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奔府

南奔府

該府首府為泰北最古老的城市,建於公元663年,原名為“立甫猜城”,哈利奔猜王朝的Chama Thevi 女王9世紀設都於此。蒙王朝建立現在的泰國,哈利奔猜王朝他們在本區的末代勢力。曾一度被緬甸統治,後被鄭王大帝奪回,隸屬於清邁府,至曼谷王朝時代,該城逐漸強大,於1954年升格為府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奔府
  • 外文名稱:泰文:ลำพูน;英文:Lamphun
  • 別名:立甫猜城
  • 所屬地區:泰國
  • 政府駐地:南奔市
  • 地理位置:泰國東北
  • 面積:4,505平方公里
  • 人口:413,299 (2000)
  • 著名景點:哈利奔猜寺
數據,地理,行政,節日,特產,佛塔,

數據

首府: 南奔市
面積: 4,505.9 平方公里
排名:49
人口: 413,299 (2000)
排名: 60
人口密度: 92 /平方公里
排名:48
ISO 3166-2: TH-51
府尹: Udom Phuasakun
(自2004年10月起)

地理

該府面積約為4,505平方公里,距曼谷約為670公里。其疆域西北臨清邁府,南臨來興府,東瀕南邦府
南奔府大部分為平原地帶,有4大河流,東南方則多山林,盛產木材,螢光石,褐煤以及水果龍眼等。

行政

南奔府(喃奔府)被分成 8縣(Amphoe);再分成 51區(Tambon);並細分成 551村(Muban)。
1 南奔府直轄縣
南奔府行政劃分南奔府行政劃分
2 夜他縣 不詳
3 萬豐縣 不詳
4 里縣 不詳
5 吞華倉縣 不詳
6 巴山縣 不詳
7 曼提縣 不詳
8 Amphoe Wiang Nong Long

節日

南奔在清邁南方26公里處,環境清幽,狀似海螺。城市沿Khuang河東岸發展,以護城河為界。南奔有一座北部最重要的寺廟,哈利奔猜寺。"Phra That"代表此地是佛教古蹟,收藏有佛祖的頭髮,可能在公元897年興建之時埋入舍利塔。另有Chama Thevi女王紀念祠,祠內具據信是女王安息之地。城市南邊的主要早市,人民至今仍供奉女王雕像。
哈利奔猜王朝的Chama Thevi政權在Angkor王朝(現在之高棉)統治下衰落,時間約是10世紀末。清邁建立者曼格萊王推翻Angkor王朝後,在1281年解放南奔。南奔四周都是農村,間有農田、龍眼果園,每年八月也會舉辦龍眼節
每年的8月13日,是以盛產桂圓著名和泰國北部南奔府一年一度的“桂圓節”。這個節日內容新穎,形式別致,場面隆重,不僅泰國全國70多個府都有人來參加,還有不少外國人也遠道趕來。
桂圓,又名龍眼,是一種常綠喬木,葉子為橢圓形,開白色的花,果實呈球狀,外皮黃褐色,果肉白色,味甜,可以吃,也可以入藥,是滋養強壯品,屬亞熱帶水果。原產於中國福建、廣東、廣西等地。泰國地處熱帶,一年四季鮮果不斷,在眾多的水果中,尤以桂圓數量最多,每年的出口外銷量占泰國水果出口總值的三分之一以上,桂圓的豐收,給泰國人民帶來了無法形容的喜悅,一年一度的桂圓節正是泰國人民喜慶豐收的喜悅心情最突出的體現。

