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級驅逐艦

初春級驅逐艦

日本初春級驅逐艦是聯合艦隊所屬驅逐艦之一。建造“初春”級驅逐艦的目的是要在《倫敦條約》的限制下的艦體上以最大的可能性安裝武備,故該級亦稱條約型。

初春、子日、若葉、初霜、有明、夕暮6艦。具有較強的反潛能力和強大的魚雷攻擊力,以魚雷為主體的攻擊武器。

初春、子日、若葉、初霜四艦開戰時編入第1水雷戰隊,旗艦為輕巡洋艦阿武隈號,參與了珍珠港、中途島等歷次大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初春級驅逐艦
  • 英文名稱:HATSUHARU class Destroyer 
  • 前型/級吹雪級驅逐艦
  • 服役時間:1933年
  • 國家:日本
  • 艦艇類型:驅逐艦 
  • 同級數量:6
發展沿革,建造緣由,建造列表,時間表,技術特點,性能數據,服役事件,初春,子日,若葉,初霜,有明,夕暮,

發展沿革

建造緣由

該級是繼吹雪級驅逐艦後,根據倫敦軍備條約的規定所制定的新補充計畫而建造

建造列表

初春級共完成6艘:初春(Hatsuharu)、子日(Nenohi)、若葉(Wakaba)、初霜(Hatsushimo)
有明(Ariake)、夕暮(Yugure)

時間表

初春
1931年5月14日在佐世保造船廠動工,1933年2月27日下水,1933年9月30日竣工,1944年11月13日被美機擊沉。
子日
1931年在浦賀造船廠動工,1932年12月22日下水,1933年9月30日竣工,1942年7月4日在阿圖島被美潛艇“海神”號擊沉。
若葉
1931年12月12日在佐世保造船廠動工,1934年3月18日下水,1934年10月31日竣工,1944年10月24日被美機擊沉。
初霜
1933年1月31日在浦賀船渠動工,11月4日下水,1934年9月27日竣工,1945年7月30日在宮津灣西北觸雷沉沒。
有明
1933年1月14日在川崎造船廠動工,1934年9月23日下水,1935年3月25日竣工,1943年7月28日在新不列顛島海域被美國陸軍飛機擊沉。
夕暮
1933年4月9日在舞鶴造船廠動工,1934年5月6日下水,1935年3月30日竣工,1943年7月20日在維拉拉維拉島海域被美機炸沉。

技術特點

初春級驅逐艦,按當時的造船技術的確是高度積極的設計。建造背景為倫敦軍備條約下的1931年新補充計畫,在保有量有限的制約下,日本海軍苦心積慮的建造強大的驅逐艦,最後設計為比特型小300噸的船體上裝載同樣的武器裝備。這引發了問題,1934年“友鶴事件”後,所有的艦艇全部更改設計,減輕武器裝備,降低航速,設法確保穩定性。
初春級的主炮雙聯裝炮塔及單裝炮塔以背負式配置在前部,魚雷發射管也採用背負式。此外,就驅逐艦而言,首次設有魚雷次發射裝置,由於這種裝置,必須將第二煙囪由中心線靠近右舷設定,2根煙囪的傾斜角度不同。此艦在外觀上,內容上均充滿了新的構想。
“初春”級驅逐艦建成時兩門雙聯主炮分別位於艦首的A炮位和艦尾的Y炮位,一門單管主炮則位於艦首的B炮位,這是當時日本僅有的具有艦首高位火炮的驅逐艦。然而不久B炮位的這門單管主炮被移至艦尾X炮位,這樣一來,“初春”級與當時其他級別的驅逐艦有了一樣的格局。為了這門主炮的移動,最後面的那一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不得不被拆除,該級的魚雷管遂減為6具。與此同時,日本海軍對該級驅逐艦的艦體和上層建築進行補強,改裝完成後標準排水量增加到1715噸,航速降為33.5節。
"初霜”號主要武器為5座門50倍徑127mm三年式主炮,6具610mm三聯裝93式氧氣魚雷,主機為艦本式減速齒輪汽輪機2座2軸,功率42000馬力,主鍋爐為呂式重油水管鍋爐三座,最大航速34節,可搭載重油540噸,18節航速下的續航力為4000海里,乘員226人。

