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識是指公民對自己在國家和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是公民以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為依據,以自身作為國家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會生活等活動主體的一種心理感受和理性認識。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馮留建著
導師
張靜如指導
學科專業
中共黨史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北京師範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9
關鍵字
公民教育 改革開放 社會公德教育
館藏號
D648.3
館藏目錄
2010\D648.3\2
中文摘要
與臣民意識相比,公民意識強調對自身權利與責任的自覺認同。因此,權利意識與責任意識是公民意識的核心。公民意識的演進是社會與國家二元化進程中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產物,也是傳統社會中的“臣民”變成公民,傳統社會變為現代社會在人的思想觀念中的體現。公民意識通過其合理性意識、合法性意識和積極守法精神,不僅為民主政治的運行提供價值基礎,也為依法治國提供合法性支撐。 中共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因此,培育現代公民意識,是改革開放的必然要求,是民主政治發展的重要目標,是市場經濟完善的社會心理基礎,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的精神根基。公民意識的生成是一個在市場經濟語境下,在民主政治運行機制中,在法治建設實踐中民主制度完善和公民權利意識發展雙向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發展是基礎,制度完善是保障,公民素質提高是關鍵。 考察公民意識在中國的發展軌跡,從公民意識的孕育到公民意識的強化與革新,走過了近百年的歷程。公民意識的發展受到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改革開放以來,公民意識在中國獲得長足發展。本研究首先從公民、公民意識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公民意識的特徵,運用功能主義理論闡述公民意識的社會功能。其次,採用歷史分析與價值分析相統一的方法,對中國近代以來公民意識的歷史演進,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公民意識的發展歷程進行考察,分析社會結構的變遷對公民意識發展的影響。再次,通過公民意識的問卷調查,採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國公民意識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在考察過程中,把公民意識研究與公民行為研究結合起來,對知識分子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工人階層和農民階層的公民意識狀況結合起來進行比較研究,分析社會環境、個體因素對公民意識發展的不同影響。最後,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公民意識發展的範式選擇,提出了中國公民意識的發展既要立足改革開放的現實基礎,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要借鑑已開發國家公民意識發展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尋求中國公民意識發展在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不同方面的路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