民間命名習慣約有以下數種:
①節令法:以生時節令,花卉為名,春花、梅、桃、李,夏雨秋實秋雨、秋艷、冬曉、冬梅、臘梅等。
②地名法:紀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滬生、渝生、杭寧。
③盼子盼財法:如來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來寶、來發。
④動物法:阿牛、阿鼠、小魚、小狗、小龍、阿龍、小駿(馬)、小鳳、鳳兒。
⑤體重法:九斤老太九斤姑娘(加護身符的重量)。
⑥性變法:女當男養,亞男、冠男、家駿、家雄;男當女養,新妹、寶姬、秋月等。
⑦排行法:大牛、二牛、三小、小牛;大囡、二囡、三囡;根大、根亮(兩)、根山(三);張益(一)張耳(二)張山散(三)等。
⑧五行法:如前述朱熹一家祖孫五代。
⑨綜合的,如閏土(節令加五行)。

近代

民國年間尚洋名:瑪麗、海倫彼德、約翰、湯姆很多。
文革間尚紅、建、衛、忠、青等字。
現 在的趨向:朦朧、洋名、多字名。

女子的名

古代女子大多都有姓無名,在家只有小名、乳名,出嫁則稱某門某氏。
但也有例外,例如館陶公主劉嫖、陳皇后陳阿嬌緹縈李清照陳圓圓等在當時擁有地位、權力和名譽的上流社會的女子才能擁有自己的名字,才有可能使她們的名字流傳於世。

名與字

古代人有“名”有“字”,“名”又叫“本名”,舊說是古代嬰兒出生後三個月由父輩所取(當然亦有一說是出生後即可取名了);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個與本名有所關聯的名字,男子在二十歲行冠禮時取字 (不過三國亂世,思想反動,冠而取字並不是一定遵循,曹沖孫亮都是未冠死去而皆有字),而女子則在十五歲行笄禮時取字。名,在夏朝之前已經有,而取字據說始於商朝,如推翻夏桀的商湯,原名履,又名天乙,字湯。還有名與字是有區別的,古人常自稱其名以表示謙稱,稱人之字以表示對人尊稱,另名與字連稱亦是對人尊稱。名與字是有關係、關聯的。有的是意義上的聯繫,有的是意義上的相輔,有的是意義上的相反。

作品內容

論名
《老子》開章篇里有一句:名可名,非常名。如果不在原文裡翻譯,今天人們就有多種解讀,但人們好像不太喜歡原文的意思,而是喜歡脫離原文去解讀:引用時時常從名氣上解讀:認為名氣要去傳播,大了自然會更大,就會有帶來更多的利益,實現想要的夢想。人們為什麼會這樣解讀里呢?因為當今的人們生活在快餐時代,凡事講究簡單和快速,因此人們對這句話也簡單地直觀地解讀,並捧為至上名言——放之四海皆準,去指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有時候人們為了這個名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名,甚至不怕丟失生命。例如,娛樂圈的人們為了不讓自己被人們遺忘,時不時地製造一些緋聞:誰和誰私約,誰和誰婚外情,誰曝露走光……又如,一些想未名的人們為了讓人們知道自己,時不時地炒作一些新聞:史恆俠事件(芙蓉姐姐),羅玉鳳事件(鳳姐),郭美美事件(曬富)……還如,一些為了更出名的人們為了人們知道自己的厲害,時不時地做出一些罪聞:分裂祖國,毀謗政府,自殺襲擊……
既然名可以讓人們如此瘋狂,那名的背後一定有人們誤讀的信息。究其原因有如下:一是名可以帶來利益,二是名可以體現德行。利益於生前,一閃而過;德行於死後,經久不息。有人為了利益而放任自己,不分善惡是非而廢掉自己;有人為了德行而禁錮自己,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困死自己。
其實有名於過程而非結果,是生命自然的釋放。釋放在自己的心懷,不以名而取利,不以名而立己。而是在自然規律下專心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把自己在自然時間和空間裡發揮到極致,且不刻意去標榜自己的言行。說到這裡,或許有人會反問:馮偉雄,現在你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臉了。不否認,因為我認為寫文章的人要憑心而說,憑心而寫,所以時常會拿自己說事——那怕是壞事,只有這樣才能做真實的自己,才不會有失於名的正道:名於無求,名於自然。因此,我想我是一個把名釋放在自己心懷的人。
名可利人,也可害人。利人者,溫馨久遠;害人者,鼓譟一時。所以名要以《老子》言“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名於釋懷和淡然,名於未來和歷史。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𠀤音詺。《說文》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於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於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名號也。《儀禮·士昏禮》請問名。《疏》問名,問姓氏也。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孔安國注尚書,以舜為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為姓名,亦據子為名,皆是名號為名者也。今以姓氏為名,亦名號之類。《周語》有不貢,則修名。《注》名謂尊𤰞職貢之名號。
號令也。《周語》言以信名。《注》信,審也。名,號令也。
文字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於方。《注》名書,文也,今謂之字。《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注》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春秋·解題》名,功也。《周語》勤百姓以為己名。《注》功也。
《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爾雅·釋訓》目上為名。《注》眉眼之閒。《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䫤兮。
姓。《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與命通。《史記·天官書》免七命。《注》免星有七名。
《張耳傳》亾命游外黃。《注》脫名逃籍也。
《集韻》忙經切,音冥。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字注。
《集韻》彌正切,洺去聲。與詺同。目諸物也。詳言部詺字注。
葉彌延切,音綿。《道藏歌》𤣥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葉莫陽切,音𨦵。《韓愈·曹成王𥓓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葉必仞切,音儐。《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