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公路,鐵路,航運,公共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通信傳媒,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合川古名
墊江(原為褻江,取嘉、涪二江在城北鴨咀的匯合之水如衣重疊之意,《漢書·地理志》誤記為墊江並沿襲至今)。
合川在巴人入川前是
濮族人主要居住地;合川古城邑“巴子城”(今城區
銅梁山下)曾是巴國別都。
西漢元始二年(2年),仍為墊江縣,縣域轄今合川、武勝、銅梁、
大足及安岳、
潼南縣一部分,縣治在今合川區
合陽鎮,仍隸屬於巴郡。
東漢建安六年(201年),改屬益州巴西郡。
蜀漢建興十五年(237年),改屬益州巴郡。
東晉義熙元年(405年)改屬巴州。義熙八年(413年)改屬巴郡。
南朝宋元嘉年間(424年-453年),置東宕渠郡,屬梁州,郡治今合陽鎮。宕渠名源於宕渠水(今渠江)。東宕渠郡下轄1縣
宕渠縣。
南朝齊建元年間(479年-482年),因貴州的
僚人遷徙進入嘉陵江、渠江流域,東宕渠郡改為東宕渠僚郡,屬梁州,郡治仍在今合陽鎮。東宕渠僚郡下轄3縣:宕渠縣、
平州縣、
漢初縣。
南朝梁大同年間(535年-545年),東宕渠僚郡分置新興郡,平州縣、漢初縣劃出,只轄宕渠縣。太清四年(550年),東宕渠僚郡復名東宕渠郡。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合州,因涪江與嘉陵江匯流而得名,州治在今合陽鎮,合州轄4郡7縣:墊江(原東宕渠郡)、清居(原新興郡)、東遂寧、懷化4郡及郡屬石鏡(合川)、漢初(武勝)、清居(
南充市南)、方義(
遂寧城區)、德陽(遂寧市中區東南)、長江(
蓬溪)、始興(潼南)7縣。
隋初,撤銷墊江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年,合州更名涪州。開皇年間,設
赤水縣,隸屬於涪州。大業三年(607年)又改名涪陵郡,轄3縣:石鏡縣、漢初縣、赤水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名合州,隸屬於
劍南道。天寶元年(742年),改名巴川郡。乾元初年(758年),復名合州。合州轄六縣:石鏡縣、漢初縣、赤水縣、新明縣、銅梁縣、巴川縣。
宋乾德三年(865年),改石鏡縣為石照縣,隸屬於
潼川府路合州巴川郡。熙寧四年(1071年)赤水縣併入銅梁縣。熙寧七年(1074年)復設赤水縣。淳佑三年(1243年)為抗蒙兵,在州城之東5公里的釣魚山築新城,州治所遷居釣魚城。
宋末,蒙古軍隊大舉南侵。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10月,蒙古軍隊在
潼川府路合州(今合川區)正式打響
釣魚城之戰。在戰鬥中被稱為“上帝之鞭”的
元憲宗蒙哥被流彈擊中身亡,此後歐亞各戰場蒙古眾王回師爭奪汗位,使得南宋王朝延續20年,甚至改變了歐亞戰場的格局。
合川釣魚城直到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才被占領。
釣魚城保衛戰長逾36年,寫下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因此被歐洲人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宋將王立以城降,合州和石照縣復還舊治。至元二十年(1283年)撤潼川路。合州為散郡,赤水縣併入石照縣。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合州改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重慶路。
明洪武初年(1368年),州治石照縣併入合州,隸屬於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慶府。以後,合州轄縣陸續劃出,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成為不再轄縣的
單州,屬四川省重慶府管轄。
1950年,合川縣屬川東行署壁山專員公署轄。
1951年,壁山專區更名
江津專區,合川縣屬四川省江津專區轄。
1958年1月,經國務院批覆,合川市建置撤銷,原合川市所轄地域改為合川縣
城關鎮。
1981年,江津地區更名為永川地區。
1983年3月,撤銷永川地區,將原永川地區8縣劃入重慶市,合川縣屬重慶市轄。
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89號)批覆同意撤銷合川縣,設立合川市。
1997年,重慶恢復中央直轄市,合川隸屬於重慶直轄市。
2000年6月26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渝府[2000]131號)批准同意合川市人民政府駐地由合
陽城蘇家街31號遷至南津街
中南村。
2000年,合川市轄6個街道、50個鎮、8個鄉。
2001年6月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同意合川市將原有的50個鎮、8個鄉、6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36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調整後,鄉鎮平均面積由調整前的37.7平方千米擴大至60.7平方千米,鄉鎮平均人口由調整前的2.2萬人增至3.6萬人。
2002年,合川市轄3個街道辦事處、36個鎮,95個居委會、529個村委會。年末戶籍總人口150.9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6.32萬人。
2005年4月19日,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合川市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的批覆》同意合川市將36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2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
