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區(北京石景山)

石景山區

北京石景山一般指本詞條

石景山區,隸屬於北京市,東與海淀區毗連,南與豐臺區接壤,北與海淀區搭界,西與門頭溝區為鄰。介於北緯39°53′—39°59′,東經116°07′—116°14′之間,總面積85.74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石景山區下轄9個街道。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區常住人口56.3萬人。

石景山因“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而得名,自古就是京西歷史文化重鎮。區域內山地面積占23%,城市綠化覆蓋率為47.09%。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達73.89平方米,居北京市城區首位,是北京市城區中山林資源最豐富、綠化覆蓋率最高、人均擁有公共綠地最多的地區。

2022年,石景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0.2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32.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67.7億元。產業構成(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構成比)為13.2:86.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7.7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景山區
  • 外文名:Shijingshan District
  • 行政區劃代碼:110107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北京市
  • 地理位置:北京市主城區西部
  • 面積:85.74 km
  • 下轄地區:9個街道
  • 政府駐地魯谷街道石景山路18號
  • 電話區號:010
  • 郵政編碼:100041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氣候
  • 人口數量:56.3 萬(2022年常住人口)
  • 著名景點:靈光寺、八角森林公園、法海寺、雲岡森林公園
  • 火車站石景山站
  • 車牌代碼:京
  • 地區生產總值:1000.2 億元(2022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環境保護,歷史文化,風景名勝,榮譽稱號,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前11世紀中葉,周武王滅商,建立西周王朝,封帝堯之後於薊,都城薊在今北京市城區西南部;封召公爽於燕,都城在今房山區董家林一帶。石景山地區屬薊國地。後薊國衰落,約西周末年被燕國兼併,燕遷都薊城。石景山地區屬燕國都邑地。
春秋戰國燕王喜二十九年(前226年),秦兵攻占燕都薊城。
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廢止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石景山地區屬廣陽郡薊城薊縣地。
西漢漢高祖元年(前206年),西漢實行郡、國並立制度。石景山地區屬燕國薊城地。元朔三年(前126年),漢武帝廢燕國置“燕郡”。地屬燕郡薊城地。元狩六年(前117年),封劉旦為燕王,燕郡復稱燕國。元封五年(前106年),西漢始設十三州部。石景山地區屬幽州燕國薊城地。元鳳元年(前80年),燕王劉旦謀反失敗自殺,改燕國為“廣陽郡”。石景山地區屬廣陽郡薊城地。本始元年(前73年),改廣陽郡為“廣陽國”。地屬廣陽國薊城地。王莽新朝元年(9年),廢廣陽國設廣陽郡(曾改名廣有)。石景山地區屬幽州廣有郡伐戎縣地。
東漢,形成州一郡(國)一縣三級政區,建武二年(26年),復置廣陽國。地屬廣陽國薊縣地。建武十三年(37年),廢廣陽國並人上谷郡。地屬上谷郡薊縣地。永平八年(65年),恢復廣陽郡。建安十八年(213年),幽州並人冀州。地屬冀州廣陽郡薊縣地;不久,幽州復置。石景山地區屬幽州廣陽郡薊縣地。
魏晉南北朝時期,基本實行州一郡一縣三級制度,前後雖有幽州燕郡、燕國等稱謂變化,石景山地區始終為薊縣轄地。
開皇元年(581年),隋取代北周,開皇三年(583年),實行州一縣二級制度,石景山地區屬幽州薊縣地。大業三年(607年),廢幽州置“涿郡”。地屬涿郡薊縣地。
