淶灘鎮

淶灘鎮

灘鎮位於合川區東北35公里渠江西岸鷲峰山上,全鎮幅員面積64.76平方千米,由原來的寶華、雙龍湖、淶灘三鎮合併而成。

轄11個村122個合作社,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9471人(2017年),有二佛寺、雙龍湖和鷲峰峽漂流三大旅遊景點,是全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全國最美村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淶灘鎮
  • 外文名稱:Laitan town
  • 別名:淶灘古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重慶
  • 下轄地區:淶灘場、碼頭溪、肖家場、孫家場
  • 政府駐地:淶灘
  • 電話區號:023
  • 郵政區碼:401520
  • 地理位置:北緯N30°東經E106°
  • 面積:64.76平方千米 
  • 人口:29471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二佛寺、淶灘翁城、文昌宮、淶灘八景
  • 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 火車站:重慶站、合川站
  • 車牌代碼:渝C
  • 特產:淶灘米酒
  • GDP:17408萬元(2006年)
  • 人均GDP:2998元(2006年)
  • 特色產品:淶灘米酒
  • 黨委書記:楊健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社會事業,歷史文化,農業發展,教育文化,發展方向,旅遊風景,景點介紹,淶灘八景,眾志成城,長岩巨洞,雙塔迎舟,水月交輝,石室煙霞,獨樹東門,古榕馭蟾,斷崖觀鷺,傳說故事,石柱之秘,莽娃薄命,瓮城戰事,特色產品,

歷史沿革

始建於宋代,乾德三年(965年)隸屬合州石照縣。
清雍正六年(1728年),淶灘撤鎮改場;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合州設龍淶鎮,轄龍市鎮、淶灘場、碼頭溪、肖家場、孫家場。
民國20年(1931年),淶灘鎮成為合川第四區區公所駐地。
1941年改鄉,
1958年改公社,
1983年復置鄉。
1992年並淶灘、正覺2鄉建淶灘鎮,
1993年原正覺鄉析出。
2006年,將淶灘鎮的李灣村、橫樑村劃給小沔鎮。
2001年,雙龍湖鎮、寶華鎮撤銷併入淶灘鎮。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淶灘鎮位於合川區東北部,南距重慶市區約87公里,西南距合川區34公里,與合川區的雲門、小沔、龍市鎮接壤。

社會事業

鎮內有文化站1個,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話實現了社社通,全鎮擁有水庫6座,常年蓄水量5640萬立方米。

歷史文化

淶灘鎮始建於晚唐時期,興盛於宋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淶灘古鎮明清民居錯落有致,老街小巷古樸典雅,早在1956年,因有晚唐石刻,宋代古鎮、清代民居及大量完整而又相對集中的文物古蹟被公布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與雙龍湖一併被列為重慶市級風景名勝區,1995年被公布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2002年被重慶市政府公布為重慶市首批歷史文化名鎮、百鎮風貌鎮和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3年11月,淶灘鎮又因其文物古蹟豐富、歷史文化價值極高、巴渝文化特色濃厚、歷史風貌保存完整而被評為全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聯合評選的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鎮),2006年5月被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農業發展

淶灘鎮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小(小沔)正(正覺)路沿線重點建設蔬菜基地,淶(淶灘)龍(龍市)路沿線重點建設觀光、生態、綠色農業,渠江沿線重點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業。建有蠶桑科技試范園1個,百畝葡萄園1個,百畝水稻科技試范園2個,養殖大戶25個。農業基礎設施完善,各型水庫蓄水量達4000萬立方米,公路實現村村通,其中8個村既通車又通航,萬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惠及5個行政村,23個合作社,直接受益民眾達6652人。

教育文化

淶灘鎮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全面發展。轄區內有國小3所,教師118個,有教學班65個,在校生223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在2004年中,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淶灘國小建成“校校通”工程,實現多媒體教學。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19個,新型農業合作醫療參加率達72.7%,基本解決了民眾的看病難問題。鎮村兩級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鎮文化站堅持貼近基層,貼近民眾的原則積極組織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當前該鎮正在申報建設市級宣傳文化站。

發展方向

淶灘鎮堅持“旅遊立鎮、旅遊興鎮、旅遊強鎮”指導思想,大力實施“發展兩線、建設三片”經濟發展戰略,即重點發展淶灘至雙龍湖公路沿線,淶灘至小沔渠江沿線,著力建設淶灘古鎮景區和雙龍湖旅遊景區及寶華現代農業示範片。而今,淶灘鎮正按照“提速發展、跨越趕超”的要求,全力推進旅遊開發,認真解決"三農"問題,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切實加強黨的建設,努力構建和諧新淶灘。
淶灘鎮淶灘鎮

