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05年,張謇將建設中的通州師範學校公共植物園規建為“博物苑”,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隸屬
通州師範學校管理。張謇自為苑總理,
孫鉞為苑主任。
1912年,通州改建置為南通縣,博物苑脫離通師而獨立,稱“南通縣博物苑”。
1927年,博物苑附屬於
南通學院。1935年7月博物苑回歸通師代管。
1938年3月17日,日本侵略軍侵占南通,南通博物苑遭到破壞和掠奪,苑址被
日軍占用為馬廄,文物除一部分在南通淪陷前夕轉移外,大部分散失。
1949年2月2日,南通解放,南通市人民政府著手恢復南通博物苑,於1950年成立南通博物苑修建委員會,並開始修建工作。
1951年,修建後的博物苑改稱為“
南通博物館”,由錢嘯秋副市長兼任南通博物館館長。同時將原博物苑園林部分另劃為人民公園。
1952年8月,改稱“蘇北南通博物館”,直屬蘇北人民
行政公署文教處。
1953年,
蘇南蘇北合併,改稱“江蘇省南通博物館”,直屬江蘇省人民政府文化事業管理局。同年7月鍵蘭,江蘇省文化事業管理局決定將南通博物館委託南通市人民政府文教科代管。棵享嫌
1954年4月,
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撤銷江蘇省南通博物館,館藏文物、家具大部分移交江蘇省博物館籌備處。
1956年5月21日,文化部副部長
鄭振鐸在全國博物館工作會議中提出:“中國博物館事業的歷史並不太久,最早的公共博物館,除了帝國主義者們在沿海地區所辦的幾個之外,要算是張謇他們辦的南通博匪蜜海物苑了。”6月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恢復南通博物館。
1957年4月,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決定重建南通博物館,作為南通市
文化事業機構之一,由南通市領導。8月,南通博物館籌備處成立。9月,開始維修館舍。
1958年10月1日,南通博物館正式恢復,由尤勉齋任館長。
1968年9月,南通博物館與南通市圖書館、文化館、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唐閘工人俱樂部合併為南通市勞動人民文化館,成立革命委員會。
1972年12月,南通市革命委員會決定將圖書館、博物館從勞動人民文化館劃出,成立南通市圖書、博物館革命委員會。
1973年4月,建立中共南通市圖書、博物館支部。
1976年10月,南通市革命委員會決定撤銷圖書、博物館革命委員會,分別成立南通博物館革命委員會和南通市圖書館革命委員會。
1977年1月,啟用“南通博物館革命委員會”印章。
1978年12月,市委組織部任命:穆烜同志任南通博物館黨支部書記,徐冬昌同志任南通博物館館長。
1979年1月,恢復“
南通博物館”名稱,同時啟用新印章。
1984年4月,江蘇省文化廳同意恢復南通博物苑原名及原貌。7月,正式恢轎幾鑽復“南通博物苑”名稱。
1999年12月28日,南通市人民政府決定:人民公園成建制併入博物苑,結束了原博物苑長期分為兩個單位的狀況,恢復到創苑初愚邀雄的包括園林部分的南通博物苑。
2000年11月,
國家文物局批覆《南通博物苑保護利用規劃》。
2001年2月,南通市文化局副局長周德芝兼任南通博物苑苑長。
2002年8月14日,南通博物苑委託吳良鏞院士為苑設計新展館。
2003年3月,南通博物苑總體規劃和新館建設論證會在北京舉行。5月,南通市市文化局副局長王棟雲兼任南通博物苑苑長。7月,國家文物局批覆《南通博物苑規劃設計+單體方案》。
2004年3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同意共同舉辦: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百年慶典活動。
2005年9月24日至26日,南通博物苑百年暨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百年紀念大會慶典在江蘇南通隆重召開。大會當天,舉行南通博物苑新館的開館儀式。
2021年6月,南通博物苑被
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建築布局
展館 | 圖片 |
---|
