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開元四年(716年),劉晏生於曹州南華(今山東菏澤市東明縣)。
開元十三年(725年)十一月,唐玄宗
李隆基在泰山封禪,劉晏獻頌文到玄宗駐處,玄宗對劉晏這么小就擅長文章到驚奇,命令宰相
張說考察劉晏,張說考察完劉晏說:“劉晏是國瑞。”玄宗當即將劉晏封為太子正字。大臣們到了中午紛紛邀請劉晏,劉晏獲得了神童的名號,名聲轟動一時。
初入仕途
天寶年間,劉晏多次升官後任夏縣縣令,沒有督繳過賦稅,但百姓繳納賦稅都沒有違期的。劉晏被推舉為賢良方正,授任溫縣縣令,任職處都有善政可供記載,人們都刻碑傳誦。又升任侍御史。
天寶十五年(755年),安祿山叛亂,劉晏避亂到襄陽。永王
李璘任命劉晏為高官,他堅決推辭了。他寫信給
房琯,談論分封和古代不同:“現眾王從宮廷到外面去任職,一下子希望建齊桓、晉文公的功勞,不可能!”有詔任命他為度支郎中,兼任侍御史,管理江淮租庸事務。
至德元年(756年)十一月,劉晏到吳郡遇李璘反叛,就和採訪使
李希言謀劃抵禦他。李希言請劉晏守餘杭,李希言戰敗後,逃出來是依照劉晏的辦法。劉晏告訴李希言可以守御的辦法,李希言因此召募義軍堅守營壘。
至德二年(757年),李璘戰敗,想回頭攻占各州縣,聽說劉晏有防備,就從晉陵西逃。劉晏從不談自己的功勞。唐肅宗
李亨召回他任命為彭原太守,後調任隴、華兩州刺史,不久升任河南府尹。
上元二年(761年)二月,
史朝義占據著洛陽,劉晏仍然在治理長水縣。又升任
戶部侍郎,兼任
御史中丞,度支、鑄錢、鹽鐵等使。
有人控告鴻臚卿康謙與史朝義有聯繫,此事牽連司農卿
嚴莊,肅宗將他們都關進監獄。京兆尹劉晏派遣官吏看守嚴莊的家。不久,肅宗下令釋放嚴莊,召見嚴庒。嚴莊很恨劉晏,因此說劉晏經常向嚴莊透露宮中一些閒話,並自誇功勞,埋怨肅宗。十一月初六,劉晏貶任通州刺史,嚴莊貶為難江縣尉,康謙因罪處死。十一月初七,御史中丞
元載擔任戶部侍郎,度支、鑄錢、鹽鐵兼江淮轉運等使。元載最開始擔任
度支郎中,敏悟善奏對,肅宗欣賞元載的才幹,將江淮漕運委任元載負責,幾個月後便取代了劉晏,獨掌全國的財政大權。
平步青雲
寶應元年(762年)六月二十七,唐代宗
李豫任命通州刺史劉晏為戶部侍郎兼京兆尹,擔任度支使、轉運使、鹽鐵使、鑄錢使等職。京兆尹鄭叔清、
李齊物因殘暴貪婪被罷免,代宗下詔命令劉晏兼任京兆尹。十一月十四,代宗任命戶部侍郎劉晏兼任河南道水陸轉運都使。劉晏將戶部侍郎和京兆尹分別讓給
顏真卿和
嚴武,被改封國子監祭酒。
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國子監祭酒劉晏被任命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職仍舊。因與程元振關係好,被免職任太子賓客。不久升任御史大夫,任東都、河南、江淮轉運、租庸、鹽鐵、常平使。
當時大戰之後,京城米價每斗一千錢,皇宮廚房沒有一個季度的積蓄,靠京城郊區和附近的郡縣農民磨製谷穗來供應。劉晏就親自巡視,從淮河、泗河乘船,抵達汴河,進入黃河。向西經過砥柱、硤石,觀察三門渠道渡口的遺址;到達河陰、鞏縣、洛陽,看到
宇文愷修建的梁公堰,分流黃河水入通濟渠,觀察
李傑修建的新堤,知道了它們所有的弊病和好處。
劉晏擔心漕運受制於人,就發函給宰相
