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方式劃分模型是指表達個人出行中採用某種交通方式的比重與出行特性參數相互關係的數學方程式。套用該模型,根據規劃遠#年交通設施的建設情況、交通需求狀況、交通出行特徵、社會經濟水平、交通政策措施等相關因素,預測未來交通出行的方式結構比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出行方式劃分模型
- 釋義:表達個人出行中採用某種交通方式的比重與出行特性參數相互關係的數學方程式
出行方式劃分模型是指表達個人出行中採用某種交通方式的比重與出行特性參數相互關係的數學方程式。套用該模型,根據規劃遠#年交通設施的建設情況、交通需求狀況、交通出行特徵、社會經濟水平、交通政策措施等相關因素,預測未來交通出行的方式結構比例。
出行方式劃分模型是指表達個人出行中採用某種交通方式的比重與出行特性參數相互關係的數學方程式。套用該模型,根據規劃遠#年交通設施的建設情況、交通需求狀況、交通出行特徵、社會經濟水平、交通政策措施等相關因素,預測未來交通出行...
出行交換方式劃分模型是指以出行分布結果(兩地間的出行交換量)為其輸人檔案的方式劃分預測模型。由於在選擇交通方式時已經完成出行分布的預測,就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出行時間、出行成本等出行服務的指標,將其與其他社會經濟特徵指標,如私車...
出行後方式劃分模型是指以出行分布結果(兩地間的出行交換量)為其輸人檔案的方式劃分預測模型。由於在選擇交通方式時已經完成出行分布的預測,就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出行時間、出行成本等出行服務的指標,將其與其他社會經濟特徵指標,如私車...
出行端點方式劃分模型又稱“預劃分模型”。以其結果作為出行分布模型的輸人檔案的方式劃分預測模型。基本假設是認定公交乘坐率是首要的社會經濟變數,即公共運輸是被優先選擇的交通方式。由於方式選擇是在預測出行分布之前,能用的變數只限於...
羅吉特模型是指“出行方式劃分模型”之一種。原起源於經濟學中關於市場競爭預測的模型,後引用於交通方式選擇的預測。該模型闡述了出行選擇某種交通方式的機率是由出行者選取這種方式所付出的綜合成本決定的如費用、服務水平、出行時間等。Lo...
分對數模型是指“出行方式劃分模型”之一種。原起源於經濟學中關於市場競爭預測的模型,後引用於交通方式選擇的預測。該模型闡述了出行選擇某種交通方式的機率是由出行者選取這種方式所付出的綜合成本決定的如費用、服務水平、出行時間等。...
交通方式劃分就是出行者出行時選擇交通工具的比例,它以居民出行調查的數據為基礎,研究人們出行時的交通方式選擇行為,建立模型從而預測基礎設施或服務等條件變化時,交通方式間交通需求的變化。早期的道路交通規劃多採用除交通方式劃分以外的...
。城市和地區特點(城市規模、居民密度,是否進入市中心,停放車條件等),以及出行時間特點(是否交通尖峰時間)等因素,聯繫各種交通方式的特點,可建立方式劃分預測模型,預測未來方式劃分。又稱“交通方式劃分”,簡稱“方式劃分”。
《基於活動的出行行為分析模型與TDM策略仿真評價方法》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雋志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運用SP(Stated Preference)與RP(Revealed Preference)組合方法,針對典型的交通需求管理(TDM)策略,設計居民實際選擇...
傳統的交通需求預測,是以交通小區為單位的特定集合體,在這一集合體內將出行者的交通出行數據進行集體統計分析(Aggregate Analysis),按照出行的發生與吸引、出行的分布、交通方式劃分和交通流分配的4個階段,進行模型化預測。可以說是首先...
出行能耗反饋下所收集到的出行行為數據是板面數據(panel data)而不是截面數據,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適用於分析板面數據的出行方式選擇模型。儘管帶有隨機參數的出行模型已經被成功的套用於分析板面數據來探索多天動態行為之間的聯繫,但是需要...
