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記
早年生活
1948年9月3日生於尚比亞
銅帶省穆富利拉市,朗巴-蘭介族人。在家中10個子女中排行老二。1973年畢業於尚比亞大學法學院並獲
法律學位,1974——1975年在
盧薩卡法律學院和私人
律師事務所工作,1975年獲
律師資格。1978年開設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姆瓦納瓦薩律師事務所。1982——1983年任尚比亞法律協會副主席,1985——1986年任檢察長,1986年辭去
公職。1989年被錄入
英國最高法院律師名冊。
1989年,姆瓦納瓦薩率領
辯護律師團隊,為克里斯頓·騰博中將(原陸軍司令、駐
西德大使)辯護,騰博等人被指控陰謀顛覆
卡翁達政府(1988年十月未遂政變),以可判處
死刑的
叛國罪提起公訴,姆瓦納瓦薩在法庭上為騰博作了成功的辯護,也使得姆瓦納瓦薩在反對派中間名聲大噪。
政治生涯
1990年,姆瓦納瓦薩與
弗雷德里克·雅各布·泰特斯·奇盧巴等人創建尚比亞
多黨民主運動,在黨代會前夕,姆瓦納瓦薩一度被推舉為多民運黨總裁的人選,但姆瓦納瓦薩以自己年輕和經驗不足婉拒。1991年2月在多黨民主運動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多民運黨副總裁。1991年10月尚比亞舉行第一屆多黨制民主大選,多黨民主運動擊敗執政27年的聯合民族獨立黨,實現政黨輪替。在議會選舉中,姆瓦納瓦薩在奇富布選區以壓倒性多數當選為國民議會議員。1991年11月2日被總統
奇盧巴任命為尚比亞共和國副總統。
1991年12月8日,姆瓦納瓦薩捲入了一場嚴重的車禍,他的助手當場死亡。姆瓦納瓦薩身體上多處受傷,被空運到
南非約翰內斯堡接受治療。他在醫院接受治療三個月,事故持久的影響是他明顯口齒不清。官方成立一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是否涉嫌暗殺企圖。
1992年以後,姆瓦納瓦薩對政府高層日益猖獗的
貪污腐化之風深感不滿,1994年7月3日,他以不善於政治活動為由辭去副總統職務,抗議尚比亞政府深受腐敗腐蝕並使政府的
權威及
公信力不受尊重。1996年,姆瓦納瓦薩競選多黨民主運動總裁(同時也是執政黨
總統候選人),結果敗給了連任的奇盧巴,隨即被解除該黨副總裁職務。此後,他僅掛名為
總統府參事,從而退出政治第一線,主要經營其私人律師事務所。
共和國總統
2001年8月23日,由奇盧巴提名,經執政黨多黨民主運動全國執行委員會兩輪投票,姆瓦納瓦薩戰勝其他5名候選人,成為該黨
總統候選人。2001年12月27日,尚比亞執政黨多黨民主運動(多民運)候選人、著名律師姆瓦納瓦薩經過4個多月的艱苦努力,終於贏得大選勝利,並於2002年1月2日宣誓就職,成為尚比亞獨立38年以來的第三位總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武裝部隊總司令。2002年任多黨民主運動代理總裁,2005年當選多民運總裁。
任重道遠
54歲的姆瓦納瓦薩是多民運創始人之一,曾在奇盧巴政府任副總統。後因不滿政府的嚴重腐敗風氣於1993年辭職,重操律師舊業。多民運提名他為該黨總統候選人,主要是想藉助他為人剛直、沒有貪腐劣跡的個人聲望,改善黨的形象,保住執政黨的地位。姆瓦納瓦薩雖然實現了入主尚比亞國家宮的宏願,但此間分析家普遍認為,擺在他面前的有一大堆棘手問題,他的執政道路將比前兩位總統卡翁達和奇盧巴更為艱難。
首先,組織新內閣是當前最緊迫任務,姆瓦納瓦薩將面臨兩難選擇。從他宣布參加競選開始,反對黨就指出他將成為奇盧巴的傀儡,因為奇盧巴將繼續擔任多民運總裁。因此,如果姆瓦納瓦薩全部或基本留用奇盧巴政府的老班底,那就正好應了反對黨的指責。但如果另起爐灶,他難免得罪奇盧巴的元老重臣。此外,他曾多次發誓要嚴懲貪污腐敗,建立廉潔政府,如果真的大刀闊斧懲治腐敗,雖能樹立個人威信,走出奇盧巴的陰影,但勢必遭到上層一大批
既得利益者的頑強反對。
