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變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地質,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動植物,人口,經濟,概況,工業,農業,服務業,社會事業,社會保障,教育科技,交通,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唐堯時為孟塗國,
虞舜時分衛水為并州,此地屬并州,《
尚書·禹貢》記大禹導河積石又東至孟津,即指此地。
夏為
冀州南境。殷都朝歌,為畿內地。公元前11世紀武王伐紂,大軍在此泛舟三晝夜橫渡黃河。又以武王會盟諸侯於此謂之盟津,也曾稱孟。
周初,十二邑封蘇忿生,時稱“向”,又稱“盟”(1973年在白坡已出土了西周時期的銅爵)。
西周時,為周都洛邑畿內地,春秋初屬鄭,後屬晉為河陽邑。戰國時屬魏,為垣雍地。
秦為河雍縣,屬
三川郡。漢高祖封陳謂為侯國,武帝分天下為十三部,此日河陽縣,隸河內郡。新莽改河亭,東漢復置。
東魏元象年間在河陽的黃河中築中潬城,在黃河南岸築南城,加北中府城,稱“河陽三城”,為京都洛陽戍守要地。
北齊廢縣為河陽關,有駐軍防守。隋開皇初(公元581年),置河陽宮於河陽城內。乾元以後,常置重兵於河陽三城。
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將河陽升為孟州,隸河北道。五代孟州還屬河北道。金世宗大定年間,河陽城被黃河洪流沖毀,州治向東遷徙,稱上孟州。後古城修復,復徙州治於故城,稱下孟州。元朝初年(公元1271年),又移州治於上孟州。明代改州為縣,廢河陽,始名孟縣,屬懷慶府。清因之。
民國3年(1914年),屬河南省豫北道,後改為河北道。十六年道廢,直屬河南省,後改屬河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78年1月將孟縣的吉利公社和濟源縣坡頭公社的馬洞等七個大隊劃歸吉利工程指揮部領導,實行政企合一,屬洛陽市管轄。
1978年4月,建立河南煉油廠建設指揮部地方工作處。
1982年2月,建立吉利區籌備處。
1982年8月,國務院國函(1982)167號文正式批准建立洛陽市吉利區。
行政區劃
區劃變革
1989年,吉利區轄吉利鄉、大慶路辦事處。
2012年11月,撤銷吉利鄉設吉利街道辦事處、西霞院街道辦事處。
2016年10月26日,吉利區撤銷大慶路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調整,新設4個街道,按區域劃分為西霞院、康樂、吉利、河陽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劃
街道辦事處 | 管轄面積 | 街道駐地 | 管轄範圍 |
河陽街道 | 23.556平方公里 | 河陽社區辦公大院(中原路211號) | 轄坡底、橫澗、冶戌、清莊、小川5個行政村,和河陽新村、河陽2個社區 |
康樂街道 | 17.381平方公里 | 吉利鄉人民政府辦公樓(河陽路與長治路交叉口西) | 康窯、北陳、下柳、上柳、鄭莊、韓莊、六門、馬莊8個行政村,和雙苑、中油、康樂3個社區 |
吉利街道 | 16.184平方公里 | 原大慶路辦事處(勝利路35號) | 里村、吉利、澗西、東楊、西楊5個行政村,和三和、開元2個社區 |
西霞院街道 | 22.463平方公里 | 陽光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三樓) | 白坡、南陳、西莊、權莊、送莊、東寨、濟澗、金鵝、柴河、郭莊、馬洞11個行政村和紫金花園、祈福花園、博泰花園、石化六區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吉利區位於洛陽市東北部
黃河北岸,華北平原的西南端,太行山東南麓,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9′22″至112°38′50″與北緯34°51′至34°57′之間。西和西北與濟源市接壤,北和東與孟州市相鄰,南瀕黃河與孟津縣隔河相望。東西長13.9公里,南北寬11.16公里。全區總面積為79.9平方公里。
地貌地質
吉利區主要有丘陵、平原、灘地等地貌類型。北部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多為坡地和梯田,海拔高度在160~290米之間。中部平原,屬侵蝕沖積階地。地形是北高、南低,西北偏高,向東南逐漸降低。南部為黃河超漫灘,西北較窄,東南較寬,最寬處可達7華里。黃河在階地下10米左右向東流去,排水條件好。北部是黃土剝蝕丘陵區,有16.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0.5%。中部為侵蝕沖積階地平原,有4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50.1%。南部黃河灘地,有23.5平方公里,占總面積29.4%。地層形成年代為第四紀晚期,地質條件一般屬於
濕陷性黃土。
氣候
吉利區氣候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總的特點: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風多雨少,夏季炎熱雨豐沛,秋季雨量集中,晴和日照長。