2006年2月23日,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合川市部分村跨鎮調整的批覆》又對合川市部分村進行了跨鎮調整。
2006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合川市,設立重慶市合川區。以原合川市的行政區域為合川區的行政區域,合川區人民政府駐南津街街道。
行政區劃
重慶合川區下轄7個街道辦事處、2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希爾安大道222號,郵編:401520。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合川區,位於
長江上游地區,重慶西北部,距重慶主城九區56公里。地理坐標在東經105.58'37"至106.40'37"、北緯29.51'02"至30.22'24"之間。東鄰
渝北區,南靠北碚區、
璧山區,西連銅梁區、
潼南縣,北接
華鎣市、岳池縣、武勝縣、
蓬溪縣。東西寬69公里,南北距58公里,重慶幅員面積2356.21平方公里。
地貌
合川區地處中丘陵和重慶平行嶺谷的交接地帶。出露地層從老至新有古生界
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和侏羅系、新生界第四系。其中,以侏羅系分布面積最寬,占合川區幅員面積四分之三以上。侏羅系中又是
沙溪廟組面積最大,達1664.03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70.62%。合川區太和鎮馬門溪還挖掘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化石“
馬門溪龍”。地質構造屬新
華夏系構造體系,全境有兩種地質構造類型:境東及東南部屬重慶平型嶺谷區
華鎣山複式背斜褶斷帶,其餘的大部分地區屬渝西褶帶龍女寺半
環狀構造區。
重慶地貌因受地質構造和岩性的制約,其特徵是東、北、西三面地勢較高,南面地勢較低。最高點是三匯鎮
白岩頭,海拔高度為1284.2米;次高點在西部龍多山,海拔高度619.7米;最低在南面的草街街道的嘉陵江出境處,海拔185米。全境地貌大致分為平行嶺谷和平緩丘陵兩大類型:東南邊緣之
華鎣山區為平行嶺谷地形,分布面積359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15.5%;西北部廣大地區,屬渝西丘陵盆地,為平緩丘陵地型,分布面積1997.21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84.5%。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境域水資源由地表水、過境水和地下水三大部分組成。地表水主要由降雨形成。全年降雨總量多年平均為9.06億立方米,東部華鎣山區雨量豐沛,西部高丘台地偏少;夏季降雨集中,6月至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總量的54.66%。按徑流深計算,
地表水資源量人平637立方米,土地畝平263立方米,耕地畝平729立方米。過境水主要是穿境而過的嘉陵江、涪江、渠江形成。三江多年平均年流量為730億立方米,最高為1301.85億立方米,最低為230.29億立方米。三江水溫為7.1~29.5℃,水質指標:ph值在7.5~8.2之間,溶解氧6.3~11.94毫升/升,總硬度5.3~99.18德度。地下水儲量年總計10744萬立方米,其中華鎣山區儲量占65.8%,其餘地區占34.2%。
水資源開發利用:一是各部門用水。據有關部門1993年調查和統計資料,當年農業灌溉用水10653.48萬立方米,城鎮生活、環衛用水929.73萬立方米,工業用水1126.6萬立方米,農村人畜飲用水2730.16萬立方米,水電站發電用水81791萬立方米。二是水力發電。嘉、涪、渠三江水力可作發電動力的理論蘊藏量為56.25萬千瓦,現只涪江渭沱電站開發利用3萬千瓦。總投資7.6億元的
涪江富金壩航電樞紐於2003年11月28日開工,按5級通航標準建設,航道及船閘等級為v級,總裝機容量6萬千瓦,由3檯燈泡式貫流發電機組構成,每台機組2萬千瓦。
草街航電樞紐工程已於2004年12月啟動,總投資49.03億元,裝機容量50萬千瓦。將建成三級船閘,並能夠渠化嘉陵江70公里,渠江88公里,涪江22公里,共180公里。嘉陵江草街航電樞紐的建成將有效地改變三江的航運能力和防洪能力,1000噸巨輪也可以從上海直航合川。
礦產資源
合川區境現探明的礦藏資源有煤、石灰石、鹽、鍶礦等26種。其中煤儲量約18.2億噸,分布在華鎣山周邊地區的三匯、清平、土場、鹽井、草街、雙鳳、獅灘、小沔等8個鎮,位於鹽井儲量達2億噸的瀝鼻峽煤田正在建設;鍶礦100萬噸,分布於
鹽井鎮乾溝一帶;鐵礦6800萬噸,分布在鹽井、雙鳳、三匯地區;鹽160億噸,重慶分布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鹽層厚度平均為16米;石灰石55億噸,分布在鹽井、三匯地區;鋁土礦7500萬噸,分布在三匯、清平地區;重晶石40萬噸,主要含礦層為三迭系下統
飛仙關和
嘉陵江組。
土地資源
合川區土地面積按地圖量算,幅員面積為2356.21平方公里,折合353.43萬畝。土地資源的利用現狀是:耕地176.6萬畝,占總面積的49.97%;園地13.74萬畝,占3.89%;林地23.22萬畝,占6.57%;居民及工礦用地28.59萬畝,占8.09%;交通用地(含農村人行道)22.56萬畝,占6.38%;水域面積20.54萬畝,占5.81%;未利用地68.17萬畝,占19.29%。總面積中,屬國家所有的土地18.22萬畝,占總面積的5.15%,集體土地335.52萬畝,占94.85%。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分類原則",重慶土地的土壤類型共劃分為4個土類、6個亞類、18個土屬、70個土種、97年變種。其中,農業耕地有17個土屬、69個土種和94個變種;非農業耕地有1個土屬、1個土種和3個變種。水稻土類是農業耕地的主要土類,約占總耕地面積的61.33%;其次是紫色土,占34.1%;第三位是黃壤土,占2.69%;潮土土類最少,僅為1.81%。從土壤的質地分析:沙土占17.83%,粘土占23.57%,壤土占48.82%,