其次,如何處理與反對黨的關係是另一難事。2001年,多民運內部在總統奇盧巴謀求“修憲連任”和下屆總統候選人提名問題上意見嚴重分歧,導致多民運內部兩次分裂,力量受到很大削弱,威信進一步下降。反對黨勢力則迅猛擴張。這次大選姆瓦納瓦薩在選舉中贏得28%的選票,超過反對黨候選人安德斯馬佐卡一個百分點,超出票數為34700多張,以微弱優勢獲勝後,反對黨指責多民運嚴重作弊,拒不承認大選結果,並要求最高法院調查,使姆瓦納瓦薩上台伊始就被推到被告席上。在同時舉行的議會選舉中,預計多民運在全部158個議席中最終只能勉強得到一半席位,與該黨原先擁有的135席形成鮮明對照,這就意味著姆瓦納瓦薩政府的大政方針將受到反對黨的更多制約。
第三,對姆瓦納瓦薩的最大挑戰是經濟問題。奇盧巴執政期間進行的經濟私有化等改革舉措收效甚微,國家經濟狀況持續惡化,人民生活艱難。政府財政預算一半以上靠西方援助,全國1030萬人口中80%日均消費不足1美元,城市60%的人失業。受自然災害影響,尚比亞2002年缺糧30萬噸。姆瓦納瓦薩多次強調要優先發展農業,解決溫飽問題,同時要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外資和私人投資,刺激銅礦和製造業的發展,擴大出口。人們期待著姆瓦納瓦薩政府出台一套切實能振興尚比亞經濟的政策措施。
第四,在外交方面,姆瓦納瓦薩宣布將繼續維護與鄰國的和平友好關係,但他遠沒有奇盧巴的外交才能,難以在調解地區衝突中有重大建樹。剛果(金)、
辛巴威、
馬拉威等國只派了國會
議長或政府
部長出席姆瓦納瓦薩的
就職典禮,這表明尚比亞今後在
南部非洲的影響力可能會有所下降。
為政舉措
施政演說
姆瓦納瓦薩總統在就職典禮的講話中全面闡述了內外政策。他說,新政府將大力發展農業,以保證全國城鄉人民的糧食供應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將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外國和私人投資,以促進礦業和製造業的發展;將努力改善人民的住房、交通和衛生條件。姆瓦納瓦薩重申,尚比亞將繼續執行和平、友好和睦鄰政策,繼續為解決地區衝突發揮積極作用。他說,尚比亞作為
非洲統一組織的輪值主席國,為實現從
非統到
非洲聯盟的過度盡到自己的責任。姆瓦納瓦薩特別呼籲在大選中失敗的政黨以尚比亞人民的利益為重,捐棄前嫌,共同維護國家的和平與穩定。
新政改革
姆瓦納瓦薩執政以來,大力推行以加強法治、懲治腐敗、發展農業、重振經濟為主要內容的“新政”,尤其是高舉反腐旗幟,查處前政府高官貪污腐敗案件,清除奇盧巴的親信,整合黨、政、軍等權力部門。上任伊始,為了節省經費和減少機構重疊,他取消了前政府的不管部、社區發展和社會服務部,同時把旅遊部、環境和自然資源部合併,新政府共設22個部。他強調,尚比亞正經歷困難時期,百廢待興,新內閣必須開創勤儉節約之風,把資金用在興建發展項目上。他說,“作為節儉措施之一,從現在起,來首都盧薩卡出差的各省省長和副省長不許住豪華賓館飯店,一律住國民議會的招待所”。他同時要求各位部長和副部長不裝修辦公室,不購置新家具。
這位律師出身的新總統希望部長們,特別是各省省長和副省長,要抽時間視察邊遠地區,體察窮苦居民是如何生活的。姆瓦納瓦薩告誡內閣成員們要廉潔奉公,不許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如果有人貪污受賄或徇私舞弊,一經查出,立即罷官,並繩之以法。他宣布要賦予國家反腐敗委員會更大的權力,同時要求國家反腐敗委員會獨立和高效率地處理重大案件。
2003年5月29日對內閣進行重大改組,解除了伊諾克·卡溫德萊的副總統職務,任命3天前加入執政的多黨民主運動的前民族公民聯盟領導人內弗斯·蒙巴為副總統。姆瓦納瓦薩還解除了財政和國家計畫部長卡松德、新聞和廣播部長津巴的職務,並取消他們的議員資格;任命勞工和社會服務部長納盧曼戈為新聞和廣播部長及政府首席發言人;任命銅帶省省長卡弗姆卡切為勞工和社會服務部長。卡溫德萊繼續保留議員身份。此外,姆瓦納瓦薩還對內閣中一些副部長和常務秘書職位進行了調整。“新政”得到贊廣大民眾的支持,從而保持了政局穩定,多民運影響回升。