元載,元載由於忙於朝中專權,收到信函後,就將漕運事務全部交給劉晏,因此劉晏能完全發揮才幹。貨物一到,代宗很高興,派衛士奏樂在東渭橋迎接,又派使者慰勞說“:你真是我的蕭何啊!”總計每年運糧四十萬斛,從此關中即使遭遇旱澇災害,物價也不上漲了。
大曆元年(766年)春,正月三十,唐代宗任命戶部尚書
劉晏為都畿道、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湖南道、荊南道、山南東道轉運使、常平使、鑄錢使、鹽鐵使等,侍郎第五琦為京畿道、關內道、河東道、劍南道、山南西道轉運使等職務,分別管理國家的財政賦稅。又掌管吏部官吏選拔、授職、考查,審查處理優劣分明,下屬因此都敬重劉晏。
大曆十二年(777年),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元載十分專橫,黃門侍郎、同平章事
王縉依附元載,二人都很貪婪。元載的妻子王氏和兒子元伯和、元仲武,王縉的弟弟、妹妹和出入王門的尼姑,都爭相收納賄賂。元載、王縉又將政務委託官吏們辦理,求取功名的士人,如果不巴吉他們的子弟和主書
卓英倩等人,就無法進入仕途。代宗多年來包涵寬容,但元載、王縉仍不悔改。代宗想殺掉他們,害怕左右泄露訊息,沒有可以商談的人,唯獨與左金吾大將軍
吳湊謀劃此事。吳湊是代宗的舅舅。恰巧有人控告元載、王縉夜裡舉行禱神的祭禮,圖謀不軌。三月二十八日,代宗駕臨延英殿,命令吳湊在政事堂逮捕元載、王縉,又將元仲武及卓英倩等逮捕入獄。劉晏害怕元載同黨勢力大,不敢單獨審訊元載等人,因此代宗命令吏部尚書劉晏和御史大夫
李涵等人共同審訊他們,起訴文書都出自宮中,還派遣宦官使者責問他們的秘密勾當,元載、王縉全都服罪。當天,代宗先在宮中命令人將左衛將軍、掌管內侍省事務的董秀用杖打死,後又賜在萬年縣的元載自殺。元載請求負責的官員說:“我希望死得快些!”負責的官員說:“你會受到些許污辱,請別見怪!”於是脫下臭襪子塞進元載嘴裡將他殺掉。開始王縉也被賜自盡,劉晏跟李涵等人說:“按昭慣例,施用重刑應當審查上奏,何況大臣呢!而且法律上有首犯和從犯之別,應當再次稟報皇上聽候處理。”李涵等人同意。於是代宗將王縉貶為栝州刺史。
大曆十三年(778年)十二月,
常袞當權,妒忌劉晏有威望,就稱頌劉晏過去的功勞,認為應當作為百官的師表,任命為
左僕射,實際想奪他的權。代宗出於對管理工作剛剛有起色的考慮,下詔吏部尚書、兼任轉運、鹽鐵等使職劉晏為左僕射兼管舊的使職。當初劉晏分派各道租庸使,慎重選擇朝中官吏專管。當時因經費不充裕,停止任用全國的一切輔佐官,只有租庸使能補充官員,增加到幾百人,都是資歷淺、有才幹的一代英才,劉晏督促和重用下,令他們都能建成功業。即使有權勢的人要求想為人求職,劉晏只會給予高薪,而不讓他們掌權,因此人人辦事勤勉。他曾說“:官員有爵位俸祿,因此對於官員而言名譽重於利益。小吏沒有地位且不能升遷,因此對於小吏而言利益重於名譽。”因此審查出納情況的工作,只能任用官員,小吏只需按吩咐辦事。劉晏任用的人,即是在幾千里外,聽從命令像在劉晏眼前,偷懶和不務正業根本瞞不住劉晏。只有劉晏能做到這樣,別人都做不到。代宗曾命劉晏考查轄下官吏的好壞,刺史如果有罪,五品以上的就關押審判。六品以下的先用杖刑再上報給代宗。
大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德宗