礫質土占9.78%。土壤的酸鹼度含量:酸性占5.63%,微酸性占20.21%,中性占60.44%,微鹼占13.72%。
生物資源
合川區植被屬渝西盆地偏濕性常綠闊葉林亞帶、盆地底部丘陵低山植被地區、渝西
方山丘陵植被小區。其基本類型有闊葉林、針葉林、竹林和灌叢4個群系綱、5個群系組13群系。植被的種類雖然繁多,但自然組合比較單純。分布情況是:華鎣山區主要是馬尾松純林,次生灌叢和亞熱帶低山禾草草叢;其餘地區則以柏木、疏殘林為主,其餘是散生的桉樹和竹林,以及主要植被破壞後形成的黃荊、
馬桑、芭茅、茅草組成的草叢和油桐、果樹、桑樹等經濟林木。初步調查:糧食作物有5科16種106個品種,油料5科31個品種,糖料2科24個品種,茶葉1科3種,果樹19科50種103個品種,桑樹1科60個品種,蔬菜13科44個品種,麻類3科3種,煙1科4種,藥材加野生植物有67科145種,森林資源常見的有木本54科128種,草本10科17種,竹1科11種。野生動物獸類有12種,禽類41種,魚類64種。飼養動物有蠶1科6種,豬、牛、羊、兔4科13種,雞、鴨、鵝、蜂4科1種,魚類12科59種。
人口
截至2012年末,合川區按戶籍口徑統計的總戶數為589817戶,人口1560267人,比上年增長0.7%,其中,非農業人口503394人,比上年增長1.7%。在總人口中,男性808649人,占總人口的51.8%,女性751613人,占48.2%,男女性別比為107.6:100(女性=100)。全年人口出生率為9.4‰,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0‰。 全年合川區常住人口達131.61萬人,比上年增長2.7‰,城鎮人口達77.98萬人,比上年增長3.3%,城鎮化率達到59.3%。
2016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37.5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萬人,同比增長1.1%。城鎮常住人口90.12萬人,比上年增加3.31萬人,同比增長3.8%;城鎮化率達到65.51%,比上年提高1.71個百分點。常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87人,比上年末增加16人。
2018年,合川區常住人口140.7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1萬人,同比增長1.23%,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6.86萬人,比上年增加3.49萬人,同比增長3.7%,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8.83%,比上年提高1.66個百分點。常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00人,比上年末增加7人。
2018年末,合川區戶籍登記人口589937戶,比上年末減少2581戶;戶籍人口1525894人,比上年減少6792人;戶均人口為2.59人,與上年持平。總人口中:男性786309人,占總人口的51.5%,女性739585人,占總人口的48.5%,總人口性別比為106.3:100(女性=100),略低於上年(2017年男女性別比為106.6:100)。城鎮戶籍人口738062人,占總人口的48.4%;鄉村戶籍人口787832人,占總人口的51.6%。戶籍人口出生率9.03‰,死亡率9.48‰(全區死亡14460人),自然增長率-0.44‰。
政治
合川區主要領導
黨組副書記:程衛
區政府常務副區長:程衛
副區長:葉華
區委常委:程衛、葉華、王智
經濟
綜述
合川位於
長江上游地區,重慶西北部,距重慶主城50公里,是重慶規劃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2011年合川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6.4億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增長16.5%。地方財政收入跨越式增長,達到76.2億元,是2006年的10.7倍,年均增長61%。城鄉消費更加活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5.1億元,是2006年的2.7倍,年均增長22%。完成進出口總額4.1億美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長8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達到249.9億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長30.8%。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7.54億元,同比增長13.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1.73億元,增長12%;地方財政收入83.96億元,增長1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4.59億元,增長15.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7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9801元,增長15%。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7.4億元,同比增長1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1.9億元,增長28.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7億元,增長1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6億元,增長14.8%。工業經濟迅猛發展。工業總產值突破800億元,增長33.8%;新增規模工業企業53戶,規模工業總產值425.3億元,增長40.4%;工業投資167.3億元,增長40.2%;工業稅收8.5億元,增長32.3%。
