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音樂流派,大多汲取歌特文化的黑暗、唯美氛圍,將之納入於音樂的表現或是視覺美學上,其所著重的是音樂的本質。代表樂隊有秋之淚,治療,包嚎司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哥特音樂流派
- 外文名:Goth music genre
- 起源:80年代
- 特色:黑暗唯美
簡介,來源,早期,發展,哥特音樂的重鎮,風格特點,20世紀的後半期的變化,著名唱片,In The Flat Field,Unknown Pleasures,Once Upona Time,Faith,OnlyTheatreofPain,Eveningofthe24th,Floodland,WhatEndsWhentheSymbolsShatter,TheBurningWorld,TenderPrey,著名樂隊,AutumnTear,Bauhaus,ChristianDeath,DeadCanDance,DeathInJune,TheCure,墮落天使之地,TheSisterOfMercy,TheSwans,
簡介
歌特搖滾,對於歐陸的歌特金屬樂派而言,大多僅是汲取歌特文化的黑暗、唯美氛圍,將之納入於音樂的表現或是視覺美學上,其所著重的仍是在音樂的本質上,不同於所謂的歌特音樂乃是歌特精神的延伸與實踐,兩者之間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歌特金屬發展的歷史尚不到十年的時間,已累積出豐富的面貌,就風格特色上來談,大致可以粗分成以下幾類,不過這並不是絕對的分類,因為不同類別之間的界線有時並不明顯,而且有些樂團作品也可能會同時跨越不同類別。一)黑暗vs.光明/GothicDoom/DeathGothicDeathMetal可說是現階段歌特金屬中最主流的一支,樂團作品也最多,TheatreofTragedy在1995年所發表的首張同名專輯可說是影響性最大的歌特死金屬專輯,當中的音樂元素,如優美女音主唱與death腔對唱的形式,大量的鍵盤弦樂、鋼琴運用,都成為日後歌特死金屬的最基本要素。柔弱女音與殘暴死腔的對唱,猶如天使與魔鬼般的對比,黑暗兼具優美感的氣氛與旋律,都是TOT為歌特金屬所做出的定義。可惜的是TOT在第三張專輯之後,樂風便轉向電子歌特搖滾,不過所幸其同樣來自挪威的後輩樂團Tristania及TheSinsofThyBeloved,表現可說青出於藍,音樂性得到更大的開拓,特別是北歐黑死金屬冷冽氣息的注入,兩個樂團各有所長,Tristania氣勢瑰麗壯闊,並有豐富的演唱編排〔黑死腔+低吟男腔+聲樂女腔+唱詩班〕,而TSOTB樂風哀美攝人,殘虐黑腔與銷魂女音精彩對唱,小提琴有著靈魂性演出,而巧合的是這兩團皆邀請了同一位小提琴手擔任guest樂手,也因此可以略為感覺到一些相似性。德國的LacrimasProfundere則是淒涼派GothicDoom的最佳詮釋者,承襲自淒涼派祖師MyDyingBride的精神,樂風極度悲涼哀愁,小提琴、長笛、豎琴演出是一大特色,並有黑死腔+低吟男腔+聲樂女腔主唱,可惜從專輯之後同樣已改變樂風。荷蘭的AfterForever是另一支為歌特金屬注入新視野的傑出樂團,其音樂風格呈現出了廣闊的包容性,Doom、Black、Progressive、古典交響、聲樂、美旋律,多樣的音樂元素造就出迷人的創作,除了音樂之外,聲樂女高音主唱優異的演唱亦是一大重點!
