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參與公民教育:兩代人對公共服務的反思》是2016年1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 托馬斯·歐立希、[美] 歐內斯廷·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民參與公民教育:兩代人對公共服務的反思
- 作者:[美] 托馬斯·歐立希、[美] 歐內斯廷·付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50246
《公民參與公民教育:兩代人對公共服務的反思》是2016年1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 托馬斯·歐立希、[美] 歐內斯廷·付。
《公民參與公民教育:兩代人對公共服務的反思》是2016年1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 托馬斯·歐立希、[美] 歐內斯廷·付。內容簡介史丹福大學有悠久的公共服務歷史。《公民參與公民教育》由史丹福大學老、青...
公民參與公民教育 《公民參與公民教育》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托馬斯·歐立希,歐內斯廷·付
第一節 公民教育思想溯源 一、古希臘的公民教育思想 二、近代的公民教育思想 三、現代的公民教育思想 四、關於公民教育內涵的評析 第二節 公民社會、公民素質與公民教育 一、公民教育與公民參與 二、公民教育與公民道德 三、公民教育與公民法律精神 第三章 國際視野中公民教育實踐的比較研究 第一節 法國、英國、...
導論 公民是現代社會的主體 第一章 現代化之必然性及其反思 一、現代化模式分析 二、人的現代化:公民地位 三、宏大敘事下的身份轉換:公民資格 第二章 經濟現代化與公民經濟道德 一、市場經濟的道德基礎 二、公民個體的經濟美德 三、經濟組織的公民規範 第三章 政治-法律現代化與公民政治道德 一、現代政治...
《比較公民教育視域下的參與式公益研究》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基於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從比較公民教育視域,對參與式公益的理論與實踐展開研究。全書一方面借鑑了國外新的公民教育理念與實踐路徑,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其理論困境與實踐局限,並對西方公民教育做出批判反思。《比較公民教育視域下的參與式...
一是公民的人格意識。 公民必須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可以獨立思考的人。一個人的人格是不需要什麼條件的,只要是一個社會人就應該擁有人格。人格就是有理性和反思,能認自己為自己,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是同一個思維的理智存在者。二是公民的自由意識。 在自由的市場經濟下,公民首先必須養成自由地判斷、自由...
《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是2008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 香港公民。內容簡介 《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內容簡介為:2005年底,香港特別行政區公民教育委員會與民政事務局聯同鄭州大學公民教育研究中心計畫於2006年中旬在香港舉行“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
為了培養積極參與、寬容和理性的公民,還必須通過一些具體策略來實施公民教育。作者通過文獻法和比較法,在借鑑國際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實施公民教育的五項策略,包括公民教育核心概念學習策略、爭議性問題學習策略、合作學習策略、批判反思學習策略以及社區服務學習策略。上述策略的共同特點是在課程實施中整合了公民知識...
(3)符合公共需要的政策和計畫通過集體努力和協作的過程,能夠最有效地、最負責任地得到貫徹執行。為了實現集體的遠景目標,下一步就是要確定角色和職責,並擬定具體的行動步驟,將各方力量集中到實施計畫的過程中。通過參與和推動公民教育計畫、培養更多的公民領袖,政府就可以激發公民的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進而演變成...
第二章近年來國內外公民參與的研究狀況 第一節國外近年來公民參與理論研究的主要路徑 第二節國內近年來公民參與的研究狀況 第三章公民資格與公民性:發展中的公民參與角色與身份認同 第一節公民資格理論及發展:有序參與需要怎樣的公民精神 第二節走向積極的公民資格:有序參與中的公民教育與學習 第三節有序參與中...
透過教育,我們又能讓國家未來的公民長成什麼樣貌?二○一五年由多所高中生聯合發起的「反課綱運動」,讓台灣社會驚覺這世代的青年和過去不同了;這群年輕人不再只是躲進書堆里念書,背負升學壓力的「順民」,而是積極參與社會、追求更好社會的熱血「公民」!而讓這群高中生有能力接觸並關注公民議題、反思、行動的...
6.3.1 公民身份意識教育對於民主制的功能 6.3.2 公民權利意識教育對於民主制的功能 6.3.3 公民義務意識教育對於民主制的功能 6.3.4 公民參與意識教育對於民主制的功能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張宜海,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公民教育、倫理學,已經出版專著《公民學》、《論公民德性》等多部。現任鄭州大學公共...
第七章我國刑事立法過程中公民參與的巨觀完善 第一節經濟方面的完善對策 一、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概況 二、經濟發展對於公民參與刑事立法的促進 三、推動公民參與刑事立法的經濟舉措 第二節民主、法治方面的完善舉措 一、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二、促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第三節文化方面的應對之舉 一、推行公民教育 二、...
第二節 清末民初公民意識發展演變的特點 一、國民奴性之批判及國民性探討 二、新民觀的出現及反思 三、權利觀念的發展及嬗變 四、新文化時期及五四運動的新思潮 第三節 清末民初公民意識發展的影響因素 一、傳統封建小農經濟的束縛 二、儒教倫理道德的長期浸淫 三、臣民文化的深刻影響 四、政治參與匱乏及其思想...
現代社會與公共生活 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下,道德教育塑造的是履行義務,遵守服從的"老百姓",而現代社會和市場經濟需要的是積極參與公共生活,敢於捍衛和擴展自己權利的公民。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面臨巨大挑戰,如何走出困境、成功轉型,是教育界必須面對的難題。而公民教育是一個政治中性的概念,...