旅遊風景

古鎮內二佛寺中現存全國最大的禪宗石刻摩岩造像群,保存完好的主要龕窟有42個,全部造像計1700餘樽,其中主佛像釋迦牟尼佛(即二佛)通高12.5米,不僅為全寺造像之冠,而且也是國內著名的大佛之一。
雙龍湖為1983年竣工的人工湖,距合川26公里。雙龍湖湖面寬廣,碧水盈盈,水面6879畝,岸線長80多公里,有4個全島,147個半島,100多個湖漢港灣,最大深度38米,常年蓄水4000萬立方米。雙龍湖有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觀8處,水中倒影粲然若畫,氣勢極為壯觀。雙龍湖空氣清新,環境優雅。如今,這顆水上明珠又開闢了賓館、餐廳、文化茶園、垂釣、遊船等旅遊配套設施,是觀光、旅遊、休閒、避暑、會議、遊樂的好去處。

景點介紹

古鎮淶灘,分上場與下場,其間相隔咫尺,形似兄妹,一高一低,一上一下,一剛一柔,互為照應。上場坐落在雄視渠江的鷲峰山上,其勢威峨,頗具陽剛之壯美,寨牆高築,如龍盤虎踞于山勢之間。石砌的寨牆內,保留著大量的清代民居和狹窄彎曲的青石板街巷。那些錯落有致的木結構、小青瓦建築群,給人以親切、寧靜、溫馨、古樸之感。古老的淶灘八景,更猶如一部豐富的鎮志,記錄下古寨的美麗容顏與歲月滄桑。下淶灘在渠江邊,緊靠渠江碼頭,有街一條,兩側民居多以前店後宅的形式出現。
老街老街
宋代石刻藝術瑰寶-淶灘二佛寺。淶灘二佛寺唐時就已存在,並已盛名在外。宋代隨著當地經濟發展,香火尤盛,並依山開鑿佛像,寺內現存主要龕窟42個,全部造像計1700餘尊,其中主佛像釋迦牟尼佛通高12.5米,不僅為全寺造像之冠,而且也是國內著名的大佛之一。其它佛龕以此為中心,將迦葉、十地菩薩、六位禪宗主師和眾多羅漢禪僧融為一體,巧妙地締造了一個規模龐大、氣勢恢弘的禪宗道場。二佛寺上殿山門石頭鏤空雕精美絕倫,大雄寶殿內四根高14米的整石鑿成的石柱,堪稱古代建築一絕。
在淶灘除了領略古鎮風韻,欣賞石刻藝術外,還可以盡情品茗以明清風格為代表的建築文化,以文昌宮戲樓為代表的戲曲文化,以渠江魚為特色的飲食文化及純樸的民俗文化,還可以趕廟會、參加素食文化節等.
二佛寺
淶灘古鎮因二佛寺揚名。二佛寺始建於唐,興盛於宋,重建於清,分上下殿兩殿,占地9150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勢雄偉。二佛寺的石刻堪稱一絕,為我國第三石刻藝術高潮的代表作,總計有42龕窟,1700餘尊造像,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罕見的佛教禪宗造像聚點。二佛寺下殿為兩樓一底的重檐歇山式建築,依託兩塊分離的巨石形成自然是山門,柱、枋、檁子則完全以自然山岩的走勢和岩體的布局,參差錯落疊宕起伏的山岩上,給人以美感。
淶灘瓮城
淶灘瓮城作為石築古翁城的代表作,整個瓮城呈半圓形,長約40米,半徑約為30米,設有八道城門。瓮城建於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是重慶地區唯一完好是軍事防禦性堡壘建築,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鑑賞價值。
文昌宮
小寨門旁清代修建的文昌宮戲樓是古鎮的精華。整個戲樓呈四合院建築,布局嚴謹。戲樓平台外檐雕刻有三國戲曲故事,雕工細膩,層次深遠。鹹豐三年有此建回龍鄉校,民國十八年改建為新學堂,現為淶灘國小校址。根據淶灘景區旅遊詳細規劃,這裡將修建設文昌宮民俗文化休閒區。
文昌宮文昌宮
主像釋迦牟尼佛
這尊釋迦牟尼佛,自清代以來人們俗稱二佛,據寺內明正德十三年碑記“全蜀大佛有三,而宕淶灘鎮鷲峰蓋其二佛也”而得名。該像通高12.5米,依北岩鐫鑿,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衣紋流暢,左手撫膝,右手呈說法印,雙腳垂下呈善加趺坐。明清時期給大佛全身妝金。該像在雕鑿時充分利用力學原理,頭和肩與岩壁完全分離,長後移,穩定性強,數百年來,碩大的頭壓積在頸部,卻安然無恙。

