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區

崇川區

崇川區,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入海口北岸,是南通市市委、市政府駐地。總面積215平方千米。

2018年,崇川區下轄10個街道,另設有1個開發區,常住人口71.89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19.5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0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95.2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24.1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0.0:23.8:76.2,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計算)為11.4385萬元,按年均平均匯率折算17285美元。

崇川區擁有一山一水兩個風景名勝區。一山即國家4A級風景區狼山,一水即國家5A級風景區濠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崇川區
  • 外文名稱:Chongchuan District
  • 別名:崇州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江蘇省南通市
  • 下轄地區:10個街道,另設有1個開發區
  • 政府駐地虹橋街道
  • 電話區號:0513
  • 郵政區碼:226001
  • 地理位置:黃海南部,長江入海口北岸
  • 面積:215平方千米
  • 人口:71.89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
  • 方言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沙地話南通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濠河風景區狼山
  • 火車站:南通火車北站
  • 車牌代碼:蘇F
  • 行政區劃代碼:320602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水運,航空,公路,鐵路,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歷史文化,元宵鑼鼓,放燒火,通劇,侗子會,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期,南通境內海安青墩地區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
五代設郡,稱靜海
後周顯德五年(958年),築城定名通州
天聖元年(1023年),改稱崇州,又名崇川。
自此以後至清軍入關(1644年),除一度屬淮南東路外,崇川區基本屬揚州(揚州路揚州府)管轄。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門廢縣為鄉,併入通州。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為直隸州,隸屬於江蘇布政使司,領泰興、如皋兩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屬江寧布政使司。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割通州19沙、崇明11沙及新漲的天南等41沙設海門直隸廳。
辛亥革命後,廢州設縣,稱南通縣,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南通全境解放後,劃城區、狼山、天生港一帶建南通市,先後為蘇北行署、南通地區專署所轄。
1962年,改為省轄市
崇川區崇川區
1983年,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併,實行市管縣體制
1983年,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併,實行市管縣體制。
1991年,區劃調整後將原來的城區更名為崇川區。
2000年,崇川區轄7個街道、2個鎮、3個鄉。
2001年經省政府批准,將南通市通州區的觀音山鎮、小海鎮、竹行鎮、通州區良種場劃歸崇川區管轄;將通州區行政區域範圍內的南通農場(隸屬省農墾集團公司)、東方紅農場(隸屬省軍區)劃入南通市崇川區行政區域。其中:小海鎮、竹行鎮、良種場、種畜場整建制划進市區並委託富民港辦事處管轄,南通農場(省屬)和東方紅農場(省屬)劃入富民港辦事處行政區劃範圍內。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崇川區轄10個街道,另設有1個開發區。崇川區人民政府駐虹橋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20602001000
城東街道
320602002000
和平橋街道
320602003000
任港街道
320602004000
新城橋街道
320602005000
虹橋街道
320602006000
學田街道
320602007000
鐘秀街道
320602008000
文峰街道
320602009000
觀音山街道
320602010000
狼山鎮街道
320602400000
南通崇川經濟開發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崇川區是南通市轄區,位於長江北岸、江海平原,北接港閘區,南接海門市,東接通州區,西臨長江。總面積2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崇川區地形屬典型的大陸型地形,地勢平坦。

氣候特徵

崇川區屬北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區,季風影響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由於地處中緯度地帶、海陸相過渡帶,常見的氣象災害有洪澇、乾旱、梅雨颱風、暴雨、寒潮、高溫、大風、雷擊、冰雹等,是典型的氣象災害頻發區。按近30年資料統計,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000—22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00—1100毫米,且雨熱同季,夏季雨量約占全年雨量的40—50%。常年雨日平均120天左右,6月—7月常有一段梅雨。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崇川區常住人口71.89萬人,比上年增加0.49萬人,增長0.7%。年末全區城鎮化率100%。據公安部門統計,年末全區戶籍人口53.87萬人,比去年末增加0.9%。全年人口出生率為7.2‰,人口死亡率為4.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7‰。

政治

區長:錢鎖梅
副區長:趙玉峰、陳劍鋒、張祖春、張一峰、楊春紅、譚真、李日葵、成媛媛、張濤
黨組成員:陳雨林、瞿建
(截至2019年初)

