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起龍

浦起龍

浦起龍(公元1679一1762年),字二田,號孩禪,自署東山外史,晚號三山傖父,時稱山傖先生,今江蘇無錫人。雍正八年(1730年)進士,曾官雲南昆明五華書院山長和江蘇蘇州紫陽書院教授,撰有《讀杜心解》、《古文眉詮》等作品。

基本介紹

  • 本名:浦起龍
  • 別稱:山傖先生
  • 字號:字二田,號孩禪
  • 所處時代:清代
  • 出生地:無錫縣上福鄉(今厚橋鄉)前澗村
  • 出生時間: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
  • 去世時間: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 主要作品:《古文眉詮》《史通通釋》等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讀杜心解,史通通釋,藏書故實,

人物生平

浦起龍,生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無錫縣上福鄉(今厚橋鄉)前澗村人。幼時口訥,好讀書。康熙三十七年中秀才。翌年鄉試落第。此後屢試不中,困頓場屋30餘年,靠在鄉坐館為生,並創作《讀杜心解》。
浦起龍像浦起龍像
雍正七年中舉,次年中進士,3年後授揚州府學教授,但因父病故未能赴任。雍正十二年,浦起龍應邀赴雲南昆明擔任五華書院的山長(即院長)。工作之餘,繼續收集不同版本的古籍評註本,為日後撰寫《古文眉詮》奠定了基礎。乾隆二年 (1737年) 回到家鄉無錫。乾隆四年出任蘇州府學教授,主紫陽書院。清代著名學者王昶錢大昕,經史學家王鳴盛為諸生時均受業其門下。
他一面講學,一面著手對《左傳》、《國語》、《國策》、《楚辭》、《文選》、《文苑英華》等14種古籍的歷代評註進行校勘,參照不同版本補脫去衍,修正錯謬,匯集各家注釋,自己又詳加評註,歷時17年,匯集成79卷的《古文眉詮》,對古籍校勘有相當高的成就。該書於乾隆六年付梓開雕,3年刻成。
乾隆十年,因年老辭職回家,著手校勘、研究唐劉知幾的《史通》,並寫作《史通通釋》。歷時7年,5易其稿,8次修改方始竣工。乾隆十五年,應無錫知縣王鎬邀請,與同邑華希閔、顧棟高等共修《無錫縣誌》。乾隆二十七年逝世,終年83歲。遺作尚有《釀蜜集》、《三山老人不是集》等。

個人作品

讀杜心解

早年由於科場受挫,浦起龍對八股文漸感厭倦,轉而欣賞杜甫詩作,潛心進行研究。康熙六十年夏,積10多年的研究成果,開始撰寫《讀杜心解》,於雍正二年(1724年)寫成。此書為杜詩研著中的一部創新之作。
浦起龍
它注重從考證歷史背景入手去解釋杜詩,因此疏釋比較中肯,並能糾正一些注釋者的疏舛。乾隆帝刊布的《唐宋詩醇》中多處採用《讀杜心解》的觀點。

史通通釋

浦起龍熟悉歷史文獻掌故,服膺劉知幾評史的卓然有識,立志研究和注釋《史通》。他依據西江郭孔延《史通評》本和大梁王損仲的《史通訓故》本,互相參稽。凡有疑竇,他就採摭各種史料,加以甄別抉擇,細心考索,然後用簡明扼要的文字寫出注釋史通的條文,真正做到字斟句酌,深入淺出。當他撰寫的稿子就緒時,得見北平王叔琳的《史通訓故補》,於是又據之參考,修改和補充了一些釋解的條文。如此浦氏著述《通釋》,孜孜不倦,用力極勤,前後共歷八年的時光,易稿五次後又復加匣定,至乾隆十七年才刊刻行世,這時他已是年過古稀了。
《史通通釋》書影《史通通釋》書影
浦氏的《通釋》一書,標立了“釋”、 “按”等名目,並各訂立體例,使釋、按互相為用,目的是輔助讀者領會《史通》原文。它以內容詳贍、徵引的材料繁富而見稱。但是《通釋》隨意改變《史通》原文,致引起學者們的非議。此外,書中疏釋與評語雜揉成文,造成注釋體例的不純。且浦氏一人的見識畢竟是有局限的,在釋、按中疏忽和錯誤的地方也往往存在。然而,綜觀全書,瑕不掩瑜。
《通釋》是浦氏自出機杼的作品,而讀《史通》者賴有它的點撥,能加深對《史通》原文的理解,遇有疑難,觸處都可冰釋。浦氏《史通通釋》可以說是傳播《史通》的得力之作。

藏書故實

清藏書家。字二田,號三山傖父,孩禪,自署東山外史,晚號三山傖父,時稱山傖先生,金匱(今江蘇無錫)人。雍正八年(1730)進士,官蘇州府學教授,歷主五華、紫陽書院講席,弟子數百,尊稱“二田先生”。平生肆力於搜古爬奇,丹黃甲乙一生,積數十年。弟子問其經史之疑,則舉出此典故來自某書、某卷,甚至某頁,檢索後無一誤。有老屋三間為“寧我齋”,擁有圖書萬卷,宋本書數種,如《普濟方》、《孟東野集》、《荀子》、《長源先生集》等。
學者王鑑曾致函稱:浦氏藏書之富,不減劉氏之墨莊、張氏之書樓。對珍本圖書亦願意出借給學者閱覽,王鑑稱其“高懷雅致,超出庸流”。藏書印有“錫山浦氏珍藏”、“浦氏賁菽賞齋”等。歷時7年寫成《史通通釋》,另有《讀杜心得》、《古文眉詮》、《釀蜜集》、《不是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