7.4擁堵收費影響下的交通出行方式選擇模型 7.4.1 交通出行方式選擇行為MNL模型的研究架構 7.4.2 擁堵收費影響下的交通出行方式選擇模型 7.5擁堵收費政策敏感性分析 7.5.1敏感性分析理論 7.5.2基於內外一通勤類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
第四章 基於Logit模型的出行方式選擇行為分析 第一節 通勤者出行方式選擇行為模型構建 第二節 調查問卷設計與統計分析 第三節 Logit模型估計結果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通勤者出行方式轉移行為分析 第一節 模型推導 第二節 調查資料統計數據...
出行產生模型是指表達交通出行中產生端點出行量的數學方程式。產生端點是一次出行中與吸引端點對立的端點。一次出行有兩個端點:一端為產生端點;另一端為吸引端點。影響產生量的主要因素為人口規模及相關分類,如年齡結構、職業分類、收人水平...
(2)利用Nested Logit模型,識別了工作日和節假日出行方式和鏈結構的決策次序,通過直接和交叉彈性分析,模擬了效用變數改變對出行方式和鏈結構變更的影響。(3)根據“主要中途活動地點”將出行鏈樣本劃分為“生計”、“生活”、“娛樂”...
3.4.3參數估計方法34 3.4.4模型擬合優度評價指標34 3.4.5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流程36 3.5支持向量機理論37 3.5.1分類器38 3.5.2凸最最佳化求解40 3.5.3對偶問題求解41 3.5.4核函式43 第4章城市低收入人群出行行為數據採集46...
3.4.3 基於因子分析法的建成環境特徵因子界定方法 3.4.4 基於聚類分析法的鄰里類型界定方法 3.5 模型建立方法 3.5.1 交通工具擁有行為和分方式通勤出行生成行為的模型 3.5.2 個體通勤出行方式選擇行為的模型建立 3.6 模型標定...
包括本次出行的目的、出行起點、到達時間、出行方式,還可以包括出行距離和出行耗用時間。除調查到達人員和到達車輛外,還同時調查到達地點的用地性質和規模(工作崗位數或樓面面積、設施數目),以便建立吸引模型。調查地點選擇要根據用地性質...
把握居民出行特徵;以居民出行效用最大化為目標,以既有公共運輸狀況為約束條件,構建居民出行選擇決策指標體系,建立目標最佳化模型;運用協同理論和方法,分別建立公共運輸與城市發展和公共運輸不同交通方式之間的協同度計量模型,分析各種協調...
需求預測step3:交通方式劃分 交通方式劃分主要考慮出新距離的遠近及各個小區之間的出行效用,方式劃分的方法主要有logit模型,距離—出行機率模型。也可將這些模型進行合併,模型參數的確定可根據相關城市的資料或經驗值確定,使模型適應於該城市...
組合平衡分配法是“平衡分配模型”的一種方法。將交通量分配與出行分布或方式劃分同步進行的一種平衡分配模型。簡化了交通量的預測過程,但引人了分配與分布或與方式劃分之間的相互影響,計算很複雜。通常是一個凸規劃問題,可採用拉格郎...
可根據生成的各個OD矩陣與距離矩陣得到平均出行距離,以平均出行距離作為控制指標進行調查,使之居民出行在合理的出行範圍內。交通方式劃分 交通方式劃分主要考慮出新距離的遠近及各個小區之間的出行效用,方式劃分的方法主要有logit模型,距離—...
動態交通分配模型的分類 (1)根據描述交通流方法的不同,可將動態交通分配模型分為仿真模型和分析模型。仿真模型中,交通流過程用仿真網路的運行來代替,其路段特性,如費用、走行時間等通過計算機模擬的動態網路載入獲得。基於分析的動態...
交通量預測方法 常用的交通需求預測有兩類典型的分析方法,即四階段模型法和非集聚模型(即個人選擇模型)預測法。四階段模型分為交通生成預測模型、方式劃分預測模型、交通分布預測模型、交通分配預測模型。方式劃分預測可以在分布預測之前或...
交通方式劃分預測的離散機率模型DCM是基於個體經濟學的最大隨機效用RUM理論基礎而建立起來的一類相對完善的模型,它著重對人的交通出行選擇行為的客觀解釋,是套用廣泛的交通方式劃分預測模型。對隨機效用誤差變數分別採用Gumbel分布及多項式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