經濟

綜述

2018年,崇川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19.51億元,按可比價(下同),同比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06億元,同比下降27.2%;第二產業增加值195.26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工業增加值130.89億元,同比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624.19億元,同比增長7.3%。三次產業結構為0.0:23.8:76.2。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計算)為11.4385萬元,同比增長6.1%,按年均平均匯率折算17285美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崇川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8.2%。固定資產投資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8.4%,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10.1%;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8.1%,其中,房地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7%。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43.5%,占固定資產投入的比重為4.5%。
財稅收支
2018年,崇川區完成財政總收入172.28億元,同比增長24.5%;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27.15億元,同比增長33.3%;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0億元,同比下降2.5%,其中,稅收收入59.5億元,同比增長1.9%,稅占比為8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為8.5%,比上年下降0.8%。全年財政總支出97.59億元,同比增長55.3%,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9.54億元,同比增長3.6%。
人民生活
2018年,崇川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02元,同比增長8.2%。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2.3,物價總水平比上年增長2.3%,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6%,消費品價格上漲2.2%。

第一產業

2018年,崇川區實現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7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下降27.2%。其中,種植業產值808萬元,同比下降23.8%;漁業產值64萬元,同比下降36.0%;畜牧業產值6萬元,同比下降62.5%;漁業產值71萬元,下降52.7%。全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0.25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07千公頃,其中,蔬菜播種面積0.25千公頃,蔬菜產量5333噸,比上年減少1521噸。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崇川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30.89億元,增長4.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60.72億元,同比增加7.8%,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20.26億元,增長13.1%,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61.1%,比上年末提高2.8%。主要產品產量中,電視接收機頂盒216.31萬台,下降18.4%;商品混凝土227.66萬立方米,增加40.1%;發動機53.94萬千瓦,同比下降2.9%;積體電路176.46億塊,增長11.1%;船舶修理585.93載重噸,下降6.0%;化學纖維26.63萬噸,下降3.0%;民用鋼質船舶157.80萬載重噸,增加7.1%;布0.71億米,增加2.9%;紗2.17萬噸,下降1.1%;服裝762.36萬件,增加13.1%;精製食用植物油6.47萬噸,下降50.7%;水泥10.60萬噸,下降83.6%。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62.09億元,同比增長8.6%;利稅總額46.40億元,下降10.8%,其中,利潤總額37.01億元,下降11.3%。企業虧損面18.1%,比上年末收窄1.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七大高耗能行業產值同比增長12.5%,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為9.6%,比上年提高0.2%。全區綜合能源消費量63.11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2.4%,比上年提升1.4%。
建築業
2018年,崇川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64.37億元,增長5.4%,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83.22億,增長5.1%。全區建築企業承建施工面積1423.93萬平方米,下降16.9%。年末全區共有建築企業94家,其中擁有壹級資質建築企業13家,全區建築隊伍人數3.99萬人。

第三產業

國內經濟
2018年,崇川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2.97億元,比上年增長7.8%,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417.84億元,住宿餐飲業42.13億元。限額以上單位零售總額211.61億元,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88.69億元,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2.92億元。成交額超億元的大型骨幹市場有5家,成交額150.84億元。
對外貿易
2018年,崇川區完成進出口總額71.07億美元,同比增長7.7%。其中,出口41.85億美元,同比增長4.5%;進口29.22億美元,同比增長12.6%。出口貿易中,一般貿易出口24.94億美元,同比增長10.5%;加工貿易出口16.32億美元,同比下降3.9%。全年對亞洲出口28.43億美元,同比增長22.4%,占全區出口額的67.9%;對歐洲出口4.66億美元,同比下降50.5%,占全區出口總額的11.1%;對北美洲出口4.13億美元,同比增長16.6%,占全區出口總額的9.9%。全年共新批外商投資項目31個。完成工商登記協定註冊外資額1.2億美元,同比下降67.8%;實現註冊外資實際到賬0.77億美元,同比下降25.3%。全區新簽對外勞務契約額0.49億美元,同比下降46.8%;完成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2.41億美元,同比下降27.5%。
房地產業
截至2018年末,崇川區共有房地產企業94家,比去年同期減少15家。全年房屋施工面積781.3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0.0%,其中新開工面積180.77億元,同比下降1.7%。商品房銷售面積184.1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0.4%,商品房銷售額153.61億元,同比下降33.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82.0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5%。