唐初,武德元年(618年),廢涿郡,復置幽州。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十道。石景山地區屬河北道幽州地。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增劃全國為十五道,開始形成道一州一縣三級政區。地屬河北道幽州薊縣地。天寶元年(742年),幽州改稱“范陽郡”,析薊縣置廣平、廣寧二縣。地屬河北道範陽郡廣平縣地。天寶三年(744年),撤廣平、廣寧復並薊縣。至德元年(756年),於薊縣西置廣平縣。乾元元年(758年),復改范陽郡為幽州。石景山地區屬河北道幽州廣平縣地。大曆三年(768年),改幽州為“范陽府”,地屬范陽府廣平縣地。建中二年(781年),設幽都縣。地屬范陽府幽都縣地。唐末,廣平縣廢,後在幽州(唐代稱薊城為幽州)城西設玉河縣。石景山地區屬范陽府幽都縣、玉河縣地。
五代時期,後晉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為報答契丹援立之助,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石景山地區屬幽都縣、玉河縣地。
契丹天顯十一年(936年)末,契丹進占幽雲十六州。遼會同元年(938年)十一月,升幽州為“南京”,又稱燕京;設南京道,同時改國號為“遼”。遼實行道一府一州一縣四級政區,南京道下轄幽都府。石景山地區屬南京道幽都府幽都縣、玉河縣地。開泰元年(1012年),幽都府改稱“析津府”,幽都縣改稱“宛平縣”。地屬南京道析津府宛平縣、玉河縣地。金天輔六年(1122年)底,金攻占南京。翌年,宋宣和五年(1123年)三月,北宋接管,改燕京為“燕山府”,析津府改為“燕山府路”。石景山地區屬燕山府燕山府路宛平縣、玉河縣地。金天會三年(1125年)年底,金國奪占宋燕山府,恢復燕京和析津府,並置燕京路。天眷元年(1138年),廢玉河縣,轄地並人宛平縣。石景山地區屬燕京路析津府宛平縣地。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海陵王下詔遷都燕京。貞元元年(1153年)三月,改燕京為“中都”,析津府改為“永安府”(翌年又改為“大興府”),燕京路改稱“中都路”。石景山地區屬中都路大興府宛平縣地。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蒙古軍攻占金中都,將中都改稱燕京,中都路改稱燕京路。石景山地區屬燕京路大興府宛平縣地。至元元年(1264年)八月,改燕京為中都,燕京路改稱中都路。地屬中都路大興府宛平縣地。至元八年(1271年),改國號為“元”。翌年二月,改中都為“大都”,中都路改稱“大都路”。石景山地區屬大都路大興府宛平縣地。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軍攻占大都城,將大都路改為“北平府”,十月,北平府隸山東行省。翌年三月,設北平行省,北平府隸北平行省。石景山地區屬北平行省北平府宛平縣地。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改北平為“北京”。二月,改北平府為“順天府”,地屬順天府宛平縣地。
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清軍攻占北京。石景山地區屬順天府宛平縣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在順天府轄域內設東、南、西、北四路廳。石景山地區屬西路廳宛平縣地。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4月2日,臨時參議院決定以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石景山地區屬順天府宛平縣地。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10月5日,順天府改稱“京兆地方”,地屬京兆地方宛平縣。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年)1月,京師警察廳在近郊設東、南、西、北郊四個警區,石景山地區歸西郊警署管理。
