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年
先是
景雲二年(七一一)三月,以
宋王成器女為
金山公主,許嫁
突厥默啜子。
太極元年(七一二)正月二十五日默啜子揚我支來,睿宗御安福門,以
金山公主示之。不久,睿宗傳位,婚約竟中止。
幽州大
都督薛訥鎮幽州十餘年,吏民安之;未嘗舉兵出塞,虜亦不敢犯。與
燕州刺史
李璡有隙,璡毀之於
劉幽求,幽求薦左羽林將軍孫佺代之。
太極元年(七一二)三月,以孫佺為幽州
大都督,徙訥為并州長史。
延和元年(七一二)六月九日,右
散騎常侍武攸暨卒,追封定王。攸暨,士棱孫,武后從侄,自右衛中郎將娶
太平公主,
中宗時積官至司徒。沈靜和厚,於時無爭,專自奉養,故武、韋外戚之禍迭起,攸暨皆不與。
太平公主作亂,攸暨已先卒。
孫佺襲奚,全軍皆覆
太極元年(七一二)三月,孫佺為幽州大
都督以代
薛訥。
延和元年(七一二)六月,佺帥左驍衛將軍
李楷洛、左威衛將軍周以悌發兵二萬、騎八千,分為三軍以襲奚酋李大酺。大酺於
景雲元年(七一0)曾遣使貢方物,與中國本相安,與
薛訥亦無忤。故將軍烏可利諫佺曰:“路險而天熱,由幽州往襲
營州,必敗。”佺曰:“
薛訥在邊十餘年,竟不能為國家恢復
營州(今遼寧朝陽),今乘其無備,往必有功。”乃使楷洛帥騎兵四千前行,路遇奚騎兵八千,楷洛戰不利,待救。然佺怯懦,不敢救而引兵還,奚兵追之,
唐兵大敗,佺背倚冷陘(山名,今朝陽南)列方陣以守。大酺使人謂佺曰:“朝廷已與我和親,今大軍為何而來?”佺謊稱“我奉命來撫慰,楷洛違令與你們作戰,我將斬之以謝過。”大酺曰:“既然如此,你有何信物可以證明?”栓蒐集軍中絹帛共萬餘段作為賞金,加上紫袍,金帶、魚袋等物賜給大佺,大佺也假說:“請將軍南歸,而不相擾。”佺軍已經喪膽,一聽後撤,隊伍大亂,奚軍乘勢追擊,佺與以悌被俘,全軍覆滅。大酺獻俘於
突厥,默啜殺佺與以悌。唯楷洛、可利二人逃歸。
延和元年(七一二)七月,彗星出西方,入太微,
太平公主使術者謂睿宗曰:“彗星入太微,主帝座有災,皇太子將為天子。”(意思是說,太子將弒君篡位)睿宗不省,曰:“傳位避災,我意已決。”太子聞之,急馳入叩頭曰:“臣以微功,越過諸兄為太子,日夜不安,不知陛下為何急於傳位?”睿宗曰:“吾之所以得天下,皆汝之力,今帝座有災,故傳位於你,轉禍為福,你懷疑什麼?”太子仍苦辭,睿宗曰:“你是孝子,為何一定要等我死後在柩前即位呢?”太子只得流涕而出。二十五日,睿宗下詔正式傳位於太子。八月三日,
玄宗即位,尊睿宗為
太上皇。上皇自稱曰“朕”,命曰“誥”,五日一受朝於
太極殿;皇帝自稱曰“予”,命曰“制”(武后名曌,音照,避“詔”而稱“制”),日受朝於武德殿。
太平公主勸睿宗雖然傳位,仍宜主大事,故三品以上官任命及重大刑案仍取決於上皇,余皆決於皇帝。七日
改元先天,赦天下。
新置渤海、恆陽、懷柔三軍
先天元年(七一二)八月八日於
莫州北置渤海軍(今河北任丘),於恆、定州境置恆陽軍(今河北正定及定縣一帶),於媯、
蔚州境置懷柔軍(今河北懷來、
蔚縣之間),共屯兵五萬,以御奚、契丹。
玄宗初即位,宰相多
太平公主之黨,
劉幽求與右羽林將軍張瑋謀以羽林兵誅之,使瑋密言於玄宗曰:“宰相
竇懷貞、
崔湜、
岑羲皆公主推薦,日夜為公主謀畫,若不早誅,來日恐驚上皇。”
