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

厥是一個漢字,讀作jué,本意是指憋氣發力,採石於崖,引申義是盡全力、憋氣發力、突然喘不過氣來而昏倒。該文字在《說文》和《山海經·海外北經》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厥
  • 拼音:jué
  • 意思:氣閉,昏倒
  • 組詞昏厥痰厥
  • 出處:《釋名·釋疾病》
  • 示例:厥,發石也。——《說文
基本解釋,詳細解釋,古籍解釋,相關詞語,字源演變,

基本解釋

jué
厥
氣閉,昏倒:昏厥;痰厥
如劉熙《釋名·釋疾病》:“厥,逆氣從下厥起,上行入心脅也。”
厥者,逆也,氣逆、厥逆也,是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論“厥”的主要病機思想。即由於氣機逆亂,升降失常,陰陽氣不相順接,而致手足厥冷(熱),突然昏倒而能復甦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全書中,既有專門論述“厥”的篇章,如《素問·厥論》、《靈樞·厥病》,但內容未盡一致,所論“厥”亦不一;還有以“突然跌仆、不省人事”為“厥”病證的條文,如“薄厥”、“大厥”、“煎厥”、“暴厥”、“屍厥”等;也有以“四肢(手足)厥冷(熱)”為症狀論述的“寒厥”、“熱厥”以及氣逆為厥和六經(十二經)形證等條文。
歷代《內經》注家論厥
楊上善《太素·卷第二十六·寒熱厥》:“夫厥者,氣動逆也。”
王冰註:“厥,謂氣逆上也,世謬傳為腳氣,廣飾方論焉。”
吳昆《素問吳注》“厥,謂氣逆上也。”
張介賓《類經十五卷·疾病類三十四》:“厥者,逆也。氣逆則亂,故忽為眩仆脫絕,是名為厥。愚按:厥證之起於足者,厥發之始也。甚至猝倒暴厥,忽不知人,輕則漸蘇,重則即死,最為急候。後世不能詳察,但以手足寒熱為厥,又有以腳氣為厥者,謬之甚也。雖仲景有寒厥熱厥之分,亦以手足為言,蓋彼以辨傷寒之寒熱耳,實非若《內經》之所謂厥也。觀《大奇論》曰:‘暴厥者,不知與人言。’《調經論》曰:‘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繆刺論》曰:‘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重(動)而形無知也,其狀若屍,或曰屍厥。’若此者,豈止於手足寒熱及腳氣之謂耶?今人多不知厥證,而皆指為中風也。夫中風者,病多經絡之受傷;厥逆者,直因精氣之內傷。表里虛實,病情當辨。名義不正,無怪其以風治厥也,醫中之害,莫此為甚。”
張志聰《素問集注》:“厥,逆也。氣逆則亂,故發為眩仆,卒不知人,此名為厥,與中風不同。有寒熱者,有陰有陽也。”
高士宗《素問直解》:“厥,猶逆也。經脈之血,皮毛之氣,不相順接而厥逆也。”
森立之《素問考注》:“:《傷寒論》六云:‘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應知厥者,陰陽氣血之二氣不相順接之名,其不相順接之際,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仲景於厥陰篇中偏以寒厥為之說,故曰‘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是專論寒厥之一端耳。非與《素問·厥論》其說不同也。但三陰厥逆為陰厥證,三陽煩熱,‘鬱郁微煩’、‘蒸蒸發熱’,手足溫之類,並為陽厥證也。:厥,本為氣逆之名,故凡氣逆諸證,皆得名厥。後文所云三陰三陽之厥是也。[眉]《捧心方·卷六·腳氣篇》曰:‘黃帝時名為厥,兩漢之間名為緩風,宋齊之後名為腳氣。’[眉]宋臣《千金方·凡例》曰:‘古之經方言多雅奧,以蹷為腳氣。’”
胡天雄《素問補識》:“于鬯云:‘厥本有二:有腳氣之厥,有氣逆上之厥。王注云:厥,謂氣逆上也,世謬傳為腳氣,廣施方論焉。要兩說皆可存,廣飾方今不傳,不知其論云何?第就篇中言之,其云:熱厥之為熱也,必起於足下;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膝,非明明指腳氣乎?其云:厥或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非明明指氣逆上乎?故即《素問》它篇諸言厥,亦當分辨觀之。《五臟生成篇》云:凝於足者為厥,是腳氣之厥也。《調經論》云:厥則暴死,氣復返則生,是氣逆上之厥也。然此《厥論》之厥,實賅二義,世傳腳氣,原為偏說,而不可為謬,王氏謬之,而專主氣逆上之說,亦為偏也。’天雄按:《釋名·釋疾病》云:‘厥,逆氣從下厥起,上行入心脅也。’《厥論》之厥,多具此義。另有蹶字,本為跳躍、跌倒、顛覆、疾走各義,也有作足癱不能行的,如枚乘《七發》:‘出輿入輦,命曰痿蹶之機。’是說經常的乘車坐轎,就隱藏著將來兩足癱廢的可能性。腳氣原叫腳弱,《外台》引《千金》云:‘考諸經方,往往有腳弱之論,而古人少有此類,自永嘉南渡,衣纓之士多有遭者,世人號為腳氣。’唐宋時代,有人把蹶當作腳氣,除王注外,宋臣《新校千金方·例》云:‘古之經方,言多雅奧,以利為滯下,以蹶為腳氣。’實際上當時的腳氣,就是腳弱不能行。蹶,即腳氣的雅稱。厥與蹶,音相近,形相似,古書常互相通假使用,其義遂紊淆不清。痿蹶,腳弱不能行也,而《素問》皆作痿厥;屍厥,氣逆上之病也,而《史記》作屍蹶,即是此故。于氏所謂‘有腳氣之蹶,有氣逆上之厥。’不知腳氣之厥,當作蹶;而氣逆上之厥,乃是厥。從這個意義上說,蹶是病名,厥言病機,二者實未可混。不得以‘厥賅二義’籠而統之也。王注‘世謬傳為腳氣,廣飾方論’,是說世人誤把氣逆上之厥當作腳氣病之蹶,而大做其文章,正是不誤。篇中寒厥熱厥,其證皆從足起,寒厥的‘下氣上爭’,熱厥的心胸煩滿,都說明這個厥是氣逆上之厥,而不是腳氣病之蹶,說寒厥熱厥皆從足起,從足起並不等於足不能行,于氏指為腳氣,無一例證,乃以王注為偏說,又以‘廣飾方’三字為書名,誤之甚矣。”
其,他的,那個的:厥父;厥後。
乃,於是:“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古同“撅”,掘。
古同“撅”,斷木。
筆畫數:12;
部首:廠