201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0.5億元,增長1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7.1億元,增長2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8.4億元,增長13.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2億元,增長11.7%;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25098元、11899元,增長10%、12.2%。
2016年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37.5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萬人,同比增長1.1%。城鎮常住人口90.12萬人,比上年增加3.31萬人,同比增長3.8%;城鎮化率達到65.51%,比上年提高1.71個百分點。常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87人,比上年末增加16人。
2018年,合川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12.9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7.69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322.00億元,增長4.5%,其中:工業增加值242.77億元,增長3.5%,建築業增加值79.23億元,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313.24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0.9:45.2:43.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GDP達到50973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8.4%。
第一產業
合川區是國家商品糧、瘦肉型豬、繭絲綢和柑桔生產基地,生豬出欄量和糧食、水產品年產量居重慶第一。
2012年,合川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5.30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農業產值49.20億元,增長4.5%;林業產值1.40億元,增長15.3%;畜牧業產值20.10億元,增長2.5%;漁業產值3.70億元,增長32.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60億元,增長4.5%。合川區農作物播種面積252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83.10萬畝;蔬菜播種面積37萬畝。糧食產量71.21萬噸,蔬菜產量60.95萬噸。
第二產業
合川區工業經濟“三大版塊”(基礎版塊、成長版塊、創新版塊)、“九大產業”(能源、建材、化工、裝備製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生物製藥、電子元器件、電子信息)格局基本形成,能源建材基地初具規模,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17萬千瓦,煤炭產能達到304萬噸,水泥產能達到1240萬噸。
2013年,全社會工業總產值突破800億元,增長33.8%;新增規模工業企業53戶,規模工業總產值425.3億元,增長40.4%;工業投資167.3億元,增長40.2%;工業稅收8.5億元,增長32.3%。
第三產業
2013年,合川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1.9億元,增長28.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7億元,增長1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6億元,增長14.8%。2012年合川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8651萬美元,比上年下降30.0%,其中出口總額25714萬美元。合川區實際利用外資202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2.0%。
2012年,合川區旅遊綜合收入5.82億元,比上年增長53.3%,其中,國內旅遊收入5.77億元,增長55.1%;國際旅遊外匯收入78.1萬美元,增長18.9%。接待國內旅遊人數375.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7.6%;接待入境旅遊人數3.7萬人,增長18.3%。
交通運輸
重慶合川是渝西北、川東北的交通樞紐和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也是重慶通往四川、陝西、甘肅等地的交通要道和經濟走廊。
公路