作為多黨民主運動的第二位總統,姆瓦納瓦薩與前任,也是多黨民主運動的第一位總統奇盧巴不同:奇盧巴時期,政府上下貪污成風,政治黑暗混亂,經濟私有化改革引起了
國民經濟的迅速衰退,經濟連年下滑;姆瓦納瓦薩素來以正直誠實聞名,甚至連政治對手也在競選前稱他為“正直先生”。他首先進行了反腐敗運動,大力打擊腐敗,並把奇盧巴這個曾經推薦他為總統候選人的前任總統送上了審判台,就因為奇盧巴在任期間的貪污腐敗問題;在經濟上,鼓勵發展農業、工業和旅遊業,致力於消除國內貧困,經濟連年增長,並成功的控制了
通貨膨脹,尚比亞人的
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姆瓦納瓦薩深得外國投資者歡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的反腐敗運動,在他執政期間,尚比亞獲得了大量外國投資。以礦產業為主要驅動力刺激了
經濟成長。姆瓦納瓦薩的經濟政策有助於降低
通貨膨脹和使窮人受益。
辛巴威政治危機使大批外國遊客和白人農場主從辛巴威流向尚比亞,對尚比亞經濟是很大助力。由於
經濟自由化改革和姆瓦納瓦薩“笨頭笨腦的努力”,尚比亞獲得了數額較大的
國際援助和
債務減免。總體而言,尚比亞
經濟成長率每年約6%。
外交政策
奉行不結盟和睦鄰友好的對外政策,強調外交多元化,主張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並發展友好合作關係;注重經濟外交,把爭取外援、吸引外資、促進經濟發展作為外交工作的重點。重視發展與西方的經濟合作,爭取援助和投資,同時也注意保持獨立性。英國、歐盟、美國和日本是贊主要援助、投資夥伴。與非洲國家保持傳統友好關係,積極致力於南部非洲政治、經濟一體化與和平解決地區衝突,支持非洲聯盟建設。重視發展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日本和印度等大國的關係。注意在對外交往中學習外國發展經驗。
連任總統
2006年9月28日,利維·姆瓦納瓦薩在總統選舉中擊敗4名反對黨候選人,獲得連任。尚比亞選舉委員會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代表多黨民主運動的姆瓦納瓦薩獲得117.78萬張選票,選民支持率為42.98%。其他4位候選人的得票率分別為:愛國陣線黨領導人
麥可·薩塔的得票率為29.37%;統一民主聯盟候選人哈凱恩德·希奇萊馬為25.32%;傳統黨主席戈弗雷·米揚達為1.5%;全民代表大會黨領導人肯尼·恩貢多為0.76%。在同時進行的議會選舉中,多黨民主運動獲得150個席位中的70席,愛國陣線黨獲得36席,統一民主聯盟獲得26席。
在此次選舉中,姆瓦納瓦薩雖然受到來自愛國陣線黨領導人麥可·薩塔及統一民主聯盟領導人哈凱恩德·希奇萊馬的有力挑戰,但仍能以較大優勢再次當選,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績明顯。姆瓦納瓦薩2002年1月上台後推行穩健的經濟政策,扶持農業並鼓勵吸引外資。外資的不斷進入,加之國際市場銅價大幅度上漲,使世界主要產銅國之一的尚比亞受益匪淺。尚比亞的銅產量已從上世紀90年代低谷時期的年產30萬噸回升到2005年的44萬噸。
為鼓勵發展農業,近幾年,尚比亞政府採用
價格補貼措施向農民提供化肥。糧食豐收後,政府又收購農民手中的餘糧,此舉贏得了廣大農民的支持。多黨民主運動施政的一個重心就是在農村。姆瓦納瓦薩時期,政府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姆瓦納瓦薩親自主持制定農業發展計畫,力求保證尚比亞的食品供應安全和增加農業收入。為鼓勵農民生產積極性,還提出了很多農業獎勵措施和優惠措施,如保證農產品價格市場穩定、實行農產品最低定價等。在姆瓦納瓦薩政府的努力下,尚比亞
農產品如玉米、玫瑰、菸草的產量大幅增加。2001-2006年姆瓦納瓦薩的成績讓農民都擁護他,他在2006年能戰勝