詳細解釋

jué
【名】
形聲字(hǎn),從欮(jué),欮亦聲。“欮”意為“上半身憋氣(發力)”。“廠”指“石崖”。“廠”與“欮”聯合起來表示“採石於崖”。本義:憋氣發力,採石於崖。引申義:1.極盡全力 2.憋氣發力。3.突然喘不過氣來而昏倒。轉義:(花費大力采來的)石塊。說明:古代採石辛苦,是一種接近體力極限的勞動。所以,“厥”有憋氣用力的意思,有憋氣過頭而休克的意思,也有“好不容易”、“厲害”、“嚴重”等意思。“厥角”是“大力叩頭”;“厥職”是“費力職位”,“厥疾”是“厲害的疾病”,“厥罪”是“嚴重的罪行”,“厥有”是“好不容易有”,“厥父”是“嚴厲的父親”)同本義〖stone〗
厥,發石也。——《說文
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山海經·海外北經》
熒惑厥弛。——《漢書·李尋傳》
和之璧,井裡之厥也,玉人琢之,為天子寶。——《荀子
jué
【動】
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befaint;fallintoacoma〗
凝於足者為厥。——《素問·六節藏象論》。注:“謂足逆冷也。”
又如:厥冷(指突然暈倒或手足逆冷);厥逆(指突然暈倒或手足厥冷;久久的頭痛)
“蹶”的古字。摔倒;挫敗〖defeat〗。如:厥弛(搖動的樣子)
磕頭;觸碰〖kowtow〗
若崩厥角稽首。——《孟子
又如:角犀厥地;厥角(叩頭)
短,缺〖beshortof〗
是以湯武至尊嚴,不失肅祗;舜在假典,顧省厥遺。——《史記
jué
【代】
其;他的;她的〖his;her〗
思厥先祖父。——宋·蘇洵六國論
將盡厥職焉。——明·顧炎武《復庵記》
又如:厥父;厥疾不療;厥幸(其罪);厥罪惟均(其罪行是一樣的)
它的;他們的;它們的〖its;their〗
方命厥後。——《詩·商頌·玄鳥》
又如:厥後
jué
【連】
因而,因此,於是〖therefore〗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史記》
厥症
juézhèng
〖syncope〗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時甦醒的病症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氒〈氏下可〉𨈑𨈐𣅞《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月切,音蕨。《說文》發石也。從廠,欮聲。《玉篇》短也。《爾雅·釋言》其也。《周禮·地官·鄕大夫之職》厥明。《注》其也。
《前漢·諸侯王表》漢諸侯王厥角稽首。《注》應劭曰:厥者,頓也。角者,頟角也。
姓。《韻會》京兆人,漢賜衡山王妾厥氏。
《韻會》九勿切,音𠜾。突厥世居金山,工於鐵作,金山狀如兜鍪。俗呼兜鍪為突厥,因為國號。

相關詞語

允執厥中
暈厥
詒厥孫謀
貽厥
貽厥孫謀
詒厥
癇厥
痿厥
痰厥
突厥
突厥文
屍厥
繩厥祖武
暴厥
播厥
補厥掛漏
大放厥詞
大放厥辭
大肆厥辭
東突厥
刁天厥地
刁厥
杜厥
發厥
憤厥
肝厥
寒厥
蛔厥
噦厥
昏厥
煎厥
驚厥
厥貉
厥昭
厥症
厥尾
厥角稽首
厥陰
厥冷
克盡厥職
厥角
厥逆
厥證
厥弛
冷厥
劣厥
瞀厥
末厥

字源演變

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