玄宗深以為然。不料瑋偶泄其謀於
侍御史鄧光賓,
玄宗大懼,立報上皇定奪。
先天元年(七一二)八月十九日,下幽求等於獄,有司奏言“幽求等離間骨肉,罪當死。”
玄宗於上皇前言幽求有大功(誅
韋後、立睿宗),不可殺。二十六日,流幽求於
封州(今廣東封開縣)。
崔湜遙囑廣州都督
周利貞,使殺之。幽求路過
桂州(今廣西桂林),桂州都督
王晙預知湜與利貞之謀,留幽求不遣;利貞屢移文索幽求,晙不應。利貞上奏,湜屢逼晙遣幽求至流所;幽求亦謂晙曰:“公拒執政(指湜)而保流人,勢不能全,徒受連累。”因固請赴廣州。晙曰:“您所犯罪,並不能禁止朋友不與您往來,我即使因你而獲罪,也無所恨。”竟堅拒不遣。明年公主與湜死,幽求竟得免。
西突厥大、小部族甚多,大者如鐵勒、
薛延陀、阿史那,中者如
拔野古、仆骨、同羅,小者如處月,處密,“
沙陀”者,處月之別支,姓朱邪;“金山”即金莎山(阿爾泰山之南)。
先天元年(七一二)十月,居金山之
沙陀突厥遣使入貢。開元二年(七一四)十二月入朝。
五代時,後唐、後晉,後漢之君皆出
沙陀族。
奚、契丹寇漁陽
孫佺等為
突厥默啜所殺,唐乃出
宋璟為幽州
都督。
先天元年(七一二)十一月二十日,奚、
契丹二萬騎寇漁陽(今河北
薊縣),宋璟初至,閉城不出,虜大掠而去。是時唐
西域及
吐蕃界漸寧靖,而
突厥、奚、
契丹連歲滋擾,於是上皇誥遣皇帝巡邊,西自河、隴,東及燕薊,以
朔方大總管、
兵部尚書郭元振為右軍大都督,以并州長史
薛訥為中軍大都督,以幽州都督
宋璟為左軍大都督,選將練卒,整軍經武,以固邊防。
休璟名璇,以字行,始平人。舉明經
高第,高宗時,累官靈州都督,陳方略,請復四鎮。
聖歷中,都督涼州,大破吐蕃。累拜
太子太師。以儒者號知兵,自
碣石逾四鎮,其間綿延幾萬里,山川夷險,障塞之要,皆能言之,故行師料敵未嘗敗。卒謚忠。
宋之問卒
之問(六五六?至七一二)字延清,汾州人。武后時,累轉
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以媚附
張易之貶嶺南,逃歸。附武、韋,
景龍中,官考功員外郎。後諂
太平公主,以賕賄罪,左遣越州長史。睿宗時,流嶺南,賜死。之問工詩,與
沈佺期齊名,世稱沈、宋。
大事
(1)春,正月,辛巳,睿宗祀南郊,初因
諫議大夫賈曾議舍祭天地。曾,言忠之子也。
(1)春季,正月,辛巳(十一日),唐睿宗到南郊合祭天地,這是首次採用
諫議大夫賈曾提出的建議。
賈曾是賈言忠的兒子。
(2)戊子,幸東,耕藉田。
(2)戊子(十八日),唐睿宗到水東面,親耕藉田。
(4)乙未,上御安福門,宴突厥楊我支,以
金山公主示之;既而會上傳位,婚竟不成。
(4)乙未(二十五日),唐睿宗在安福門設宴款待
突厥可汗默啜之子楊我支,把
金山公主叫出來讓他看了看;不久就趕上唐睿宗將帝位傳給太子
李隆基,因而這樁婚姻終於沒有結成。
(6)二月,辛酉,廢右御史台。
(6)二月,辛酉(二十二日),唐睿宗下詔撤消右御史台。
(7)
蒲州刺史
蕭至忠自托於
太平公主,公主引為
刑部尚書。華州刺史
蔣欽緒,其妹夫也,謂之曰:“如子之才,何憂不達!勿為非分妄求。”至忠不應。欽緒退,嘆曰:“九代卿族,一舉滅之,可哀也哉!”至忠素有雅望,嘗自公主第門出,遇宋,曰:“非所望於蕭君也。”至忠笑曰:“善乎宋生之言!”遽策馬而去。
