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雁(杜甫詩作)

歸雁(杜甫詩作)

《歸雁》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安史之亂平定後,杜甫羈旅蜀地,不能及時返鄉,當詩人為鄉情所苦、愁思百結的時候,看見隊隊大雁向北歸飛向中原地帶,詩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鄉,而自己卻多年滯留異地,不禁愁思縷縷。

此詩寄託了深切的鄉思感情,並流露出對朝廷的繫念和對國事的關心。全詩情景交融,構思精巧,先賦後興,獨具特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歸雁》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歸雁
東來萬里客,亂定幾年歸?
腸斷江城雁,高高向北飛。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東來:詩中的“東來”,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作“春來”解。
②萬里客:作者自指。作者故鄉洛陽成都東北。
③亂:指安史之亂;
④幾年:猶如何時、幾時的意思;
⑤腸斷:指極度悲哀傷心;
⑥江城:指梓州。

白話譯文

春天來了,我這個遠離家鄉的人,什麼時候才能回家呢?最讓我悲傷的是,連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飛去,而我卻挪不動步呢。

創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亂”雖已平定,但吐蕃入侵、藩鎮作亂,外患內憂,國事仍很動盪。次句“亂定幾年歸”,表現了作為“萬里客”的詩人,急切渴望回歸故鄉的心情。安史之亂後,杜甫帶著一家老小背井離鄉,從洛陽、東經關中流離到秦州,再輾轉流離到四川成都。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閬州飄泊時,就已經作好了準備,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峽,以便回河南老家。但由於老朋友嚴武第二次到成都任東西川節度使,邀請杜甫到成都,於是打消了出峽的念頭,舉家重新遷回成都草堂居住。杜甫在離故園越來越遠的時候寫了這首《歸雁》。此詩寫作具體時間說法不一,仇注杜詩,將其系在廣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再回成都時作。按浦起龍《讀杜心解》,定為三歷三年(768年)出峽後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詩四句,前兩句:“東來萬里客,亂定幾年歸”,感事傷時,直抒胸臆。首句的“東來”,指自東川梓州赴西川成都。萬里客”是詩人對自己被貶華州、客秦州、寓同谷、入西蜀、避亂梓閬一系列顛沛流離生活的藝術概括。足見行路之遙、流離之苦。詩中“東來”二字亦作“春來”。“萬里客”三字,飽含著經年奔波的淒楚況味和濃烈的鄉思之情。此時,安史之亂已經平息,按說應當回家了。他在不久前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就滿懷激情地表示過:“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洛陽。”如今又來到成都,早就縈繞於懷的回鄉之願,不知要到何年才能實現?一個問句,表現了詩人渴望回鄉而不能的急迫心情。
歸雁歸雁
末句正是申明“腸斷”之故。正當詩人為鄉情所苦、愁思百結的時候,一隊隊大雁正從濱臨錦江的成都上空,高高地向北歸飛。“高高”有自由自在、暢通無阻之意。大雁北飛之地就是中原地帶,它既是作者故鄉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權的所在地。詩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鄉,而自己卻多年滯留異地,不禁愁思縷縷。
這首詩短小精悍,含義雋永,餘味無窮。這原因,一方面是詩人將自己的一片真情,融於字裡行間,在平易樸實的語言裡,蘊含著強烈的激情。另一方面,寫歸雁的詩,往往都是先從大雁本身著筆,然後再抒發議論,然而這首詩卻是先寫思歸的心情,一開始就直抒胸懷,先給讀者一個思鄉的強烈印象,然後再將描寫的筆觸對準空中的大雁,讓生動的形象去充分體現作者的思想,給人以具象化的感覺,先賦而後興。不僅使情景交融,也使思鄉戀國之情表達得更為強烈,更為深長。另外,在絕句格式上,這一首採用了對起散結的方式。盛唐絕句重散行,四個散句起承轉合,句與句之間不講究對偶。而此詩一、二句用了對偶。後兩句用散句,又純任天然。這樣,在形式上把精巧與自然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讀來節奏優美,“神味高遠”(浦起龍語)。杜甫“常常把絕句作為遣興手段,即興漫成,但這並不妨礙他在形式上有意識進行多種嘗試。”(周嘯天《唐絕句史》)從這首五言絕句中,也可以看出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態度。

名家點評

浦起龍,《讀杜心解》卷六之下註:“神味高遠。舊編廣德二年(764年)自梓、閩還成都作,則‘東來’字不合。”
仇兆鰲,《杜詩詳註》卷一三云:此指《歸雁》詩是托物以寓意。“東來客”,赴成都。見江雁北飛,故鄉思彌切耳。
王嗣夷,《杜臆》卷之六云:“亂定幾年歸”謂如此之亂,定是何年可歸也。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漢族,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聖”,現實主義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唐肅宗時,杜甫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為“詩聖”。
杜甫像杜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