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厥jué
如劉熙《釋名·釋疾病》:“厥,逆氣從下厥起,上行入心脅也。”
厥者,逆也,氣逆、厥逆也,是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論“厥”的主要病機思想。即由於氣機逆亂,升降失常,陰陽氣不相順接,而致手足厥冷(熱),突然昏倒而能復甦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全書中,既有專門論述“厥”的篇章,如《素問·厥論》、《靈樞·厥病》,但內容未盡一致,所論“厥”亦不一;還有以“突然跌仆、不省人事”為“厥”病證的條文,如“薄厥”、“大厥”、“煎厥”、“暴厥”、“屍厥”等;也有以“四肢(手足)厥冷(熱)”為症狀論述的“寒厥”、“熱厥”以及氣逆為厥和六經(十二經)形證等條文。
歷代《內經》注家論厥
楊上善《太素·卷第二十六·寒熱厥》:“夫厥者,氣動逆也。”
王冰註:“厥,謂氣逆上也,世謬傳為腳氣,廣飾方論焉。”
吳昆《素問吳注》“厥,謂氣逆上也。”
張介賓《類經十五卷·疾病類三十四》:“厥者,逆也。氣逆則亂,故忽為眩仆脫絕,是名為厥。愚按:厥證之起於足者,厥發之始也。甚至猝倒暴厥,忽不知人,輕則漸蘇,重則即死,最為急候。後世不能詳察,但以手足寒熱為厥,又有以腳氣為厥者,謬之甚也。雖仲景有寒厥熱厥之分,亦以手足為言,蓋彼以辨傷寒之寒熱耳,實非若《內經》之所謂厥也。觀《大奇論》曰:‘暴厥者,不知與人言。’《調經論》曰:‘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繆刺論》曰:‘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重(動)而形無知也,其狀若屍,或曰屍厥。’若此者,豈止於手足寒熱及腳氣之謂耶?今人多不知厥證,而皆指為中風也。夫中風者,病多經絡之受傷;厥逆者,直因精氣之內傷。表里虛實,病情當辨。名義不正,無怪其以風治厥也,醫中之害,莫此為甚。”
張志聰《素問集注》:“厥,逆也。氣逆則亂,故發為眩仆,卒不知人,此名為厥,與中風不同。有寒熱者,有陰有陽也。”
高士宗《素問直解》:“厥,猶逆也。經脈之血,皮毛之氣,不相順接而厥逆也。”
森立之《素問考注》:“案:《傷寒論》六云:‘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應知厥者,陰陽氣血之二氣不相順接之名,其不相順接之際,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仲景於厥陰篇中偏以寒厥為之說,故曰‘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是專論寒厥之一端耳。非與《素問·厥論》其說不同也。但三陰厥逆為陰厥證,三陽煩熱,‘鬱郁微煩’、‘蒸蒸發熱’,手足溫之類,並為陽厥證也。案:厥,本為氣逆之名,故凡氣逆諸證,皆得名厥。後文所云三陰三陽之厥是也。[眉]《捧心方·卷六·腳氣篇》曰:‘黃帝時名為厥,兩漢之間名為緩風,宋齊之後名為腳氣。’[眉]宋臣《千金方·凡例》曰:‘古之經方言多雅奧,以蹷為腳氣。’”
胡天雄《素問補識》:“于鬯云:‘厥本有二:有腳氣之厥,有氣逆上之厥。王注云:厥,謂氣逆上也,世謬傳為腳氣,廣施方論焉。要兩說皆可存,廣飾方今不傳,不知其論云何?第就篇中言之,其云:熱厥之為熱也,必起於足下;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膝,非明明指腳氣乎?其云:厥或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非明明指氣逆上乎?故即《素問》它篇諸言厥,亦當分辨觀之。《五臟生成篇》云:凝於足者為厥,是腳氣之厥也。《調經論》云:厥則暴死,氣復返則生,是氣逆上之厥也。然此《厥論》之厥,實賅二義,世傳腳氣,原為偏說,而不可為謬,王氏謬之,而專主氣逆上之說,亦為偏也。’天雄按:《釋名·釋疾病》云:‘厥,逆氣從下厥起,上行入心脅也。’