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營花寨位於洛陽市吉利區冶戌村南端,據史料記載為西晉文學家潘岳(潘安)在此為官時所建,現存方形灰磚門牆一座,古柏一棵,於2007年11月被市政府批准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營花寨
- 地址:洛陽市吉利區冶戌村南端
- 批准單位:市政府
- 性質: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環境,歷史沿革,
地理環境
村中有古寨 古柏美男栽
在吉利區冶戌村南端的河岸邊,營花寨遺址靜立在高約7米的寨堤上,占地2500平方米,史載“其勢獨高,若層台然”。站在寨下觀看,一株粗壯乾枯的古樹引人注目。樹下有方形灰磚門牆一座,中間鑲石門,刻“南天門”字樣。
沿石階登上寨堤,北側的一面石碑首先映入眼帘,石碑上的文字顯示,營花寨遺址於2007年11月被市政府批准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側另有一塊石碑,上書“西晉潘安植柏”。碑後是青磚砌成的花壇,壇中有一株古柏。樹高約7米,徑粗需兩人合抱,樹幹向南傾斜,樹根裸露粗壯,枝杈多枯乾,只有東面一枝綠葉茂盛。
花壇北側為一座老君廟,為仿古建築。一座八封亭立於廟中。亭東西兩側各有仿古房屋兩間,雕花木窗十分精美。正殿為老君殿,門窗木雕同樣精細,兩側木窗之上還有壁畫,畫中八仙栩栩如生。老君殿東側一牆之隔處是玉皇殿。據村中老人介紹,這些建築均為後來修建。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營花寨為西晉文學家潘岳任河陽令時所建,在宋、明、清都有重建或擴建。
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其潘安之名始於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後世遂以潘安稱之。潘安是當時著名的帥哥,據說他駕車走在街上,連老婦人都為之著迷,拿水果往他的車裡丟,把車都裝滿了,成語“擲果盈車”便由此而來。
澆花以息訟 潘安美名傳
潘安出身儒學世家,少年隨父遊歷山東、河南、河北,青年時期就讀洛陽太學,後任河陽(今吉利區、孟州市一帶)縣令。
離營花寨不遠處有口井,據說原為潘安私邸花園的澆花井。該井不太深,井水充盈,井口呈橢圓形,長1.5米,寬1米,據《孟縣誌》載,清乾隆年間知縣曾在井前立碑,碑上豎刻“澆花井”三個隸書大字。
相傳,潘安任河陽令期間,築園養花,每日徜徉園圃,甚至受理民事糾紛也不設公堂,而在花園中進行。百姓告狀打官司,原告和被告都要先到花園中合夥抬水澆花,水桶是尖底,不能平放,故兩人打水、抬水、澆花都必須通力合作。通常一番辛苦之後,雙方的對立情緒減弱,這時,潘安才把雙方叫到一起,管頓飯,而後商談解決問題,判定是非曲直。由於和縣令同坐共餐,雙方大都樂意聽憑潘安判定,河陽一時政通人和。
古柏自轉枝 猶如懷潘安
營花寨遺址的古柏被當地人稱為“轉枝柏”。相傳,此柏只有一枝繁盛,且60年一轉,當地還流傳著一個傳說。
潘安在河陽任縣令時,倡導民眾大力植桃種李,一時全城桃李芬芳,花團錦簇,故歷史上有“金谷滿園樹,河陽一縣花”之美譽。
當地民眾安居樂業,為感謝潘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當地幾位老翁客群鄉親之託,向潘安進獻翠柏一株並獻詩一首:根深枝葉翠,河陽百姓心。歲歲盼崢嶸,代代留芳馨。
潘安看後欣然揮杴,將翠柏植於官衙前面。從此,此柏長得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後來,潘安調任東南。其後的幾任縣令無視民眾疾苦,橫徵暴斂,弄得民怨沸騰,潘安所栽的柏樹也漸漸萎黃,只留東南一枝翠綠。而當潘安後來南遷升任給事黃門侍郎時,柏樹又轉為南邊的一枝蒼翠欲滴了。從那以後,此柏就形成翠枝自動轉枝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