(7)
蒲州刺史
蕭至忠主動投靠
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舉薦他當
刑部尚書。
蕭至忠的妹夫華州刺史
蔣欽緒對他說:“憑您的才學,何必擔心日後不能飛黃騰達!最好不要作非分之想,鑽營求官。”
蕭至忠聽過之後沒有作聲。
蔣欽緒回去之後感嘆道:“
蕭至忠九代望門,至此一朝族滅,實在是可悲呀!”蕭至忠一向具有美好的聲望,他曾經有一次在從
太平公主家裡出來時與宋相遇,宋說:“這不是我對您所期望的。”
蕭至忠訕笑道:“宋生說得很對!”說完就急急忙忙地催馬離去。
(8)幽州大都督薛訥鎮幽州二十餘年,吏民安之,未嘗舉兵出塞,虜亦不敢犯。與
燕州刺史李有隙,毀之於
劉幽求,幽求薦左
羽林將軍孫代之。三月,丁丑,以為幽州大都督,徙訥為并州長史。
(8)幽州大都督
薛訥鎮守幽州二十餘年,當地吏民安居樂業,薛訥從未發兵出塞尋釁,胡虜也不敢入關進犯。由於
薛訥與
燕州刺史李之間有矛盾,所以李向
劉幽求詆毀薛訥,
劉幽求便推薦左
羽林將軍孫取代了薛訥的職務。三月,丁丑(初八),唐睿宗任命孫為幽州大都督,改任
薛訥為并州長史。
(9)夏,五月,益州獠反。
(9)夏季,五月,益州獠族部落反叛。
(10)戊寅,上祭北郊。
(10)戊寅(初十),唐睿宗到北郊祭祀。
(11)辛巳,赦天下,改元延和。
(12)六月,丁未,右散騎常侍武攸暨卒,追封定王。
(12)六月,丁未(初九),右散騎常侍
武攸暨去世,被追封為定王。
(13)上以節愍太子之亂,
岑羲有保護之功,癸丑,以羲為
侍中。
(13)由於
岑羲在節愍太子
李重俊的事變中,保護唐睿宗有功,唐睿宗於癸丑(十五日)任命他為
侍中。
(14)庚申,幽州大都督孫與奚酋李大戰於冷陘,全軍覆沒。
(14)庚申(二十二日),幽州大都督孫在冷陘與奚族酋長李大交戰,全軍覆沒。
是時,帥左驍衛將軍
李楷洛,左威衛將軍周以悌發兵二萬、騎八千,分為三軍,以襲奚、
契丹。將軍烏可利諫曰:“道險而天熱,懸軍遠襲,往必敗。”曰:“
薛訥在邊積年,竟不能為國家復
營州。今乘其無備,往必有功。”使楷洛將騎四千前驅,遇奚騎八千,楷洛戰不利。怯懦,不敢救,引兵欲還,虜乘之,
唐兵大敗。阻山為方陳以自固,大使謂曰:“朝廷既與我和親,今大軍何為而來?”曰:“吾奉敕來招尉耳。楷洛不稟節度,輒與汝戰,請斬以謝。”大曰:“若然,國信安在?”悉斂軍中帛,得萬餘段,並紫袍、金帶、魚袋以贈之。大曰:“請將軍南還,勿相驚擾。”將士懼,無復部伍,虜追擊之,士卒皆潰。、以悌為虜所擒,獻於
突厥,默啜皆殺之;楷洛、可利脫歸。
當時,孫統帥左驍衛將軍
李楷洛和左威衛將軍周以悌,調集步卒二萬、騎兵八千,分為三軍,襲擊奚和
契丹。將軍烏可利勸阻他說:“道路險阻,天氣炎熱,孤軍深入敵境,進行長途奔襲,一定要打敗仗的。”孫說:“
薛訥任邊鎮守將達二十餘年之久,竟然不能為國家收復
營州。現在我們乘其不備率兵前往,一定能獲得成功。”孫派
李楷洛率領四千騎兵為前鋒,李楷洛與奚族的八千騎兵相遇並交戰,唐軍失利。孫畏敵如虎,竟不敢發兵相救,反而想率部回撤,奚軍乘勝追擊,唐軍慘敗,孫依山布成方陣力求自保。李大派遣使者前來向孫質問道:“朝廷既然與我們和親,您為什麼還要率領大軍到這裡來呢?”孫回答說:“我只不過是奉敕前來招撫慰問罷了。
