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陬海隅客家歌:廈門客家古村落研究

山陬海隅客家歌:廈門客家古村落研究

《山陬海隅客家歌:廈門客家古村落研究》一書主要研究早年進入廈門且還存在的純客家村落。客家民系是一個整體,廈門客家古村落是客家的一個部分,與其他地區客家(特別是客家大本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把它割裂開來研究,必然是不全面、不科學的。所以,研究廈門客家古村落時應比較廈門客家古村落與其他地區客家住民的風土人情(如客家傳統手工織帶相關原料苧麻和藍客家夏布等)。幫助讀者了解關於客家的知識,進而更好地了解廈門客家古村落,《山陬海隅客家歌:廈門客家古村落研究》將這些相關內容都作為附屬檔案錄於正文之後。

基本介紹

  • 書名:山陬海隅客家歌:廈門客家古村落研究
  • 頁數: 160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 廖榮富 編
出 版 社: 廈門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561531952
出版時間: 2009-03-01
版 次: 1
所屬分類: 圖書>社會科學>民族學

內容簡介

廈門是我國東南沿海開放城市,也是近代迅速興起的港口商埠,其人口構成和文化呈現出多樣化和融合性。 廈門周邊是閩西、贛南、粵東客家人聚居區(即平常所說的客家大本營),客家人在不同時期向發展中的廈門集聚,當是自然之義。據考證,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就有兩支客家人進入廈門地區居住,他們是廈門最早的居民,也是廈門的拓荒者之一,他們的後裔生活在三個村落中。後又有從永定南來的胡氏客家人進入廈門,形成又一個客家村落。隨著廈門逐漸發展成為開放型海港城市,近鄰的龍巖、贛州、漳州、梅州等客家人,逐漸向廈門遷移。20世紀60年代,一部分因“排華事件”回國的客家歸僑被安置在廈門,他們主要居住在同安區的竹壩華僑農場。客家人不斷遷入(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客家人向廈門快速聚集),逐漸形成現在約50萬人口的群體,他們對廈門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廈門的經濟文化產生重要影響。

圖書目錄

總序
序一
前言
第一章 廈門客家古村落的探索研究歷程
第二章 廈門客家古村落概況
第一節 坂美村
第二節 南山村
第三節 溪尾村
第四節 鼎美村
第三章 廈門客家古村落的形成
第一節 客家大本營與廈門客家形成的背景
第二節 戰亂中求生存
第三節 迫害中避人禍
第四節 尋找新的生存發展空間
第五節 客家大本營向周邊擴展
第六節 廈門客家古村落與客家大本營的聯繫
第四章 廈門客家古村落的特色
第一節 崇祖敬宗,傳承客家精神和文化
第二節 吸收閩南文化的精華,形成客家、閩南交融的特色
第三節 “陳皮余骨”,求生存圖發展與感恩圖報結合的產物
第四節 客家話逐漸丟失,努力回歸客家文化家園
第五節 自然人文資源豐富,迎來新的開發潮
第六節 廈門客家古村落與海外的聯繫
第五章 結論
第六章 附錄
南山村陳余宗祠楹聯及題刻
《石氏總譜》序
井岡山石氏《閩汀武平中堡譜序》
客家錦帶與夏布
客家,廈門的拓荒者之一
客家橋在廈門
客家名將劉國軒
“萬金油大王”胡文虎
廈門書法家羅丹
閩西南區域合作的文化基礎和途徑
廈門市客家經濟文化促進會簡介
台灣客家事務和“恢復母語”的做法
客家風情概略
參考文獻和資料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