吉利區域氣溫比較適中,年平均氣溫14.2℃,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7.5℃,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0.3℃。極端最高氣溫41℃(1992年7月2日),極端最低氣溫-13.5℃(1990年2月4日)。吉利區農業氣候:春季光熱資源較好,但雨量不足,乾旱風多。初夏光熱資源充足,夏季炎熱雨量充沛,但光照不足。秋季晴和日照長,光熱水資源配合較好,但後期陰雨日較多,光資源較少。全區一般生產季節光照充足,光輻射有餘,熱量豐富,為農業提供了良好條件。吉利區降水量,年內各月分配不均,大部分集中在6、7、8、9四個月中,尤以7月降水較多,冬季最少。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水資源包括地表水資源和地下水資源。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補給源為大氣降水和黃河水。全區水資源總量為8885.1萬立方米。大氣降水,年均降水量為614.2毫米。
地表水資源:地表徑流總量年平均值為636萬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陵區地下水不豐富甚至缺水,打井一般打不出砂卵石含水層,表層土質砂黏土和紅土,降雨入滲係數很小,每晝夜滲透係數約0.1~0.5米,下層砂岩及黏土岩滲透性更小,地下水流不暢。中部平原區,經多方水文資料證實送莊地質構造屬黃河故道中心部位,是濟澗構造斷裂中心,水源豐富,在科學數據的基礎上,煉油廠在送莊建立了水源基地,加上吉利水源基地,按1993年統計,全年供給新鮮水7722395噸,大大滿足了生產和生活用水。
黃河灘區地下水資源:年平均值為6684.9萬立方米。黃河流經吉利區河段長16公里左右,對平原區和灘區均有側滲補給,灘區含水層水量豐富,透水性好。
動植物
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還有大麥、穀子、大豆、黃豆、
綠豆、紅薯、
高粱等。油料:有芝麻、花生、油菜、棉籽等。經濟作物:有棉花、煙、麻、藥材等。
畜禽:有牛、羊、
馬、驢、騾、豬、
兔、雞、鴨、鵝等。
人口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69076人。
經濟
概況
2013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6.5億元,同比增長8.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87億元,增長16.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36億元,增長12.2%。固定資產投資26.5億元,增長2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26億元,增長13.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9600元和10500元,分別增長10%。
工業
吉利以石油化工等朝陽產業為重點。建區以來,依託洛陽石化總廠,形成了以化工、化纖、紡織為主導產業的完善的地主工業體系。
總投資近600億元,其中投資64億元已建成投產的洛陽化纖工程,是建國以來河南省一次性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填補了省內乃至中西部地區聚脂工業的空白。洛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吉利科技園一期開發建設,二期規劃正在進行。洛陽石化煉油規模擴大到800萬噸/年,新建45萬噸/年對二甲苯聯合裝置。
2013年,全年累計實施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22個,總投資53億元,完成工業投資17億元。總投資9億元的150萬噸催化汽油吸附脫硫、推進劑原材料科研生產基地、空分制氮及碳四裂解改造等14個項目建成投產。總投資44億元的天然氣電廠一期、寬餾分溶劑油、液化石油氣裂解裝置改造等8個項目按預期進度進展順利。8萬噸醋酸仲丁酯、20萬噸奧油質量升級改造、熱電站脫硫脫硝改造等13個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12億元。路網、供排水管網、標準化廠房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8個,竣工億元以上項目5個,完成營業收入570億元、稅收70億元。
農業
吉利區1989年全區農戶8076戶,農業人口32607人。2000年全區農戶8895戶,農業人口31776人。1989年耕地面積33820畝,人均耕地1.03畝。1993年耕地面積30405畝,人均0.9畝,分別比1989年減少3415畝和0.13畝。1998年耕地面積24805畝,人均耕地0.78畝。2000年耕地面積24199畝,比1989年減少9621畝,人均耕地面積0.77畝,比1989年減少0.26畝。