《厥論》之厥,多具此義。另有蹶字,本為跳躍、跌倒、顛覆、疾走各義,也有作足癱不能行的,如枚乘《七發》:‘出輿入輦,命曰痿蹶之機。’是說經常的乘車坐轎,就隱藏著將來兩足癱廢的可能性。腳氣原叫腳弱,《外台》引《千金》云:‘考諸經方,往往有腳弱之論,而古人少有此類,自永嘉南渡,衣纓之士多有遭者,世人號為腳氣。’唐宋時代,有人把蹶當作腳氣,除王注外,宋臣《新校千金方·例》云:‘古之經方,言多雅奧,以利為滯下,以蹶為腳氣。’實際上當時的腳氣,就是腳弱不能行。蹶,即腳氣的雅稱。厥與蹶,音相近,形相似,古書常互相通假使用,其義遂紊淆不清。痿蹶,腳弱不能行也,而《素問》皆作痿厥;屍厥,氣逆上之病也,而《史記》作屍蹶,即是此故。于氏所謂‘有腳氣之蹶,有氣逆上之厥。’不知腳氣之厥,當作蹶;而氣逆上之厥,乃是厥。從這個意義上說,蹶是病名,厥言病機,二者實未可混。不得以‘厥賅二義’籠而統之也。王注‘世謬傳為腳氣,廣飾方論’,是說世人誤把氣逆上之厥當作腳氣病之蹶,而大做其文章,正是不誤。篇中寒厥熱厥,其證皆從足起,寒厥的‘下氣上爭’,熱厥的心胸煩滿,都說明這個厥是氣逆上之厥,而不是腳氣病之蹶,說寒厥熱厥皆從足起,從足起並不等於足不能行,于氏指為腳氣,無一例證,乃以王注為偏說,又以‘廣飾方’三字為書名,誤之甚矣。”
其,他的,那個的:厥父;厥後。
古同“撅”,掘。
古同“撅”,斷木。
筆畫數:12;
部首:廠
詳細解釋
厥
jué
【名】
(
形聲字從
廠(hǎn),從欮(jué),欮亦聲。“欮”意為“上半身憋氣(發力)”。“廠”指“
石崖”。“廠”與“欮”聯合起來表示“採石於崖”。
本義:憋氣發力,採石於崖。
引申義:1.極盡全力 2.憋氣發力。3.突然喘不過氣來而昏倒。
轉義:(花費大力采來的)石塊。
說明:古代採石辛苦,是一種接近體力極限的勞動。所以,“厥”有憋氣用力的意思,有憋氣過頭而休克的意思,也有“好不容易”、“厲害”、“嚴重”等意思。“厥角”是“大力叩頭”;“厥職”是“費力職位”,“厥疾”是“厲害的疾病”,“厥罪”是“嚴重的罪行”,“厥有”是“好不容易有”,“厥父”是“嚴厲的父親”)同本義〖stone〗
和之璧,井裡之厥也,玉人琢之,為天子寶。——《
荀子》
厥
jué
【動】
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befaint;fallintoacoma〗
凝於足者為厥。——《
素問·六節藏象論》。注:“謂足逆冷也。”
又如:厥冷(指突然暈倒或手足逆冷);厥逆(指突然暈倒或手足厥冷;久久的頭痛)
“蹶”的古字。摔倒;挫敗〖defeat〗。如:厥弛(搖動的樣子)
磕頭;觸碰〖kowtow〗
短,缺〖beshortof〗
是以湯武至尊嚴,不失肅祗;舜在假典,顧省厥遺。——《
史記》
厥
jué
【代】
其;他的;她的〖his;her〗
又如:厥父;厥疾不療;厥幸(其罪);厥罪惟均(其罪行是一樣的)
它的;他們的;它們的〖its;their〗
方命厥後。——《詩·商頌·玄鳥》
又如:厥後
厥
jué
【連】
因而,因此,於是〖therefore〗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史記》
厥症
juézhèng
〖syncope〗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時甦醒的病症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氒〈氏下可〉𨈑𨈐𣅞《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月切,音蕨。《說文》發石也。從廠,欮聲。《玉篇》短也。《爾雅·釋言》其也。《周禮·地官·鄕大夫之職》厥明。《注》其也。
又《前漢·諸侯王表》漢諸侯王厥角稽首。《注》應劭曰:厥者,頓也。角者,頟角也。
又姓。《韻會》京兆人,漢賜衡山王妾厥氏。
又《韻會》九勿切,音𠜾。突厥世居金山,工於鐵作,金山狀如兜鍪。俗呼兜鍪為突厥,因為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