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勒(海倫(美國殘疾人作家))

海倫·凱勒(美國殘疾人作家)

海倫(美國殘疾人作家)一般指本詞條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在出生的第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1887年與莎莉文老師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歲,卻有87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裡。在此時間裡,她先後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牆故事》。她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勳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倫·凱勒
  • 外文名:Helen Keller
  • 別名:海倫
  • 國籍:美國
  • 民族:拉丁美裔
  • 出生地:美國阿拉巴馬州塔斯喀姆比亞鎮
  • 出生日期:1880年6月27日
  • 逝世日期:1968年6月1日(87歲)
  • 職業: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
  • 畢業院校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 信仰:社會主義
  • 主要成就: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 代表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再塑生命的人》、《走出黑暗》、《我的生活》
  • 星座巨蟹座
  • 老師:安妮·莎莉文
  • 父親:凱勒上尉
  • 性別:女
人物生平,孩童時期,青年時期,晚年時期,人物貢獻,人物著作,人物名言,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孩童時期

海倫·凱勒於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阿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塔斯喀姆比亞。她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甦醒過來,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
幼年的海倫·凱勒幼年的海倫·凱勒
由於失去聽覺,不能矯正發音的錯誤,她說話也含糊不清。對於一個殘疾人來說,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靜,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學會讀書、寫字、說話,沒有強大的記憶力,簡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倫·凱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為了能清楚地發音,用一根小繩系在一個金屬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練習手口一心,寫一個字,念一聲。為了使寫出來的字不至於歪歪扭扭,她還自製了一個木框,裝配了一個滑輪練習寫字,當然安妮·莎莉文老師也付出了很大的貢獻,她讓海倫將手放在自己的喉嚨上,讓海倫感受發聲的震動的聲音。
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裡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小姐。莎莉文老師跟海倫·凱勒很投緣,她們認識沒有幾天就相處融洽,而且海倫·凱勒還從莎莉文老師那裡學會了認字,讓她能與別人溝通,再教導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陸續學懂了鮮花、水、太陽等,並認為愛就是那溫暖的陽光。其後再教導海倫用手指點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禮儀。
1888年與莎莉文老師1888年與莎莉文老師
安妮·莎莉文老師十分有愛心,她首先了解了海倫的脾氣,她終於知道凱勒的脾氣會如此躁動,是因為父母不忍看她做錯事(打人、不守規矩、破壞東西等)被懲罰的模樣,於是在她做錯事時都給她糖吃,所以安妮·莎莉文老師必須要糾正這些父母的錯誤行為,並且與她建立互信的關係,再耐心的教導海倫手語。一天,老師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了“'water'水”這個詞,海倫·凱勒總是把“杯”和“水”混為一談。到後來,她不耐煩了,把老師給她的新陶瓷洋娃娃摔壞了。但莎莉文老師並沒有對海倫放棄,她帶著海倫凱勒走到水井房邊,要海倫凱勒把小手放在水管口下,讓清涼的水滴滴在海倫凱勒的手上。接著,莎莉文老師又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下'water'“水”這個字寫了幾次,從此海倫·凱勒就牢牢記住了,再也不會搞不清楚。海倫後來回憶說:“不知怎的,語言的秘密突然被揭開了,我終於知道水就是流過我手心的一種液體。”
不過,莎莉文老師認為,光是懂得認字而說不出話來,仍然不方便溝通。可是,從小又聾又盲的海倫·凱勒,一來聽不見別人說話的聲音,二來看不見別人說話的嘴型,所以,儘管她可以發聲,但也沒辦法說話。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莎莉文老師替海倫·凱勒找了富勒老師(郝博士),郝博士教導她利用雙手去感受別人說話時嘴型的變化,儘管非常艱巨,不過,海倫·凱勒還是做到了。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接著,莎莉文老師又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下(水)這個字。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後,這樣寫道:“誰都難以想像我是多么地驚奇和喜悅。對於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
海倫·凱勒
海倫還把自己的學習分成四個步驟:
1、每天用三個小時自學。
2、用兩個小時默記所學的知識。
3、再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將自己用三個小時所學的知識默寫下來。
4、剩下的時間她運用學過的知識練習寫作。
1902年與亞歷山大·貝爾1902年與亞歷山大·貝爾
在學習與記憶的過程中,她只有一個信念:她一定能夠把自己所學習的知識記下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她每天堅持學習10個小時以上,經過長時間的刻苦學習,還有不屈不撓的信心,使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識,能熟練地背誦大量的詩詞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後來,一本20萬字的書,她用9個小時就能讀完,並能記憶下來,說出每章每節的大意,還能把書中精彩的句、段、章節和自己對文章的獨到見解在2小時之內寫出來。海倫的記憶力已經大大超過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據說,在哈佛大學讀書的一個博士生聽到海倫·凱勒的事跡後,很不服氣,決定要和她比試比試。在嚴格的時間規定和教員的監督之下,他們進行了3輪比賽,博士生輸了。他摘下博士帽,恭恭敬敬地戴在海倫的頭上,表示對她的敬佩與尊敬。經過學習,海倫突破了識字關、語言關、寫作關,先後學會了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語言,出版了14部著作,受到社會各界的讚揚與誇獎。