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當時,北洋政府仍設在北京,統治北方地區。中華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6日,北伐軍進占北京。6月21日,南京國民政府決定:直隸省改名“河北省”,將原京兆地區各縣併入河北省;北京改名為“北平”,設北平特別市。10月30日,行政院確定北平特別市區域,石景山地區北部屬北平特別市西郊區,南部屬河北省宛平縣地。12月19日,北平市政府設立市轄區,將全市分為15個區。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8月,十三區(西郊區)正式成立。石景山地區北部屬北平特別市十三區、南部屬河北省宛平縣地。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29日,日本侵略軍占領北平。12月14日,日軍扶植的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北平成立。翌年4月17日改北平為北京。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7月,偽河北省公署劃全省為4個“道”,宛平縣分屬“津海道”;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6月改為8個道,宛平縣分屬“燕京道”。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30日,汪偽“國民政府”成立,臨時政府改組為“華北政務委員會”。9月,偽“公署”廢除以數字命名的市轄區為內、外城郊排序,4個郊區改稱東郊、南郊、西郊、北郊。石景山地區北部屬北京市西郊區、南部屬河北省燕京道宛平縣地。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各級偽政權垮台,北京恢復北平名稱。12月6日,北平市政府恢復以數字命名市轄區,共16個區,西郊區定名為“十五區”。石景山地區北部屬北平市十五區、南部屬河北省宛平縣。中華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北平市警察局將4個郊區分局調整為8個,稱郊一至郊八分局。中華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北平市政府將十三至十六4個區調整為8個區,稱十三至二十區,石景山地區北部屬十七區;當時,郊區各區按警察分局的順序習稱為郊一至郊八區。故石景山地區北部屬北平市郊五區、南部屬河北省宛平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將石景山地區劃為北平市;二十七區,為石景山區獨立建置之始。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下旬,北平市第二十七區人民政府成立,區政府設在北辛安大街。5月,市政府批准,田村、模式口、高井、五里坨、三家店等地劃歸二十七區管轄,轄區面積由31.25平方千米增加到99平方千米。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1日,北平市第二十七區改稱北平市第十九區,轄域不變。
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自8月1日起,第十九區改稱第十五區,轄域不變。
1951年4月7日,根據北京市郊區委員會決定,第十三區(今海淀區)所轄東楊坨村地區劃歸第十五區管轄,轄區面積增加到124平方千米。
1952年8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將第十五區所轄三家店、東楊坨、五里坨、黑石頭等村劃歸京西礦區管轄,第十五區改稱石景山區。區政府設在北辛安和平街3號。轄區面積61平方千米。
1954年5月,北辛安鎮建置撤銷。
1956年3月17日,市政府將京西礦區所轄五里坨鄉、黑石頭鄉、高井鄉和海淀區所轄八大處鄉劃歸石景山區。
1958年5月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石景山區,原轄區大部併入豐臺區,田村、西黃村鄉劃歸海淀區,五里坨鄉劃歸門頭溝區
1963年7月8日,北京市人委報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石景山,為市人委派出機構。
1967年8月7日,北京市革命委員會決定,石景山改名為石景山區,石景山中蘇友好人民公社劃歸石景山區管轄。
1978年,區委、區革委會機關從北辛安和平街3號遷址石景山路35號。
1980年12月24日—29日,石景山區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撤銷區革命委員會,恢復區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2年,撤銷宛平縣,成立豐臺區、南苑區、石景山區,隸北京市。
1958年,南苑區、石景山區大都併入豐臺區。
1963年,石景山區從豐臺區分出成立石景山,1967年建為石景山區。豐臺區人民政府駐豐臺鎮
2005年,石景山區轄9個街道:魯谷街道、八寶山街道、老山街道、八角街道、古城街道、蘋果園街道、金頂街街道、廣寧街道、五里坨街道。共有133個社區。