來源
這個特定的字彙,早先指涉的是西歐的日耳曼部族。時常誤解它的審美學和混淆這個術語,哥特是80年代前中期主要存在的前朋克一個分支。它以形成於地下搖滾的最黑暗和陰沉的特點很大程度上應受此榮譽,儘管今天它的榮譽更多的來自於樂隊戲劇化的服裝和它的追隨者。音質上,哥特採取了陰冷的合成器效果,加工了前朋克的吉他聲音使它們建造一種不祥之兆,悲傷的感覺,通常是很壯觀的音響背景。在早期,它的歌詞常常是自省和激烈的針對個人的,但是它詩歌般的敏感性很快導致品位轉變到浪漫文學,宗教思想和超自然神秘主義上。
哥特通常不是嚴格意義上受歡迎的風格,被給予了一種華麗詩意的傾向,無情悲哀的輓歌和無止境的戲劇化。然而,它產生了投入的,仍舊興旺的亞文化,使它的美學概念在最初音樂全盛期過了很久後一直存在著。哥特的教父是英國前朋克樂手JoyDivision,他的陰冷,偏僻,強迫性的自省音樂和歌詞為哥特最初的結構打下了基礎。但是對於所有的意向和目的來說,真正賦予哥特生命的是”BelaLugosisDead”,來自1979年Bauhaus的首張專輯。像theCure和Siouxsie&theBanshees這樣陰冷的前朋克樂隊已經在同一時期具備了完美的哥特風格,並且他們的重型音樂,恐嚇的裝容和黑色的服裝成為了歌迷崇拜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哥特的聲望在某一片被青少年疏離的敏感區(最初是在英國,那兒是大部分哥特樂隊起源的地方,其次是美國)蔓延開來時,它的意識風尚變得越來越古怪,並且最初的音色稍微有些發展了。
TheCure,Siouqwie&theBanshees和theMissionUK和成了更多流行和另類的成分在他們的音樂中,當theSistersofMercy,FieldsoftheNephilim和美國的樂隊ChristianDeath使用沉重的,不時受金屬感化的手法。在80年代末,最初的哥特運動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是這種音樂變異成了新的形式並繼續影響很多黑暗金屬流派。在90年代期間,哥特音樂開始通過工業音樂來cross-pollinate,產生同時吸引兩邊的混合物,同暗潮流派(他們也同樣將80s合成器與夢幻流行合在一起)一樣。90年代後半期,還可以看見哥特的影響力突然出現在重金屬中;一個新的改革黑暗金屬樂隊的種類模仿了很多哥特的音色和風格,當一些另類金屬樂隊也從沿襲了哥特的視覺效果(包括MarilynManson,他們不顧很多關於不屬於哥特風格的反面評論)。“Gothic”這詞由來已久,在文藝復興時期用來表示中世紀的藝術形式。
它的命名是從德國的“Goth”部落由來的,Goth人入侵了義大利並推翻了羅馬帝國。在15世紀,人們普遍帶有著文藝復興的觀念,希望回到古典時代。介於古典時代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這段時間被稱為中世紀。因為義大利記恨Goth人毀掉了他們的羅馬帝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始終對中世紀帶有著否定的術語,他們稱這一時期為“Gothic”意味著野蠻和粗野。當然我們要看到事物的雙面性,中世紀給世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和傑出的藝術作品。這時期的建築技術上有了突破式的改進,產生了像NOTRE-PAME這樣的哥德式大教堂。哥德式的藝術不僅體現在建築上,從12世紀到16世紀的早期,雕刻,玻璃製品,裝飾物等都貼上了哥特藝術的標籤。宗教在哥特藝術作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因素。畫家,雕刻家們比起用現實主義的方法表現主題更多的運用宗教的感覺。不管怎么說,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很顯然對“Gothic”這個辭彙是含蓄的否定。
在1822年左右的浪漫主義運動中(ROMANTICMOVEMENT),中世紀文化逐漸極其相關事物在某些人眼中逐漸成為一種時尚。浪漫主義成為這場文化運動的中心。浪漫主義者希望跳出歷史的限定,有些人希望回到中世紀時代,有些人從宗教或神秘注意中尋求理想,還有寫人試圖從自然中得到答案。他們用自己不同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標。在整個浪漫主義運動中哥特開始被認為和黑暗,奇異,鬼魅等相關連,浪漫主義和哥特作家象Byron,Shelley,Baudelaire還有Verlaine沉迷於對人類陰暗面的表現。哥特情緒在視覺藝術上也有明顯的體現,畫家象CasparDavidFriedrich對黑暗和荒涼的展現。而在建築上新哥德式逐漸成為時尚。這一時期許多哥德式小說家不斷湧現,不僅哥特文學是對人類自身黑色陰暗面的展示,也是對當時社會正統思維模式的一種挑戰,是一種恐怖,神秘色彩的混合體。哥特小說中比較典型的角色是吸血鬼,例如瑪利·雪萊的Frankenstein,布來恩.斯托克的Dracula,還有EdgarAllan詩集中的描寫.斯托克筆下對吸血鬼化身的描述同以往比較走入了對立的角度.(當代作家AnneRice的InterviewwiththeVampire和PoppyZ.Brite的LostSouls等作品也是斯托克式的延續.)