性能數據

改裝前
改裝後
排水量
1400噸
1715噸
航速
36.5節
33.3節
主機功率
42000匹
42000匹
主炮
5門127毫米
5門127毫米
魚雷發射管
9具610毫米
6具610毫米

服役事件

初春

攝於1933年10月佐世保軍港的初春,剛竣工不久攝於1933年10月佐世保軍港的初春,剛竣工不久
太平洋戰爭開始至1942年6月占領阿圖島為止,初春號均與子日號一同行動。占領阿圖島後,在阿留申群島及千島方面從事護航巡邏工作。
1942年10月17日,初春號在基斯卡島附屬檔案遭到美軍空襲而無法航行,在初霜和若葉號的拖拽下返回舞鶴,直到1943年9月末才結束修理。修復後,擔任新加坡,特魯克,千島,硫磺島,菲律賓等的船隊護航任務。
1944年10月雷伊泰灣海戰時,有若葉,初春,初霜號編成的第二十一驅逐隊加入志摩艦隊,負責將基地航空部隊人員及器材等由中國台灣運輸至馬尼拉,並無直接參與海戰。
1944年11月13日,美軍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空襲馬尼拉,初春號在空襲中沉沒。
1934年7月在佐多岬海峽全速試航的初春號1934年7月在佐多岬海峽全速試航的初春號

子日

攝於1933年10月初,右邊的是同日竣工的“初春”號攝於1933年10月初,右邊的是同日竣工的“初春”號
子日與初春同一日竣工,但當日並非真正竣工,因為初春級比吹雪級小300噸,卻要裝載同等裝備,航速也要求維持在36.5節,未免過於勉強。
1933年8月23日,子日號全速航行公測之際,復原性發生問題,9月18日全力迴轉公開測試時,最大傾斜度比舊有的艦大10度,達到27度,因此無法服役,於是和初春號在9月30日一起舉行竣工交接儀式後,立即著手改善工程。
次年3月發生“友鶴事件”後,初春級又進一步改造,於是變更備炮位置,撤去一部分魚雷發射管,減輕上部構造物,壓艙物等的重量。1935年發生“第四艦隊事件”,於是對船體實施補強,1937年改裝完成。
子日號驅逐艦子日號驅逐艦
改裝後,最初僅1400噸的標準排水量,增加到1715噸,航速也從36.5節降低為33.3節,610毫米魚雷發射管從9具減為6具,結果非常良好,在太平洋戰爭中表現不遜於其他級。1933年至1935年左右的一連串事件,可以說是日本造艦技術發展上的一個警鐘。
子日號在太平洋戰爭開戰時與同級的“初春”“若葉”“初霜”號編成第二十一驅逐隊,和主力戰列艦群在日本瀨戶內海柱島西部從事反潛任務。1942年1月,此艦從事西里伯斯島,巴厘島攻擊作戰。1942年6月在中途島海戰中,配屬北方艦隊出擊阿留申群島攻擊戰,參與占領阿圖島。
但是,整整一個月後的7月5日,此艦遭到美軍潛艇“海神”號(Triton。SS-201)的魚雷攻擊,沉沒於阿圖島海域,成為同級艦中最早沉沒的一艘。