青年時期

1894年夏天,海倫出席了美國聾人語言教學促進會,並被安排到紐約赫馬森聾人學校上學,學習數學、自然、法語、德語。沒過幾個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語交談;不到一年,她便讀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爾》。教法語的教師不懂手語字母,不得不進行口授,儘管這樣,海倫還是很快掌握了法語,並把小說《被強迫的醫生》讀了兩遍。
海倫·凱勒海倫·凱勒
在紐約期間,海倫結識了文學界的許多朋友。馬克·吐溫為她朗讀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說,他們建立了真摯友誼。霍姆斯博士在梅里邁克河邊幽靜的家裡為她讀《勞斯·豆》詩集,當讀到最後兩頁時,霍姆斯把一個奴隸塑像放在她手中。這個蹲著的奴隸身上的鎖鏈正好掉落下來,霍姆斯對海倫說:“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倫的心中一陣激動,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以及踏踏實實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入心田。海倫從小便自信地說:“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我要去哈佛大學!”這一天終於來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學考試。只見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問題。前後9個小時,各科全部通過,英文和德文還得了A(優)成績,海倫懷著熱切的心情開始了大學生活。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里夫學院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為麻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為盲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她每天都接待來訪的盲人,還要回復雪片一樣飛來的信件。後來,她又在全美巡迴演講,為促進實施聾盲人教育計畫和治療計畫而奔波。到了1921年,終於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海倫是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一直為加強基金會的工作而努力。
拉德克里夫大學畢業照拉德克里夫大學畢業照
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先後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牆之歌》《走出黑暗》《樂觀》等,都產生了世界範圍的影響。海倫的最後一部作品是《老師》,她曾為這本書蒐集了20年的筆記和信件,而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卻都在一場火災中燒毀,連同它們一起燒掉的還有布萊葉文圖書室、各國贈送的精巧工藝禮品。如果換一個人也許心灰意冷,可海倫痛定思痛,更加堅定了完成它的決心,她不聲不響地坐到了打字機前,開始了又一次艱難的跋涉。10年之後,海倫完成了書稿。她很欣慰,這本書是獻給安妮老師的一份厚禮,老師安妮也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
1902–1903撰寫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譯作《我生活的故事》)。1904年6月以優等成績大學畢業。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牆之歌》、《衝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應邀去好萊塢主演電影。 1924年成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主要領導人。
1920年1920年
海倫於1924年組成海倫·凱勒基金會,並加入美國盲人基金會,作為其全國和國際的關係顧問。其後她在國際獅子的年會上發表演說,她要求獅子會成為“協助失明人士戰勝黑暗的武士”。並說:“我為你們開啟機會的窗,我正敲著你的大門。”1946年任美國全球盲人基金會國際關係顧問,並開始週遊世界,共訪問35個國家。她盡力爭取在世界各地興建盲人學校,並常去醫院探望病人,與他們分享她的經歷,以給予他們生存意志。她同時亦為貧民及黑人爭取權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為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到全球各地發表演講,為盲人聾啞人籌集資金。二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尊敬,成為全世界人類的楷模。
海倫凱勒國際( Helen Keller International. Inc 簡稱HKI )由海倫·凱勒與其他美國人於1915年創建,宗旨是協助政府開展防盲,著重於融入社會主流的盲童教育以及使成年盲人得以獨立生活的康復等工作。HKI大力幫助開發中國家,增強各國的能力以求制定其各自的規劃。它還從事對營養不良及由維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乾眼病、沙眼及其它傳染性眼疾的研究和防治項目,同時也為白內障致盲復明提供
1938年1938年
手術服務。在具備條件的地方,HKI都將防盲項目與初級醫療服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1929年著《我的後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後的生活》)。1930年旅遊英國。 1931–1933年榮獲坦普爾大學榮譽學位。訪問法國南斯拉夫英國。 1936年10月20日老師安妮·沙莉文去世。

