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井岡客家山歌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批准時間:2010年
- 遺產編號:3-Ⅱ-3
- 非遺級別:省級
- 申報地區:吉安市井岡山市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歌曲類型,曲式結構,唱腔曲調,代表作品,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民間流傳的客家山歌產生於明末清初年間,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客家山歌的形成,與井岡山特定的歷史和地理以及人文環境等緊密相關。由於土籍人早在商周秦漢時便已捷足先登,幾乎占據了井岡山所有的曠野平川肥饒之地,客家人只得往荒山僻嶺發展,因而大都散居在大山邊緣甚至深山老林。他們在政治上飽受三座大山的壓迫,經濟上還受到土籍豪紳的剝削,長期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單調生活。在這樣一種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精神文化生活極度貧乏的情況下,一種自娛自樂的方式——山歌便應運而生。客籍人民民眾在生產勞動之間,或在生產勞動之餘,為抒發內心情感,表現喜怒哀樂之情,利用山歌這一形式,相互唱酬,久而久之,形成一定格調,進而迅速發展成為一種別具風格的音樂形式。
基本特徵
歌曲類型
井岡客家山歌大體分為六種。
一是號子山歌:亦稱山歌號子,多採用“喲嗬哈”等襯詞,只有一個長樂句,在高音區相鄰兩三個音之間進行,散板,節奏自由,聲音高亢。
二是正板山歌:也叫四句板山歌,由4個樂句組成,結構工整對稱,是客家山歌中流傳最普遍的一種曲式。
三是四句八節山歌:歌詞4句,八節是指8個樂句,是把一句歌詞分作兩個樂句來唱,詞中夾以較多的襯詞。
四是五句板山歌:歌詞為7字5句,曲調是正板山歌的擴充。
五是快板山歌:也叫急板山歌,歌詞無襯詞,曲調無拖腔,它是用正板山歌的曲調,把節奏緊縮,將速度加快來演唱。
六是疊板山歌:亦稱疊字山歌,歌詞中插上較多的疊字疊句,有時多達數10字,其曲調的開頭與結尾,基本上保留正板山歌的特點,中間則由於採用疊字疊句而擴充了曲調,演唱時近似數板。
曲式結構
井岡客家山歌的曲式最常見的是四句七字型,每首山歌的第一、二、四句押韻,由兩個或四個樂句構成樂段;也有五句子、七句子的樂段結構;還有較長的滾板山歌,多屬於敘事性,音調平穩,節奏富於變化,接近自然語調,常常是一拍一字或二字,一字一音或二音;有的山歌往往在句中或句尾插入類似“數板”的快節奏加以擴充,多用形聲字或形容詞作補充的描寫和渲染;還有的山歌為了表示歌唱的開始和結束,並增強表現力,常在基本結構之前加“引句”,如“哎呀嘞”;在基本結構後加“呼號”,如“喲嗬餵”等。
唱腔曲調
井岡客家山歌的唱腔主要運用了顫音、滑音、倚音等,使音調高亢嘹亮,音域寬廣,節奏自由而富於變化,旋律迴環曲折,委婉動聽。
井岡客家山歌調式多為羽調式和徵調式,一般多採用四聲羽調式為la、do、re、mi,徵調式為sol、la、do、re。曲調進行時,羽調式常採用la-re(反行是re-la)或la-mi(反行是mi-la);徵調式常採用sol-la- do-re(反行是re-do-la-sol)。
代表作品
陳平梅已經出版的《井岡紅謠》為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流傳在井岡山的75首紅色山歌,此組山歌中《紅色最紅》《綠色最綠》《脫貧最好》部分是《井岡紅謠》的延續和再創造。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井岡山革命時期,蘇區軍民利用井岡山歌調子,創作了大量氣勢磅礴、激盪人心的紅色歌謠,數量眾多、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堪稱中國現代音樂史上的奇蹟。為宣傳教育民眾、鼓舞軍民鬥志、揭露打擊敵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保護措施
新中國成立後,井岡山市不斷挖掘、整理客家山歌,陸續編選了《紅色歌曲》《客家山歌》錄製、發行了《井岡山革命民歌》《風光民歌精選》等宣傳資料。2007年10月,井岡山市文化館組建了“客家山歌演唱團”,相繼培養了300餘人的客家山歌隊伍,他們遍布在市內各景點、行業,傳唱弘揚井岡客家山歌。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20年10月15日,井岡山客家山歌作品《茶山情歌》《敬茶歌》《山歌串燒》三個節目分別獲得由井岡山市委統戰部和井岡山市文廣新局主辦,井岡山市文化館承辦的“山歌唱出好兆頭——井岡山客家山歌大賽”的一、二、三等獎;《井岡杜鵑美》《領導窮人鬧革命》《愛唱山歌你就來》《送朗去參軍》獲得優秀獎。
重要活動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始,井岡山歌手多次參加省內外的民歌賽會。
2006年,中國紅歌會首場比賽在井岡山茨坪舉辦,井岡山歌手踴躍參賽。
2017年2月3日,“2017霞溪客家山歌節”在井岡山市下七鄉霞溪農莊舉行。
2020年10月15日,井岡山市委統戰部和市文廣新局主辦,市文化館承辦的“山歌唱出好兆頭——井岡山客家山歌大賽”在新城區影劇院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