餄餎面(合酪)

餄餎面

合酪一般指本詞條

餄餎面(市面上又稱合羅面是一種中國北方晉冀魯豫陝五省的傳統特色麵食之一,製作者用餄餎床子(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孔)把和好的蕎麥麵高粱面(現多用小麥面)放在餄餎床子裡,並坐在槓桿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麵條狀)放在鍋里煮著吃,這種傳統獨特的飲食製作方式,不知從何時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中國西、北方地區獨特的風味名吃。尤以山西南部餄餎面起源早,在運城臨汾晉城地區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餄餎麵館,當地人開玩笑說“曲沃餄餎面”可以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見當地人們喜愛餄餎程度。

河北寧晉縣西關餄餎鍋、河南郟縣餄餎面、內蒙古烏蘭察布蕎面餄餎也是遠近聞名,與山西曲沃餄餎面相近,但各有特色。餄餎面在山西大同、河北邯鄲、內蒙古中西部、甘肅慶陽、甘肅平涼、寧夏鹽池也很常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餄餎面
  • 分類:麵食,山西麵食
  • 口味:鹹 香
  • 主要食材:白面,羊肉湯
  • 別名:合羅面
  • 屬性:傳統小吃
起源之說,傳說之一,傳說之二,傳說之三,製作方法,做法一,做法二,做法三,做法四,各地特色,平涼餄餎面,晉城清湯河洛面,鄉寧餄餎面,郟縣餄餎面,歷史研究,

起源之說

傳說之一

郟縣當地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商紂王聽聞蘇護之女蘇妲己相貌奇美,下詔納其為妃,蘇妲己就由其兄嫂護送前往國都朝歌,途中路經獲嘉,下榻於當地驛館,妲己之嫂頗通玄術夜觀天象知道會有妖魔不利於妲己,於是下廚用麵粉佐以祛邪鎮災之物作了一碗麵,親自給小姑妲己端過去,走到門口,已經晚了一步,正好看到受石磯之命來穢亂殷商的九尾狐狸精正在吸取妲己的元神,其嫂法力有限,眼睜睜的看著九尾狐狸幻化成妲己模樣,與妲己肉身合二為一,驚恐的說不出話。假妲己笑吟吟的問嫂嫂所端麵食叫何名字,妲己之嫂見天命如此,痛心疾首,只是喃喃道“活啦,活啦……”於是演變為如今所稱的“餄餎”。

傳說之二

傳說西晉時期,在獲嘉劉伶被罷官,最後流落到獲嘉縣亢村,晚年時期開了一家飯館,劉伶依據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商朝蘇護之女蘇妲己,在進京(朝歌)路過亢村驛被狐狸精害時吃的“活啦麵條”,作為自己小飯館的特色食譜之一,並將“餄餎的傳說”寫好懸掛在店門口,食客也由此日漸增多。劉妻也看出了門道,決心在此基礎之上再錦上添花。她遍訪名醫,引經據典,將攪餄餎的肉鹵中加入六六三十六味中草藥,不僅食餄餎能充飢,還能強身健體,甚至於還能預防多種疾病,成為眾口稱道的絕世佳肴。由此,“餄餎條”一時名噪太行南北,黃河上下,後來傳到全國各地,成為獲嘉的一種名吃。據說傳到我國的“朝鮮涼麵”也還是起源於獲嘉的“餄餎條”。

傳說之三

據正統道教說法,廣成子是太上老君在黃帝時代的化身,十二金仙之首。《太上老君開天經》:“黃帝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廣成子。”《神仙傳》稱廣成子為軒轅時人,住在崆峒山(在今甘肅省平涼市)的石室之中,黃帝久聞他的大名,前來拜訪探尋治國養生之道。黃帝問道廣成子:“您在研究世間萬物之道方面已達到了頂峰,可否請您傳授我這方面的真諦呢?”當時廣成子傳授給黃帝《自然經》一卷。又邀請黃帝共同進食,廣成子寶劍一揮,砍碗口粗桃樹一顆,將樹幹中間最平直的一節掏空留底,又用黃銅師刀鑽了很多小孔,孔如粗麻線大小。隨即將桃木擔在爐台陶器上,放麵團用木槌向下擠壓形成一根根條狀物,落入沸水鍋中煮熟。麵團是採用崆峒山附近生長的野生蕎麥製成,蕎麥性甘味涼,遠古時期的人們,還沒有發明麵條,僅僅將穀物粉末加水和成的麵團統稱為“餅”。於是廣成子製作的這碗蕎麥“餅”就成為了華夏大地最早的麵條。涇川回中山的西王母也經常食用,因此建議黃帝常食,以“調和五行、活筋通絡”,對延年益壽大有裨益,黃帝對其獨特的風味讚不絕口,對廣成子的諫言一字一句牢記在心,只覺心明眼亮,豁然開朗,稱頌說:“金仙隴中授蕎以活絡,姬得治身之道,仙師真乃帝之恩師!”再拜而退。黃帝回宮後,依廣成子所教之道,靜修養身。將所學之道總結歸納為一部醫術——《內經》。並讓御廚文革在宮中模仿廣成子的方法經常製作蕎面餄餎食用,造字大臣倉頡還將“活絡”二字造為“餄餎”。相傳黃帝於120歲時乘龍升天。廣成子為十二金仙之首,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因此在隴東的民間傳說中,也有了“金仙駕鶴游隴東,軒轅得道乘龍去”的典故。