第一節 調整州公民教育政策 一、完善課程標準 二、修訂畢業要求 三、實施評估與績效 第二節 頒布公民教育法規 一、加快公民教育立法 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第三節 加強公民參與措施 一、加強投票教育 二、其他公民參與措施 第四章 9·11事件後美國社會對公民教育的反思與實踐 第一節 “9·11”事件後學者關於...
第四章如何認同(二)——公民參與與自治 一、公民參與是必需的嗎?二、公民參與的總體分析 三、公民參與的場域分析 四、公民參與的角色分析 五、私域與自治 第五章如何認同(三)——公民教育 一、為什麼開宗明義是價值多元主義 二、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三、公民教育綱領 第六章全球化場域下的公民身份認同 一、...
從傳統政治體系到現代民主政治體系轉變公民理性發展的政治機制;我國公民理性發展的歷程及演變邏輯;如何建構和完善現代公民教育體系來培養公民理性;如何通過政治社會化渠道來普及公民理性;如何建立健全公民參與實踐來增強公民理性的體驗;如何通過推進社會公共領域發展來提升公民理性。
一、文化與公民文化 二、阿爾蒙德的公民文化理論及其啟示 三、當代中國公民文化建設的理論關注 四、當代中國公民文化構建的路徑選擇 第三節公民教育:積極公民身份培育的社會渠道 一、公民教育與相關概念的關係 二、當代中國公民教育的現實困境 三、加強我國公民教育的對策探索 第四節公民參與:積極公民身份培育的實踐策略...
1.重大意義:志願服務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宗旨和理念,是公民參與社會建設、服務社會需求、承擔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方式。發展志願服務事業,對於在全社會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員民眾參與公共管理、服務社會發展大局,提高公民素質,實現在民本岳陽和諧崛起道路上新的...
2015 葉王蓓:《中學德育科教師教育轉化的幾點思考》, 《中國教育學會分會德育學術委員會201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4 葉王蓓:《國際組織公民教育模式反思: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地區領袖培訓項目為例》,《比較教育研究》,第10期。2013 葉王蓓:《美國電影和愛國主義教育:一個中國視角》,《美國-中國教育評論》...
所以,公民社會是人們必需的公共空間,而公民間互助利他、奉獻服務、團結友愛的公益精神為維繫這一空間的生成提供著強有力的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並在互構的過程中傳播著公益精神的可貴品質,因而兩者在公共生活中維繫著同源互構的關係,一方面公益精神是公民參與公民社會建設的思想基礎,另一方面則是公民社會為現代公益...
民主的回歸與基層公共治理——以杭州市民主促民生為例 政治信任流失的可能風險及理性認知 群體性行動、公民參與與地方公共決策過程之轉型 政府智庫與民間智庫的合作 國家治理視野中的公民教育:文化資本的維度 試析WTO爭端解決機構對我國涉案國內法的審查 累犯制度的演變及解讀 家庭價值觀的變遷:去傳統化?生活信念及其...
將自治放置在美國實踐中予以還原,其不僅不是一種離心力,事實上還可能成為提升治理能力、培育公民理性、構建國家認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路徑,其中不乏之於公法之反思與發展尤為重要的法治經驗和政治理性。作者簡介 張曉燕,1982年生,雲南人,中國政法大學行政法學博士(2001-2011),中國政法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11、2012:新媒介素養教育與公民參與教育融合分析,思想理論教育(9)12、2012:經典教育融入學校理想人格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能途徑,教育科學研究(11)13、2012:經典德育缺失問題診斷及建議——由“杜甫很忙”引發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11)14、2012:以敬畏之心看經典文化——“杜甫很忙”的反思,中國德育(9)15、...
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一個分析框架 社會質量理論:一個研究綜述 論執政黨執政的基本原則和影響因素 協同治理:大型體育場館公益性與經營性的共濟 微博問政與公民參與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意識形態安全 中國道路與全球視野下的國家治理 民主化悖論 一一世界政治新生態與中國道路 樹立道路自信,突破話語...
傳統家庭對於個體和社會的影響引起了社會與學界的反思與討論,也受到研究者的關注。有研究發現,家庭中的多種因素與兒童的心理發展有明顯關係,不良甚至病態的家庭結構會阻礙子女社會化及身心健康發展。新出現的“家庭網”是指有親屬關係的家庭之間所組成的社會網路,形成了對家庭小型化、核心化的補充。家庭中的成員角色...
基本權利義務是指那些表明公民在國家基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關係中所處法律地位的權利和憲法規定的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律責任。基本權利有以下特徵:(1) 基本權利表明公民的憲法地位。基本權利的行使與基本義務的履行構成公民在國家中的憲法地位。憲法地位是公民參與國家管理,實現其主體意志的基礎,是公民行為合憲性的...
跨文化對話與公民社會/〔中〕樂黛雲 〔法〕皮埃爾·卡藍默 大學改革與公民教育 ——19世紀以來的教育體制反思 大學:神聖的教育和神聖的責任/〔法〕愛德加·莫蘭 〔中〕趙毅 全民教育,幫助個人與社會迎接挑戰(1)/〔中〕藍建 〔中〕張彥春 全民教育,幫助個人與社會迎接挑戰(2)/〔中〕張彥春 〔中〕朱寅 〔...
從而推動形成了全球氣候治理中與國際機制相互補充的地方機制;第二,其採取的網路治理方式能夠充分尊重城市的自主性,從而使得全球氣候治理適應於不同的地方環境,增進氣候治理的靈活性和可行性;第三,以城市作為中介和橋樑將全球議題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推進了全球氣候治理方面的公民教育和公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