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石景山區下轄9個街道。石景山人民政府駐魯谷街道石景山路18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110107001000
110107002000
110107003000
110107004000
110107005000
110107006000
110107009000
110107010000
110107011000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景山區位於北京西部西山風景區南麓和永定河沖積扇上,介於北緯39°53′—39°59′,東經116°07′—116°14′,東至玉泉路與海淀區毗連,南抵張儀村與豐臺區接壤,北倚克勤峪與海淀區搭界,西瀕永定河與門頭溝區為鄰。轄區東西寬約12.25千米,南北長約13千米,最東端距天安門14千米,總面積85.74平方千米。
石景山區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石景山區位於北京市城區西部,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為連綿起伏的山地,屬太行山北端余脈向平原的延伸部分,有克勤峪(曾稱薦福山)、天泰山、翠微山、青龍山、虎頭山等山峰40餘座。山區約占全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中部和南部為永定河沖積形成的微傾斜平原,有海拔200米以下的石景山、金頂山、老山、八寶山等殘丘橫亘其間。最高處為北部的克勤峪,海拔797.6米,最低處為東部石槽東南的農田,海拔僅為58.1米。

氣候特徵

石景山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573.11毫米,是華北地區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之一。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石景山區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17.72公頃(265.80畝)
其中水澆地2.96公頃(44.40畝),占16.70%;旱地14.76公頃(221.40畝),占83.30%。
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15公頃(32.25畝);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8.51公頃(127.65畝);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0.28公頃(4.20畝);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1公頃(1.50畝)。
二、園地56.89公頃(853.35畝)
其中,果園56.56公頃(848.40畝),占99.42%;其他園地0.33公頃(4.95畝),占0.58%。
三、林地2376.11公頃(35641.65畝)
其中,喬木林地1856.45公頃(27846.75畝),占78.13%;灌木林地454.79公頃(6821.85畝),占19.14%;其他林地64.87公頃(973.05畝),占2.73%。
四、草地20.59公頃(308.85畝)
其中,其他草地20.59公頃(308.85畝),占100.00%。
五、濕地0.73公頃(10.95畝)
其中,內陸灘涂0.73公頃(10.95畝),占100.00%。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5576.41公頃(83646.15畝)
其中城市用地5307.13公頃(79606.95畝),占95.17%;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269.28公頃(4039.20畝),占4.83%。
七、交通運輸用地268.66公頃(4029.90畝)
其中,鐵路用地122.78公頃(1841.70畝),占45.70%;軌道交通用地24.92公頃(373.80畝),占9.28%;公路用地78.91公頃(1183.65畝),占29.37%;農村道路42.05公頃(630.75畝),占15.65%。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18.61公頃(1779.15畝)
其中,河流水面90.71公頃(1360.65畝),占76.48%;水庫水面2.46公頃(36.90畝),占2.07%;坑塘水面5.20公頃(78.00畝),占4.38%;溝渠14.68公頃(220.20畝),占12.38%;水工建築用地5.56公頃(83.40畝),占4.69%。

人口

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區常住人口56.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3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15.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27.7%。常住人口出生率為6.36‰,死亡率為7.51‰,自然增長率為-1.15‰。

政治

現任領導(截至2024年4月)
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石景山區委員會
書記
副書記
區委常委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主任
副主任
寧慧娟(女)張玉國石顯富閆金定(不駐會)、張偉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政府
區長
李新
副區長
李先俠、劉鋒王其志尹圓(女)李文化(女)、吳凱萍、曹世輝、馬斌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石景山區委員會
主席
副主席
岳林華宋世媛(女)葛強毛軒(不駐會)汪禮俊(不駐會)、劉鐵軍(不駐會)、楊貴寶
秘書長
程伯靜(女)
參考資料:

經濟

綜述

2022年,石景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0.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8%。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32.5億元,下降13.4%;第三產業增加值867.7億元,增長4.7%。產業構成(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構成比)為13.2:86.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7.7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石景山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3%。其中,建安投資下降6.6%,民間投資下降21.6%。分產業看,第二產業投資下降0.8%;第三產業投資增長7.5%。
財稅收支
2022年,石景山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3.8億元,比上年增長0.6%。其中,增值稅19.4億元,比上年下降21.0%;企業所得稅22.5億元,比上年增長34.7%;個人所得稅4.4億元,比上年增長35.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121.3億元,下降3.3%。
人民生活
2022年,石景山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6994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54383元,增長1.9%;人均財產淨收入9400元,增長8.9%;人均轉移淨收入23211元,下降2.5%。全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44837元,比上年增長0.1%。

第一產業

石景山區為北京市中心城區,故無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石景山區實現工業增加值41.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10.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243.5億元,比上年下降20.5%。從主要行業來看,黑色金屬礦採選業比上年下降21.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比上年下降0.6%,通用設備製造業比上年增長2.2%。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245.9億元,比上年下降20.6%。其中,實現出口交貨值3.7億元,比上年下降47.1%。
建築業
2022年,石景山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88.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14.8%。全年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852.2億元,比上年下降6.0%。其中,在本市(京內)完成133.4億元,下降24.3%;在外省完成718.8億元,下降1.6%。本年新簽訂契約額3006.3億元,下降1.6%。