淶灘八景

古鎮的風情和神韻,飽含著古樸美和朦朧美,折射出古老文明和現代文化的燦爛之光,遊人覽古識今,意趣橫生。

眾志成城

古鎮西面,原來只有一道寨門,清同治元年,加築半圓形的瓮城,形成四明四暗八道城門。瓮城全國罕見,遊人到此,遐思古往今來,浮想聯翩。

長岩巨洞

古鎮西側,有一巨洞,當地人稱為長岩洞,亦稱巴人洞。洞高40米,寬約80米,深約30米,面積約200餘平方米。傳說巴人曾在此居住生活。洞中撲朔迷離,令人嘆為觀止。

雙塔迎舟

二佛寺左前側的鷲峰山巔,聳立著兩座石塔,系二佛寺住持僧師徒的舍利塔,一前一後相互對應。山下渠江中過往船隻遠望塔影,景隨舟移,雙塔保佑舟楫在急流險灘中一帆風順。
二佛寺二佛寺

水月交輝

二佛寺上殿山門前有一塊平壩名叫月台壩,每臨夜幕降臨,平靜的江面上,一輪皓月倒映在江中,站在月台壩上,觀賞天水一色,在碧波蕩漾中形成水月相映交輝的景象,景色怡人,富有詩情畫意。

石室煙霞

二佛寺下殿的西側有一天然石峽,峽口面向東方,天然形成一個岩洞,洞內匍匐著一條石龍,一股清泉從龍口噴出,泉水冬暖夏涼,清澈見底,古人用“一勺之多”形容泉水甘甜可口。每到冬季,朝陽照進岩洞,升騰的水霧與陽光交疊,霞光四射。

獨樹東門

古寨東水門上,有一大黃葛樹,高約20米,枝繁葉茂,樹根將古寨門牢牢抱住,歷經百年不倒,如同一隻參天的佛手。2001年樹幹被大風吹斷,殘存的樹樁外形酷似人像,故名“東門奇樹”。

古榕馭蟾

古鎮小寨門旁,有一古榕樹,盤根錯節,將一塊形如蟾蜍的巨石牢牢抱住,寓意“金錢纏身”,相傳朝拜後可四通八達,財源廣進。

斷崖觀鷺

在舍利雙塔東北有一斷崖,崖上建有小亭一座,名曰“觀鷺亭”。登上遠眺渠江對岸,對面白鷺林盡收眼底,只見群群白鷺或棲於樹林之上,或翔於層巒疊嶂之間。

傳說故事

石柱之秘

大雄殿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道光年間重建。殿內4根中柱皆用巨大的整塊石料鑿成,高14米,開採、運輸、立柱談何容易。據傳,當時的主持僧人鄒慧和尚見原來的木樁被蟲蝕,有傾復之險,決心以四根14米高,0.5米見方的石柱換之。當時立石柱,一無機械,二無電力,其難度可想而知。前六次立柱,不是斷繩就是壓垮支架,都沒成功。經過一夜冥思苦想,第二天他大宴工匠之後,讓他們把所有的繩子、支架全部加固換新,聲稱成敗在次一舉。他自己換新衣一套,在佛主面前祈禱之後,便靜坐於石柱之下,如果這次不成功,就讓石柱倒下把自己壓碎。工匠們見此情景,各就各位,只聽震天號子幾番吼,四根大石柱穩穩噹噹立於大殿之上。
雙塔迎舟雙塔迎舟
“鄒慧誓死立石柱”,不知各位是否明白其中真諦?傳說歸傳說,這樣的石柱在當時條件下,何地開採,坡多路彎,怎么運回?運回後怎么立上去?秘團重重。重慶電視台《巴渝風》欄目攝製組曾來此考察,計畫拍攝專題片《淶灘二佛寺石柱之秘》。

莽娃薄命

文化大革命期間,二佛寺無人管理,十分破敗荒涼。一群農民“紅衛兵”衝進二佛寺,要用“革命行動”破“四舊”。他們認為二佛是最大的四舊,必須推倒、砸爛、再踏上一隻腳!但佛身高大,無從下手。一個外號叫“莽娃”的紅衛兵自告奮勇,挺身而出,選中佛象下方位置打炮眼,要炸掉他。炮眼打至一尺許,他一不小心就從二佛腳下掉了個人仰馬翻,抬回家去不幾天就死於非命。至今絡繹不絕。