南館:建於1906年。初名“動礦物陳列室樓”,後稱“博物館”,是博物苑主要的陳列室,當年陳列天產、歷史、美術、教育四部。樓上陳列歷史文物,樓下陳列動、植、 礦物標本。在二樓半圓型的月台上,懸掛著張謇手書的一副著名的對聯:“設為庠序學校以教,多識鳥獸草木之名。”道出了張腿紙婚刪謇創辦博物苑的宗旨,就是輔助學校教育、普及 科學文化知識。南館朝北大門兩旁各有一座亭子,陳列古 玄妙觀的三清塑像。 | |
中館:建於1906年。始稱測候所,用以測報汗趨故拘天氣,是中國最早的氣象觀測機構所在地。1914年,測候所遷至農校,中館改建後,作為金 石碑帖陳列室。 張謇先生親筆題寫了中館匾額。 | |
北館:建於1911年。北館當初本是作為金石書畫陳列,張謇為北館作銘辭為:“將究四類,其廣海會。金概所藏,州廳縣界。力所弗堪,舉例猶派。事固無小,道奚病隘。”北館建設中,為了陳列當時從 呂四海濱出土的長達十多米的鯨骨架,張謇將其改建,樓下陳列除鯨骨架外,還陳列了苑中所藏許多其它動物的骨骼標本和化石,樓上用特製的格屏,陳列通、如、泰、海名家書畫,東西兩間可以展閱一幅清代南通畫家錢恕所作長達10米以上的山水長卷。 | |
東館:建於1914年,又稱苑事室,是當年博物苑的辦公室和接待室。南面原有東西向的苑門,向東有長堤通往我國最早的師範學校——通州師範。現長堤北移並改建五孔怡橋。 | |
新展館:新展館建於2005年,由兩院院士、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領銜規劃和設計,展陳面積6,330m。新館位於博物苑南側,沿博物苑原址形成二條軸線鋪開,將傳統和現代完美結合在一起。 | |
南通范氏詩文世家陳列館:為保存鄉邦文獻、傳承前代文脈,范氏詩文世家的當代傳人,也即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畫家范曾先生捐資在其家鄉南通博物苑建設了《南通范氏詩文世家陳列館》,該館經過兩年多緊張的籌備,於2008年4月16日在南通博物苑正式開館。 | |
組織機構
辦公室:負責苑綜合協調、人事、文秘、檔案、對外接待、財務、票務、信息管理等各項工作。
藏品部(資料室):承擔藏品的收藏、保管、研究等工作。承擔圖書資料訂購、保管、借閱;學術資料信息採集;圖片保管與提供等工作。
社教部:負責展覽講解、青少年社教基地輔導,巡迴展覽組織等社會宣傳教育工作。
自然部:負責動物、植物、礦石、化石標本的採集、收藏、保管、研究等工作。
園林部:負責綠化養護、環境衛生等工作。
保衛部:承擔全苑安全保衛工作。
歷史文化研究保護中心:負責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做好南通市境內地下文物的調查可勘探及考古發掘;地面文物的調查、保護維修和“四有”工作。
文物徵集辦公室:負責為博物館向社會各方面徵集文物。
學術研究委員會:負責制訂全館學術發展規劃,學術研究課題的設立與評審,重要展陳大綱的審議,研究人員業務成果。
產業發展辦公室:制訂產業發展規劃,組織文博產業工作。工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規定承擔相關工作。
館藏展覽
綜述
南通博物苑內文物、標本來源於各地人士和寺院捐贈、售予。1914年編印的《南通博物苑品目》,共收錄文物、標本2973號,1933年增至3605號,每號一件至數件不等。
至1989年底,館藏品有40115件,其中自然標本6126件,一級文物55件。藏品具有地方特色,如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和
骨角器,以及
漢代的
煎鹽工具盤鐵、1973年南通市出土的晚唐(公元827~907年)青瓷皮囊式壺(越州窯仿北方
遊牧民族革囊水壺形制燒造)。“陳若虛記”瓷乳,是明萬曆間(1573~1620年)南通名醫
陳實功(號若虛)特製研藥用具。書畫、刺繡等藝術品中,有揚州八家的
李方膺(南通人)的畫和近代刺繡家
沈壽的繡品。革命文物中有抗日戰爭時期反清鄉鬥爭的文獻、
手稿、武器和烈士遺物。博物苑陳列面積450平方米,分歷史文物、革命文物、自然標本3個基本陳列。
歷史文物
歷史部分有金、玉石、陶瓷、
拓本、土木、車器、畫像、卜筮、
軍器、
刑具、
獄具等展品;美術部分有書畫、雕刻、
漆塑、
織繡、
緙絲、編物、文具等類,其中
露香園的
《晝錦堂記》字繡長屏12幅、沈壽繡
《耶穌》像為美術精品;教育部分有科舉、私塾、學校3類,有科舉時代的考卷、夾帶、窗課,有學校教學用的教具、模型。
歷史文物陳列的展品,上自原始社會,下至清末,其中有博物苑早期的藏品,如戰國的於、
