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犯預測研究

再犯預測研究隨著第一代到第四代評估工具的不斷發展,預測的形式有了很大的變化,預測的有效性從70%提高到80%,然而準確預測仍然需要與個性化的矯正與管理策略相結合,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因此下一代的危險評估工具應該加入個體的神經生物學信息,如犯罪人的基因檢測、前額葉功能的檢測及生理參數的記錄,以更準確地根據個體的犯罪類型提供可能的心理生物學治療,並能夠檢測干預前後個體的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再犯預測研究
定義,分類,

定義

再犯預測研究開始於20世紀初,經歷了預測方法的漫長發展。早期的再犯研究也被稱為第一代危險行為預測,是以臨床診斷為特徵與測試,不是以統計和精算方法為工具,而主要是憑藉預測者的主觀經驗,因而既不準確也難以推廣,第二代和第三代評價方法是以統計計算和實驗為基礎的評價方法,統計精算的方法使用是被研究證明的明確的判斷標準。

分類

  1. 第一代危險行為預測:主要是由精神科醫生完成,通常是通過對個體的非結構化訪談和閱讀官方檔案對個體未來的危險性作出主觀判斷。
  2. 第二代危險行為預測:幾乎所有的第二代危險評估方法都是非理論的,一般都相對比較簡單,而且幾乎全是靜態的、歷史的內容。包括伯吉斯的再犯預測研究,克魯克夫婦的再犯預測研究和希德的再犯預測研究。
  3. 第三代危險-需求評估方法:與第二代方法的主要區別在於他系統的、客觀的考慮了罪犯的需求,兩個最常用的評估方法是,威斯康星危險-需求評估法和《服務等級量表-修訂法》。
  4. 第四代再犯評估方法:是少數考慮到理論相關性的評估方法,特徵是更加注意危險評價和個案管理的聯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