瓮城戰事

城寨建成後,古鎮軍民曾上演空城計:在山寨城牆遍插旌旗,又用竹蓆捲成園筒,用鍋煙墨染黑,架在瓮城炮台上,遠遠望去,只見城門洞開,旗幟飄揚,火炮林立,森嚴壁壘。
據碑文記載,清鹹豐十一年,李藍起義軍來到淶灘,見其城池堅固,地勢險要,嘆曰“炮矢不可至,雲梯不可接也”,遂放棄攻城。
淶灘城寨,防範匪盜山賊進犯數十次,1950年也發生過土匪夜晚劫場,與守鎮的武裝隊及前來支援的區中隊發生槍戰,但最著名的戰役當數“炮打張二腫”。
同治元年,瓮城剛建完工,就有一股兩千多人的兵馬由武勝方向來此劫寨,自稱是“白蓮教”的人馬,其實不然,他們是一群由地痞、流氓組成的匪邦。
攻城之前,有20幾個尖兵先來此探寨,見主城和瓮城均無兵把守,只有兩個掃地的老頭,便衝進瓮城,欲進主城。頃刻間,四門緊閉,瓮城內外火藥柴草一齊燃燒,燒得匪徒焦頭爛額。除跑掉兩個外,其餘全部被活捉。兩個尖兵回去報告軍情,匪首張二腫聽了大為惱火,接著又派50名精幹匪徒發起第二次進攻。匪徒們全部將棉衣浸濕,前面幾個還頂著濕被子,但這次瓮城的四門緊閉,匪徒們只好用雲梯爬城。爬至雲梯一半,聽到城內高喊:“開炮開炮”!剎時間,瓮城上的守兵把裝滿燒漲人尿糞的沙罐、瓦罐和石灰罐投向匪群,50幾個匪徒個個叫苦連天。“唉呀!媽呀!這是啥東西又燙又臭呀!”滾湯的糞水有的鑽進匪徒的眼睛、鼻子,有的灌滿了耳朵、嘴巴,有的頭髮也浸透了,用手去摸,手上也燙起了果子泡。小頭目張三耗子怒罵道:“老子啥子仗都打過,就是沒打過這樣又臭又燙的糞仗。”最後灰溜溜的敗走了。
城寨城寨
第二天凌晨,張二腫親自帶領大隊人馬匆匆趕來,準備強攻,行至距瓮城半里多路的血淋岩,瓮城上的守兵便用火力兇猛的牛耳炮向匪群發射了兩炮,只見匪徒骨肉橫飛,死傷二百多人,張二腫被迫停止前進,就地隱蔽,等到天明一看,只見城樓上有二十多門大炮,刀槍林立,旌旗招展。張二腫疑有重兵把守,不敢輕舉妄動,方才罷休,沿武勝方向退去。
原來,這完全是有經驗的打更領班楊昆倫策劃安排的退兵之策,城樓上只有兩門牛耳炮,其餘全是用蓆子染黑捲成炮筒偽裝的。
其實,我國的古城眾多,從奴隸社會到明清時期均有。早期的城寨大多用泥土夯築還用磚鋪砌,明清時代開始大量用條石築寨,但保存下來的古城寨有瓮城的的確很少。淶灘古瓮城作為石築古瓮城的代表作,又是重慶地區唯一完好的軍事防禦性堡壘建築,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鑑賞價值。

特色產品

淶灘米酒
淶灘米酒,是古鎮地方旅遊特色產品。該酒是以本地優質糯米、秈米為原料,拌和碳酸鈣、鍶含量很高的鬆散岩層孔隙水(井深35米,經檢測,水質、硬度小於14°,礦化度大於0.5克/升,PH值5—7度),添加69味中草藥特製的本廠秘方酒麴,在陶缸中自然發酵21天后,將酒醪投入不鏽鋼爐中,用猛火追淨酒醪中的有害物質(甲醇、雜醇油、鉛、錳等),然後斬頭去尾,蒸餾出原酒。原酒經四層微粒石英砂過濾機過濾,過濾後的酒通過量度,對酒中的脂、酸、醇、荃、銅五大骨架營養成分進行科學調配,存入瓦罐中存放半年取出上市。
淶灘米酒淶灘米酒
這樣精工細釀出來的米酒,具有觀之晶瑩剔透、濃釅如玉,聞之醇香清幽、沁人心脾,飲之甘甜舒暢、醉不上頭的獨特風格,既不同於其它同類產品,也完全能夠與許多名酒媲美,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GB10781.3-89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