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陽臥龍崗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諸葛亮和其叔父的隱居之地。臥龍崗武侯祠建於魏晉,投魏蜀漢故將黃權及其族人在此首次建庵祭祀,為我國歷史最早建庵和祭祀諸葛亮的地方,盛於唐宋。
劉禹錫有《陋室銘》曰:“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可見唐代時期南陽臥龍崗已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和祭祀諸葛亮的地方。
南陽臥龍崗保存著元、明及清時代的建築物,以及
漢代的
碑刻、
匾額及
楹聯等,其數量在全國各武侯祠中是最多的,其中收錄有
岳飛親筆書寫的諸葛亮前後《
出師表》石刻。
南陽臥龍崗中的武侯祠是全國諸葛亮祠廟中建立最早、規模最大、保護最為完整的武侯祠,現存的元代、明代石碑有四十多塊,樹齡超過400年的有幾十棵,樹齡1200年以上的柏樹、楸樹有六、七棵,臥龍崗坐西向東偏南,現存殿堂房舍267間,主要建築由東向西排列。
南陽臥龍崗景區,位於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
南陽市城西4公里處臥龍崗,臥龍崗南瀕白水,北障紫峰,遙連嵩岳,山水相依,景留四時。這裡崗巒起伏,曲折迴旋,勢如
臥龍,其源發端於嵩山之南,綿延數百里,連線
南陽古城西北紫山繼續南下,至此崗地勢隆起,截然而住,迴旋如巢,南陽諸葛廬在其內,時人以
孔明為
臥龍,因號其崗。
南陽武侯祠依嶺就勢坐落在臥龍崗上,初建於魏晉,有1800多年歷史。這裡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隱居躬耕地,漢昭烈皇帝(
劉備)“三顧茅廬”處,“
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是一座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文化古蹟,為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
劉禹錫有《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最晚在唐代時期南陽臥龍崗已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明世宗皇帝朱厚熜曾欽定南陽臥龍崗為諸葛亮躬耕地,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崗”,先後有眾多國家領導人考察南陽臥龍崗。
2014年南陽臥龍崗景區榮獲“河南十佳旅遊景區”。
歷史沿革
南陽臥龍崗初建於魏晉,唐宋後人在
南陽臥龍崗上建庵祭祀。唐宋時期,南陽臥龍崗諸葛庵已聞名天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南都行》中云:“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
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讚美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元
延祐四年(1317年)仁宗皇帝交
中書平章政事與翰林集議,命名南陽臥龍崗古建名勝為“
武侯祠”。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
羅景主持重修武侯祠,並依前人“龍崗全圖”復建了“臥龍崗十景”(草廬、
古柏亭、梁父岩、抱膝石、半月台、老龍洞、野雲庵、
諸葛井、躬耕亭、小
虹橋)和臥龍書院。乾隆年間,出現了“漫道錦官祠宇好,龍崗今日更馨香”的盛況。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現存古建築群為元、明、清時期。祠內保存著漢以來歷代碑刻,匾額楹聯六百多(通)幅,在全國武侯祠中數居首位。其碑刻書法,真草隸篆無所不具,其中最為珍貴的是
岳飛曾在此手書諸葛亮的前後《
出師表》,其字型蒼勁峭拔,備受推崇。
武侯祠,始建於魏晉,後人為祭祀諸葛亮修建而成的,後人稱為臥龍崗。
唐代時已成為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並多次出現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
宋金時期,曾屢因戰爭焚壞。
元
大德二年(1298年),南陽監郡
馬哈馬主持修葺武侯祠。
元
至大二年(1309年),河南平章政事
何瑋擴建武侯祠。
元
延祐四年(1317年),
元仁宗交中書平章政事與翰林集議,將南陽臥龍崗古建築名勝命名為“武侯祠”。
諸葛亮逝世於234年陰曆八月,卒日不詳,
明世宗朱厚熜欽定他的祭日為陰曆八月二十八。因為皇帝規定了祭祀諸葛亮的規格和日期,自明嘉靖年間,各地的武侯祠都以此為參照來舉行紀念諸葛亮的活動。
康熙五十年(1711年),
