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信息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關於印發《北京市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23—2025年)》的通知
京政農發〔2023〕57號
各涉農區人民政府,各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北京市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23—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北京市財政局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
北京市商務局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3年10月31日
內容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的決策部署,落實市委、市政府保證一定菜籃子自給率、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依據農業農村部《“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以及《北京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方案》《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等,制定本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大城市帶動大京郊、大京郊服務大城市,統籌京內京外生產布局,立足最佳化結構、提質增效,以改造提升現代設施農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蔬菜,滿足市民精品化、多樣化、高端化消費需求,在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中提升本市生產自給率;立足協同發展、強化供給,在環京周邊地區共建一批規模化供京蔬菜生產基地,再關聯一批外埠優勢生產基地,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構建京內保供圈、環京合作圈和外埠聯動圈蔬菜生產供給體系,增強首都市場蔬菜保供能力,為全面推進首都鄉村振興、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首善標準,增強保障能力。以首善之區建設為引領,以提高“四個服務”水平為核心,引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加綠色有機及優質蔬菜供給,大幅提升蔬菜供應保障能力。
——堅持市場導向,推進特色發展。培育多元市場主體,鼓勵龍頭企業參與蔬菜全產業鏈建設與發展,引導各區因地制宜特色發展,形成競爭力強的區域優勢特色蔬菜產業。
——堅持科技引領,實現綠色發展。發揮首都農業科技優勢,著力開展關鍵技術創新和典型示範引領,加強農機農藝融合,加快良種良法配套,集成示範推廣綠色高效生產技術模式。
——堅持區域協同,促進融合發展。強化京津冀協同發展,堅持京內與京外生產供應相協調,蔬菜生產與儲藏流通相配套,整合優勢資源,強化精準對接,實現合作共贏。
(三)發展布局與目標
統籌京內生產和環京周邊優勢基地生產供應,建設京內保供圈、環京合作圈和外埠聯動圈“三圈”蔬菜生產供應體系。到2025年,京內保供圈,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90萬畝左右,產量達到220萬噸,自給率穩定在33%左右;環京合作圈,在環京周邊支持建設300畝以上蔬菜生產基地210個,生產基地總面積力爭達到12萬畝以上,蔬菜總產量日常供京達到40%,應急狀態下不低於90%;外埠聯動圈,建設供京蔬菜生產基地5萬畝,供京蔬菜量不低於12萬噸;引導市場建立產銷合作關係,通過本市主要批發市場和大型商超等100餘個產銷大戶,對接一批外埠蔬菜生產基地,切實提高首都市場蔬菜日常供應和應急保障能力。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京內保供圈,固本強基、提質增效
以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為重點,打造500個功能拓展點、35個規模提升群、10條產業推進帶,集中建設一批宜機化耕作、智慧型化生產、信息化控制的現代化設施農業園區;以不耐儲運的特色蔬菜生產為主,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蔬菜,滿足市民精品化、多樣化、高端化消費需求。
一是按照“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全市常住人口人均菜地保有面積不低於3厘(不考慮複種)”要求,規劃儲備適宜的規模化蔬菜生產空間。二是改造一批老舊設施生產園區,在功能拓展點、規模提升群、產業推進帶範圍內,依據主體意願,實現100%“願改盡改”;實施增加跨度和寬度的翻建或改建,加快建設一批節能高效宜機的現代設施生產園區。三是因地制宜推廣一批口感佳、風味好的蔬菜品種,支持發展優勢品種和特色品種,擴大高端高效、優質優價的蔬菜產品生產與供應。四是推進標準化生產,集中示範推廣新技術新裝備、集成推廣套用高效生產技術。五是提高綠色優質安全蔬菜供給能力,強化節肥減藥增效技術推廣套用,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蔬菜產品。六是推動蔬菜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培育多元市場主體。七是著力發展淨菜加工、鮮切菜、預製菜等產品種類,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八是創新蔬菜產業服務體系,提高全產業鏈專業化服務水平。
(二)夯實環京合作圈,擴面增量、強化供給
依託津冀,在環京周邊合作共建認定一批“有規模、技術強、品質優”的供京蔬菜生產基地,穩定首都日常供應,強化應急供應保障,建設產品產得出、關鍵時刻調得動、儲存能力有保證、運輸能力跟得上的24小時環京蔬菜供應圈。