交通運輸

水運

崇川區與南通港主港區及南通貨櫃碼頭僅一路之隔。南通港是中國十大海港之一,是萬噸巨輪駛入長江後的長江北岸的第一個可停靠的“江中海港”,是長江水上中轉的重要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最大靠泊能力為5萬噸。由長江溯流而上,可達上游七省(市);由長江順流而下,出江入海,可達中國沿海各省市,並通航世界65個國家和地區的178個港口。

航空

南通興東機場位於南通市東北方向,通州區興東鎮境內,距南通市區約9.8千米,占地面積約3000畝,於1992年底竣工,次年投入使用,距離上海約100千米,在機場西南端3.5千米處有寧啟高速和沿海高速入口,貫通蘇通大橋崇啟大橋

公路

204國道328國道寧通一級公路將崇川區和全國公路網相連。

鐵路

南通火車站位於崇川區以北的港閘區站前二號路。寧啟鐵路位於江蘇省中部,是國家“八縱八橫”鐵路主通道之一的組成部分。南通鐵路正在加緊建設中,它向北經徐州、向南經上海與全國鐵路網相連。南通鐵路港口專線穿過開發區,並將在開發區內設港前站。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崇川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20.26億元,同比增長23.1%,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為61.1%,比去年同期提高6.03%。完成專利申請量7740件,授權量2655件,發明專利授權量51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0.5件。全年申報科技計畫項目319項,其中國家級142項、省級101項、市級76項;立項261項,其中國家級117項、省級88項、市級56項。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81家。全區共建有國家技術中心3家、省重點實驗室2家、省院士工作站4家、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18家、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家,市級以上研發、科技公共服務平台13家。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崇川區擁有區屬普通中學8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國中學部),在校學生7390人;國小27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國小部),在校學生43445人;各類幼稚園72所,在園兒童22877人;特殊教育中心1所,在校學生201人。全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入學率為100%,國小及國中的畢業率達100%。成人學校培訓人員達174321人次。全年教育經費投入11.34億元。

文化事業

2018年,崇川區開展文化惠民“五送”活動,組織“文化大串門”文藝演出20場、送圖書3000冊、送影片進社區106場、“群文流動大講壇”免費公益文化培訓585課,舉辦各級各類展覽15場次。文物非遺保護傳承並舉,公布全區首批一般不可移動文物點6處。居民綜合閱讀率提升至91.7%,位列全市第一。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崇川區共有單項體育協會23個,體育社團、俱樂部27個。年末擁有室內外健身工程420處,健身廣場133個,室內棋牌141個,室內桌球86個,室內健身房103個,學校體育場館13個,社會場館28個,人均覆蓋面積為2.36平方米。

衛生事業

2018年,崇川區建立重點人群健康檔案累計超過60萬份,為65381名老年人進行免費體檢;規範管理高血壓27318人、糖尿病9201人;全區重點養老人群簽約率達90%以上,定期上門提供19000餘次服務;妥善處置80起聚集性疫情和突發公衛事件6起;高效管理孕產婦健康,0—6歲兒童健康管理率達98.9%;規範推進“兩癌篩查”,項目受益16750人。

歷史文化

元宵鑼鼓

舊時民俗公約,日常敲鑼視為報警,故兒童平時不得敲鑼戲弄,但到春節期間則可盡興玩耍,天黑亦無防,尤其正月燈節期間,更不受時間限制了。每到元宵節,城內東大街小關帝廟(在南通電影院附近,今已建為證券大樓),自發舉行鑼鼓比賽。屆時不必邀請,自願組隊參加。比耐力,以堅持時間長短論輸贏;比鑼鼓點,是否整齊,有花頭又不離譜。小關帝廟內的大殿原有一大鼓,每年照例由城東望江樓外嚴家鑼鼓班使用。鼓為眾音之帥,由此成為賽會中之主流,如某一隊不按規則亂敲,常群起而攻之。被搶鑼鼓再逐出場外之事亦有發生。占俗凡屆元宵夜盡情狂歡,城開不夜。所以,鬧元宵可持續到深夜,匹鄰亦不可干涉。