若葉

1937年10月21日,攝於中國沿岸的若葉號1937年10月21日,攝於中國沿岸的若葉號
此艦和“初春”“子日”一樣,在“友鶴事件”及“第四艦隊事件”後重新修改了設計。
1941年,第一水雷戰隊第二十一驅逐隊(“初春”“子日”“初霜”“若葉”)均參與了法屬中南半島方面的示威作戰。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開戰,若葉號在日本瀨戶內海柱島西部從事反潛任務。1942年1月至3月,此艦從事西里伯斯島,巴厘島攻擊作戰。1942年6月在中途島海戰中,配屬北方艦隊出擊阿留申群島攻擊戰,參與占領阿圖島。1943年3月26日,若葉號參加阿圖島海戰,3月30日在暴風雨中於幌筵海峽和“雷”號發生衝撞,“雷”號在衝撞中受損。之後其又編入北方部隊,從事內地至千島的護航任務。7月29日的基斯卡島撤退作戰,此艦也在其中。但因26日的濃霧,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惡性碰撞事故(“阿武隈”和“國後”,“若葉”和“初霜”,“長波”)。尤其是若葉號受損嚴重,無法跟著隊伍航行,所以獨自返回幌筵基地,未能從事撤退任務。
在佐世保修理後,此艦從10月開始約一年時間從事航空母艦護航,船隊護航,硫磺島運輸作戰等。
1944年10月雷伊泰灣海戰時,由若葉,初春,初霜號編成的第二十一驅逐隊加入志摩艦隊,負責將基地航空部隊人員及器材等由中國台灣運輸至馬尼拉,並無直接參與海戰。不過,在馬尼拉裝卸作業結束後,為與志摩艦隊主力會合,從蘇祿海南下的10月24日早晨,在波納佩島西方遭到美軍艦載機攻擊,若葉號沉沒。

初霜

圖為第二代“初霜”號,初春級第四艘,是該級存活時間最長的一艘圖為第二代“初霜”號,初春級第四艘,是該級存活時間最長的一艘
太平洋戰爭開始時,“初霜”號被編入第1水雷戰隊第21驅逐隊(“初春”,“子日”“初霜”“若葉”),和主力戰列艦群在日本瀨戶內海柱島西部從事反潛任務。1942年6月在中途島,阿留申群島作戰時,參與占領阿圖島,肯達里望加錫巴厘島阿留申群島。1943年3月,參與科曼多爾群島海戰後,被編入第5艦隊第1水雷戰隊,從事日本本土與千島群島之間的船隊護衛任務。
1943年3月26日參加阿圖島海戰,此次海戰是美軍與日軍的北太平洋之爭的一部分,美軍方面參戰艦艇有重巡洋艦“鹽湖城”號(Salt Lake City,CA-25),一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而日軍方面則有重巡洋艦“那智”,“摩耶”號,2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日軍方面雖然擁有優勢兵力,並大破“鹽湖城”號,但由於缺乏主要決戰力量,陷入了長時間作戰,結果徒勞無功地撤離戰場,並因此在作戰指揮方面受到批判。
1943年7月,在基斯卡島撤退作戰時,此艦擔任補給艦的護航任務。7月26日,由於濃霧瀰漫,輕巡洋艦“阿武隈”號和海防艦“國後”號相撞,“若葉”“初霜”“長波”三艘驅逐艦發生碰撞,除了“若葉”號需返回維修外,其他的僅輕微受損,行動未受影響。在幌筵島接受應急修理後,從事千島群島的船隊護衛任務。
1944年1月開始從事航空母艦“雲鷹”、“千歲”、“瑞鳳”和“龍鳳”的護衛工作。6月參與菲律賓海海戰。1944年10月雷伊泰灣海戰時,被編入志摩艦隊所屬的第一水雷戰隊,第二十一驅逐隊分派擔任基地航空部隊人員及進行從台灣馬尼拉的飛機運輸任務,然後在馬尼拉與志摩艦隊主力部隊會合,並未參與海戰。10月24日,在蘇祿海(スルー海)南下時,遭到美軍艦載機的攻擊而受損。被擊沉的同型艦“若葉”上的生還者由“初霜”和“初春”運送到馬尼拉進行救治;主力部隊於26日停泊在布桑加島。在馬尼拉灣的甲米地軍港修理後,參與了第二次“多號作戰”。此後,返航至新加坡,參與北號作戰以及護衛“伊勢”、“日向”返回日本本土。
1945年4月,此艦參加以“大和”號為主的菊水海上特攻作戰,途中由於友艦“響”號誤觸魚雷而無法航行,遂將其拖拽返回吳港,並救助坊之岬海戰中沉沒的“矢矧”、“浜風”上的生還者。之後隨即趕上原部隊與之會合,向沖繩行進,卻在途中遭到美軍艦載機部隊的猛烈轟炸,“大和”號以下6艘戰沉,此艦當時擺脫美軍的攻擊,臨危受命停止作戰,援助沉沒艦的艦員,返回佐世保基地。
圖為7月30日在宮津灣遭到空襲的“初霜”,因迴避運動觸雷而大破圖為7月30日在宮津灣遭到空襲的“初霜”,因迴避運動觸雷而大破
自此之後,舊日本海軍沒有能力再組織像樣的艦隊行動,此艦為躲避空襲而在日本海方面伺機而動。6月,作為宮津灣炮術學校的練習艦。1945年7月30日,在宮津灣遭遇美軍飛機攻擊,在對空作戰中誤觸水雷導致嚴重受損,由於艦尾部分下沉,又引爆了深水炸彈,為避免沉沒,只好採取非常手段讓自己強行擱淺于海岸,其殘骸在戰爭結束後解體。
6艘同級艦當中,“初霜”號是殘存至的最後一艘,同時此艦也是舊日本海軍最後戰歿的驅逐艦。

