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產率提升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全要素生產率提升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全要素生產率提升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是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富華。

基本介紹

  • 書名:全要素生產率提升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作者:袁富華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全要素生產率提升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結果表明,較低的全要素生產率和近年來全要素生產率貢獻的下降,說明處於轉型時期的中國經濟仍然是以資本驅動為主,資本貢獻份額過高抑制了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成長的促進作用。《全要素生產率提升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為,實現全要素生產率提升,關鍵在於:(1)必須有新知識要素供給和市場制度激勵,才能突破傳統生產過程的結構性減速,提升全要素生產率;(2)要注重長期增長過程中生產模式升級與消費模式升級的協同性,實現消費、生產結構互動升級;(3)打破行政干預所導致的橫向、縱向分割,切實發揮經濟網路的集聚效應和關聯效應,疏通知識部門和知識過程的分工深化,創新外溢渠道;(4)強化政府在知識網路建設、疏通和新要素培育方面的功能。

圖書目錄

一全要素生產率國際標準核算方法綜述
(一)全要素生產率:界定與方法
(二)全要素生產率核算方法與比較
(三)全要素生產率文獻與評述
二中國全要素生產率水平測算與跨國比較研究
(一)估算方法與數據說明
(二)估算結果說明
(三)跨國比較研究
三經濟成長的結構性衝擊與增長效率:國際比較的啟示
(一)文獻述評與增長核算框架
(二)長期增長中的要素動態與國際經驗事實
(三)長期增長的效率分析:中國經濟成長趨勢與增長效率問題
(四)結語與討論
四新要素供給、知識生產消費一體化與全要素生產率提升
(一)知識生產消費一體化過程
(二)通用技術與知識生產的兩部門模型
五基本制度環境、要素協同與全要素生產率增長
(一)全要素生產率下降與資源配置低效率
(二)低效率的制度根源及其機理
六結論與建議
(一)以全要素生產率為基準,提高增長質量,實現穩定發展
(二)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弱化干預,強化協調
(三)促進人力資本的再配置與有效使用,提高人力資本利用效率
(四)推進科、教、文、衛事業單位轉型與改革,推進服務業發展,提高增長效率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