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2年,石景山區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867.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7%。1-12月,第三產業實現收入4793.4億元,比上年下降3.7%,利潤總額767.2億元,比上年下降8.0%。其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收入合計964.7億元,比上年增長10.4%;金融業實現收入合計1211.0億元,比上年增長0.9%;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實現收入合計242.3億元,比上年增長7.2%;租賃與商務服務業實現收入合計227.2億元,比上年下降24.2%。
國內貿易
2022年,石景山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3.0億元,比上年下降10.7%。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為353.0億元,比上年下降11.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9.8%。從主要行業看,超級市場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9.5億元,比上年增長10.3%;汽車新車零售業實現零售額59.9億元,比上年下降11.6%;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8.6億元,比上年增長3.9%。
對外經濟
2022年,石景山區進出口總額83.5億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出口額36.1億元,增長1.6%;進口額47.4億元,下降6.5%。
招商引資
2022年,石景山區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4.1%。
房地產業
2022年,石景山區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3.0%。其中,商品房銷售面積與去年基本持平。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區房屋施工面積比上年末下降1.5%;全年房屋竣工面積下降16.4%。
旅遊業
2022年,石景山區接待旅遊總人數605.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3.7億元。其中,接待國內遊客605.9萬人次,國內旅遊總收入53.7億元。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區境內中資銀行人民幣存款餘額2855.3億元,比年初增加13.3億元。其中,單位存款1079.1億元,比年初減少334.7億元;個人存款1487.0億元,比年初增加219.1億元。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區中資銀行人民幣貸款餘額1479.7億元,比年初增加286.1億元。其中,境內短期貸款537.5億元,比年初增加146.5億元;境內中長期貸款936.3億元,比年初增加134.9億元。

交通運輸

石景山區境內長安街延長線、蓮石路、阜石路三條東西走向的主幹道與五環路、四環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道路網,20餘條公交線路穿越石景山區。捷運1號線、6號線和S1線經過石景山區。到中關村核心區20分鐘,到CBD商務區30分鐘,到首都機場40分鐘。
一號線捷運橫貫石景山區;運營在長安街、阜石路、石門路等北京主要公交線路1、337、347、354、370、598、389、941、336、318及在區內運行的公交線路交叉成網。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22年,石景山區專利授權量5385件,比上年增長15.0%。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2215件,比上年增長22.6%。年末擁有有效發.明專利8867件,比上年增長24.5%;PCT國際專利申請量712件,比上年增長11.4%。全年技術契約登記1773項,下降21.6%;技術契約成交總額207.7億元,增長67.5%。

教育事業

2022年,石景山區普通高中招生1708人,在校生4590人,畢業生1216人。普通國中招生2921人,在校生8932人,畢業生2543人。普通國小招生4556人,在校生25839人,畢業生3270人。幼稚園入園幼兒5018人,在園幼兒16523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922人,在校生2057人,畢業生323人。特殊教育招生9人,在校生87人,畢業生12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區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總藏量122.5萬冊;博物館4個,其中免費開放2個;文化館1個。

衛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區醫療機構共有(實有)床位5554張,較去年增加234張。其中,醫院床位5494張。衛生技術人員為965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654人,註冊護士4313人。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為731.0萬人次,下降2.4%。

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區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比上年末上升1.2個百分點;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為66.2%,比上年末上升1.1.個百分點。
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區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的人數分別為49.5萬人、34.1萬人、39.1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長2.1%、0.7%、8.7%。年末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障的人數為0.7萬人,比上年增長3.9%。

環境保護

2022年,石景山區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o)年均濃度值分別為30微克/立方米和56微克/立方米,分別下降9.1%和8.2%。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值為27微克/立方米,下降10.0%。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值為3微克/立方米,與去年持平。全年能源消費總量124.9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2.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0.1249噸標準煤/萬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6.4%。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石景山區因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而得名。

