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文大藏經

巴利文大藏經

巴利文大藏經(Pāli Canon),又作巴利三藏南傳大藏經,指錫蘭上座部所傳之佛教大藏經,用巴利文寫成[1],為早期佛教經典的結集[2]。

其經藏部份,相當於漢傳的《阿含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利文大藏經
  • 成書年代:約西元前一世紀末葉
  • 別稱:巴利三藏、南傳大藏經
  • 類似:《阿含經
成書年代,版本,結構,相關條目,參見,

成書年代

約西元前一世紀末葉,因為佛教錫蘭僧團中的長老有鑒於國內曾發生戰亂,擔心早期流傳下來的教典散失,由以坤德帝沙長老為首的大寺派(又稱為摩訶毗訶羅住部)的五百名長老,於斯里蘭卡中部馬特列地區的阿盧迦寺舉行南傳佛教歷史上的第四次結集,會誦集結三藏教典,並以僧伽羅文字將經典寫在貝葉上成書,首次制巴利語三藏輯錄成冊。

版本

上座部佛教流傳國家氣候潮濕,不利於寫本的保存。18世紀之前的寫本幾乎沒有能保存到現在的。
最早的印刷本1900年在緬甸出版,38卷。比較容易獲得的巴利文版本有:
  • 巴利聖典協會(Pali Text Society,PTS)版:1877年─1927年間,英國學者戴維斯於倫敦成立“巴利聖典協會”,將巴利語聖典之大部分以羅馬字出版,57卷,含索引。1952年巴利聖典協會陸續出版巴利三藏用語索引。
  • 泰國版,1925-28,45卷,比巴利聖典協會版錯誤少。BUDSIR網路版(需註冊)。
<li>緬甸仰光第六次集結版,1954-1956,40卷,錯誤更少。內觀研究所(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VRI)線上版,可搜尋。</li><li>達摩社會基金2005年出版另一版本。可線上瀏覽(需註冊)。</li><li>斯里蘭卡版,1957?-1993,58卷,含僧伽羅語翻譯。佛教倫理雜誌提供下載,校對未完成,有可搜尋版連結。線上版,便於搜尋。</li>
有多種譯本,包括僧伽羅語泰語日語漢語。日本於1935年─1941年,由高楠博士功績記念會將巴利聖典協會出版之巴利三藏翻成日文出版,名為南傳大藏經。台灣於1990年─1998年間,由高雄元亨寺漢譯南傳大藏經編譯委員會,由日文版翻譯成中文,刊行漢譯南傳大藏經。
英語法語德語翻譯尚不完整。

結構

南傳佛教中,三藏稱為Pāli,意思為聖典。三藏的注釋書,稱為義釋(Atthakatha),意為注釋。注釋的注釋,稱為復注(Tika)。復注的注釋,稱為復復注(Anutika)。
巴利語三藏分為律藏經藏論藏
此外,還有巴利語藏外佛典,是指巴利語三藏編成後各種巴利語佛教典籍。主要是注釋、歷史、概要、詩歌等著作。其中包括《導論》、《藏論》、《彌蘭陀王問經》、《島史》、《大史》、《小史》、《清淨道論》、《入阿毗達摩論》、《未來史》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