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國家的犯罪學研究》是1999-07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久生
基本介紹
- 作者:徐久生
- ISBN:9787800835827
- 頁數:390
- 定價:19.00元
-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07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德語國家的犯罪學研究》作者力圖將介紹和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求反映德語國家犯罪學的歷史發展和最新研究成果。《德語國家的犯罪學研究》包含了作者數年來對德語國家的刑事法學,尤其是犯罪學的研究所得,在作背景情況介紹時,力求保持介紹所要求的客觀性。
作者介紹
徐久生 江蘇省金壇市人,廣
州外國語學院德國語言文學學
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曾
在德國和瑞士進修和訪問考察
各一年。現為法務部預防犯罪
研究所副研究員,預防犯罪研
究室負責人。主要著譯有:《犯罪
被害人學》(副主編)、《中外監
獄法比較研究》(副主編)、《德
國犯罪學研究探要》(獨著)、
《中國重新犯罪研究》(合著)、
《德國監獄制度》(合著)、《德國
刑法典》(譯)、《德國刑罰執行
法》(合譯)、《馮・李斯特德國
刑法教科書》(譯)。在國內外發
表學術文章若干篇。
作品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德語國家犯罪學的概念及研究對象
第一節 犯罪學中的幾個基本問題
一、犯罪的概念
二、犯罪人的概念
三、犯罪學的概念和任務
四、犯罪學的學科性質及與相鄰學科的聯繫和
區別
第二節 犯罪學的研究對象
一、犯罪現象
二、犯罪原因
三、犯罪統計
四、犯罪預測
五、犯罪人
六、被害人
第二章 德語國家犯罪學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犯罪學歷史發展概述
一、犯罪學的產生
二、犯罪學的發展階段
第二節 德語國家的犯罪學發展概況
一、馮・李斯特奠定德語國家犯罪學的基礎
二、作為刑事政策學家的馮・李斯特
三、馮・李斯特的“馬堡計畫”簡介
四、馮・李斯特之後的德語國家犯罪學
五、第三帝國時期的犯罪學研究
六、戰後德語國家的犯罪學發展情況
第三節 德語國家的犯罪學研究機構和學術組織
一、犯罪學研究機構及犯罪學的教學
二、德語國家的犯罪學學術組織
第三章 關於犯罪原因的幾個主要理論
第一節 生物學的犯罪原因理論
一、體型說
二、遺傳說
三、生物行為比較研究
第二節 心理病理學的犯罪原因理論
一、病態人格說
二、低能說
三、德語國家犯罪學中的心理病理學
第三節 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犯罪原因理論
一、心理動力論
二、監督論
三、學習論
四、攻擊論
第四節 社會學的犯罪原因理論
一、價值崩潰論
二、亞文化論
三、文化衝突論
第五節 犯罪原因理論的同一化構想
一、標籤理論
二、多種成因論
第四章 犯罪學的研究範圍
第一節 犯罪統計與犯罪明數研究
一、犯罪統計的概念與歷史
二、官方的犯罪統計
三、對犯罪統計的評價
四、從警方的犯罪統計看德語國家的犯罪情況
第二節 犯罪黑數研究
一、犯罪黑數的概念及比例關係
二、犯罪黑數的研究方法
三、對德語國家犯罪黑數研究的簡要總結
四、犯罪黑數研究的犯罪學意義
第三節 犯罪預測研究
一、犯罪預測的概念
二、犯罪預測的適用範圍
三、對犯罪預測的簡要總結
第四節 刑事制裁效果研究
一、概述
二、死刑
三、終身自由刑
四、短期自由刑
五、罰金刑
第五節 犯罪行為人研究
一、犯罪行為人概念
二、研究犯罪行為人的意義
三、犯罪行為人的社會特徵
四、再犯較高的犯罪率
第六節 犯罪被害人研究