漢代的銅鼓、宋代龍泉窯青瓷爐、元代磁州窯白地黑花瓷枕、明代墓葬中出土的棉布;近代文物中,有
張謇的手跡、文獻及其創辦大生紗廠、鹽墾以及文化教育事業方面的實物和歷史圖片;歷史文物陳列的最後部分是
辛亥革命烈士、曾任北方革命軍參謀長的
白雅雨(南通人,
李大釗的老師)的事跡;
展品 | 圖片 |
---|
青花雙耳葫蘆式扁瓶:博物苑藏有一件乾隆時期的青花雙耳葫蘆式扁瓶,高17.7厘米,口徑2.7厘米,底徑6.2×4.1厘米。此瓶呈葫蘆式,口部以下鼓起、短頸,束腰肩圓腹,上小下大,兩側各附有一綬帶耳,圈足為略呈長方的橢圓形,足內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瓶口部繪有一圈變形的如意紋與花葉紋,器腹部兩面的主題紋樣為雙龍捧“壽”,兩條蟠螭龍緊緊圍繞著一團壽及一隻倒掛著的蝙蝠,龍首位於瓶的下腹部,龍尾上擺至肩部,氣勢恢弘,寓意著“福壽雙全”;瓶體上的輔助紋飾則為卷草紋,耳上繪兩朵花紋,圈足外壁則以回紋作裝飾。這是一件乾隆早期的青花宮廷陳設器,釉面光潤亮澤,青花發色淡雅秀麗略有暈散,風格依然有雍正時期呈色不穩定、暈散出廓的特徵。 | |
張謇用雞血石章:1983年5月13日,南通博物苑在市文物商店購得一枚雞血石印章。該印章完整無缺,印面是邊長為1.1厘米的正方形,通高3.1厘米。印章體型小巧,精工雕琢,通體密布血斑點,血色圖案極為美麗。印文內容為“臣謇”兩字,採用朱文與白文相間的表現手法,使人有賞心悅目之感,別具一番韻味。邊款為“經耜制”,經耜為刻制者姓名。從印文內容可以知道,此方印章的持有者為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化的先驅者張謇先生。 | |
狼山支雲壺:此壺由中國著名民間發明家、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業發展和文化藝術大使 季漢生創意設計,壺體正面的“狼山勝景圖”由著名國畫大師 陳大章創作,壺體背面的“碧落名珠耀江海,百波灩瀲滌潮頭”書法由世界教科文衛組織首席藝術家 張玉奎書寫,壺身字畫均由中國刻繪藝術協會主席 張大林鐫刻,壺底“季漢生”印章由南通書協主席 丘石篆刻。“狼山支雲壺”是季漢生繼創作“ 中華龍壺”、“ 九二共識壺”之後的又一力作,現已收藏在在中國首家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此壺壺體為圓台狀,寓意南通歷史文化名城及江海兒女的潤圓澤通;壺高14厘米,表示 南通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容量為1069毫升,與南通自然景觀狼山的海拔高度106.9米相對應;壺鈕為玉器古塔雕塑,象徵“山海擁金蓮,乾坤落天柱”的狼山支雲塔;壺嘴與壺把,作為壺體的延伸,象徵環繞中國近代第一城南通老城區的“翡翠項鍊”濠河。 | |
革命文物
自然標本
自然部分有動、植物活體、
標本、
化石和礦物。動物類有國外的標本,如
南洋群島的
時樂鳥,印度的
鱷魚,俄羅斯的
斑鼠,美洲的
袋鼠、蜂鳥,朝鮮的筆貝,新加坡的石蠶等標本;植物類中有羊齒植物化石、各種果木和藥用植物;礦物類有1910年清末
官商合辦的博覽會
南洋勸業會結束後捐贈的各省礦石標本。
自然標本陳列品中,有
鬚鯨亞化石和現代鯨骨骼以及啟東隕石、本地珍稀鳥類和昆蟲標本。
學術成果
交通信息
乘5、8、12、51路均可抵達南通博物苑。
從南通火車站乘32路公交線至永興汽車總站,轉乘19路抵小石橋,轉51路至南通博物苑;
從南通火車站乘32路至南通長途汽車站,轉乘8路至南通博物苑;
從南通火車站乘41路抵濠西書苑,轉乘51路至南通博物苑。
從
南通港上岸後,乘公交4路線抵鐘樓廣場後轉乘公交51路可抵達南通博物苑。
抵南通機場後乘客運班車至小石橋後轉乘51路至南通博物苑。
觀展須知
門票價格:全年免票
開放時間:9:00—17:00;16:30謝客入內(周一閉館)
評價榮譽
2011年12月,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三批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21年6月19日,南通博物苑(張謇紀念館)被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21年8月,入選江蘇“運河百景”標誌性運河文旅產品公示名單。