到了20世紀30年代,近代哥特運動在英國開始上演,哥特運動的出現或許可視為是先前朋克運動(punk)的延續。不論如何,哥特精神開始在音樂上展現其影響力,哥特音樂以表現人性的陰鬱、空虛為主題,並且對死亡亦有著濃烈的興趣,緩慢、悲傷甚至是恐怖都是其音樂的特色。
最早使用“哥特”這個術語的是英國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AnthonyH.Wilson,他同時也是JoyDivision的經紀人,他曾經宣布JoyDivision樂隊將作為一支哥德式的樂隊而有別於其他主流音樂流行樂隊。哥特文化作為一場現代文化運動,開始於七十年代末期PUNK搖滾的音樂浪潮,當後者漸漸退去的時候,哥特文化作為一種邊緣的亞文化倖存了下來。哥特文化是一種獨特的中世紀復古風格的音樂、藝術和文學的文化範疇,在音樂上它承襲了七十年代歐美PUNK搖滾音樂的音樂風格,在藝術上表現為一種對十二到十六世紀西歐的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強烈復古傾向,在文學上演變為那種隱郁和怪誕的神秘黑暗文學。哥特文化實際上傾向於那種非暴力的、和平主義的、被動的、寬忍的生活態度。但在許多媒體中卻將它錯誤地理解為那種極端暴力的,仇視少數民族的和白人至上主義的邊緣文化。哥特文化總是表現出一種孤僻疏離的,陰沉的精神氣質,它總是去探討那些引人深思的社會問題,種族歧視、戰爭、以及仇恨。精神上對死亡的迷戀,驅使哥特文化不停地試圖去找尋對生活、痛苦和死亡的另外一種思考。
早期
早期的哥德式音樂代表有如蘇可西與女妖(SiouxsieandtheBanshees),包浩斯(Bauhaus)等等。它們充斥著沉鬱厭世的情調。音樂往往冰冷刺骨,既帶有精細的美感,但又同時在音域層面上大量使用偏離旋律線的不協調音,對於一切傳統音樂極端的蔑視。在歌詞與表演概念層面,展現著生命與愛欲的荒涼。從對現實狀態的厭棄,進而追求心靈深淵的奇詭樂趣。在舞台上,她/他們以偏激的狂亂扮裝出現,如蘇可西略帶虐待與被虐情調(SadoMasochistic)的“冰女王”神采,包浩斯的主唱彼特·墨非(PeterMurphy)把自己打扮成冶艷無常的雙性吸血鬼?這種對性別的顛覆與反轉,還表現在對神學(或惡魔學)概念的狂熱執迷。在1981年成立的仁慈姐妹(TheSistersofMercy),是幾個愛好中世紀風格的男子對於音樂意識的反扼,一度被形容為“狂笑著注視羅馬城燒成一堆瓦礫”的主唱愛特利奇(AndrewEldritch)一語道破歌德搖滾樂團的宗教立場——對於我們,犬儒精神就如同天主教徒的聖水一樣。
發展
早期的後朋克對於生命的詮釋往往飽含著沮喪與絕望。例如快樂分裂(JoyDivision)的主音歌手伊恩·柯蒂斯(IanCurtis)於80年的自縊身亡。那些耗損生命而成的音符,成就了快樂分裂(JoyDivision)的不朽經典,見證著整個低調文化。他那套灰暗而孤離的人生觀,隱藏著陰鬱的遺傳因子,將整個後朋克文化盡染成深灰與暗黑。八十年代,在迂落的音樂里構築了一個悲觀的年代,至少在英倫及歐陸地下文化的層面上來說如此。在當時的獨立音樂圈裡,趁勢湧出一大批黑暗病態、風格邪異的樂隊,他們的音樂源自於無盡的壓抑,以及對生命的詛咒。如教會(TheMission),所有的夏娃(AllaboutEve)、列伏林之地(FieldsoftheNephilem)、祭儀(TheCult)等等。這些被視為絕望、邪氣、頹廢的樂隊/樂手,從朋克那種過激的破壞意識,反方向潛逃往一個內斂而黑暗的世界——這就是那個占據了搖滾樂大半個八十年代的低調音樂時空。哥特搖滾在英國地下音樂圈的形態與演進,正猶如一派邪教降臨大地時伸出巨魔的手掌。它通過難以想像、天馬行空的邪異素材來悅納聽眾,這就不僅包括了在音樂領域聖靈齊放的空前創造力,也包括了在視覺造型上,所給予人們的前所未有的刺激視覺體驗。中性化的身份造型,濃妝艷抹的打扮,這些並非新浪漫一族的專利。哥特仿佛是新浪漫的個性相反的孿生兄弟,是華美艷麗背後黑暗病態的一面。現在讓我們去了解一下哥特音樂的改良風格和其他相關樂派.產生於比利時的EBM(ElectronicBodyMusic)是一種電子化陰冷黑色的音樂。受德國Krautrock運動中Kraftwerk之類電子樂隊的影響下產生的。