知府羅景主持重修武侯祠,並依前人“龍崗全圖”石刻復修了臥龍崗十景。
文革時期,“諸葛草廬”內的“千古人龍”、“漢昭烈皇帝”、“三顧處”、“文韜武略”三道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內明代
成化年間塑造的18尊琉璃羅漢全部搗毀,殿宇飾物砸掉,珍藏的清康熙《龍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被焚燒。
1963年南陽武侯祠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文物保護單位。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12日公布)
武侯祠
南陽武侯祠位於
南陽市西南約4公里的臥龍崗上。主要建築由東而西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分前後兩重,建築布局嚴謹,疏密相宜,殿堂雄嚴,亭台壯觀。祠前是宏偉雅致的“千古人龍”石牌坊,高9米,面闊13.5米,三門四柱樓式,通體布滿雕飾,對稱的錦紋、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
南陽
武侯祠依嶺就勢坐落在臥龍崗上,初建於
魏晉,盛於唐宋,有近1800多年歷史。當時官方為了紀念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而建,歷代官方祭祀諸葛亮的地方。是一座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文化古蹟。
高聳門外,望柱沖天,在蒼松翠柏映襯下,使武侯祠顯得更加巍峨壯觀。從山門至大拜殿,左右兩廊為前部,是人們祭祀諸葛亮的場所。後面的茅廬、
古柏亭、野雲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橋、梁父岩、抱膝石、老龍洞、
躬耕田,是根據諸葛亮“躬耕”時的生活起居而興建的紀念性建築(即臥龍十景)。最後是寧遠樓,亦名清風樓。山門之外有“諸葛井”和“澹寧讀書台”。祠左側院有關張殿、三顧堂、謝圃亭;右側院為道房院,原是道人居住的地方。台下有諸葛書院。祠西南隅有龍角塔。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體建築,殿宇高大宏偉,為歇山式建築,殿前懸掛匾聯十餘幅,兩 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諸葛亮坐像,兩側為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寧遠樓是武侯祠後部的主體建築,也是祠內最高建築物,為重檐廡殿式建築,流角飛檐,氣勢軒昂;樓正中塑有武侯諸葛亮抱膝長吟像;
登樓遠眺,宛城美景盡收眼底,歷歷在目。
武侯祠占地約16萬平方米,叢竹颯颯,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總體格局婉轉盤桓,結構幽雅精緻,氛圍古色古香,意境如詩如畫,既不失名士祠的嚴謹肅穆氣氛,也保留了故居園林的活潑清新景象。優美的自然風光與誘人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融合了園林建築、祠廟建築和當地民居的風格,展現了高水平的建築藝術,其平面形成豐富,空間組合多變,群體布局和諧。祠內碑石林立,蔚然成景,也是一大特色。
南陽武侯祠保存著漢以來歷代碑刻近三百餘通,在全國諸多武侯祠中當居首位,被譽為“臥龍碑林”。其內容紛繁豐富,記人記事歌詠題記,其書法真草隸篆無所不具。其中漢《張景造土牛碑》、漢《李孟初碑》、漢《趙到碑》為世所罕見的珍品,在書法藝術和雕刻技巧上都有較高水平。
“大文出師表,勝地臥龍崗”(武侯祠大門
于右任題聯)。這是一座占地7500平方米的古建築群,祠堂內碑褐達600多塊,其中有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前後《
出師表》和《
還我河山》。 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八月,攻打金兵的
岳飛路過南陽,謁武侯祠,岳飛在“跋”中寫道:“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
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詞、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岳飛並識。”
景區十景
諸葛草廬:位於祠院後部正中,是後人在諸葛亮故宅基址上新建的一座八角尖頂茅亭。
前額“諸葛草廬”,為1973年
郭沫若手書;內額“諸葛廬”是1940年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
于右任所書。後額“
南陽諸葛廬”為清光緒二十年(1894)南陽知府傅鳳颶所書。
南陽諸葛廬在唐代已經蜚聲中外,而襄陽草亭始建於明代,從體量上看,南陽諸葛廬大於襄陽草廬,文化內涵也豐富於襄陽草廬。另外從平面看,襄陽的為六角,南陽的為八角,八角與諸葛亮的八卦有一定關係。
