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利文大藏經
- 成書年代:約西元前一世紀末葉
- 別稱:巴利三藏、南傳大藏經
- 類似:《阿含經》
成書年代
版本
- 巴利聖典協會(Pali Text Society,PTS)版:1877年─1927年間,英國學者戴維斯於倫敦成立“巴利聖典協會”,將巴利語聖典之大部分以羅馬字出版,57卷,含索引。1952年巴利聖典協會陸續出版巴利三藏用語索引。
- 泰國版,1925-28,45卷,比巴利聖典協會版錯誤少。BUDSIR網路版(需註冊)。
南傳大藏經一般指本詞條
巴利文大藏經(Pāli Canon),又作巴利三藏、南傳大藏經,指錫蘭上座部所傳之佛教大藏經,用巴利文寫成[1],為早期佛教經典的結集[2]。其經藏部份,相當於漢傳的...
佛教若由地理上分類,可分為北傳佛教與南傳佛教。南傳佛教指流傳於東南亞一帶的佛教,包括斯里蘭卡(錫蘭)、緬甸、泰國、高棉、寮國等地的佛教。因南傳佛教屬於上座部...
本書主要闡述了南傳佛教對雲南傣族社會產生重要影響的事實。先從巨觀著眼,介紹了南傳佛教及雲南傣族的歷史、地理、社會、原始文化等基本狀況。考索了南傳佛教傳入...
巴利文《梵網經》,南傳佛教經典。屬南傳長阿含部。“梵網”,原意為漁夫用網撈魚,引申為網羅見解。全經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說凡夫讚嘆如來,語言瑣細親切...
↑ 元亨寺《漢譯南傳大藏經》 詞條標籤: 佛教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12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張泰英zek 突出貢獻榜 ladber 搜尋...
《發趣論》,亦稱《發趣大論》(Patthana-mahapakarana),或稱《缽底叉》(Patthana)、《品類》。南傳佛教論典。為南傳上座部根本七論之一。“趣”,即趨向;...
浮屠與佛(附英文)論梵本《妙法蓮華經》論南傳大藏經的翻譯原始佛教的歷史起源問題關於大乘上座部的問題論釋迦牟尼說“出家”梵文《妙法蓮華經》寫本(拉丁字母轉寫...
並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參考《南傳大藏經》、《磧砂藏》、《大正新修大藏經》、《正倉院聖語藏本》等不同藏經,糾正原經文部分錯漏之處,就經中出現的地名、...
分別論是南傳七論之一。簡稱毗崩伽(分別)。系整理教法中重要的法數、學處,而以問答方式敘述的論書。在南傳七論中,位列第二,次於《法集論》,但不論就論...
這就是所謂的南傳大藏經。這些小乘經典,後來更傳至緬甸、泰國等地區,復被譯為該國的文字。這一系統的佛經,現代的學界,總稱為南方佛教。...
升為研究部後,“教理組”中又增加了一組“南傳上座部佛教” 研究、一組“...乾隆大藏經、御製龍藏、中華大藏經、佛教大藏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續藏經、卍正...
南傳大藏經版本當地語言的佛教文獻五、南傳佛教錫蘭佛教緬甸佛教泰國佛教高棉、寮國佛教六、“參與”的佛教小結第三章 漢學傳統一、西方漢學與中國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