EBM創始樂隊之一Front242以低限化的節拍,抑鬱的聲音和軍國主義突擊隊的裝束被大家認識。TheKlinik,Insekt,Dive,ClickClick,ASplitSecond還有後來的SuicideCommando都是BM的一些重要樂隊。Dive和Klinik利用聲納噪音營造出一種冰冷的外太空氣氛。SuicideCommando則融入了更多的舞曲化成分。類似的樂風在美國和加拿大被稱為Industrial,象FrontLineAssembly,SkinnyPuppy等樂隊。他們製造出的合成音樂和多層次的聲音非常適合帶上耳機去欣賞。FrontLineAssembly的經典專輯ClassicalbumsareCausticGrip(1990)和TacticalNeuralImplant(1992),值得每個喜歡EMB的人去收藏
哥特音樂的重鎮
到現在我們還沒有談到德國,那裡可是現在哥特音樂的重鎮。許多德國的樂隊被慣以DARKWAVE的音樂標籤。ProjectPitchfork樂隊是德國最早涉及到哥特音樂領域內,雖然他們的樂風有所改變,但一直算是一支流行化的組合。首張專輯《Dhyani》亦為經典,有典型的黑色音樂和評論性的歌詞組成。DeineLakaien樂隊的成員有著深厚的音樂基礎,他們做出了象“Lovemetotheend”這樣的浪漫主義歌曲。作品帶有著某種程度的中世紀感覺。德國很大一部分組合演唱時保持著自己的母語,例如GoethesErben,樂隊的名字也就說明了一切。他們的前三張專輯就象是三部曲,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而Lacrimosa,TiloWolf這些樂隊通過添加金屬樂的元素不斷的對音樂的表現手法做出嘗試。當然我們必須要知道DasIch這個組合,他們的經典專輯是《DiePropheten》,專輯中的歌曲機構複雜歌詞充滿著智慧化。陰暗電子樂派代表團體CalvayNada用德語和西班牙語交錯演唱,他們最有特點的是主唱Brenal的低音,而歌詞方面多涉及政治,社會之類的話題,從這方面看這支樂隊在哥特音樂王國中顯得與眾不同。
總的來說由於浪漫主義情節,德國的大多數樂隊是浪漫的歌曲和陰暗電子化相結合的產物。如今哥特範疇內的音樂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例如陰暗民謠(darkfolk),這種樂風的代表是Current93,Deathin June,Sol Invictus還有Fire+Ice。早期的C93作品比較實驗性難以理解,之後David Tibet利用他個人化的思維開始向聲學民謠的方向探索。C93的前身樂隊Deathin June自從首張專輯Nada推出後頗受爭議,他們甚至被指控為極端的右翼傾向。但DIJ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異教的祭典式的音樂。如果想聽這類音樂推薦給大家去找World Serpent,一個卓越的音樂廠牌,上面的提到的幾支樂隊均在其旗下推出過作品。對了,還有一支義大利的組合Ordo Equitum Solis也應該值得我們的關注。許多哥特樂隊都有著某種中世紀的情節,他們將中世紀時期音樂和現代的創作手法相結合。德國有著許多這樣的中世紀組合,音樂的創作者一般有著良好的古典音樂教育背景,知名的樂團包括Qntal,Estampie,Freiburger Spielleyt等。在義大利這種音樂更有影響,象Ataraxia,Camerata Mediolanense都做出了許多出色的音樂作品。這類組合不僅僅有哥特的聽眾群還吸引著部分古典音樂的欣賞者。而The Moonlay Hidden Beneath a Cloud和Rosa Crux的音樂中吸收了祭典音樂的成分。
風格特點
當然許多樂隊的風格是非常難以界定的,象義大利的TakeKirlianCamera,20年來樂隊風格年年都有變化。而法國的情慾主義陰暗電子樂隊DieFORM的音樂主題多涉及S/M,他們每一部作品多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奇。另一支來自法國的樂隊Collectiond'ArnellAndrea的鋼琴聲非常有特點,成為自己的獨特的標誌。善於創作管弦樂的IntheNursery樂隊的作品非常適合作為電影中的陪樂。在北歐的瑞典,ColdMeatIndustry這個廠牌通過多年的努力推出了很多獨一無二的音樂作品。旗下的樂隊風格多樣,如血腥派實驗樂隊BrighterDeathNow和DeutschNepal,氛圍音樂組合Raisond'Etre,新古典主義的TheProtagonist,天音組合Arcana等。說到天音如果想更好的了解建議去聽一聽likeLoveisColderthanDeath,BlackTapeforaBlueGirl,Stoa這些代表樂隊。