放燒火

南通民間“放燒火”的風俗,起源於遠古人們對火和火神的崇拜。清道光初南通詩人李琪的《崇川竹枝詞》:“山村好是晚風初,燒火連天錦不如,但祝麻蟲能照盡,歸來沽酒膾池魚。”詩後原註:“元夕放燒火,謂之照麻蟲。”“放燒火”的時間有多種說法,俗諺有云:“三十夜子送百蟲,一送永無蹤”,農人們回憶的日子有正月半、正月十八、二月二、二月十三、二月十九等等。形式大致相似。
史載,元宵節傍晚,農家把田頭的稻根雜草堆積燃煨,稱之“煨百蟲”,另將路邊、墳地、溝岸、荒地亂草燒掉,謂之“剿蟲窩”。入夜“放燒火”,用蘆葦或茅草,紮成碗口粗細的草把,沿田邊揮舞,並疾走高呼“正月半,二月半,家家戶戶放燒火;別人家的菜長得銅錢大,我家的菜像盤籃大;別人家的菜爛掉了,我家的菜賣掉了;我家的蘿蔔石磥“壯”,別人家的蘿蔔才在長。”等等,以祈禱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天下太平,百姓能安安穩穩地過上好日子。人們以火把的大小,亮暗,奔跑的速度相比較,還以火之紅白顏色來預測該年的水旱情況。其時,城裡人登文峰塔和狼山觀看者甚多,稱為“看燒火”。

通劇

通劇是南通地方戲曲劇種。原為僮子戲,它源於上僮子。所謂“僮子”即民間職業巫師,發源於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覡與當地的方言、文化、風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漸形成了有鮮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覡的另一個分支──南通僮子。僮子在鄉間從事迷信活動上僮子的過程中,把具有一定故事情節的說唱神鬼詞句及七字調、古兒書唱本加工後,化妝登台,串演戲文。它以南通方言加鑼鼓伴奏的演唱、粗獷的唱腔和通俗易懂的唱詞,為農民民眾喜聞樂見。僮子的做“勸”(勸世文)演戲,儘管純樸得過於簡陋,粗糙得近乎原始,但它卻千真萬確是典型的民間戲劇,並擁有數十萬計的觀眾,長演長盛,歷久不衰,象南通這樣地處沿海地區,經濟和文化發達的城市,南通僮子依然比較完整地保留著原始、古樸的風貌,這簡直令人不可思議。建國後,僮子摒棄其祭神驅鬼的迷信內容,利用其說唱形式,演現代劇,推陳出新,逐步改造成為通劇在編導、表演、音樂、舞美等方面都有提高,。近年來,南通僮子不僅被列為專門課題重點研究,而且越來越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注重和興趣。

侗子會

舊時南通郊鄉每年秋熟登場之後,總要舉行“侗子會”,又叫“圩塘會”,由圩塘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選定在月中望日,邀請侗子演戲,藉助“天燈”,尋求歡愉。
“侗子會”開始,高豎黃龍旗,由主持者點香開壇,請來侗子圍場做雜技表演:“攻火圈”、“鑽火刀”、“劃虎跳”……圩塘中若有此技藝者,也可獻藝湊趣。下午由主持者率領,舉行一種叫“收災”的活動來慶祝豐收。夜晚以皓月當燈,還掛荷花宮燈助明,由侗子演戲。戲目大多取材民間口頭說唱,或七字唱本,以制惡揚善的勸世劇居多。
據說,清嘉慶年間,通州一侗子憑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和一副響亮的嗓子,抓住患者心理說唱“包公賑糧”,“治癒”了縣官老母的憂鬱症。老母拉著兒子一起聽唱本,兒子如夢初醒,減免了百姓賦稅。從此,侗子身價隨之而高。侗子會也隨之出現,圩塘與葦塘之間還進行會演。建國後,“侗子會”風俗不復存在,侗子也轉為通劇藝人。

風景名勝

崇川擁有一山一水兩個風景名勝區。一山即國家4A級風景區狼山,以山水田園風光著稱,是佛教八小名山之首,佛教文化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一水即國家5A級風景區濠河,環城三十里,清波蕩漾,自然生態和人文歷史渾然天成,現代氣息與傳統格調相互交融。
崇川區

怡園怡園,又名似園,俗稱北亭子。位於博山城東南,在後樂橋北,范公祠對面,是清初趙進美(字韞退,號清止,明崇禎進士,官至中方大夫)的別墅。據《談龍錄》載,趙執信(清初現實主義詩人)的祖父趙雙美、叔祖父趙進美於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在後樂橋南北同時破土興建因、怡兩園。
崇川區