1989~2000年,12年來,吉利區的農業和農村經濟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由單一的糧食種植業到農林牧副漁五業並舉;由人畜耕作的落後生產方式到農業先進技術的廣泛套用;由廣種薄收的低產低效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的大發展,吉利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區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了一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由溫飽型向富裕型發展的新階段。
1989年,全區農村社會總產值完成742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2506萬元,占社會總產值的33.7%;1996年社會總產值8.5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7000萬元;2000年社會總產值7.92億元,和1989年相比,增長847%。198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91元,1993年為1088元,增長84%;1996年人均純收入2000元,比上年增加245元;199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65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055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吉利區已成為河南省首批、洛陽市唯一整體實現小康的縣(區)。
2013年,落實各項惠農補貼400餘萬元,惠及農戶9100餘戶。通過引沁灌溉和機井提水灌溉,解決1.6萬畝農田灌溉問題。在柴河、送莊、白坡等村試點發展果蔬採摘型、生態休閒型農業,全區土地流轉面積累計達到12650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5%。新增蔬菜種植面積900餘畝,高效農業種植面積達到8500畝,農業產業化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65%以上。
服務業
2013年,特色商業區項目控制性詳規編制完成,開發協定正式簽訂,部分居民安置房加緊建設。旅遊標準化創建工作積極開展。商貿流通業加快發展,商品銷售總額達到70.6億元。運輸物流業新增車輛344台5447個噸位,整體規模保持全市領先。全年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1億元,增長6.3%。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2013年,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725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778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額補充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12萬元和16萬元,實現基本醫療和大病救助全市同步即時結算。建成石化醫院社區托老站和7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開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被評為“河南省養老服務示範單位”。
教育科技
2013年,吉利區被評為“河南省教育系統年度家教先進區”。圓滿完成中國小教師公開招聘工作,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科技投入和推廣力度持續加大,榮獲“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稱號。
中國小校:吉利區高級中學、吉利區第一初級中學、吉利區第二初級中學、吉利區第一國小
交通
吉利北依太行,南瀕黃河,地處
中原,承東啟西,
連南貫北,距洛陽市僅19公里。207國道、連霍高速、太澳高速、焦枝鐵路、隴海鐵路、洛陽航空口岸或穿境而過,或近在咫尺。轄區內城鄉公路自成一體,形成了發達的交通網路。
吉利區境內有焦柳鐵路通過,並設有留莊火車站,車站建於1970年6月20日。留莊車站設客運、貨運和行車等機構。車站是吉利區、孟州、濟源(南部)的貨物轉運站,車站設有倉庫。
風景名勝
文物古蹟
萬佛山石窟是洛陽地區一處重要的一處漢化鮮卑洞窟,禮佛圖之多,浮雕畫面之廣可以說賦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它是北魏時期一處重要的石窟造像,於2013年5月被批准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日,從國家文物局獲悉,吉利區萬佛山石窟保護規劃立項申請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批覆,同意萬佛山石窟保護規劃立項編制工作,這對萬佛山石窟的保護將起到重大促進作用。
自然風光
西霞院水利工、
小浪底工程、
千島湖景觀、黃河濕地鳥類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