一、被害人學的概念和歷史
二 馮・亨蒂希其人及對犯罪被害人學的
貢獻
三、特別易被害人群
四、幾種特定犯罪的被害人
五、被害人的行為在犯罪中的作用
六、被害人對犯罪行為的反應
七、關於被害人保護的法律
第五章 犯罪類型研究
第一節 未成年人犯罪研究
一、兒童犯罪的基本情況
二、未成年人犯罪
第二節 女性犯罪研究
一、基本情況
二、女性犯罪的結構
三、女性犯罪的隱案
四、對女性犯罪原因的解釋
五、女犯的刑罰執行
第三節 老年人犯罪研究
一、老年人的概念
二、老年人犯罪的基本情況
三、老年人的犯罪結構
四、關於老年人犯罪的幾個理論
第四節 外國人犯罪研究
一、德國的外國人犯罪情況
二、奧地利的外國人犯罪情況
三、瑞士的外國人及其犯罪
第五節 財產犯罪研究
一、財產犯罪的概念和範圍
二、德語國家財產犯罪的基本情況
三、幾種主要的財產犯罪
第六節 有組織犯罪研究
一、有組織犯罪的概念和主要特徵
二、德語國家的有組織犯罪及其表現形式
三、有組織犯罪的預測
四、有組織犯罪的損失評估
五、打擊有組織犯罪的措施
六、簡要之結語
第七節 毒品犯罪研究
一、毒品的概念及毒品消費的範圍
二、毒品消費的原因
三、毒品犯罪的基本情況
四、有關毒品的立法
五、控制毒品犯罪的舉措
第八節 暴力犯罪研究
一、暴力犯罪的概念
二、暴力犯罪的基本情況
三、針對外國人的暴力犯罪增加
四、家庭暴力問題
第九節 性犯罪研究
一、性犯罪的概念
二、德語國家性犯罪的現狀及其發展情況
三、性犯罪的行為人特徵
四、幾種特定的性犯罪
五、簡要之結語
第六章 犯罪的社會原因
第一節 親職教育與犯罪
一 父母對幼兒社會化發展的影響
二、從犯罪學角度看親職教育的重要性
三、榜樣在親職教育中的重要性
四、父母的期望及其後果
第二節 學校教育與犯罪
一、學校教育只注重學習成績的後果
二、學業失敗與違法犯罪
三、校園暴力問題
第三節 大眾傳媒與犯罪
一、大眾傳媒對犯罪的過分渲染
二、傳媒中的暴力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
三、對大眾媒體與犯罪關係的幾種解釋嘗試
第四節 居住環境與犯罪
一、犯罪地理學
二、高層建築與犯罪
三、建築結構與犯罪
第五節 勞動態度、失業與犯罪
一、勞動態度與犯罪
二、失業與違法犯罪
第七章 犯罪控制和預防理論及具體措施
第一節 犯罪控制的概念和主體
一、犯罪控制的概念和範圍
二、犯罪控制的主體
三、簡要之結語
第二節 犯罪預防理論
一、犯罪預防理論的歷史發展概述
二、幾種主要的犯罪預防理論
第三節 犯罪預防的具體措施
一 犯罪預防中的親職教育
二、犯罪預防中的學校教育
三、業餘時間與犯罪預防
四、建築結構與犯罪預防
五、警方的專業預防與公眾參與
六、校園暴力的預防
七、有組織犯罪的預防
八、毒品犯罪的預防
九、對無家可歸者的幫助與犯罪預防
十、對失業者的幫助與犯罪預防
十一、外國人犯罪的預防
十二、重新犯罪預防
十三 保全處分與犯罪預防
第一章 德語國家犯罪學的概念及研究對象
第一節 犯罪學中的幾個基本問題
一、犯罪的概念
二、犯罪人的概念
三、犯罪學的概念和任務
四、犯罪學的學科性質及與相鄰學科的聯繫和
區別
第二節 犯罪學的研究對象
一、犯罪現象
二、犯罪原因
三、犯罪統計
四、犯罪預測
五、犯罪人
六、被害人
第二章 德語國家犯罪學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犯罪學歷史發展概述
一、犯罪學的產生
二、犯罪學的發展階段
第二節 德語國家的犯罪學發展概況
一、馮・李斯特奠定德語國家犯罪學的基礎
二、作為刑事政策學家的馮・李斯特
三、馮・李斯特的“馬堡計畫”簡介
四、馮・李斯特之後的德語國家犯罪學
五、第三帝國時期的犯罪學研究
六、戰後德語國家的犯罪學發展情況
第三節 德語國家的犯罪學研究機構和學術組織
一、犯罪學研究機構及犯罪學的教學
二、德語國家的犯罪學學術組織
第三章 關於犯罪原因的幾個主要理論
第一節 生物學的犯罪原因理論
一、體型說
二、遺傳說
三、生物行為比較研究
第二節 心理病理學的犯罪原因理論
一、病態人格說
二、低能說
三、德語國家犯罪學中的心理病理學