特產

龍眼——香飄萬里
荔枝之後,龍眼接踵而來。龍眼的名稱很多,有龍目、桂圓、益智、驅珠、圓眼、燕卵,也有荔枝奴之稱。龍眼屬亞熱帶地方水果,在樹形和樹葉上都與荔枝樹相似,二者均為無患子科的喬本植物。乾皮粗厚,呈茶褐色、樹葉大多是偶數羽狀的複葉,四季常青。整株樹的外型美觀,是春天開花的蜜源植物。龍眼成長期較久,長達七個月,樹的壽命很長,一般有四百年左右。龍眼原產於中國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在泰國北部的森林中也曾發現過野龍眼,但核大肉少,品種不好。據說,一八九零年,在曼谷王朝第五世王時期,一位中國人把五顆優良品種繁榮龍眼樹苗帶到曼谷,獻給五世王后。王后決定將其中兩顆栽種在曼谷,三顆栽植在清邁。幾年後,栽植在清邁的三顆樹結出了香甜的龍眼。從此清邁、南奔遺蹟附近各府逐漸成了泰國龍眼的主要產地,尤以南奔府產的最為著名。清邁府龍眼樹種植面積和產量都略低於南奔府。目前泰國龍眼的品種有早種龍眼、桃花龍眼、青歪龍眼、紅種龍眼和如耀龍眼等。早種龍眼在七月中旬開始成熟,比別的品種早成熟一個月,雖不是上等品種,也能出售較好的價錢。桃紅龍眼是最名貴的品種,以其肉色桃紅色而得名,味道香甜,肉厚汁盛。這種龍眼樹種植費工,產量有餓較少,所以價錢昂貴。青歪龍眼和如耀龍眼為一般品種,比較容易種植,產量比其他品種高,因而價錢較便宜。龍眼是泰國北部人民高到自豪的水果。為了使其他地區人民也能分享龍眼盛產的歡樂,每年八月中旬在南奔府舉行三天“龍眼節”。
龍眼龍眼

佛塔

泰國北部南奔府14、15世紀的佛塔
佛教文化交流
泰國位於中南半島的中部,東南與高棉接壤,南鄰泰國灣,西鄰緬甸,東北以湄公河為界,與寮國毗鄰。全國面積為51.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200萬。絕大部分是漢藏語系的民族,約占總人口的92.7%;其次是南島語系民族,占4%;南亞語系民族占3.7%。在漢藏語系民族中,泰語族人口占泰國總人口的81%,華人在人數上僅次於泰族,占泰國總人口的12.1%。
北部南奔府14、15世紀的佛塔北部南奔府14、15世紀的佛塔
泰國官方文字為泰文,它是借用高棉字母創造於公元13世紀,而高棉字母最早則來源於南印度的一種文字。
泰國的“泰”,在泰語中是“自由”的意思,泰國人稱自己的國家為“勐泰”,其意為“自由之國”。泰國在古代原稱暹羅國,1939年改稱泰國,1945年2月又改稱暹羅,1949年5月再次恢復泰國這個名稱。
泰國素有“佛教王國”的美譽,南傳上座部佛教是泰國的國教,泰國的政治制度、商貿經濟、文化藝術、道德觀念、民俗風情、城市建築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受佛教文化的影響。佛教盛行、僧侶眾多、寺塔林立的佛國風光,構成了泰國社會的重要特點之一。
佛教在泰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後的幾個世紀裡,從印度傳入的大乘佛教就在當時泰國境內諸多小邦國開始流行。就在大乘佛教傳入的同時,印度婆羅門教也傳播到了這一地區,三四世紀以後逐漸興盛起來。十世紀前後,中部泰國信奉來自吉蔑的大乘佛教,北部泰國信奉來自緬甸蒲甘上座部佛教。從十三世紀開始,由錫蘭(今斯里蘭卡)傳入的上座部佛教在泰國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由於融合了婆羅門教、精靈崇拜和祖先崇拜,以及明清以後泰國華人中流行的漢傳佛教,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泰國上座部佛教。
眾多的佛教寺院、學校成了青年人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場合和基地,佛教的倫理思想、哲學觀念被一代代的泰國人所接受,對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和文化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泰國佛教發展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伴隨著西方文化的衝擊又有了新的變化和發展。在對國民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國民教育的過程中,泰國的各個佛教社團起到了很大作用,為後來佛教被宣布為國教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泰國憲法規定,國王必須是佛教徒和佛教的護持者。於是,佛教的深邃智慧與和平主義的思想直接為國家的意識形態服務,成為泰國精神文化的核心。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後,泰國國內相繼成立了許多社會團體,其中不乏佛教社團,佛教思想成了泰國知識界、文化界聯繫民族感情、抵制西方文化影響的有力武器。佛教使得泰國的民族思想和傳統文化更具親合力,表現出一種和平主義的精神特徵。例如,當時的泰國總理擬定了“效忠民族規約”,在“規約”中闡明了每一個泰國人必須遵守的四條原則,其中的第二條原則就是:“尊重佛教勝於自己的生命”。可以說佛教對鑄造泰國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起了巨大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