晚年時期

1942–1952年出訪歐、亞、非、澳各大洲十三國。 1953年美國上映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莉文·梅西》 榮獲哈佛大學榮譽學位。1959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1960年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頒布“海倫·凱勒”獎金。 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勳章。1968年6月1日與世長辭。
晚年的海倫·凱勒正在讀書晚年的海倫·凱勒正在讀書
1956年11月15日,豎立在美國波金斯盲童學校入口處的一塊匾額上的幕布,由海倫用顫抖的手揭開了,上面寫著:紀念海倫·凱勒和安妮·莎莉文梅西。這不是一塊普通的匾額,而是為那些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突出篇章的人們所設立的。的確,海倫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聯合國還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1959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並且還榮獲總統自由勳章,於1964年被授於“總統自由勳章”。1965年被評為“世界十大傑出婦女之一”。
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在鮮花包圍中告別了人世,享年88歲。然而,她那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她那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卻永遠載入了史冊,正如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言:“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我黑暗中的光明》是關於人類精神升華的一本書。生來既聾又盲的海倫·凱勒早年生活在與常人隔離的孤寂境況中,而這對一個人精神的發展是如此重要。在全人類的神的愛護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觸。精神上的發展帶領她走上了寫作生涯。
海倫·凱勒海倫·凱勒
她死後,因為她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感動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開展了紀念她的活動。

人物貢獻

海倫·凱勒致力於社會主義,源於她作為殘疾人的特殊經歷,以及她對其他殘障者的同情。起先,她簡化字母表,使之適合殘障者使用﹔但是她很快意識到,單純地解決失明問題,是治標不治本。通過研究她發現,盲人並非隨機分布在各種人口中,而是集中在社會底層。窮人更容易由於生產事故或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療而失明。有些窮人淪為妓女,又多了一種因梅毒而導致失明的危險。於是,凱勒認識到,社會階級制度控制著人一生的命運,有時甚至決定他們是否會失明。凱勒的研究並非書齋式的:“我參觀過糖果店、工廠、棚戶區。就算我看不見,我也聞得到。”
海倫凱勒閱讀盲文書籍海倫凱勒閱讀盲文書籍
海倫·凱勒作為社會主義者,是由1909年開始的。在1909年,她加入了麻薩諸塞州的社會黨。早在從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之前,她就是一位社會激進分子。她本人強調,這並非由於在那裡所受的任何教育。俄國革命爆發後,她對這個新生的共產主義國家大唱讚歌:“在東方,一顆新星冉冉升起!在痛苦的掙扎中,新秩序從舊的秩序中降生。看哪!在東方,一個男嬰降生了!向前!同志們,齊向前!奔向俄羅斯的營火!迎接黎明!”凱勒在她的書房書桌上方懸掛了一面紅旗。”後來,她逐漸成為社會黨的左翼,成為一名“沃布利”(Wobbly),即世界產業工人聯合會的成員,這是一個遭伍德羅·威爾遜迫害的工團主義者聯盟。
當凱勒成為一名社會主義者時,她已經是一位享譽全球的著名女性。但她很快聲名掃地,因為轉向社會主義,從而引起了一場新的輿論風暴。那些曾經讚美她的勇氣和智慧的報紙,轉而強調她的殘障。專欄作家們指責她沒有獨立的感官接受能力,受制於那些向她灌輸思想的人。最典型的是《布魯克林鷹報》的一位編輯。他寫道,凱勒的“錯誤源於她生理髮育的明顯缺陷”。
凱勒回憶說,她曾經見過這位編輯。“當時,他對我的恭維是如此慷慨,我都不好意思再提。但是現在,我站出來支持社會主義,他就提醒我和大眾,我是一個又聾又瞎、特別容易出錯的人。大概,自從見過他以後,我的大腦就縮水了。”她接著說:“喔,《布魯克林鷹報》太滑稽了,它在社會問題上又聾又瞎,它維護著一個令人難以忍受的制度。我們努力預防盲聾病症,而這個制度正是造成多數盲聾的根源。”
凱勒的後半生主要致力於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籌募資金,她堅信我們的社會需要一種激進的變革,這個信念從未動搖。她支持社會主義者尤金·V·德布斯的歷次競選總統活動。她還在婦女運動、政治、經濟方面發表文章。在晚年,她寫信給美國共產黨領袖'伊莉莎白·G.弗林'———她是麥卡錫時代的犧牲品,當時正在監獄裡度過風燭殘年:“親愛的伊莉莎白·弗林,向您致以最美好的生日祝福!願服務人類的美好感受為您無畏的心靈帶去力量與安寧!”