李适任命戶部侍郎兼度支
韓滉為太常卿,吏部尚書劉晏判度支。起先劉晏、韓滉分管天下財物賦稅,劉晏掌管江南、山南、江淮、嶺南,韓掌管關內、河東、劍南,到這時,才由劉晏一人兼管。德宗早就聽說韓滉過度搜刮民財,於是罷免了他的財政大權,不久讓他出任晉州刺史。
李靈耀反叛,河南道節度使有的不遵守法紀,擅自徵收賦稅,交賦稅的州縣更少了。劉晏常常用盈餘補足短缺,即使百姓不增加賦稅,國家收入仍然很多。從第五琦開始專賣食鹽幫助發展軍隊,劉晏接替第五琦,財政制度更加周密,管理沒有漏洞。剛開始,每年收入六十萬貫錢,到最後的財政收入是剛開始的十倍,總計國家收入一千二百萬貫錢,鹽業的收入占了其中大半,人民沒有怨言。京城鹽價暴漲,劉晏下令調三萬斛補充關中,從揚州出發僅用四十天就到了京城,人們認為劉晏一定有神通。由於湖泊山區這樣荒涼陡峭的地方,出產的貨物價格低廉,利潤少的抵不過向外運輸的費用,於是劉晏將這些貨物都儲存在淮河、楚地一帶,用來交易銅和柴,這樣每年就能鑄錢十多萬貫。
唐德宗
李适即位,有進諫的言官多次請求撤銷轉運使,劉晏以堅決辭去轉運使的職務對言官和德宗做出回應,德宗不答應。劉晏加封為關內、河東、三川的轉運、鹽鐵使和各道青苗使。
遭人陷害
建中元年(780年),當初,
楊炎任吏部侍郎,劉晏任吏部尚書,雙方互不買賬。劉晏審訊元載案件,楊炎被牽連貶官。到楊炎掌權,想為元載報仇。此前,德宗做太子時,代宗寵愛獨孤妃,因此寵愛獨孤氏的兒子韓王李迥。宦官劉清潭和代宗親信請求立獨孤妃為皇后,並說韓王李迥多次有吉兆,想廢黜太子李适。當時有流言說劉晏參與了這件事的謀劃。楊炎掌權後,楊炎拜見德宗流著眼淚說:“靠祖宗有靈,先皇和皇帝沒有被奸臣離間,如果不是這樣,劉晏、
黎乾危害國家的陰謀就得逞了。現在雖然黎乾被治罪,但劉晏還在任,我擔任宰相,卻不能懲罰他的罪行,罪該萬死。”
崔祐甫說:“皇上已大赦天下,不應聽信讒言,判人有罪。”
朱泚、
崔寧也極力幫劉晏說話,崔寧說得太重。導致楊炎發怒,把崔寧貶出京城,罷免了劉晏的使職。正月,詔令全國錢穀都要交給金部、倉部管理,免除了劉晏轉運、租庸、青苗、鹽鐵等使職。二月十四,劉晏又因呈交賬簿和實物不合,被貶為忠州刺史,由宦官押送。
蒙冤賜死
建中元年(780)七月,楊炎一心要羅織他的罪狀,知道
庾準和劉晏有舊仇,就提升他任荊南節度使。庾準就奏報劉晏給朱泚寫信,有很多不滿的話,又選練軍隊,擅自拿走公物,威脅傳詔使者,想反叛。楊炎作證使罪狀成立了。德宗下詔命令宦官處死劉晏,享年六十五歲。死後十幾天,處死劉晏的詔書一經發布,宣布了劉晏的罪狀,劉晏家的親屬被發配到嶺南,朝中受牽連的有幾十人,全國都認為冤枉。當時楊炎兼任刪定使,提議沒收劉晏的家產,眾人認為不應該,楊炎才不提這事。然而楊炎早已命令官員清點了劉晏的家產,結果只有各種書兩車,糧食幾斛,人們都佩服劉晏的清廉。淄青節度使
李正己上奏說殺劉晏太過分,沒有驗證事實,先殺後下詔,全國人都吃驚惋惜,請求把他的妻子兒女接回來。德宗沒有答覆。
身後平反
興元元年(784年),德宗漸漸醒悟,才準許劉晏的親屬回來安葬劉晏。
貞元五年(789年),又任命劉晏的兒子劉執經為太常博士、劉宗經為秘書郎。劉執經捐出官職,請求追贈父親,德宗下詔追贈劉晏為鄭州刺史,又加封為司徒。劉晏死後二十年,
韓洄、元琇、裴腆、
李衡、
包佶、
盧徵、
李若初相繼執掌財權,都是劉晏提拔的,在當時都具有名氣。
主要成就
改革榷鹽法