2021年11月,被授予“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2022年4月,入選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狀擬推薦對象公示名單。
領導關懷
2020年11月12日下午,在上海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後,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蘇南通考察調研,他來到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展陳並指出,張謇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他的事跡很有教育意義,要把南通博物苑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更多人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堅定“四個自信”。
所獲榮譽
2022年4月,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狀。
2023年1月,入選2022年度全國熱搜博物館百強榜單。
1978年12月,市委組織部任命:穆烜同志任南通博物館黨支部書記,徐冬昌同志任南通博物館館長。
1979年1月,恢復“
南通博物館”名稱,同時啟用新印章。
1984年4月,江蘇省文化廳同意恢復南通博物苑原名及原貌。7月,正式恢復“南通博物苑”名稱。
1999年12月28日,南通市人民政府決定:人民公園成建制併入博物苑,結束了原博物苑長期分為兩個單位的狀況,恢復到創苑初的包括園林部分的南通博物苑。
2000年11月,
國家文物局批覆《南通博物苑保護利用規劃》。
2001年2月,南通市文化局副局長周德芝兼任南通博物苑苑長。
2002年8月14日,南通博物苑委託吳良鏞院士為苑設計新展館。
2003年3月,南通博物苑總體規劃和新館建設論證會在北京舉行。5月,南通市市文化局副局長王棟雲兼任南通博物苑苑長。7月,國家文物局批覆《南通博物苑規劃設計+單體方案》。
2004年3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同意共同舉辦: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百年慶典活動。
2005年9月24日至26日,南通博物苑百年暨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百年紀念大會慶典在江蘇南通隆重召開。大會當天,舉行南通博物苑新館的開館儀式。
2021年6月,南通博物苑被
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建築布局
展館 | 圖片 |
---|
南館:建於1906年。初名“動礦物陳列室樓”,後稱“博物館”,是博物苑主要的陳列室,當年陳列天產、歷史、美術、教育四部。樓上陳列歷史文物,樓下陳列動、植、 礦物標本。在二樓半圓型的月台上,懸掛著張謇手書的一副著名的對聯:“設為庠序學校以教,多識鳥獸草木之名。”道出了張謇創辦博物苑的宗旨,就是輔助學校教育、普及 科學文化知識。南館朝北大門兩旁各有一座亭子,陳列古 玄妙觀的三清塑像。 | |
中館:建於1906年。始稱測候所,用以測報天氣,是中國最早的氣象觀測機構所在地。1914年,測候所遷至農校,中館改建後,作為金 石碑帖陳列室。 張謇先生親筆題寫了中館匾額。 | |
北館:建於1911年。北館當初本是作為金石書畫陳列,張謇為北館作銘辭為:“將究四類,其廣海會。金概所藏,州廳縣界。力所弗堪,舉例猶派。事固無小,道奚病隘。”北館建設中,為了陳列當時從 呂四海濱出土的長達十多米的鯨骨架,張謇將其改建,樓下陳列除鯨骨架外,還陳列了苑中所藏許多其它動物的骨骼標本和化石,樓上用特製的格屏,陳列通、如、泰、海名家書畫,東西兩間可以展閱一幅清代南通畫家錢恕所作長達10米以上的山水長卷。 | |
東館:建於1914年,又稱苑事室,是當年博物苑的辦公室和接待室。南面原有東西向的苑門,向東有長堤通往我國最早的師範學校——通州師範。現長堤北移並改建五孔怡橋。 | |
新展館:新展館建於2005年,由兩院院士、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領銜規劃和設計,展陳面積6,330m。新館位於博物苑南側,沿博物苑原址形成二條軸線鋪開,將傳統和現代完美結合在一起。 | |
