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民俗》是2014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桃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安民俗
- 作者:黃桃紅
- ISBN:978-7-210-06875-4
- 定價:¥ 45.00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12-23
- 開本:16
《吉安民俗》是2014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桃紅。
吉安燈彩是廣泛流行並富有民眾性的一種自娛性的表演形式的傳統民俗舞蹈,它是吉安農村每年元宵節的傳統活動節目,也是吉安民間鬧元宵的主要娛樂活動。信息 吉安燈彩市級Ⅲ-5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吉安市 遺產級別:市 簡介 燈舞的民眾性、娛樂性,僅這一民間舞蹈藝術經久不衰,至今仍以其地方特色和鄉土...
中秋節(吉安中秋燒塔習俗),流行於江西省安福縣的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每年中秋農曆八月十四,禾市各村均會指派人員砌塔,塔高一般1.5米不等,村莊大則塔大.塔底要用磚塊砌成,塔身大多用碎瓦片砌成約占塔高的3/4,然後再用瓦片園疊砌封頂,塔底須前後各留一個塔門,前門用於投放燃料用,...
《吉安民俗》是2014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桃紅。內容簡介 本書系《廬陵文化研究》叢書之一。本書從生產習俗、生活習慣、時節習俗、禮儀習俗、家族與社會習俗、民間信仰習俗、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民間娛樂九個方面,闡述了吉安地區各縣市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對其產生的原因、形成的過程、具有的特色...
吉安鯉魚燈是江西省吉安縣固江鎮的一種古老的民俗舞蹈,流傳於固江鎮棚下村的鯉魚燈是優秀的、原生態的民間燈彩藝術之一。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演出,歷史上的鯉魚燈以其精美的藝術,吸引著廣大民眾,為維繫瀘水河沿岸從贛南移民而來的各個棚下村人之間的友好親情關係以及促進與當地人之間的交往並最終實現雙方...
吉安東園龍,中國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傳統舞蹈,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東園龍是一種僅在江西省吉安縣永陽鎮東園村傳世的龍燈,是“中國民間(燈彩)文化藝術之鄉”吉安縣最引以自豪的、最為古老的優秀民間燈彩之一。東園龍是一種藉助道具進行表演的民間燈彩舞蹈。其道具為龍珠和九節布龍。由9個人分別...
吉安市廬陵民俗博物館位於吉安市中心城區北側。參觀信息 以螺子山和磨盤湖為主體的贛江西岸,占地約10畝,建築面積4405平方米,展廳面積1765平方米。建築外觀採取廬陵古民居式建築群落形式,外貌為青磚藍灰勾縫牆面,硬山式馬頭牆、黛瓦;集中展示吉安民風民俗,配以相關實物;館外配置有仿古街、古戲台及小型觀演場地等...
採茶戲(吉安採茶戲),江西省吉安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21年5月24日,採茶戲(吉安採茶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是Ⅳ-65。歷史淵源 採茶戲(吉安採茶戲),它的雛形是三角班,即由小生、小旦、小丑三個角色組成的班底。其...
吉安採茶戲是江西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 清中葉,在吉安府的中部和北部幾縣農村流行一種由燈歌演變而成的花鼓戲。一個戲僅有一旦、一醜、一生三個角色,故又稱“三腳班”或“三小戲”。伴奏樂器有竹木邦、小鑼和正反手胡琴各一件,演出劇目多為表現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和愛情的單頭戲和“三小戲”。劇種簡介 清...
青原喊船,中國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民俗,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喊船是流傳在青原區富水河一帶古老的民俗活動,由民間自發組織,目的是驅邪保平安。表演程式複雜,表演氣勢雄渾,民俗內涵豐富,地方特色濃郁。每年除夕上午請神,大年初一夜開始喊船。村中以房族為單位,推薦或指派喊船人員每晚輪流值班...
抬閣(渼陂彩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21年5月24日,抬閣(渼陂彩擎)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歷史淵源 渼陂古村的彩擎始創於南宋初,距今已有850餘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前,渼陂梁氏幾乎每年上元宵(正月十五)、下元宵(...