有明

攝於1935年3月25日,在川崎造船廠完成後離開神戶港攝於1935年3月25日,在川崎造船廠完成後離開神戶港
有明號侵華戰爭期間,參與了1941年1月至3月的法屬中南半島方面示威作戰。太平洋戰爭開戰時,在柱島擔任主力部隊,隸屬於第一水雷戰隊第二十七驅逐隊,該隊有“有明”“夕暮”“白露”“時雨”號等組成。1942年1月下旬以後,支援安汶島,西里伯斯島的肯達里攻擊作戰。4月25日,和第五航空戰隊“翔鶴”“瑞鶴”號在特魯克會合,擔任機動部隊,參加5月的珊瑚海海戰。有明號在1942年中途島海戰時回歸主力部隊,擔任主力部隊航空母艦“鳳翔”號的警戒艦。
1942年8月25日,“有明”號進出諾魯島,成功使海軍陸戰隊登錄占領該島。之後,投入了所羅門消耗戰,參加瓜島增援運輸作戰。同年12月26日,參加了蒙達增援作戰後,在對“卯月”進行救援作業時遭到數架美軍B24轟炸機攻擊,被6發近失彈擊中,破孔起火進水,炮塔內部燃燒,線路障礙等。1943年2月在佐世保結束修理後,在內地,特魯克,拉包爾等地執行護航任務。
1943年7月28日,此艦拉包爾至格洛斯特角的運輸作戰結束返程途中,在新不列顛島海域遭到約30架美國陸軍飛機擊沉。

夕暮

夕暮號驅逐艦,1935年攝於東京灣夕暮號驅逐艦,1935年攝於東京灣
夕暮號是該級艦的6號艦(最後一艘),和5號艦“有明”號在改裝方法上多少和前4艘不同,所以稱為改初春級(有明級)。
太平洋戰爭開始時,夕暮號編入主力部隊,停泊於柱島。1942年1月下旬,支援安汶島,西里伯斯島的肯達里攻擊作戰。4月25日,和第五航空戰隊“翔鶴”“瑞鶴”號在特魯克會合,擔任機動部隊,參加5月的珊瑚海海戰。
1942年中途島海戰,夕暮號護航主力部隊的航空母艦“鳳翔”號,結果遭到慘敗,機動部隊4艘航空母艦全部陣亡。8月25日,從事大洋島攻擊作戰,並占領該島。之後轉戰所羅門海域,從事瓜島及聖伊莎貝爾島方面的運輸作戰。11月13日參加第三次所羅門海戰。
1943年7月13日,“夕暮”號參加科隆班加拉島夜戰,7月20日,從拉包爾至科隆班加拉島從事運輸作戰返程途中,在維拉拉維拉島海域被美機擊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