製作方法

餄餎面是一種傳統的一種麵食,製作者用餄餎床子(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底)把和好的蕎麥麵團、高粱麵團(現多用小麥麵團)放在餄餎床子裡,並坐在槓桿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在鍋里煮著吃。這種面,吃著筋滑利口,操作簡便,速度快,非常適宜於大一點場面的集體就餐。同時,餄餎的臊子加入用純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鍋湯及新鮮味美的羊肉,輔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蔥花、枸杞等十餘種佐料,吃起來不僅味道鮮美,香而不膩,而且有暖胃去寒,滋陰壯陽,保健防病的功能。內蒙古中部也用莜麵來做餄餎吃,蒸熟後熱的莜麵餄餎可蘸肉鹵或燉菜食用。如此傳統而又獨特的飲食製作方式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雛形。先祖們起初是用牛角鑽6-7個小孔,孔如粗麻線大小,麵糊放入牛角內,落入沸水鍋中煮成麵條。據說,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指派專人對全國風味小吃進行摸底統計,而"河漏"也被作為其中一種上報朝延.一天,康熙按圖索驥尋找名吃時,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隨命人依法炮製。吃後對其獨特的風味讚不絕口。 但因名字“河漏”之諧間與治理河道不協調,心中不快,揮筆把“河漏”改為“餄餎”。這樣一來做工講究,味美價廉,備受民眾喜愛的餄餎面,就成了我國北方地區獨特的風味名吃

做法一

食材準備
面、西紅柿、雞蛋、黃瓜絲、鵪鶉蛋、芝麻、辣椒油。
製作步驟
1、泡麵,泡上面後,就不用管它了,作菜就可以了(一般涼開水泡就需要40-50分鐘,溫開水泡時間就會縮短一點,但絕不能用水煮,因為這面是熟的,如果煮的話,可能會成為一鍋粥);
2、把面盛在碗裡打滷;
3、可用西紅柿和茄子做鹵,然後放上黃瓜絲、鵪鶉蛋、芝麻,再後放最主要的調料——辣椒油(做辣椒油最簡單也最好吃的方法是把辣椒用乾淨的紙巾擦乾淨,注意千萬不能用水洗,不然會影響口感而且一會炸的時候也會濺到身上)
4、油里燒到7、成熱時,澆到盛有辣椒的碗裡就行了。

做法二

食材準備
面、西紅柿、雞蛋、黃瓜絲、鵪鶉蛋、芝麻、辣椒油。
製作步驟
1.把精麵粉倒入盆內,放入食鹼用水和成麵團,餳好後,搓成10厘米長的圓條,在水裡蘸一下,投入餄餎床篩孔,將面壓入開水鍋內,煮熟後撈出,過清涼水,再拌點食油備用。
2.用熱油把醬炒出香味,放入蔥、蒜、姜稍炒一下,再下肉丁炒熟備用(俗稱“臊子”)。
3.把炒好的臊子裝入鍋內,用文火慢慢煮透。
4.豬肉湯放點黑醬上色,湯開後,少放點韭菜或菠菜,把壓好的團撈到笊籬里,在鍋內稍帶點湯盛入碗內,澆兩勺臊子,再少放點醋即時食用。

做法三

主料:麵條(生)
輔料:胡蘿蔔、黃瓜、礦泉水、大蒜(脫水)
調料:醬油、香醋、白糖、香油、食鹽、芝麻
做法
1、準備好所需要的原材料;將三湯匙醬油加兩湯匙香醋、白糖、鹽少許、香油兌在一起;加一勺礦泉水用勺子攪拌均勻調味汁;將大蒜用蒜臼搗成蒜蓉加一點點的食用鹽加兩勺清水稀釋一下備用;
2、胡蘿蔔去皮切成細絲開水焯熟過涼水,黃瓜去皮切成細絲備用;將煮鍋做水,水開後下入餄餎面煮熟;煮好的面過幾遍涼水;盛適量餄餎面在碗裡,倒入冰水;
3、將適量調味汁倒進碗裡;放進去一勺蒜茸水;將菜絲放在面上,撒少許熟芝麻,吃的時候攪拌均勻就可以了。