李楷洛不服從我的調遣,與你們交戰,請允許我將他斬首,向你們謝罪。”李大又問:“如果是這樣的話,大唐國的符信在哪裡?”孫把軍中攜帶的所有絹帛蒐集到一起,總計一萬餘段,連同大小將官的紫袍、金帶、魚帶,統統交給了李大。李大說:“請將軍回到南邊去,不要再到這裡來騷擾了。”唐軍將士十分驚懼,南撤的軍隊再也沒有任何隊形,奚軍又乘機相攻,因而潰不成軍。孫和周以悌被奚人俘獲,奚人又將他們獻給
突厥,突厥可汗默啜將兩人殺死。
李楷洛和烏可利逃回唐朝境內。
(15)秋,七月,彗星出西方,經軒轅入大微,至於大角。
(15)秋季,七月,彗星出現在西方,經過軒轅星進入太微垣,到達大角星。
(17)
太平公主使術者言於上曰:“彗所以除舊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變,皇太子當為天子。”上曰:“傳德避災,吾志決矣。”
太平公主及其黨皆力諫,以為不可,上曰:“
中宗之時,群奸用事,天變屢臻。朕時請
中宗擇賢子立之以應災異,中宗不悅,朕憂恐數日不食。豈可在彼則能勸之,在己則不能邪!”太子聞之,馳入見,自投於地,叩頭請曰:“臣以微功,不次為嗣,懼不克堪,未審陛下遽以大位傳之,何也?”上曰:“社稷所以再安,吾之所以得天下,皆汝力也。今帝座有災,故以授汝,轉禍為福,汝何疑邪!”太子固辭。上曰:“汝為孝子,何必待柩前然後即位邪!”太子流涕而出。
(17)
太平公主指使一個懂天文曆法的人向唐睿宗進言說:“彗星的出現標誌著將要除舊布新,再說位於天市垣內的帝座以及心前星均有變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應當登基即位。”唐睿宗說:“將帝位傳給有德之人,以避免災禍,我的決心已定。”
太平公主和她的同夥們都極力諫阻,認為這樣做不行,唐睿宗說:“
中宗皇帝在位時,一群奸佞小人專擅朝政,上天屢次用災異來表示警告。朕當時請求
中宗選擇賢明的兒子立為皇帝以避免災禍,但中宗很不高興,朕也因此而擔憂恐懼以至於幾天吃不下飯。朕怎么能夠對
中宗可以勸他
禪位,對自己卻不能做到這一點呢!”太子
李隆基知道這個訊息後,趕忙入宮朝見,跪在地上邊叩頭邊說:“臣因尺寸之功,就被破格立為
皇嗣,即使是做太子還擔心無法勝任,陛下又突然要將帝位傳給臣,不清楚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唐睿宗對太子說:“大唐的宗廟社稷之所以再次安然無恙,我之所以能夠君臨天下,都是由於你立下大功。現在帝座星有災異出現,所以我將帝位
禪讓給你,以便能轉禍為福,你還有什麼可疑惑的呢!”太子
李隆基還是堅決推辭不受。唐睿宗說:“你是一個孝子,為什麼非要等到站在我的靈柩前才能即皇帝之位呢!”太子只好流著眼淚走了出來。
壬辰,制傳位於太子,太子上表固辭。
太平公主勸上雖傳位,猶宜自總大政。上乃謂太子曰:“汝以天下事重,欲朕兼理之邪!昔舜禪禹,猶親巡狩,朕雖傳位,豈忘家國!其軍國大事,當兼省之。”
壬辰(二十五日),唐睿宗頒發制命,決定將帝位傳給太子
李隆基,太子上表堅決推辭。
太平公主勸說唐睿宗,最好在
禪讓之後,還要親自執掌朝政大事。於是唐睿宗對太子說:“你是不是覺得國家事務十分繁重,要讓朕幫你處理一些事務呢?想當初唐堯將帝位