而在哥特音樂的文本中,我們可以細味到一些涉及宗教、性愛、死亡、絕望、基督以至匪夷所思的虛無論語句,這些都是哥特音樂不可或缺的一環,GothicRock,這覆蓋在影像模糊、虛無飄渺的外在軀殼之下的音樂,一切都是那么神秘。哥特搖滾的風格,可說是繼承自JoyDivision的遺傳,尤其是那種把貝司提升至主奏位置的癖好,直至今日的後哥特朝代仍無法完全擺脫。那些抑壓著低沉聲線或扭曲的人聲,沉重如鬱結般的貝司,迷幻的吉它聲,充滿控訴力的鼓擊,偶爾發出鬼哭神號般的嘶叫,如同石磨般沉重或是狂野得分崩離析的曲式,還有一張張RockMusic蒼白的面孔∶當你對生命感到茫然無助時,你會想到在它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嗎?是心靈的孤立無援?是死亡陰影的籠罩?還是人世間的悲劇?GothicRock,是建築於無意識的抽象表達而多於刻意性的音樂顛覆行為。如同面臨一季暗晦的寒冬氣候,我們被哥特文化侵占,在非人化的後工業現代社會裡面,追逐著一種活著死亡的體驗。同樣存在著Barry的音樂先覺,除一貫本色的RockMusic在那個悲觀的八十年代里,Gothic這種棲身於主流文化的陰影里的次文化,其影響力早已越過音樂的界限,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的態度,一個哥特信徒所追求的黑色國度。度過模糊的九十年代,下個世紀今天的哥特搖滾已被解構得支離破碎、殘缺不全,TheSistersOfMercy,TheMission這些昔日的哥特守護神也早已離棄了他們的信徒。但是在今日的陰暗樂派(Dark-Wave)運動中,在死亡民謠(DeathFolk)、後工業噪音(Post-Industrial)、陰暗氛圍音樂(DarkAmbient)以至新古典(Neo-Classical)這些形式主義的風格外殼之下,我們仍然欣喜地發現Gothic依然是這些地下文化中最具生命力和影響力的遺傳基因。在這場突破和衝決了情慾與性別的革命中,歌德次文化追求所謂的理想典範“陰陽同體”(hermaphrodite)成為了砸碎禁錮的美麗武器。看吧,以往被視為妖魔的異類勇敢地擺脫了蒼白的天堂,絞碎天使的面孔,抵達永遠無情的欲望
20世紀的後半期的變化
在20世紀的後半期侵入非主流音樂的大花園,成為另類音樂中極為殊異的一個支脈。如果你熟悉新音樂歷史脈絡的話,就會知道大約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一些樂隊分別頂著“後酷朋克(PostPunkCool)”、“新古典(Neo-Classical)”或者是“新嬉皮(Neo-Hippies)”的招牌,並逐漸混融成日後的哥特搖滾樂派。
如果說早期的PostPunkCool對生命的詮釋是沮喪與絕望(比如IanCurtis——JoyDivision的主唱——的自殺),那么“仁慈姐妹”以及同道的樂隊比如“教會(TheMission)”、“全部的夏娃(AllaboutEve)”、“涅浮林之域(FieldsoftheNephilem)”、“祭儀(TheCult)”等樂團所秉持的,可能是睥睨於現實中的種種煩俗,企圖推翻假惺惺的教條,抽取反對與不滿的精神,化為音樂的“反面傳教(negativepreach)”。在“教會”的專輯《上帝自己的藥物》(God'sOwnMedicine)中,開宗明義的第一首歌“荒原”(Wasteland)就嘲諷地唱出“我還是相信上帝,但是上帝已經不信仰我了。”這等堪稱冒瀆的宣言,呈現出駭人的事實:原來長久以來,神與人的權力結構恰如性愛結構的主體與客體。在這張專集中,反覆推敲著在推翻信仰的同時,死亡不再是父神用以脅迫的道具,反而是叛徒的情色烏托邦。如同在《愛我愛到死亡》(LoveMetoDeath)一曲,美妙地鋪陳情慾的高峰不被僵硬的“主控-屈從”(Dominance-submission)關係所固置;也就是說,在死亡(曠缺)的領域,致命的陰性激情並不受到掌管與壓制,發展出自己的美學。