南通范氏詩文世家陳列館:為保存鄉邦文獻、傳承前代文脈,范氏詩文世家的當代傳人,也即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畫家范曾先生捐資在其家鄉南通博物苑建設了《南通范氏詩文世家陳列館》,該館經過兩年多緊張的籌備,於2008年4月16日在南通博物苑正式開館。 | |
組織機構
辦公室:負責苑綜合協調、人事、文秘、檔案、對外接待、財務、票務、信息管理等各項工作。
藏品部(資料室):承擔藏品的收藏、保管、研究等工作。承擔圖書資料訂購、保管、借閱;學術資料信息採集;圖片保管與提供等工作。
社教部:負責展覽講解、青少年社教基地輔導,巡迴展覽組織等社會宣傳教育工作。
自然部:負責動物、植物、礦石、化石標本的採集、收藏、保管、研究等工作。
園林部:負責綠化養護、環境衛生等工作。
保衛部:承擔全苑安全保衛工作。
歷史文化研究保護中心:負責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做好南通市境內地下文物的調查可勘探及考古發掘;地面文物的調查、保護維修和“四有”工作。
文物徵集辦公室:負責為博物館向社會各方面徵集文物。
學術研究委員會:負責制訂全館學術發展規劃,學術研究課題的設立與評審,重要展陳大綱的審議,研究人員業務成果。
產業發展辦公室:制訂產業發展規劃,組織文博產業工作。工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規定承擔相關工作。
館藏展覽
綜述
南通博物苑內文物、標本來源於各地人士和寺院捐贈、售予。1914年編印的《南通博物苑品目》,共收錄文物、標本2973號,1933年增至3605號,每號一件至數件不等。
至1989年底,館藏品有40115件,其中自然標本6126件,一級文物55件。藏品具有地方特色,如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和
骨角器,以及
漢代的
煎鹽工具盤鐵、1973年南通市出土的晚唐(公元827~907年)青瓷皮囊式壺(越州窯仿北方
遊牧民族革囊水壺形制燒造)。“陳若虛記”瓷乳,是明萬曆間(1573~1620年)南通名醫
陳實功(號若虛)特製研藥用具。書畫、刺繡等藝術品中,有揚州八家的
李方膺(南通人)的畫和近代刺繡家
沈壽的繡品。革命文物中有抗日戰爭時期反清鄉鬥爭的文獻、
手稿、武器和烈士遺物。博物苑陳列面積450平方米,分歷史文物、革命文物、自然標本3個基本陳列。
歷史文物
歷史部分有金、玉石、陶瓷、
拓本、土木、車器、畫像、卜筮、
軍器、
刑具、
獄具等展品;美術部分有書畫、雕刻、
漆塑、
織繡、
緙絲、編物、文具等類,其中
露香園的
《晝錦堂記》字繡長屏12幅、沈壽繡
《耶穌》像為美術精品;教育部分有科舉、私塾、學校3類,有科舉時代的考卷、夾帶、窗課,有學校教學用的教具、模型。
歷史文物陳列的展品,上自原始社會,下至清末,其中有博物苑早期的藏品,如戰國的於、
漢代的銅鼓、宋代龍泉窯青瓷爐、元代磁州窯白地黑花瓷枕、明代墓葬中出土的棉布;近代文物中,有
張謇的手跡、文獻及其創辦大生紗廠、鹽墾以及文化教育事業方面的實物和歷史圖片;歷史文物陳列的最後部分是
辛亥革命烈士、曾任北方革命軍參謀長的
白雅雨(南通人,
李大釗的老師)的事跡;
展品 | 圖片 |
---|
青花雙耳葫蘆式扁瓶:博物苑藏有一件乾隆時期的青花雙耳葫蘆式扁瓶,高17.7厘米,口徑2.7厘米,底徑6.2×4.1厘米。此瓶呈葫蘆式,口部以下鼓起、短頸,束腰肩圓腹,上小下大,兩側各附有一綬帶耳,圈足為略呈長方的橢圓形,足內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瓶口部繪有一圈變形的如意紋與花葉紋,器腹部兩面的主題紋樣為雙龍捧“壽”,兩條蟠螭龍緊緊圍繞著一團壽及一隻倒掛著的蝙蝠,龍首位於瓶的下腹部,龍尾上擺至肩部,氣勢恢弘,寓意著“福壽雙全”;瓶體上的輔助紋飾則為卷草紋,耳上繪兩朵花紋,圈足外壁則以回紋作裝飾。這是一件乾隆早期的青花宮廷陳設器,釉面光潤亮澤,青花發色淡雅秀麗略有暈散,風格依然有雍正時期呈色不穩定、暈散出廓的特徵。 | |
張謇用雞血石章:1983年5月13日,南通博物苑在市文物商店購得一枚雞血石印章。該印章完整無缺,印面是邊長為1.1厘米的正方形,通高3.1厘米。印章體型小巧,精工雕琢,通體密布血斑點,血色圖案極為美麗。印文內容為“臣謇”兩字,採用朱文與白文相間的表現手法,使人有賞心悅目之感,別具一番韻味。邊款為“經耜制”,經耜為刻制者姓名。從印文內容可以知道,此方印章的持有者為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化的先驅者張謇先生。 | |