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是江蘇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位於南通城南六千米處的長江東岸,由軍山、劍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五座山組成,總面積11.27平方千米。
狼山是大勢至菩薩的道場,為中國佛教八小名山之一,文物古蹟眾多,寺廟建築林立,終年香火旺盛。園藝博覽園依馬鞍山、黃泥山而建,濃縮了南通山水兼備、通江達海的地域特色,為江蘇省園林藝術的精品之作。
崇川區

濠東生態綠地綠地占地面積11公頃,以人民路為界分為南北兩段,素有“城市綠肺”之稱。整個綠苑依託濠河的自然優勢,通過植物的布局、地形的處理、道路系統的安排、園林植物的配置、建築和園林小品的點綴、近水堤岸和水系的搭配,以及亮化和照明設施等多種元素的巧妙運用,將割據各具生態情趣的景點串聯起來,營造出“綠與美景完美相融,人與自然和諧相生”的美好意境。
崇川區

濠西書苑
濠河,原是南通的護城河,史載“城成即有河”,現周長10千米,水面1080畝,水面最寬處215米,最窄處僅10米,是國內保留最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護城河。距今有千餘年的歷史,是國內僅存的四條古護城河之一。千百年來,她擔負著防禦、排澇、運輸和飲用的重任,被稱為“人身脈絡”。而寬窄有序的水面,清澈的水流,迂迴蕩漾,鷗飛魚翔的自然美景,又被譽為城市的“翡翠項鍊”。
崇川區

文峰塔
文峰塔位於南通市城區東南古運鹽河畔,城區東南濠河畔,市區文峰公園北側,為南通三塔之冠。文峰塔始建於明萬曆年四十年(1618年)。磚木結構,白牆紅柱,仿樓閣式。五級六角,每級均有小室,每面一門兩窗,內設扶梯,外有護欄。塔頂有剎,高10.33米,剎座作覆缽形狀,上置承露盤。六角攢尖頂,塔剎細長,上有相輪七重,檐角反翹,古樸優美。
崇川區

天寧寺
南通天寧禪寺始建於唐朝,是南通年代久,規模較大而又保存較好的一座佛教寺院。它是南通江海地區現存的三座唐寺(狼山廣教寺,如皋定慧寺,南通天寧寺)之一,明《萬曆志》、清《康熙志》均載:“唐鹹通中僧藻煥堂建。舊名光孝天順元年僧法恩奏改今名。”在鹹淳年間,有宋度宗兵部尚書、郡人(一說石港人)印應雷舍其宅入寺(一記管某舍宅入寺)。天寧寺原系奉聖寺,居州治之西政和間(1111年—1118年)遷天寧禪寺併入報恩光孝,後以天寧禪寺通稱。
崇川區

南通珠算博物館
珠算博物館是南通環濠河博物館群之一,位於南通北城區,靠濠河岸邊。整個博物館收藏甚多,分為上下兩層。這裡有關於珠算的歷史介紹,還收藏著的各式大小的算盤,有如同指甲蓋大小、有的卻有一人高矮有的則長達2.3米,形狀各異,金字塔形、竹節形等等。這裡還可以看到由不同材料做成的算盤。館區由珠算展覽廳、學術報告廳、少兒珠算培訓基地三部分組成,集展示、研究、教學、交流、旅遊等功能於一體。展館實物豐富,史料詳實,有館藏珠算典籍史料4000多冊,形態各異的精品算具2000多件。
崇川區

南通博物院
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江蘇省南通城東南濠河之濱,由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先驅、晚清狀元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建成之初占地35畝,藏品分天產、歷史、美術、教育四部,主要陳列於南館、北館等展館內,而大型文物標本則展示於室外。苑中廣植花草樹木、養殖珍禽鳥獸,與室內展品呼應,另有各種園林設施點綴其間,由此營造成一種高雅精緻而又輕鬆閒適的氛圍。這種館園結合的特色反映著創始者獨到的博物館理念。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國務院公布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川區

張謇故居
張謇紀念館位於江蘇海門市常樂鎮狀元街東首,是一所靈秀的江南園林式建築。占地面積為33畝,收藏的上千件珍貴圖片和事物,從各個不同側面反映了張謇先生艱苦創業、實業救國的一生,1988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江蘇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張謇,字季直,號嗇庵,1853年5月25日出生在江蘇省海門市常樂鎮,清末狀元,實業家、教育家,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之一,他的"父實業、母教育"的主張和實踐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