劉晏在他主管的食海鹽區,對第五琦推行的榷鹽法作改革。他既堅持了原先的官營原則,又在官營與私商、鹽戶的關係方面作了調整。為了保障銷售官鹽的私商獲利,從而確保官鹽贏利,劉晏奏罷諸道對商人鹽舟過境及使用堰埭的加徵稅,又於諸道設定十三巡院,加強緝查私鹽。這裡劉晏用“官商分利”的禁榷制度取代了“官方專利”的禁榷制度,較好地適應了民間商業發展的趨勢,因而“官商分利”的基本原則一直為後代封建政府的禁榷制度所沿承。就當時的財政收益來說,“官商分利”的銷售原則,調動了私商販鹽的積極性,適應鹽的銷售細碎化的現實特點,官營鹽業的賺利倍增。
改革漕運
劉晏故意提高造船價格,留有羨餘,避免因官吏貪污挪用公款而造成資金短缺,設法保證官造遭船的質量。劉晏僱傭水手,又在黃河沿岸六百里屯駐軍隊,防止遭糧被劫,從而完善了督航與護航的設施。劉晏改革漕運收到奇效。究其有異於前任的特色,在於他在漕運的各個環節均貫串了國營的原則。
改革常平法
都畿道、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湖南道、荊南道、山南東道這些地區是中唐商品經濟活躍的地方,這就為劉晏巧妙地運用“貿遷”之法理財提供了有利的環境。為了充分發揮常平的營利效能,他對常平法作二點改進。其一唐朝中央直接經營常平業務。如前所述,開元以來的常平法,具體業務系由各州自辦,由於政治的動亂和市場訊息的閉塞,各州常平贏利有限。劉晏則派專官專理各州常平倉,由中央統一指揮,。這就減少了常平業務的中間環節,加快了常平商品的周轉速度,加上市場情報及時掌握,因而大大增加了常平之利。其二擴大常平品種。傳統的常平項自是粟、豆之類的糧食品種,這是被常平倉具有調節糧價的一面作用所規定的。劉晏要發揮常平營利的作用,自然要把常平品種由糧食擴大為“萬貨”了。可惜他如何常平“萬貨”的情況不得詳知,推關於“常平鹽”,《新唐書·食貨志》略記說,“江嶺去鹽遠者,有常平鹽。每商人不至,則減價以集民,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貴。”此外,在救災恤荒措施和鑄錢方面,劉晏也靈活地運用商業手段。
個人作品
《
全唐文》錄有其文兩篇:《奏禁隔斷練湖狀》、《遺元載書》。
軼事典故
神童聞名
劉晏自幼天資穎悟,少年時期十分勤學,才華橫溢、名噪當時,七歲舉“
神童”,八歲時唐玄宗封泰山,因獻《頌》,唐玄宗召見後,大加讚賞,授秘書省太子正字,據《東明縣誌》記載,劉晏十歲那年,“一日玄宗御駕勤政樓,大張鼓樂百妓,羅列教坊,有王大娘者,能戴百尺竿,竿施木山狀,瀛州方丈,令小兒持絳節出入歌舞”。這時劉晏被唐玄宗詔於樓中,“使貴妃施粉黛如巾櫛”,打扮停當,玄宗目視劉晏發問,“正字,正得幾字?”劉晏答道:“天下字皆正,唯有朋字未有正得。”此話一語雙關,不僅說出了“朋”字的字形結構特點,還寓意深刻地指出了
朋黨相互勾結的時弊,真不愧是有風趣的字諫。接著貴妃又讓劉晏針對勤政樓下百戲爭新和王大娘頭戴百尺竹竿的精湛表演作詩。劉晏應聲吟道:“樓前百戲競爭新,唯有長竿妙入神,誰謂綺羅翻有力,尤自嫌輕更著人。”博得了唐玄宗、
楊貴妃和嬪妃等人的一片讚頌。為此,唐玄宗賞賜了劉晏一制象牙笏和一領黃紋袍,神童劉晏一時名噪京師。從此他利用職務之便,勤奮苦讀,博覽群書,四處求教,對他後來的施政改革,都有重大影響。
宋代
王應麟在他的《