風景名勝

石景山區蘊藏著眾多人文名勝。釋迦牟尼炅牙舍利珍藏於靈光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明代壁畫精品的法海寺,八寶山革命公墓、明代宦官田義墓和寶勝仙橋、萬善橋、慈善寺、雙泉寺、承恩寺等均位於石景山區。
石景山區(北京石景山)
天泰山
天泰山位於石景山區西北部,香山公園西南。北至海淀區掛甲塔,南至雙泉寺,西至五府莊、潭峪,東至南北馬場。主峰海拔430.8米。因主峰西有平台一處,曰天台,山因名天台山,亦作天太山、天泰山。天台處有明清古剎慈善寺,亦稱天台寺。舊時每年三月十八日開廟。寺內中路大悲殿正中原供金漆木雕觀音像,兩旁有碧霞元君等8尊塑像,這種佛、道共進一堂的現象,在京郊較為罕見。後殿供肉身坐化和尚,俗稱魔王菩薩和尚,相傳即清世祖順治帝。民國六年(1917年)、民國十三年(1924年)馮玉祥兩次住在天泰山慈善寺,留下“勤儉為寶”、“真吃苦”、“耕讀”、“淡泊”等重要石刻。慈善寺為區級保護文物。
石景山區(北京石景山)
翠微山
翠微山位於石景山區與海淀區交界處。東南距市中心約20千米。海拔387米,為香峪大梁東南坡的山峰之一,北與香山遙相對應。山勢和緩,原名平坡山,因唐建平坡寺得名;明洪熙初年(1425年)改叫翠微山。南麓多古寺,長安寺、靈光寺、三山底、大悲寺、龍王堂、香界寺、寶珠洞、證果寺等依山而建,合稱八大處,為京郊著名遊覽區。西南山麓還有明建法海寺。
石景山區(北京石景山)
石景山
石景山位於石景山區西部。為西山山前的侵蝕殘丘,地勢和緩,海拔184米。歷史上為永定河河防要地。自元代以來,在此修堤防水。1949年以來,先後在永定河上游修建了官廳水庫及引水渠。東南山麓一帶,建有石景山發電總廠和首都鋼鐵公司。
石景山區(北京石景山)
蓮花河
蓮花河發源於石景山區石槽,流經蓮花池。蓮花池以上稱新開渠。原在鴨子橋入南護城河,1951年治理後改在萬泉寺東入涼水河。全長4.2千米,底寬16—20米。主要支流有新開渠、水衙溝。水源原主要出自蓮花池泉水,後被新開渠石景山工業廢水所代替。古稱洗馬溝。
石景山區(北京石景山)
法海寺
法海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京西翠微山南麓、駝鈴古道首驛模式口村。寺廟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四年後建成(1443年),明英宗朱祁鎮欽賜額曰“法海禪寺”。法海寺的鎮寺之寶是大雄寶殿內保存完整的十鋪明代壁畫,面積236.7平方米,由15位宮廷畫師精心繪製而成,堪稱中國明代壁畫之最,是元明清以來現存少有的宮廷畫師作品,與敦煌、永樂宮壁畫相比各有千秋。
石景山區(北京石景山)
功碑閣
功碑閣
1993年,首鋼集團在石景山金閣寺塔院遺址之上,仿照頤和園萬壽山佛香閣修建了以混凝土結構為主的功碑閣,後於2016年對功碑閣進行了保護性修繕。2022年,功碑閣由首鋼集團移交至石景山區文化和旅遊局。

榮譽稱號

石景山區是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16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區。
2018年,被評為健康城市建設示範市。
2020年3月4日,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評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名單。
2020年10月20日,入選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1年1月,入選中央文明辦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
2021年5月31日,入選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公示名單。
2021年9月2日,入選全國首批30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
2021年12月2日,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辦公室公示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縣擬授牌命名對象。
2021年12月31日,被全國愛衛辦表彰為“2020年度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
2022年11月,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現任領導

王其志: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區委員會常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