人物著作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Three Days to See》) 《 The story for my life》
第一卷 張開心靈的眼睛
·光明和聲音
·童年記憶
·愛的搖籃
·希望
·再塑生命的人
·親近大自然
·了解“愛”的含義
·喜悅和驚奇
·聖誕節
·波士頓之行
·擁抱海洋
·山間秋季
·潔白的世界
·學會說話
·《霜王》事件
·世界博覽會
·求學
·信心與希望
·劍橋女子學校
·衝破逆境
·入學
·思想的烏托邦
·享受生活
·一雙雙托滿陽光的手
·大學生活
·遇見馬克·吐溫
·不服輸的人
·鼓起勇氣上台演講
·懷念貝爾博士
·熱烈的反戰運動
·拍攝電影
·雜耍劇院的生涯
·慈母去世
·意外的喜悅
·走出黑暗與寂靜
·背井離鄉
·美好時光
·掃把星
·救濟院
·我要上學
·第二個機會
·玷辱校譽
·青春集錦
·無明世界
·小暴君
·早餐會戰
·單獨訓練
·文字三昧
·生活體驗
·帕金斯盲人學校
·年華似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後記
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師》三本書以及發表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她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石牆故事》等。

人物名言

1、黑暗將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人更加喜愛聲音。
2、因為在我生活的漫長黑夜裡,我讀過的書以及別人讀給我聽的書,已經變成一座偉大光明的燈塔,向我揭示出人類生活和人類精神的最深泉源。
3、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要靠心靈去感受。
4、愛是摸不著的,但你卻能感到她帶來的甜蜜。
5、僅僅靠觸覺就能感受到這么多的幸福,那么,如果能看見,我發現多少更美好的東西啊!
6、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把未來放棄。
7、不懷希望,不論什麼事情都做不出來。
8、我身上的所有原子都是振動儀。通過房屋到處感覺到的振動,我能猜出每天都在發生什麼事情。
9、像明天就要失去那樣去利用你的眼睛。
10、死亡只是從這個房間搬遷到那個房間,可是我可能跟別的人不太一樣,因為我在那個新的房間就可以用眼睛看到東西了。
11、我們分明是不一樣,能看得見的人和看不見的人互相不一樣。不是感覺不一樣,而是使用感覺的方法不一樣。只是為了找到超越感覺的智慧而展開的想像力和勇氣不一樣而已。
12、無論處於什麼環境,都要不斷努力。
13、我努力求取知識,目的在於希望日後能使用,為社會貢獻一點力量。
14、只要是真正有益於社會的事情,而又是我能做的,我都將全力以赴。
15、我的任務是練習,練習,不斷地練習。失敗和疲勞常常將我絆倒,但一想到再堅持一會兒就能讓我所愛的人看到我的進步,我就有了勇氣。
16、對於凌駕命運之上的人來說,信心就好似生命的主宰。
17、我用整個身心來感受世界萬物,一刻也閒不住。我的生命充滿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蟲,把一生擠到一天之內,生命或是一種大膽的冒險,或是一無是處。
18、我只看我擁有,不看我沒有的。
19、忘卻自我中有著快樂。——因而,我要努力把別人眼中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把別人耳中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把別人唇上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
20、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讓我的心超脫我的軀體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悅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
21、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
22、殘忍的命運擋住了入口,我會不甘願地質問命運為何作這樣專橫的宣判,因為我的心尚未馴服,仍是狂熱的;但刻薄無情的話到口裡,我的舌頭卻沒有說出來,像還未落下的淚,又流回我的心中。
23、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24、面對光明,陰影就在我們身後。
25、信心是命運的主宰。
26、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可能顯出生命的價值。
27、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東西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它們只能被心靈感受到。

人物評價

美國《時代周刊》評選海倫·凱勒為“20世紀美國10大偶像之一”。並且她留給人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戰就能夠贏得生命中的光明。本書是對海倫·凱勒一生詳細記述,被認為是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之一。
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發行的一部教育片最後總結說:"海倫·凱勒和安妮·沙利文帶給整個世界的禮物就是不斷地告誡我們,周圍的世界是多么奇妙,有那么多人在教我們認識它;沒有哪個人是不值得幫助或無法幫助的,一個人對我們的最大益處就在於幫助他人發揮其真正的潛能。"
海倫·凱勒還是世界上少有的女性堅強人物。
海倫.凱勒被視為本世紀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海倫·凱勒是19世紀著名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盲聾人。
海倫·凱勒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人類善良的表現,她的事跡能成為後世的典範。
十九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著名作家馬克·吐溫
海倫·凱勒是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偉人之一。 ——美國《時代周刊
“1902年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就是吉普林的《吉姆》和海倫·凱勒的《我的生活》。
——美國著名作家海爾博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