古柏亭: 位於草廬左側東部。此處有
古柏一株,傳為諸葛亮所植。後人因此建亭,並以“古柏”命名。亭為青瓦挑角,石砌圍牆,門窗為木欞組飾的方格。門楣橫額“
古柏亭”為清鹹豐四年(1854)秋月,南陽知縣鈕雷所書。
梁父岩: 小虹橋西,寧遠樓之前,疊石成峰,謂之“梁父岩”。康熙年間用前明唐王花園的太湖石建造。
抱膝石: 梁父岩之西,位於寧遠樓前左側,依古柏置石凳,為“抱膝石”。
伴月台: 在草廬右廊西部。為一磚砌正方形平台,上置石几石登,旁有台階22道,四周圍以磚牆。傳為諸葛亮夜觀星象之處。
老龍洞:老龍洞和伴月台為一聯體建築。伴月台下有一磚券小門,內有一道彎曲的長洞、傳說此洞常有巨龍出現而得名。
野雲庵: 諸葛亮會客之所,在草廬右側東部。正面壁飾“松鶴延年”、“六契約春”圖案,其樹木、花卉、鳥獸皆為磚雕。門額“野雲庵”及兩側楹聯亦系青磚雕成。
諸葛井:入口右側
臥龍潭旁有井一眼,名曰諸葛井。井口為青石鑿成,傳為諸葛亮“躬耕”時汲水之處。
躬耕亭:入口左側,清康熙中知府羅景重修祠宇時建於寧遠樓之北。為一紀念性處所,後湮。光緒二十七年(1901),知府傅鳳踴又在其前立“漢武侯躬耕處”石刻一通,作為留念。
小虹橋: 草廬之前,有一青磚獨券小橋,精巧玲瓏,酷似彩虹,故名。傳為諸葛亮來往必經之地。
景區熱度指數
景區熱度指數根據景區歷史人流量計算得出。近30天展示的數據中,今天及之後的數據是預測值。為排除異常數據、保證準確性,對近期數據會定期檢查回溯,有可能造成數據波動。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4.30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18.44
游臥龍崗
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亮庵”,位於河南南陽市臥龍區臥龍崗,由諸葛亮故將黃權建立,始於魏晉年間,是紀念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眾多國家領導人前來南陽武侯祠參訪。
詠臥龍崗
南陽武侯祠在唐代已名揚天下。
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在《
陋室銘》中讚美“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唐詩人胡曾《南陽》云:“孔明方此樂耕鋤,蜀主不自垂三顧 ,爭得先生出草廬。”
唐詩聖杜甫《武侯廟》云:“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
唐詩仙李白《南都行》“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
唐 李白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唐
汪遵《詠南陽》 “陸困泥蟠未適從,豈妨耕稼隱高蹤。若非先主垂三顧,誰識茅廬一臥龍。”
唐 白居易 《
詠史》“魚到南陽方得水 龍飛天漢便為霖 ...前後出師遺表在 令人一覽淚沾襟 。”
宋 王安石 《諸葛武侯》“武侯當此時,龍臥獨摧藏...邂逅得所從,幅巾起南陽。”
宋·汪應晦 《次韻武侯廟》—“武侯遺廟自丹青,霸業銷磨但故城。 北魏中分盟血在,南陽三顧夙心明。君臣際會宜興漢,吳蜀相資失借荊。 獨致瓣香思祀典,西山回首暮雲生。”
宋 岳少保書武侯出師二表”碑刻草書,風骨神秀,洋洋灑灑,峭拔蒼勁,龍飛蛇騰。
元·王冕 —《秋晚即事》—“ 十年湖海挾飛仙,今日憑高思窅然。關北又添三尺雪,江南別是一般天。紫髯老將懸清夢,白面兒郎減少年。 說與南陽諸葛道,草廬雖好莫貪眠。”
明·唐寅 —《
三顧草廬圖》—“ 草廬三顧屈英雄,慷慨南陽起臥龍。 鼎足未安星又隕,陣圖留與浪濤春。 ”
明于謙 《過南陽挽孔明》“三面英雄正角持,孤臣生死系安危。”
清 彭而述 《臥龍懷古》“憂時還抱膝,遇主起南陽....躬耕原此處,更莫向襄陽。”
清左宗棠 《題臥龍崗諸葛草廬》“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出處動關天下計,草廬我也過來人。”
祠內有歌頌諸葛亮歷史功績的對聯:
地理位置
南陽市
臥龍崗街道辦事處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南陽市城區西約4公里處,因臥龍崗而得名。諸葛亮紀念祠堂--南陽武候祠就坐落臥龍崗上,崗下是全國最大的漢代畫像石展覽館--
南陽漢畫館。總面積29平方公里,轄區總人口70740人,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區位居第一位。該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焦枝、
寧西鐵路穿境而過,十三條支線交叉分布;公路運輸四通八達,312國道、南鄧公路、南新公路、南鎮公路均在其轄區內入市;市區大學和工業園區也規劃在該鄉轄區內。
地圖信息
位置:南陽市臥龍區臥龍路76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