三字經》里寫道:“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己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把他樹立為當時青年才俊學習的榜樣。
勤於政務
劉晏的安排細緻到如下所述,各道的巡院都招募快騎。每隔不遠的距離就設定驛站,各地物價高低和其他情報,即使在很遠的地方,沒幾天劉晏就能知道,這樣就能夠調節物價高低,讓全國物價沒有大起大落而保持平穩,他自稱能如同看見在全國流動的錢。每次上朝,騎在馬上都用鞭子計算財政的情況。天一亮就開始辦公,到半夜才休息。即使休假也不會休息。公事不論緊急與否,劉晏都是當天處理完。
劉晏所住的修行里十分樸素簡陋,一伙食儉樸,家中沒有小妾和婢女。由於劉晏任要職時間長了,朝廷中如日中天的宰相和其他高官顯職多是劉晏的門生。長江、淮河一帶的茶葉、柑橘、奇異的珍寶、美味的食物等,劉晏總想著搶先於當地進貢到京城,導致即便當地截斷交通,禁止在當地進貢前運出,劉晏總能搶在各地進貢到京城之前出高價買到。因此妒忌怨恨的人就更多了。劉晏對各地有名人士沒有不贈送答謝的,其中敢說話的人,劉晏都用好處打點,使他們不會說關於劉晏壞話。因此議論者大多數落劉晏是在耍弄權術保持地位。大曆年間沿用舊政,國家軍隊行政開支都靠劉晏,不曾檢點節制。
人物評價
李豫:①卿,朕酇侯也。②構廣廈者,審象於宏材,經萬邦者,注意於良弼。自非道符蘿蔔,名冠簪裾,何以永副虛求,式諧時望。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祭酒兼御史大夫京兆尹判度支充勾當度支等使上柱國彭城縣開國伯劉晏。應期生德,維岳降賢,文為君子之儒,器蘊通人之量。學苞前典,志在於直方;詞蔚古風,義存於比興。自兼京劇,職總均輸。變而能通,宏適時之務;居難若易,多濟物之心。頃者戎事方殷,軍賦惟錯,率皆倚辦,每務推誠。寇難初夷,皇猷咨弼。周王佐國,必自於天官;漢代登台,鹹由於亞相。宜應選眾之舉,用成亮采之功。
陳諫:開元、天寶間天下戶千萬,至德後殘於大兵,飢疫相仍,十耗其九,至晏充使,戶不二百萬。晏通計天下經費,謹察州縣災害,蠲除振救,不使流離死亡。初,州縣取富人督漕輓,謂之“船頭”;主郵遞,謂之“捉驛“;稅外橫取,謂之“白著“。人不堪命,皆去為盜賊。上元、寶應間,如袁晁、陳莊、方清、許欽等亂江淮,十餘年乃定。晏始以官船漕,而吏主驛事,罷無名之斂,正鹽官法,以裨用度。起廣德二年,盡建中元年,黜陟使實天下戶,收三百餘萬。王者愛人,不在賜與,當使之耕耘織紝,常歲平斂之,荒年蠲救之,大率歲增十之一。而晏尤能時其緩急而先後之。每州縣荒歉有端,則計官所贏,先令曰:“蠲某物,貸某戶。”民未及困,而奏報已行矣。議者或譏晏不直賑救,而多賤出以濟民者,則又不然。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憊;善救災者,勿使至賑給。故賑給少則不足活人,活人多則闕國用,國用闕則復重斂矣;又賑給近僥倖,吏下為奸,強得之多,弱得之少,雖刀鋸在前不可禁。以為二害。災沴之鄉,所乏糧耳,它產尚在,賤以出之,易其雜貨,因人之力,轉於豐處,或官自用,則國計不乏;多出菽粟,恣之糶運,散入村閭,下戶力農,不能詣市,轉相沾逮,自免阻飢,不待令驅。以為二勝。晏又以常平法,豐則貴取,飢則賤與,率諸州米嘗儲三百萬斛。豈所謂有功於國者邪!