萬安股子燈是一種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源於萬安縣上鄉河西的柏岩鄉,是萬安縣流行最廣,深受民眾歡迎,且具有獨特風格的傳統燈彩之一。萬安縣位於羅霄山脈東麓,江西省吉安市最南端,屬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八縣市之一。所在區域 萬安縣總面積2046平方公里,東南西北分別與興國縣、贛縣、南康縣、遂川縣、泰和縣接壤。轄9鎮...
青原渼陂彩擎,中國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民俗,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彩擎活動便是在那時由家盈萬金的渼陂梁氏人倡導興起。是青原區的代表性民俗活動之一,歷史悠久,傳承不衰,其活動儀程複雜,民俗內涵豐富。每年上元宵節(正月十五)、下元宵節(正月三十)、農曆二月初一、八月十五,渼陂村都會舉行彩...
泰和蝦蚣燈,中國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傳統舞蹈,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蝦蚣燈是流傳在泰和縣螺溪鎮舍溪村一帶的民間燈彩,其舞蹈花節形象地演繹了蝦蚣漫遊、彈跳、追逐、嬉戲等活動情狀,曼妙瑰美,鮮活靈動,極具藝術性和觀賞性;其製作工藝精巧別致,造形優美,獨具特色,是剪紙、雕刻、繪畫、扎裱...
泰和王家坊迎神賽會,中國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民俗,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王家坊祭祀活動起源於元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為紀念元朝將領張甫德先烈以及部下,張甫德犧牲後,百姓們悲痛萬分,為紀念將領張甫德一行為民所想、與民同樂而舉行的七月十五祭拜活動。,百姓雕刻了他們的塑像立於廟中。塑...
鰲魚燈是江西省吉安市的傳統民俗舞蹈。作為吉水盤谷村的傳統燈彩,“谷村一千煙(戶),代代鰲仔燈”。相傳谷村小祠下兵部尚書李邦華在李自成攻破京城以後,看到明朝皇帝朱由檢在景山自縊,為表忠心,也吊死在皇帝腳下。風俗介紹 後來的清朝皇帝為籠絡人心,特賜李邦華家眷燈彩一批,歸家玩賞。這批燈彩分為座燈、行燈。
青原渼陂陂彩,流傳於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的民俗,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渼陂古村始建於南宋初年,距今850餘年,村民都姓梁。宋元時期,梁氏按古代宗法制度修建祠堂、制定族規,形成了一套尊祖敬宗,強化族權的宗法制度。到了明朝中期,為適應時局的發展,村民開始從事商貿活動,到清朝時期,他們...
遂川珊田架花製作技藝,中國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傳統技藝,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架花,即焰火禮花,流傳於遂川縣于田鎮珊田村。其製作流程複雜,工序嚴格,配比精確,花色艷麗,變幻奇絕,具藝術觀賞性和民俗文化內涵。珊田架花為燃放式的焰火禮花。一般於正月十五元宵節晚燃放。節前三天,必須先舞“...
吉水長龍,中國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傳統舞蹈,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簡介 長龍是流傳於吉水縣盤谷鎮曾家村的傳統燈彩,由九節布龍發展而來,以“長”著稱,龍頭龍身龍尾共333節,1000多米長,400餘人同時參與舞耍,表演要求協調性高,注重隊形變換。其造型優美,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為我國同類燈彩中所罕見。長...
井岡客家山歌,中國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傳統音樂,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井岡客家山歌是井岡山一帶的客家人用客家方言演唱的一種民歌,既有號子、山歌,也有小調、兒歌,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從各個不同角度,反映了井岡山客家人的歷史文化和風情習俗,表達了客家人的思想感情和藝術趣味,富有客家語言特色,...
《廬陵風俗》記錄的就是吉安人在本地民俗中的重要活動片段,作者以圖文形式來展現和記錄,是希望和每一位廬陵人一樣,把保護本土的民俗文化作為個人的自覺行為,讓“有圖有真相”的廬陵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圖書目錄 一、日常節俗 乾年塘 過小年 貼年畫 放爆竹 祭祖 關財門 壓歲錢 開財門 春節 元宵節 下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