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識教育

公民意識教育

公民意識教育是指以現代公民的本質特徵為基本內容和基本目標而實施的各項教育活動的集合體,其核心是要使受教育者正確地認識、積極而負責地參與國家和社會公共生活,以發展國家和社會為己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民意識教育
  • 外文名:Citizen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 主要內容:主體意識教育、規則意識教育等
  • 途徑: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等結合起來
  • 方法:隱性教育方法、滲透教育方法等
必要性,主要內容,途徑,方法,

必要性

1.公民意識教育是建立和完善現代市場經濟體系的基礎
2.公民意識教育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內在的支撐
3.公民意識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提
4.公民意識教育是我國融人世界的橋樑
5.公民意識教育是踐行“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基礎

主要內容

1.主體意識教育
公民社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高度重視和保障個人的權利和自由,給予個人以極大的自由空間,社會現代化的進程根本上說就是人的主體性精神失缺的重拾過程。所以,必須重視和加強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教育,使學生能從自我發展需求的角度去對待各項教育和管理,真正實現德育由他律向自律的轉變。
2.規則意識教育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經濟、契約經濟,這就必須要有與此相適應的講法制、守規則的社會環境。所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現代德育必須將契約精神規則意識作為基本價值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規則意識包括社會層面上的法制精神、履約精神和紀律精神。
3.公德意識教育
公民的公德狀況反映了社會的文明程度,是民主法制社會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撐,也反映了一個公民對他人的態度和對社會的責任意識。所以,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公德意識教育。
4、公民意識的不成功
公民意識的薄弱,與公民教育的不成功有關。中國歷來的公民教育,強調一種奉獻的教育,過於推崇榜樣的力量,習慣將一些事跡誇大宣傳,舍家衛國、捨己為人的精神受到社會的極度推崇,而作為一個基本的社會人所需要的公民意識卻在大而空的思想意識教育中受到冷淡。由此呈現的是,一些基本的社會倫理規範無法得以傳承,個體公民意識不能得以弘揚,甚至出現作為社會個人和自我的衝突,做出一些違背常理的事情。

途徑

第一,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要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
公民意識教育是大學生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開設獨立的公民教育課不太現實,因此,可行的方案是把公民意識教育融人大學德育中,把公民教育課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
第二,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要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
第三,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要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
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開展公民意識教育,有利於學生集體意識、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形成發展。校內生活的倫理準則、價值觀念,學校的日常規章制度、行為規範,是加強學生自理、自立能力和行為訓練,提高公民意識和實際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徑。
第四,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要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
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公民意識的培養既有顯性約束力,又具有隱性感染力。因此,我們要努力建設校園文化。

方法

一是隱性教育方法。
二是滲透教育方法。
三是多樣性教育方法。
四是人性化教育方法。
五是開放式教育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