不可否認,“死亡”在哥特搖滾樂的文化層面中,幾乎是個關鍵字。當某些保守的聲音或反挫勢力,企圖以這一點來抨擊哥特搖滾樂與其次文化,我們可以看到兩種回應:如“基督徒之死”(ChristianDeath)這個經營黑暗、痛苦情愫的樂隊,對他們而言,死亡所演繹/延異出來的腐敗、末世、毀滅等等情境,都足以讓我們逼近“終極高潮”(ultimateorgasm)。在一些專輯如《痛苦劇場》(OnlyTheaterofPain)、《天使的狂怒》(TheRageofAngels)、《鐵面具》(TheIronMask)中,“基督徒之死”悉心探索的重心就是這種近乎臨界點的痙攣之美。在其中一首歌曲“死欲”(DeathWish),結尾的歌詞近乎狂喜地陳述“撒旦魔王是最仁慈的野獸”,配合悽厲的音樂,不啻狠狠地嘲弄了宗教/父權體系粗暴地規範在各種事物之上的二元對立價值觀。
另一種反應,也許可以引述布萊特(PoppyZ.Brite)在吸血鬼情色小說選集《血脈深處的愛》(LoveinVein)前言中所說的話:“哥特次文化”(Gothicsubculture)並不是禮讚或者愛慕死亡,只是純粹地拒絕畏懼它。在探索死亡的過程,慢慢地和它體膚與共,逐漸與它親近。”這段話正好解釋為什麼像“涅浮林之域”、“還有這些樹”(AndAlsotheTrees)、“意志”(Will)、“利姬雅”(Lycia)、“TheMorendoes”等樂隊,會不可自拔地沉浸於“與死去的君王交歡”的髑髏式意象(macabreimage),同時又在這般異端的情慾里浮生出細緻的張力。此外,死亡不必然是生命的匱乏,順著這些創作者的脈絡、以及在許多異教神話或惡魔學發現的象徵與寓言,死亡可能是貼近超自然、非人類領域的出口。
在此際90年代的中後期,哥特次文化不但在文學與音樂創作層面綻放,更影響了這個“混雜族群”(包括女性、酷兒、情慾的邊陲份子)的文化生態與身份認同。在情慾與性別的革命,哥特次文化追求所謂的理想典範“陰陽同體”(hermaphrodite)雖然還值得更進一步檢驗,但也是有助於沖迫禁制的美麗武器讓過往被視為妖魔的異類(它者)擺脫單一的天堂,品味自身的欲望與天使的屍體。
著名唱片
In The Flat Field
首先推薦的是Bauhaus的首張專輯“InTheFlatField"是在單曲"BelaLugosi'Dead"發行後不久推出的,那時的Murphy和其他的樂隊成員恐怕還沒把自己擺在一個哥特組合的位置上。也許許多人並不喜歡“InTheFlatField",認為專輯中的歌曲過分的弱拍。以我個人的觀點“InTheFlatField"和後來的“Mask"一樣確屬於Bauhaus的傑作,音樂黑暗但具可舞性,專輯中的作品反映出Bauhaus式獨特的幽默感。
Unknown Pleasures
JoyDivision出版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精華之作。樂隊成立初期Warsaw時代的風格屬於受到SexPistol影響下的黑色朋克,JoyDivision逐漸從原始粗糙中接近於內省式的哥特。最具代表性的專輯UnknownPleasures中IanCurtis創作了大量的概念模糊但具有想像力的歌曲。這張專輯一直延續著Cutis對死亡渴望的主題。JoyDivision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作一支哥特樂隊,但音樂本身對之後的哥特風格的影響深遠,音樂的黑色是的相通性的。
Once Upona Time
SiouxsieandtheBanshees-OnceUponaTime
Severin的獨特的編曲和Sioux的嗓音構成了後期最美的音樂。SiouxsieandtheBanshees的專輯每一張風格都在變都在進步,從朋克到優美的愛情歌曲,從這點來講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在這裡推薦的是單曲集OnceUponaTime代表了早期gothy,而之後的TwiceUponaTime的作品更具商業性和成熟感。總體上SiouxsieandtheBanshees不同於JoyDivision和Bauhaus。當我們欣賞他們的樂曲中時,Banshee引導我們暢遊在弦樂,Sitars採樣編制的世界之中。
Faith
Cure-Faith
