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浩斯劇場

包浩斯劇場

《包浩斯劇場》是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是德國現代劇場實驗的一次宣言,也是幫助我們重新理解包浩斯核心理念的必不可少的文獻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浩斯劇場
  • 作者:[德]奧斯卡·施萊默,[匈]拉茲洛·莫霍利-納吉,[匈]法卡斯·莫爾納
  • 原作品:The Theater of the Bauhaus
  • 譯者:周詩岩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月
  • 頁數:160 頁
  • 定價:59.8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8046626
  • 叢書名:重訪包浩斯叢書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譯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這本《包浩斯劇場》反映了包浩斯鮮為人知卻至關重要的一面,即包浩斯的劇場實踐,同時反映了包浩斯舞台工坊的形式大師奧斯卡·施萊默在這個共同體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作為"包浩斯叢書"第四冊,本書初版於1925年,原書名為《包浩斯舞台》[Die Bühne im Bauhaus],收錄了奧斯卡·施萊默、莫霍利-納吉關於舞台的理論文章,以及法卡斯·莫爾納的創作方案,可謂德國現代劇場實驗的一次宣言。1961年該書英譯本問世,更名為《包浩斯劇場》[The Theater of the Bauhaus],增補收錄了施萊默於1927年發表的文章,以及格羅皮烏斯為英譯本撰寫的序言,成為西方學界重新理解包浩斯運動乃至20世紀早期德國實驗劇場的重要文獻之一。

作者簡介

奧斯卡·施萊默[Oskar Schlemmer, 1888—1943],德國藝術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在繪畫、雕塑、劇場和舞蹈領域都曾發揮過源起性的作用。施萊默早年師從抽象藝術理論家阿道夫·赫爾策爾,1920年接受格羅皮烏斯的邀請加入包浩斯,作為形式大師先後主持過壁畫工坊、石材工坊、木材工坊和舞台工坊,其著名作品包括舞台實驗《三元芭蕾》(1921—1932)、包浩斯頭像標識(1922)、 油畫《包浩斯樓梯》(1932)等,他所主導的包浩斯劇場實驗和包浩斯派對,被史學家視為20世紀後半葉美國行為藝術和後現代劇場的一種先聲。
拉茲洛·莫霍利-納吉[László Moholy-Nagy, 1895—1946],匈牙利畫家、攝影家、設計教育家,深受俄國構成主義影響,倡導藝術與工業技術的結合,1923年受聘於包浩斯,接任伊頓主持初步課程,並在1925年至1930年與格羅皮烏斯聯合主編了包浩斯叢書[Bauhausbücher],同時參與了包浩斯的舞台設計,主張舞台的全面機械化。拉茲洛·莫霍利-納吉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先鋒派攝影家,在黑影照相與攝影拼貼方面有引領性的探索,著有《繪畫 攝影 電影》(1927)、《從材料到建築》(1929)、《新視覺》(1930)、《運動中的視覺》(1947)。

譯者簡介

周詩岩,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同濟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博士畢業(2006),復旦大學傳播學博士後(2006—2008)。專業興趣主要在媒介理論、圖像研究與文化批評的交叉領域,尤其關注十九世紀後半葉至二十世紀前半葉的先鋒派理論與實踐。著有《建築物與像:遠程在場的影像邏輯》(2007)、《包浩斯悖論》(2019),譯著有《奧斯卡·施萊默的書信與日記》(2019)和《包浩斯劇場》(2019)。

目錄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1961年英譯本導言
奧斯卡·施萊默:人及其藝術形象
拉茲洛·莫霍利-納吉:劇場、馬戲團、雜耍
法卡斯·莫爾納:U形劇場
奧斯卡·施萊默:舞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