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規雁
- 作品別名:歸雁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卷228_41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版本一,版本二,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風格,寫作特點,寫作格式,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版本一
規雁(歸雁)
東來萬里客,
亂定幾年歸。
腸斷江城雁,
高高正北飛①。
版本二
歸雁
春來萬里客,
亂定幾年歸?
腸斷江城雁,
高高向北飛①。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在奉先(今陝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陝西富縣境),隻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後的長安。公元757年(德二年)四月,他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自此他對現實政治十分失望,拋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這首詩就是杜甫自梓州還成都時所作。
作品鑑賞
“春來萬里客,亂定幾年歸?”點明了時間和客居情況,表達急切渴望回歸故鄉的心情。安史之亂以後,八年來,杜甫帶著一家老小背井離鄉,從長安、洛陽、秦州輾轉流離到四川成都。所以詩中“春來”二字亦作“東來”。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閬州飄泊時,就已經作好了準備,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峽,以便回河南老家。但由於老朋友嚴武第二次到成都任東西川節度使,邀請杜甫到成都,於是打消了出峽的念頭,舉家重新遷回成都草堂居住。“萬里客”三字,飽含著經年奔波的淒楚況味和濃烈的鄉思之情。此時,安史之亂已經平息,按說應當回家了。他在不久前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浦起龍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就滿懷激情地表示過:“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如今又來到成都,早就縈繞於懷的回鄉之願,不知要到何年才能實現?一個問句,表現了詩人渴望回鄉而不能的急迫心情。
正當詩人為鄉情所苦、愁思百結的時候,一隊隊大雁正從濱臨錦江的成都上空,高高地向北歸飛。“高高”有自由自在、暢通無阻之意。大雁北飛之地就是中原地帶,它既是作者故鄉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權的所在地。詩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鄉,而自己卻多年滯留異地,不禁愁思縷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