第三節 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犯罪原因理論
一、心理動力論
二、監督論
三、學習論
四、攻擊論
第四節 社會學的犯罪原因理論
一、價值崩潰論
二、亞文化論
三、文化衝突論
第五節 犯罪原因理論的同一化構想
一、標籤理論
二、多種成因論
第四章 犯罪學的研究範圍
第一節 犯罪統計與犯罪明數研究
一、犯罪統計的概念與歷史
二、官方的犯罪統計
三、對犯罪統計的評價
四、從警方的犯罪統計看德語國家的犯罪情況
第二節 犯罪黑數研究
一、犯罪黑數的概念及比例關係
二、犯罪黑數的研究方法
三、對德語國家犯罪黑數研究的簡要總結
四、犯罪黑數研究的犯罪學意義
第三節 犯罪預測研究
一、犯罪預測的概念
二、犯罪預測的適用範圍
三、對犯罪預測的簡要總結
第四節 刑事制裁效果研究
一、概述
二、死刑
三、終身自由刑
四、短期自由刑
五、罰金刑
第五節 犯罪行為人研究
一、犯罪行為人概念
二、研究犯罪行為人的意義
三、犯罪行為人的社會特徵
四、再犯較高的犯罪率
第六節 犯罪被害人研究
一、被害人學的概念和歷史
二 馮・亨蒂希其人及對犯罪被害人學的
貢獻
三、特別易被害人群
四、幾種特定犯罪的被害人
五、被害人的行為在犯罪中的作用
六、被害人對犯罪行為的反應
七、關於被害人保護的法律
第五章 犯罪類型研究
第一節 未成年人犯罪研究
一、兒童犯罪的基本情況
二、未成年人犯罪
第二節 女性犯罪研究
一、基本情況
二、女性犯罪的結構
三、女性犯罪的隱案
四、對女性犯罪原因的解釋
五、女犯的刑罰執行
第三節 老年人犯罪研究
一、老年人的概念
二、老年人犯罪的基本情況
三、老年人的犯罪結構
四、關於老年人犯罪的幾個理論
第四節 外國人犯罪研究
一、德國的外國人犯罪情況
二、奧地利的外國人犯罪情況
三、瑞士的外國人及其犯罪
第五節 財產犯罪研究
一、財產犯罪的概念和範圍
二、德語國家財產犯罪的基本情況
三、幾種主要的財產犯罪
第六節 有組織犯罪研究
一、有組織犯罪的概念和主要特徵
二、德語國家的有組織犯罪及其表現形式
三、有組織犯罪的預測
四、有組織犯罪的損失評估
五、打擊有組織犯罪的措施
六、簡要之結語
第七節 毒品犯罪研究
一、毒品的概念及毒品消費的範圍
二、毒品消費的原因
三、毒品犯罪的基本情況
四、有關毒品的立法
五、控制毒品犯罪的舉措
第八節 暴力犯罪研究
一、暴力犯罪的概念
二、暴力犯罪的基本情況
三、針對外國人的暴力犯罪增加
四、家庭暴力問題
第九節 性犯罪研究
一、性犯罪的概念
二、德語國家性犯罪的現狀及其發展情況
三、性犯罪的行為人特徵
四、幾種特定的性犯罪
五、簡要之結語
第六章 犯罪的社會原因
第一節 親職教育與犯罪
一 父母對幼兒社會化發展的影響
二、從犯罪學角度看親職教育的重要性
三、榜樣在親職教育中的重要性
四、父母的期望及其後果
第二節 學校教育與犯罪
一、學校教育只注重學習成績的後果
二、學業失敗與違法犯罪
三、校園暴力問題
第三節 大眾傳媒與犯罪
一、大眾傳媒對犯罪的過分渲染
二、傳媒中的暴力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
三、對大眾媒體與犯罪關係的幾種解釋嘗試
第四節 居住環境與犯罪
一、犯罪地理學
二、高層建築與犯罪
三、建築結構與犯罪
第五節 勞動態度、失業與犯罪
一、勞動態度與犯罪
二、失業與違法犯罪
第七章 犯罪控制和預防理論及具體措施
第一節 犯罪控制的概念和主體
一、犯罪控制的概念和範圍
二、犯罪控制的主體
三、簡要之結語
第二節 犯罪預防理論
一、犯罪預防理論的歷史發展概述
二、幾種主要的犯罪預防理論
第三節 犯罪預防的具體措施
一 犯罪預防中的親職教育
二、犯罪預防中的學校教育
三、業餘時間與犯罪預防
四、建築結構與犯罪預防
五、警方的專業預防與公眾參與
六、校園暴力的預防
七、有組織犯罪的預防
八、毒品犯罪的預防
九、對無家可歸者的幫助與犯罪預防
十、對失業者的幫助與犯罪預防
十一、外國人犯罪的預防
十二、重新犯罪預防
十三 保全處分與犯罪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