感謝Cure和英國人把"Gothic"這個詞介紹給了世界。Cure成立初期有些和Banshees類似(RobertSmith曾參加過Banshees的巡演)。樂隊在走出朋克的泥潭後音樂風格趨向哥特化,死亡和孤獨的黑暗,陰鬱的主題迷漫在他們的三張最佳專輯:SeventeenSeconds,Faith,Pornography中,而其中的Faith最為出色。
OnlyTheatreofPain
ChristianDeath-OnlyTheatreofPain
在80年代年輕的RozzWilliams創建了美國最具知名度的哥特樂團ChristianDeath,他們是哥特一族中最具實驗性和情節變化性。低成本的CD-OnlyTheatreofPain最具代表性,異端宗教和邪惡的主題在Williams驚人的嗓音中得以完美的展現。同樣值得推薦的CatastropheBallet更低調,融入歌劇的成分。Williams離隊後Valor的作品有些無拘束的愚昧。
Eveningofthe24th
AndAlsotheTrees-Eveningofthe24th
早期哥特運動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AndAlsotheTrees現在已經很少被人注意了。樂隊創作了大量優秀,令人悲傷的音樂,值得每個哥特音樂愛好者去體味。從技術的角度來講AndAlsotheTrees無法與當今的哥特一族相提並論,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他們的音樂中尋找真摯的情感。了解AndAlsotheTrees的最好的方法是感受他們的現場,Eveningofthe24th中收錄了樂隊1986年現場演出的大量歌曲都是來自樂隊最為成功之作。
Floodland
SistersofMercy-Floodland
SistersofMercy這個名字已經成為許多人心目中哥特音樂最好的代言人,而來自於英國利茲的樂隊主唱AndrewEldrich理所當然的成為哥特音樂王國中王子的角色。87年的專輯Floodland以個人的觀點是SistersofMercy大師之作,在鍵盤和鼓機的襯托下專輯帶有著完全哥特化音樂的特色,而歌詞方面低調但卻顯示出自命不凡。無疑SistersofMercy是哥特音樂史坐標中最亮的一點。
WhatEndsWhentheSymbolsShatter
DeathInJune-But,WhatEndsWhentheSymbolsShatter
DeathInJune,一個永遠討論愛與死亡主題的樂隊。聽他們的音樂仿佛象徵性的參考了古老的祭禮並成為了一個自我放縱的異教徒。早期的DeathInJune比較具有實驗性,如1991年出版的TheCathedralofTears(採樣軍國主義聖歌及血液凝固時的尖叫聲),後期的作品更多的採用了民謠化的創作手法,如1992年的But,WhatEndsWhentheSymbolsShatter?,專輯中音樂背後藝術家個人政治警示令人討厭外,其他的方面做的非常出色,如個性化的音樂結構。
TheBurningWorld
TheSwans-TheBurningWorld
從存在的那一天起,TheSwans這支樂隊一直保持著地下音樂的革命性,在這一點上他們是值得尊重的。近10年來的創作和早期在音樂風格,表達方式,結構等許多方面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是樂隊一直保持著曾幾何時哥特音樂原始,誠懇的面貌。專輯TheBurningWorld中MichaelGira以他那濃重的美國南方唱腔述說著自己的音樂理念。相當模糊但卻美妙。其實Swans的優秀唱片很多,有些現在已經很難買到了,建議去找來樂隊1987年以後發行的任何唱片,相信你會喜愛上他們。
TenderPrey
NickCaveAndTheBadSeeds-TenderPrey
對於NickCave的音樂很難把他概觀定論哥特,他的每一張專輯風格差異是如此之大。TenderPrey是NickCave頂峰時期的作品,同以往比較這張專輯一樣很難被規為是哪類風格,雖然這時候的BadSeeds在音樂取向方面向哥特化靠攏。TenderPrey中存在著南方布魯斯,死亡金屬,和一個澳洲男子的各種成分,好了,那么現在有足夠的理由將TenderPrey這專輯定位在“country-blues-goth"了吧