禪讓給虞舜後,還要親自到各地去巡視,現在朕雖然將帝位傳給了你,哪裡就能對家國之事漠不關心呢!此後凡有軍國大事,朕還是會參予處理的。”
八月,庚子,
玄宗即位,尊睿宗為太上皇。上皇自稱曰朕,命曰誥,五日一受朝於太極殿。皇帝自稱曰予,命曰制、敕,日受朝於武德殿。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決於上皇,余皆決於皇帝。
八月,庚子(初三),唐玄宗即皇帝位,將唐睿宗尊奉為
太上皇。
太上皇自稱為“朕”,所發布的命令稱為“誥”,每五天一次在
太極殿接受群臣朝見。皇帝自稱為“予”,所發布的命令稱為“制”、“敕”,每天都在武德殿接受群臣朝見。凡涉及到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命以及重大的刑獄政務由
太上皇決定,其餘政務均由皇帝決斷。
(18)壬寅,上大聖天后尊號曰聖帝天后。
(18)壬寅(初五),朝廷為大聖天后
武則天上
尊號為聖帝天后。
(19)甲辰,赦天下,改元。
(20)乙巳,於州北置渤海軍,恆、定州境置恆陽軍,媯、
蔚州境置懷柔軍,屯兵五萬。
(20)乙巳(初八),唐玄宗決定在州以北設定渤海軍,在
恆州、定州一帶設定恆陽軍,在
媯州、
蔚州境內設定懷柔軍,駐紮五萬軍隊。
(21)丙午,立妃王氏為
皇后;以後父仁皎為
太僕卿。仁皎,下人也。戊申,立皇子
許昌王嗣直為郯王,真定王嗣謙為
郢王。
(21)丙午(初九),唐玄宗下詔將妃子王氏立為
皇后;將皇后王氏之父
王仁皎任命為
太僕卿,五仁皎是下人。戊申(十一日),唐玄宗又下詔將皇子
許昌王李嗣直封為郯王,將真定王李嗣謙封為
郢王。
(23)初,河內人
王琚預於
王同皎之謀,亡命,傭書於江都。上之為太子也,琚還長安,選補諸暨主簿,過謝太子。琚至廷中,故徐行高視,宦者曰:“殿下在簾內。”琚曰:“何謂殿下?當今獨有
太平公主耳!”太子遽召見,與語,琚曰:“
韋庶人弒逆,人心不服,誅之易耳。
太平公主,武后之子,凶猾無比,大臣多為之用,琚竊憂之。”太子引與同榻坐,泣曰:“主上同氣,唯有太平,言之恐傷主上之意,不言為患日深,為之奈何?”琚曰:“天子之孝,異於匹夫,當以安宗廟社稷為事。蓋主,漢昭帝之姊,自幼供養,有罪猶誅之。為天下者,豈顧小節!”太子悅曰:“君有何藝,可以與寡人游?”琚曰:“能飛煉、恢嘲。”太子乃奏為詹事府司直,日與游處,累遷太子中舍人;及即位,以為
中書侍郎。
(23)當初河內人
王琚參預了
王同皎等人謀殺
武三思的謀畫,事發後亡命出逃,在江都以代他人抄書為生。唐玄宗被立為太子以後,
王琚回到了長安,被選拔任命為
諸暨縣主簿,上東宮去拜謝
李隆基。
王琚走上殿廷之後,故意走得很慢,視線也放得很高,
宦官說:“殿下在帘子內。”
王琚說:“什麼殿下不殿下的?當今只有一個
太平公主!”太子聽後馬上召見他,並與他談話,王琚說:“先前
韋庶人弒帝為逆,人心不服,殺掉她是件容易事。
太平公主是武后的女兒,再加上她無比的兇狠狡猾,大臣們大多秉承她的旨意辦事,我對此十分擔憂。”太子拉他與自己同坐在一張榻上,流著眼淚對他說:“現在父皇的兄弟姊妹中,就只有一位
太平公主了,如果把這些事稟告父皇的話,恐怕會讓他老人家傷心,可如果不去稟告,又擔心她所造成的危害會越來越嚴重,這可怎么辦呢?”