做法四

主要食材準備
莜麥面、蘸肉鹵或燉菜或醃菜湯
製作步驟
1、莜麵用開水和成稍硬的麵團,晾涼,醒制15分鐘。
2、分成合適大小的麵團裝入模具中,勻速的轉動後面的手柄,麵團就會從前端孔洞中擠出,成為餄餎面。
3、如圖,麵團會從前端孔洞中擠出,成為餄餎面。
4、將擠出的餄餎面輕輕的盤在蒸屜中。
5、入沸水鍋中蒸製約8~10分鐘
6、取出後晾涼
7、用手將餄餎面撕開成條狀,再截成適當的長短即可
此時,熱的莜麵餄餎面可蘸肉鹵或燉菜食用。亦可晾涼、撕開,或炒或拌皆可。

各地特色

平涼餄餎面

平涼餄餎面主要以酸湯餄餎面為主,酸中帶辣,開胃爽口,色香味俱全。其他的還有蕎麥餄餎面、菠菜餄餎面、玉米面餄餎面、牛肉餄餎面、羊肉餄餎面等,以及具有平涼本地道教文化特色的太極餄餎面。
菠菜餄餎面菠菜餄餎面
平涼酸湯餄餎面平涼酸湯餄餎面

晉城清湯河洛面

清湯餄餎是最具山西晉城市特色的一種麵食,清湯河洛做法簡單又極具特色。首先說“和面”,把白面放到面盆里,倒入水,這裡注意夏天用涼水冬天要用溫水,接著下手和面,和到麵粉和水充分融合就可以了,密封好開始醒面。這時候開始做菜,清湯餄餎的配菜需要胡蘿蔔、豆角、豆芽、粉條,你也可以加豆腐,加土豆等等。胡蘿蔔和豆角洗乾淨切成絲,過水粉條在水裡泡好,把這些東西放到一起,澆上點香油,放少許鹽和味素,用手攪拌均勻,讓這些不同的食材在一起互相感染。菜做好就開始下面,醒好的面就像待嫁的姑娘一樣,白淨淨、光亮亮的。下餄餎原本都是用餄餎床,得手工壓,俗稱“壓餄餎”,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發明了機械餄餎床,拽一塊合適大小的麵團,放進餄餎床,機器一開動,一條條粗細均勻的餄餎就從機器中自動被擠壓至鍋中,鍋中的餄餎面宛如蛟龍在水中翻滾,把煮熟的麵條放進碗裡,澆上剛才拌好的菜,上面再放上些肉絲肉片,散點芝麻鹽,一碗清湯餄餎就做好了。吃的時候把肉菜面拌開,吃起來香氣撲鼻,面勁道有力,老晉城人說清湯餄餎是最有“家”的味道的。
晉城清湯餄餎面晉城清湯餄餎面

鄉寧餄餎面

吃法
鄉寧人吃餄餎面,與其它地方的吃法有別,重視程度不可小瞧。其特點的區別有三:首先是一碗餄餎,除了羊肉稍子澆面外,豬肉、牛肉、魷魚、海參、木耳、蘑菇均可為之,紅蘿蔔、山藥旦、蔥姜、蕪荽亦是佳配。紅燒的、海鮮的、清真的、蛋炒的、涼調的不無不可。其次是吃餄餎不受時間、季節、場合的限制,亦不為主人客觀心緒的喜怒哀樂所影響。有朋自遠方來,親朋摯友的拜望相聚,節假閒暇的偶爾小酌,旅途小憩的充飢,匆忙工作間的加餐,都以餄餎為首選。
餄餎面餄餎面
叫法
另外,餄餎面的內容和叫法上,亦有非常豐富的名堂,如:面里和上菠菜汁的叫翡翠餄餎、和上南瓜或南瓜汁的叫黃金餄餎、用白玉米面作的叫白玉餄餎、麵粉里摻上榆樹皮磨的面,做出來的叫榆面餄餎,還有莜麥餄餎、蕎麥餄餎、高粱面餄餎、玉米面餄餎,等等。倘若你於不經意間,碰巧逢上哪家婚喪嫁娶,上樑打頂的機會,那個做餄餎、說餄餎、吃餄餎的場面、作派和聲勢,簡直可以讓你欣賞到一次規模宏大的餄餎面交響曲。大案板上七大姑、八大姨們連說帶乾的切肉、剁肉,擇菜、洗菜、切菜;老盔、大盆邊的大伯、小叔們赤膊捋袖的和面、揉面、做面齊;梢爐子周圍老嬸子、小姑子們吆五喝六的撈麵、晾面、沖水,無不顯透著幾分舒心、快意、紅火、熱鬧。
場合
當然最堪叫絕的是全村、全巷或者是單位里數一數二的年輕壯漢。高高地正襟危坐在爐台上壓餄餎的架式和是那架不知哪年哪代流傳下來的紅棗木的餄餎床子,古樸厚實的橫跨在大鍋之上,全然不顧下面的滾湯蒸騰,裝一窩子,壓一鍋,裝一窩子,壓一鍋,細細的、白白的如米線般地的餄餎面,絲絲不粘,線線不斷地,任鍋里煮,笊籬撈、篩子盛。最後回到調料配好的湯鍋里一熱,再澆上香味濃濃羊肉稍子,一碗一碗地往外傳,這一頓飯一般地不停點、不分頓,來客則吃,餓了便吃,做著、吃著、吆喝著、品評著,民間一般謂之“流水飯”,流的時間越長,吃的人越多,越說明主人家的人緣好,人氣好。時下,交往廣、門戶大一點的人家,辦一次婚嫁的排場,僅僅頭一天的餄餎面,就要用去五六袋麵粉之多。一袋麵粉50斤,6袋麵粉就是300斤。按一斤面4碗餄餎算,6袋面就是1200——1300碗餄餎。場面的熱鬧和陣勢的可觀,由此略見一斑。
餄餎面餄餎面
最近幾年,吃膩了大魚大肉的人們,不管誰家辦喜事,正份的宴席不一定要去吃。但是,頭一天的前奏——“吃餄餎”則是非去不可。一方面是要感受那個紅火、感受那個熱鬧;另一方面,則是要體現互相之間交往的不凡、關係的貼近和人情的厚道;此外,也反映了小小的餄餎面折射出來的老風俗、新習慣、吃文化、吃文明。