著名樂隊
AutumnTear
AutumnTear秋之淚融合了聖歌,古典音樂的徹底的悲劇化、交響化的音樂。他們同時受到DeadCanDance,Stoa,Enya等影響,交響式的編曲很容易喚起聆聽者們強烈的悲傷、寂寞的情緒,靈魂中的黑暗奔騰而出。代表作《給垂死的孩子的愛情詩》三部曲。
(很值得一聽,絕對經典,可是我買不到他的碟D版也沒買到,偶已經找了一年多拉,傷心也)
Bauhaus
Bauhaus包嚎司絕對可稱得上是GothicRock的鼻祖。標誌著一個低調亞文化的真正誕生。聲樂、戲劇和金屬、電子的成分使他們的音樂情調十足,旋律縈繞心頭使人瀕臨迷幻之境。(偶沒聽過,不準笑偶拉)
ChristianDeath
ChristianDeath基督之死哥特界最重要的樂隊之一,他們是哥特一族中最具實驗性和情節變化性的,緩慢的riff雖然不夠死亡,但不祥的合成背景效果、灰暗的歌詞,反宗教的感***彩,使他們在死亡金屬圈子裡獨樹一幟。多年來,樂隊成員幾經更換,前後近三十張的專輯在風格上也很難再以哥特來概括,但反宗教、激進的政治色彩卻一直不改。(Williams(樂隊靈魂拉)的才華沒的說-都亂流拉,音樂中營造出邪惡、傷悲和妻美的圍。。。。不過他懸樑自盡拉。。。。。)
DeadCanDance
DeadCanDance死者能舞與BAUHAUS、THESISTEROFMERRY等齊名的澳洲哥特樂隊,他用“氛圍流行樂”和“世界節拍”的音樂手法將歐洲的民歌,尤其是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元素結合起來。他們的音樂中充滿失落的美麗、遺憾、悲哀、激勵和高尚,充滿為獲得有意義的存在這一人類永恆的目標。
DeathInJune
DeathInJune,一個永遠討論愛與死亡主題的樂隊。聽他們的音樂仿佛象徵性的參考了古老的祭禮並成為了一個自我放縱的異教徒。早期的DeathInJune比較具有實驗性,各方面做的非常出色。
Nickcave&TheBadSeedsNICKCAVE和壞種子
NickCave這位"哥特之王",從早年的異類狂魔形象,到今日悲天憫人的播愛者,他一直都是人們最熟悉的哥特形象代言人。DeadNick十五年來在黑色大地上留下的這串深深的腳印,證明了他永遠都是我們緊緊追隨的哥特君王。
(雖然這個哥特王子個人生活有很多的問題,但是音樂沒的說拉,偶喜歡,建議聽他的NickCaveandTheBadSeeds-MurderBallads(謀殺情歌),很經典的一張,裡面幾乎每一首個都有一個女聲來配合nick,即使有的僅僅是一聲尖叫,或哭泣。。。。其中包括有Pjharvy,更包括有當紅的流行歌手,很大膽)
TheCure
TheCure漫不經心的朋克流行樂到哥德式的舞曲搖滾--一種由他們創始的樂風,偶爾流露出的流漫感,憂鬱的世界觀,充滿焦慮不安情緒的歌聲和纏結變幻的吉他演奏創造了TheCure的招牌聲音,他們的音樂讓人領略到力量、熱情和挑戰性,呈現出孤寂、社會疏離與絕望的色彩,並配之以令人聞之起舞的節拍。(讓你感受到別樣的病態的美,)
墮落天使之地
墮落天使之地來自墳墓深處的聲音,詩一般優美的歌詞,音樂中凝重黑暗而壓抑的氣氛,使我總是用特別的眼光看待這隻樂隊。解散後,靈魂人物CarlMcCoy的單飛也一樣令人敬重。希望Nephilim這個名字永遠不會被人們忘記!電驢上面可以下載到《MourningSun》這張專輯
TheSisterOfMercy
TheSisterOfMercy仁慈的姐妹們
許多人心目中哥特音樂最好的代言人,詭異不安的鼓機節奏營造出一片稀薄但堅硬的黑色背景,略帶異域色彩的吉它聲響急速地穿插於毫無表情的演唱和沉厚壓抑的貝司音效支撐起的空間裡......
TheSwans
TheSwans天鵝
從存在的那一天起,TheSwans這支樂隊一直保持著地下音樂的革命性,在這一點上他們是值得尊重的。近10年來的創作和早期在音樂風格,表達方式,結構等許多方面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是樂隊一直保持著曾幾何時哥特音樂原始,誠懇的面貌。Swans的優秀唱片很多,有些現在已經很難買到了,建議去找來樂隊1987年以後發行的任何唱片,相信你會喜愛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