王琚回答說:“天子所講究的孝道,與平民百姓不同,應當考慮的是宗廟社稷的安危。蓋主是漢昭帝的姐姐,將昭帝從小養大,有了罪也還是要殺掉。治理天下的人,怎么能顧及小節呢!”太子很高興地問他:“您有什麼本事可以和寡人在一起呢?”
王琚回答說:“我既擅長煉丹,又能詼諧嘲謔。”於是太子奏請唐睿宗將
王琚任命為詹事府司直,每天與他交往相處,並逐漸將他提拔為太子中舍人;等到太子即位之後,又任命他為
中書侍郎。
是時,宰相多太平公主之黨,劉幽求與右
羽林將軍張謀以羽林兵誅之,使密言於上曰:“
竇懷貞、崔、
岑羲皆因公主得進,日夜為謀不輕。若不早圖,一旦事起,
太上皇何以得安!請速誅之。臣已與幽求定計,惟俟陛下之命。”上深以為然。泄其謀於侍御史鄧光賓,上大懼,遽列上其狀。丙辰,幽求下獄。有司奏:“幽求等離間骨肉,罪當死。”上為言幽求有大功,不可殺。癸亥,流幽求於
封州,張於峰州,光賓於
繡州。
這時,宰相大多數是
太平公主的黨羽,
劉幽求與右羽林將軍張謀劃調集羽林兵將他們一網打盡,並讓張秘密地對唐玄宗說:“
竇懷貞、崔、
岑羲等人都是依仗太平公主才爬上宰相職位的,他們時時刻刻都在策劃如何作亂。如果陛下不早點除掉他們,一旦事變突然發生,
太上皇怎么能平安呢!請快些誅殺他們。臣已經與
劉幽求定好了計策,就只等陛下下命令了。”唐玄宗認為他說得很對。但事後張將這一計謀泄露給了
侍御史鄧光賓,唐玄宗知道以後十分害怕,急忙將
劉幽求等人的罪狀開列出來上奏了
太上皇。丙辰(十九日),
劉幽求被逮捕下獄。負責審理此案的官員上奏道:“
劉幽求挑撥離間陛下骨肉,應當判處死刑。”唐玄宗又為劉幽求等人向
太上皇求情,說劉幽求為大唐朝廷立過大功,不能判處死刑。癸亥(二十六日),唐睿宗將
劉幽求流放到封州,將張流放到峰州,將鄧光賓流放到州。
初,崔為襄州刺史,密與譙王重福通書,重福遺之金帶。重福敗,當死,張說、
劉幽求營護得免。既而附
太平公主,與公主謀罷說政事,以
左丞分司東都。及幽求流封州,諷廣州都督周利貞,使殺之。
桂州都督王知其謀,留幽求不遣。利貞屢移牒索之,不應,利貞以聞。屢逼,使遣幽求,幽求謂曰:“公拒執政而保流人,勢不能全,徒仰累耳。”固請詣廣州,曰:“公所坐非可絕於朋友者也。因公獲罪,無所恨。”竟逗遛不遣。幽求由是得免。
起初,崔在作襄州刺史時,曾給譙王
李重福秘密寫信,李重福也曾將金帶送給他。
李重福起兵失敗後,崔是應該被判處死刑,由於張說和
劉幽求的多方保護才得以免死。不久以後崔便投靠了
太平公主,與太平公主謀劃罷免了張說的宰相職務,將他降為
尚書左丞並派往設在東都洛陽的中央官署任職。等
劉幽求被流放到封州以後,崔暗示廣州都督
周利貞殺掉劉幽求。桂州都督王得知這一陰謀以後,便將
劉幽求扣留在自己手裡,不往廣州傳送。
周利貞屢次發出索要
劉幽求的公文,王都不予理睬,周利貞便將此事上奏給了朝廷。崔屢次催逼王,讓他遣送
劉幽求。