劉昫:①總大體不苛,號稱職。②豐財忠良,晏道為長。琦、宏、滂、巽,鹹以利彰。
宋祁、
歐陽修:生人之本,食與貨而已。知所以取,人不怨;知所以予,人不乏。道御之而王,權用之而霸,古今一也。劉晏因平準法,斡山海,排商賈,制萬物低昂,常操天下贏貲,以佐軍興。雖拿兵數十年,斂不及民而用度足。唐中僨而振,晏有勞焉,可謂知取予矣。其經晏辟署者,皆用材顯,循其法,亦能富國雲。
司馬光:初,安、史之亂,數年間,天下戶口什亡八九,州縣多為藩鎮所據,貢賦不入,朝廷府庫耗竭,中國多故,戎狄每歲犯邊,所在宿重兵,仰給縣官,所費不貲,皆倚辦於晏。晏有精力,多機智,變通有無,曲盡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遞相望,覘報四方物價,雖遠方,不數日皆達使司,食貨輕重之權,悉制在掌握,國家獲利,而天下無甚貴甚賤之憂。然惟晏能行之,它人效者終莫能逮。其屬官雖居數千里外,奉教令如在目前,起居語言,無敢欺紿。當時權貴,或以親故屬之者,晏亦應之,使俸給多少,遷次緩速,皆如其志,然無得親職事。其場院要劇之官,必盡一時之選。故晏沒之後,掌財賦有聲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為戶口滋多,則賦稅自廣,故其理財常以養民為先。在晏所統則增,非晏所統則不增也。晏為人勤力,事無閒劇,必於一日中決之,不使留宿,後來言財利者皆莫能及之。
完顏璟:理財安得如劉晏者,官用足而民不困,唐以來一人而已。
親屬成員
輩分 | 關係 | 姓名 | 簡介 |
---|
同輩 | 兄長 | | 劉暹擔任汾州刺史,本性嫉惡如仇,因此過於正直令觀察使敬畏。建中末年,德宗打算徵召劉暹擔任御史大夫。宰相盧杞忌憚劉暹的嚴格作風,推薦前河南尹於頎代替劉暹。劉暹生前官至潮州刺史。 |
子輩 | 長子 | 劉執經 | 劉執經請求捐出自己的官職,追贈父親,皇帝下詔追贈劉晏為鄭州刺史,又加封為司徒。 |
次子 | 劉宗經 | 劉宗經生前官至給事中、華州刺史。 |
孫輩 | 孫子 | | 劉濛,劉晏孫子,劉宗經兒子,字仁澤。劉濛在科舉考試中考中進士,積功升官度支郎中。會昌初年,劉濛被提拔給事中。劉濛的才幹被宰相李德裕了解。當時回鶻衰落,朝廷經略河套、湟水一代,朝廷派遣劉濛監理邊疆,調集兵械糧餉,擔任宣慰靈夏以北党項使。劉濛到任才決定造木牛來運輸兵械糧餉。唐宣宗 李忱登基,李德裕獲罪,劉濛貶為朗州刺史,生前官至大理卿。 |
侄孫 | | 劉暹孫子,字子固。官至檢校尚書右僕射。死後,追贈司空。 |
史書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