郟縣餄餎面

起源
根據郟縣縣誌中的記載,據傳,郟縣餄餎面是明初由陝西傳入的。初以蕎麥麵為主料,配以熟羊肉、蔥花等熬制的羊肉湯。當時,居民使用一種叫餄餎床子的工具,“自製自食”。清末時,以小麥面代替蕎麥麵,口感營養更勝一籌。
歷史記載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初,名三邊總督孫傳庭兵出潼關,來河南與李自成義軍作戰。據傳,為了豐富關中將士口味,他傳諭三軍,每軍可以攜帶20台樺木餄餎機。這一年10月,明軍與義軍在郟城東南講武場相遇,義軍佯敗。明軍追殺義軍15里,至郟城東冢頭、柿園一帶的藍河岸邊李莊,義軍用“以利誘之,以敵取之”的策略,棄金銀、輜重於道,得勝。孫傳庭部潰不成軍,只得輕騎突圍西竄,幾十部樺木餄餎機為郟地李莊百姓及義軍所得。義軍所得八台,李莊百姓為紀念義軍的金剛精神將“剛”改為“鋼”,美名為“金鋼餄餎”。精美的餄餎面製作設備頓使百姓喜不自勝,一時街旁館巷,“金鋼餄餎”招子旗(即古時飯店招牌)迎風飄舞。自此,餄餎面製作水平又進一步。
餄餎面餄餎面
而另一說則是,唐朝時郟縣就已經有了金鋼餄餎面了 ,這與唐宋八大家之首的 韓愈有著不解之緣。明人張居正的〈昌黎先生文集輯補〉一書“諫迎佛骨”一節有韓愈一段話:元和年間,自蔡屠賊歸,途食郟河漏。”這裡指的是,唐憲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蔡州(今河南上蔡一帶)刺史吳員元濟反唐,擁兵自立。韓愈隨軍平叛,生擒吳元濟,史稱“淮系之役”。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冬。唐軍離蔡,行至郟縣城西吃了金鋼餄餎面。由此推斷,“金鋼餄餎”面至少有1200年的歷史了 。

歷史研究

餄餎又名河漏、河撈,是古老的麵食品種。曲沃的餄餎面以交里橋最為馳名,是特有的一種風味小吃。曲沃、絳縣垣曲翼城一帶民眾每逢趕集上會,吃上兩碗才覺得滿意。晉城地區,辦喜事總是少不了的!吃時,常澆以豬肉臊子澆頭,吃著筋軟爽口,若再配以辣椒,更是別具風味。
餄餎面餄餎面
辭海》中關於“餄餎”的定義,解釋為:“北方一種用蕎麥麵軋成的食品,參見‘河漏’。而對河漏的解釋則是:“即餄餎,北方一種麵食。王楨《農書-蕎麥》:‘北方山後,諸郡多種,治去皮殼,磨而為面......或作湯餅,謂之河漏。”王楨是元代一位農學家,他的農學專著《農書-蕎麥》中還有一句話,《辭海》上沒有提及:“以供長食,滑細如粉。”也就是說,餄餎即是過去的“河漏”,外觀滑滑細細像粉一樣,在那時是一種家庭自己製作食用的食物,就像今天家裡做的擀麵條一樣平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