一是生產基地建設。密切與津冀相關部門的合作,按照《共建環京周邊蔬菜生產基地實施方案》和《環京周邊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管理辦法(試行)》,到2025年,在環京周邊支持建設300畝以上蔬菜生產基地210個,生產基地總面積力爭達到12萬畝以上,蔬菜總產量日常供京達到40%,應急狀態下不低於90%。二是加強管理。強化產銷信息共享,引導共建基地通過京津冀農產品產銷信息管理系統,及時填報蔬菜種植品種、預計上市量、上市時間等生產數據。農業農村部門做好與商務部門的對接,共享生產和流通數據信息。加強產品抽檢與信息互通,確保供京產品質量高、可追溯。積極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暢通蔬菜進京途徑。
(三)打造外埠聯動圈,多元補充、豐富供給
積極對接蔬菜主產省份,強化農業合作,以當地特色蔬菜生產為依託,以解決首都市場季節性短缺和結構性不均衡為目標,建設與發展一批外埠供京蔬菜生產基地,豐富北京市場供給。
一是供京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支持本市龍頭企業以滿足多樣化需求為目標,參照本市《農業標準化基地等級劃分與評定規範》,以企業自主建設、自願申報、政府確認的方式,建設5萬畝供京蔬菜生產基地,完善供京流通配送體系建設;加強全程質量安全管控,確保供京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二是關聯基地發展。引導市場建立產銷合作關係,通過本市主要批發市場和大型商超等100餘個產銷大戶,對接一批外埠蔬菜生產基地,切實提高首都市場蔬菜日常供應和應急保障能力。
三、完善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
建立市級抓總、部門協同、區級組織、鄉鎮實施、多方參與、共同推進的實施機制。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交通委、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加強協作、分工負責,統籌研究制定相關支持政策,建立健全跟蹤調度機制。加強會商,建立健全京津冀三地相關部門協調溝通機制。全面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壓實“菜籃子”區長負責制,並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各區要細化本區目標任務,強化資源要素保障,明確具體實施路徑,紮實推進工作落實。
(二)強化政策扶持
全面落實中央關於現代設施農業建設相關支持政策。強化投入保障,京內保供圈按規定用好現有產業支持政策,鼓勵各區加大配套扶持力度,建立有效的市場對接機制。創新金融服務,支持社會資本有序參與蔬菜產業全鏈條發展,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籌資投入機制。落實好環京蔬菜生產基地認定政策,協調落實外埠蔬菜進京綠色通道政策。
(三)最佳化用地政策
根據區域產業基礎和主體建設意願,規劃確定適宜的蔬菜產業發展空間。圍繞老舊設施改造、新建設施、輔助設施等最佳化設施農業用地政策。規範設施農業用地行為,鞏固“大棚房”整治成果,杜絕出現非農利用現象。
(四)強化宣傳引導
綜合運用報紙、廣播、網路等媒體加強宣傳。深入挖掘各區、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在工作推進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總結推廣一批差異化、特色化的典型案例,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營造推進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內容解讀
一、出台的背景意義
《“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指出,“十四五”期間,著力最佳化區域布局和種植結構,推廣優良品種,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質量安全水平和經濟效益。要“穩定大中城市郊區及周邊蔬菜生產。重點發展設施栽培,提升應急供應能力;促進設施蔬菜提檔升級。2020年以來,北京市通過綜合施策保面積、增產能、提效益,本市蔬菜生產扭轉持續下滑態勢,連續3年實現面積與產量大幅度增長。為促進蔬菜產業健康發展,穩步提升農民一產收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特制定本計畫。
二、總體目標
《三年行動計畫》提出了到2025年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京內保供圈,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90萬畝左右,產量達到220萬噸;環京合作圈,在環京周邊支持建設蔬菜生產基地,基地總面積力爭達到12萬畝以上;外埠聯動圈,對接一批外埠蔬菜生產基地,引導市場建立產銷合作關係,切實提高首都市場蔬菜日常供應和應急保障能力。
三、重點任務
《三年行動計畫》提出三項重點任務。
一是提升京內保供圈。以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為重點,集中建設一批宜機化耕作、智慧型化生產、信息化控制的現代化設施農業園區;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蔬菜,滿足市民精品化、多樣化、高端化消費需求。
二是夯實環京合作圈。依託津冀,在環京周邊合作共建一批“有規模、技術強、品質優”的供京蔬菜生產基地,穩定首都日常供應,強化應急供應保障。
三是打造外埠聯動圈。積極對接蔬菜主產省份,強化農業合作,以解決首都市場季節性短缺和結構性不均衡為目標,發展一批外埠供京蔬菜生產基地,豐富北京市場供給。
四、保障措施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建立市級抓總、部門協同、區級組織、鄉鎮實施、多方參與、共同推進的實施機制。加強會商,建立健全京津冀三地相關部門協調溝通機制。各區要細化本區目標任務,明確具體實施路徑,紮實推進工作落實。
二是強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實中央關於現代設施農業建設相關支持政策。鼓勵各區加大配套扶持力度,建立有效的市場對接機制。
三是最佳化用地政策。最佳化設施農業用地政策;規範設施農業用地行為,鞏固“大棚房”整治成果,杜絕出現非農利用現象。
四是強化宣傳引導。綜合運用報紙、廣播、網路等媒體加強宣傳,營造推進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