薩塔,離不開農民的支持。姆瓦納瓦薩得當的經濟政策也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尚比亞於2005年4月達到了“重債窮國”的債務減免標準(重債窮國完成點),
世界銀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紛紛減免其債務,尚比亞的
外債從2004年的72億美元降到了2006年的約5億美元。近幾年,尚比亞
經濟成長率保持在5%左右,2006年預期將增長6%,
通貨膨脹率降至30年來最低點。
第二,選民求穩,求發展。與其他一些戰亂頻仍、經濟惡化的非洲國家不同,尚比亞社會相對穩定,百姓的求變心理並不明顯。廣大選民希望現任政府的經濟政策能夠得到延續,希望姆瓦納瓦薩能夠帶領國家繼續發展經濟,促進教育,改善醫療,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第三,反對黨競選政策失當。尚比亞愛國陣線黨領導人薩塔是姆瓦納瓦薩此次競選連任的最大對手。薩塔是尚比亞政壇老將,曾在前總統奇盧巴手下擔任過數任部長之職,從政經驗豐富。薩塔在競選期間許諾,一旦上台將降低稅收、增加就業,提高老百姓的收入。由於尚比亞失業率高,這些許諾也確實贏得了不少人的選票。但薩塔所領導的愛國陣線黨畢竟成立時間不長,在農村地區尚沒有太大影響力。此外,薩塔在競選期間有關外資的表態也有失當之處。他攻擊外國投資者,稱執政後將把就業機會和財產從他們的手裡奪回來還給尚比亞人,這雖然迎得了一些人的支持,但相比之下,批評之聲則更為強烈。
對姆瓦納瓦薩競選連任構成威脅的還有統一民主聯盟的領導人希奇萊馬。統一民主聯盟由尚比亞三大反對黨聯合而成,其目標就是挑戰現任總統地位。但2006年5月,該聯盟成員之一、三大反對黨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發展聯合黨主席馬佐卡病故。馬佐卡曾被公認為反對黨中最有實力挑戰總統地位的人物。他去世後,國家發展聯合黨雖然很快選舉希奇萊馬擔任新黨首,三黨聯盟也隨即將其推選為總統候選人,但作為政壇新手,希奇萊馬顯然沒有對姆瓦納瓦薩的競選構成威脅。
儘管尚比亞的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但大多數尚比亞人的生活依然貧困,失業率居高不下。因此,如何減少貧困和失業仍將是姆瓦納瓦薩連任後面臨的最大挑戰。
訪華
個人生活
利維·姆瓦納瓦薩一生有過兩段婚姻,有7個子女。
2005年3月,姆瓦納瓦薩總統公認了他的基督信仰,並在首都盧薩卡的雙棕櫚樹
浸信會由當地傳教士和
美南浸信會牧師
受洗。
人物病逝
突然辭世
2008年6月29日,姆瓦納瓦薩在埃及紅海城市
沙姆沙伊赫出席
非洲聯盟首腦會議前突然中風,被送進當地醫院接受治療,7月1日轉到巴黎治療。2008年8月19日,姆瓦納瓦薩在法國巴黎佩爾西軍醫院去世,享年59歲。副總統
魯皮亞·班達將出任
代總統,直至大選。按照尚比亞憲法規定,如果總統病逝,由副總統臨時接任總統職務,但是必須在90天內重新舉行總統選舉。
國葬
2008年9月3日,尚比亞政府在首都盧薩卡議會大廈為已故總統姆瓦納瓦薩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中國
外交部長楊潔篪作為
國家主席胡錦濤特使出席儀式。包括
南非總統姆貝基在內的12個非洲國家總統、其他一些國家的政府代表及尚比亞領導人和各界人士也參加了葬禮。姆瓦納瓦薩被安葬於盧薩卡使館公園公墓。
楊潔篪代表胡錦濤主席、中國政府和人民對姆瓦納瓦薩總統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尚比亞政府、人民和姆瓦納瓦薩總統親屬表示誠摯慰問。楊潔篪表示,姆瓦納瓦薩總統是尚比亞傑出的領導人和政治家,受到尚比亞人民的廣泛愛戴和國際社會的讚譽,他的逝世是尚比亞和非洲大陸的損失。
尚比亞代總統班達在講話中,高度讚揚姆瓦納瓦薩生前對促進尚比亞經濟發展和非洲和平及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