建有涪江一橋、合州大橋(涪江二橋)、涪江三橋、涪江四橋(在建) 涪江五橋(規劃)合陽嘉陵江大橋、南屏嘉陵江大橋。
鐵路
航運
嘉陵江渠化工程正在實施,即將打通出海口岸。工程也相繼動工。
公共運輸
每萬人擁有公共運輸汽車11.1輛,有客貨碼頭45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合川自古人傑地靈,民尚習文,興學重教之風源遠流長。城東嘉陵江岸學士山上,有北宋理學家
周敦頤講學之所養心堂。1939年,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在草街
古聖寺創辦了蜚聲中外的
育才學校。建校一個多世紀的
合川中學,其前身更可上溯到明嘉靖十年的合宗書院。
截至2012年末,合川區擁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428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8所,普通中學40所,國小126所,各類幼稚園251所,特殊教育學校2所。年末國小在校生6.37萬人,國中在校生3.86萬人,高中在校生2.67萬人,職業中學在校生0.99萬人,普通高校在校生7.03萬人。幼兒入園率達100%,國小入學率達100%,國中入學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100%,高中入學率達99.6%,高考普通高校本科上線率達91.4%,創歷史新高。
科學技術
2012年,合川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5家,博士後工作站1家,國家級科技(科普)示範基地2家,科技型企業187家,重慶金邦動物藥業、五洲龍新能源客車等9家企業建立了研發機構。全年合川區申請專利495件,專利授權數287件(其中發明25件),榮獲高新技術產品22個、重點新產品10個。
文化事業
2012年,合川區擁有鎮(街道)文化站30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個。建成鎮街文化中心廣場10個,思居農家書屋獲評全國示範農家書屋,圖書館、文化館、文化服務中心免費開放。
體育事業
2012年,合川區獲得龍舟、
柔道等競技項目獲得市級以上比賽金牌21枚。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全年組織開展各類民眾性體育活動45次,參與人數8.9萬人,合川區體育人口比例達44.6%。
醫療衛生
截至2012年末,合川區共有各類醫療服務機構545家,其中,醫院15家,鎮街衛生院2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家,社區衛生服務站9家,村衛生室325家,門診部1家,疾控監督1家,婦保機構1家。合川區共有醫院病床3928張,擁有專業衛技人員4349人,其中,醫生1673人,護士(護師)1416人,每萬人擁有醫師(執業醫師)人數達到12.7人。
通信傳媒
2012年,合川區郵政業實現業務總量10232.5萬元,比上年增長55.9%;傳送信函量103.12萬件,比上年下降37.7%;報刊訂銷量1046萬份, 比上年增長2.1%。全年電信業實現業務總量5.19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年末擁有固定電話用戶14.32萬戶,行動電話用戶85.47萬戶,網際網路用戶11.02萬戶。
風景名勝
地方特產
“合川牌”醬油創始於光緒年間,最初由合川人戴大成在外孝義街開辦大成醬園作坊,生產“口茉醬油”。接著江北人鄒甫臣在北門外三步梯,開設民利權醬園作坊,生產“珍品醬油”。民國21年,民利權的珍品醬油,在四川省物展會上榮獲優質醬油銀質獎章和獎狀。解放後,1956年3家私營醬國廠合併成立合川市公私合營醬園廠。1982年在永川地區同行業評比中榮獲優質醬油稱號。1985年1月在重慶市同行業評比中榮獲重慶優質食品稱號。同年4月,在全國醬油評比中以97.5最高分名列前茅,榮獲中商部優質產品獎。
用豬肉、雞肉、羊肉、羊雜、牛肉等做臊子的米粉,是合川人早餐的主選飲食。
雞肉抄手起源於合川,已有80年的歷史,雞肉抄手因其餡心細嫩、湯汁鮮美、麵皮潔白、軟而不絨、油而不膩。重慶市政府1999年命名為“重慶名特風味小吃”,2001年被國內貿易局授予“雞肉抄手中國名點”稱號,在第三、四、五屆中國美食節中均獲得“名小吃”稱號。
合川桃片為中國傳統名特產,距今已有150年歷史。主要原料為糯米、白糖、桃仁加工、燉爛、切片、包裝等10多道工序精製而成。特點為粉質細潤,綿軟,片薄,撕開似“喬牌”卷裹不爛,色潔白,味香甜,突出濃郁的桃仁。椒鹽桃片色澤微黃,酥脆,有甜、鹹、麻味。
以地名為菜名的“合川肉片”系合川地方菜餚,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合川肉片”呈橘紅色,甜酸帶辣,外脆里嫩,很有四川風味,漸漸地成為合川以至四川菜系中的風味菜餚,並在全國廣泛流傳,頗有影響。合川肉片色呈金黃,外酥內嫩,麻辣適中,營養豐富,老少皆宜,是出差旅遊,招待貴賓,饋贈親友的名特精品,被列入中國名菜譜。
著名人物
李陽冰,字少溫,合州(一說趙郡人)人,
李白的族叔,唐代文學家、書法家,官至將作監。被譽為
李斯後
小篆第一人。
鄒智(1466-1491)字汝愚,號立齋,又號秋囦,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上疏彈劾
萬安、
劉吉、
尹直三大
內閣首輔。天啟初年(1621),追謚“忠介”。
榮譽稱號
少年英雄劉文學的故鄉 | 中國龍舟之鄉 | 全國兒童畫之鄉 |
中國最具海外影響力城市 | 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區) | 重慶市級文明城區 |
重慶市級森林城市 | 全國科普示範區 | 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100強區縣 |
中國商品市場最佳投資城市 | 國家衛生城市(區) | |
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