狼山支雲壺:此壺由中國著名民間發明家、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業發展和文化藝術大使 季漢生創意設計,壺體正面的“狼山勝景圖”由著名國畫大師 陳大章創作,壺體背面的“碧落名珠耀江海,百波灩瀲滌潮頭”書法由世界教科文衛組織首席藝術家 張玉奎書寫,壺身字畫均由中國刻繪藝術協會主席 張大林鐫刻,壺底“季漢生”印章由南通書協主席 丘石篆刻。“狼山支雲壺”是季漢生繼創作“ 中華龍壺”、“ 九二共識壺”之後的又一力作,現已收藏在在中國首家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此壺壺體為圓台狀,寓意南通歷史文化名城及江海兒女的潤圓澤通;壺高14厘米,表示 南通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容量為1069毫升,與南通自然景觀狼山的海拔高度106.9米相對應;壺鈕為玉器古塔雕塑,象徵“山海擁金蓮,乾坤落天柱”的狼山支雲塔;壺嘴與壺把,作為壺體的延伸,象徵環繞中國近代第一城南通老城區的“翡翠項鍊”濠河。 | |
革命文物
自然標本
自然部分有動、植物活體、
標本、
化石和礦物。動物類有國外的標本,如
南洋群島的
時樂鳥,印度的
鱷魚,俄羅斯的
斑鼠,美洲的
袋鼠、蜂鳥,朝鮮的筆貝,新加坡的石蠶等標本;植物類中有羊齒植物化石、各種果木和藥用植物;礦物類有1910年清末
官商合辦的博覽會
南洋勸業會結束後捐贈的各省礦石標本。
自然標本陳列品中,有
鬚鯨亞化石和現代鯨骨骼以及啟東隕石、本地珍稀鳥類和昆蟲標本。
學術成果
交通信息
乘5、8、12、51路均可抵達南通博物苑。
從南通火車站乘32路公交線至永興汽車總站,轉乘19路抵小石橋,轉51路至南通博物苑;
從南通火車站乘32路至南通長途汽車站,轉乘8路至南通博物苑;
從南通火車站乘41路抵濠西書苑,轉乘51路至南通博物苑。
從
南通港上岸後,乘公交4路線抵鐘樓廣場後轉乘公交51路可抵達南通博物苑。
抵南通機場後乘客運班車至小石橋後轉乘51路至南通博物苑。
觀展須知
門票價格:全年免票
開放時間:9:00—17:00;16:30謝客入內(周一閉館)
評價榮譽
2011年12月,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三批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21年6月19日,南通博物苑(張謇紀念館)被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21年8月,入選江蘇“運河百景”標誌性運河文旅產品公示名單。
2021年11月,被授予“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2022年4月,入選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狀擬推薦對象公示名單。
領導關懷
2020年11月12日下午,在上海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後,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蘇南通考察調研,他來到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展陳並指出,張謇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他的事跡很有教育意義,要把南通博物苑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更多人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堅定“四個自信”。
所獲榮譽
2022年4月,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狀。
2023年1月,入選2022年度全國熱搜博物館百強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