劉幽求對王說:“您違抗當權宰相的命令而保護一個被流放的人,勢必無法保全,只不過是讓您受牽連罷了。”於是堅決地請求王放他到廣州去,王向他解釋說:“您所犯的罪過還不至於讓朋友與你絕交。我王為國家的事而獲罪,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最終還是一直將
劉幽求留在桂州,沒有遣送到廣州。
劉幽求因此而得以倖免。
(24)九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24)九月,丁卯朔(初一),出現日食。
(25)辛卯,立皇子嗣升為陝王。嗣升母楊氏,士達之曾孫也。王后無子,母養之。
(25)辛亥(二十五日),唐玄宗將皇子李嗣升立為陝王。李嗣升的母親楊氏,是隋朝納言
楊士達的曾孫女。由於王皇后沒有親生兒子,所以像母親一樣地撫養他。
(26)冬,十月,庚子,上謁太廟,赦天下。
(26)冬季,十月,庚子(初四),唐玄宗到太廟謁見列祖列宗,頒敕
大赦天下。
(27)癸卯(初七),唐玄宗到新豐,在
驪山腳下狩獵。
(28)辛酉,
沙陀金山遣使入貢。沙陀者,處月之別種也,姓朱邪氏。
(28)辛酉(二十五日),西域
沙陀金山派遣使者入朝進獻貢品。
沙陀是處月族的一個別支,姓朱邪氏。
(29)十一月,乙酉,奚、契丹二萬騎寇漁陽,幽州都督宋閉城不出,虜大掠而去。
(29)十一月,乙酉(二十日),奚與契丹合兵二萬人進犯漁陽,幽州都督宋關閉城門,沒有出城迎戰,奚與契丹大肆擄掠之後撤軍。
(30)上皇誥遣皇帝巡邊,西自河、隴,東及燕、薊,選將練卒。甲午,以幽州
都督宋為左軍大總管,并州長史薛訥為中軍大總管,朔方大總管、兵部尚書郭元振為右軍大總管。
(30)
太上皇唐睿宗發布誥命,派唐玄宗出巡邊境,巡視的地區西自河、隴,東到燕、薊,巡行中將選擇將帥、訓練士卒。甲午(二十九日),唐玄宗任命幽州
都督宋為左軍大總管,并州長史薛訥為中軍大總管,朔方大總管、兵部尚書郭元振為右軍大總管。
日知在官,不行捶撻而事集。刑部有令史,受敕三日,忘不行。日知怒,索杖,集群吏欲捶之,既而謂曰:“我欲捶汝,天下人必謂汝能撩
李日知嗔,受
李日知仗,不得比於人,妻子亦將棄汝矣。”遂釋之。吏皆感悅,無敢犯者,脫有稽失,眾共謫之。
李日知在擔任
刑部尚書職務時,從來不用刑杖責打誤事的官吏,但刑部的各項任務也都能夠圓滿地完成。曾經有一位令史在接到皇帝敕令三天后,竟然忘記去貫徹執行。
李日知十分生氣,派人找出刑杖,然後集合所有的官吏,準備責打他,過了一會卻又說道:“我如果下令責打你,天下人一定要說你能夠惹我李日知生氣,再說因延誤公務而受到我李日知的杖責,與受到別人的責罰不同,恐怕連你的老婆孩子也要拋棄你了。”於是便放過了他這一次。所有的官吏都非常感動,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於違犯規章,一旦有誰出現稽誤失職行為,所有的人都會一起譴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