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所有制即國家所有制,是國家代表全體人民占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形式。全民所有制經濟即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勞動民眾集體所有制是指部分勞動民眾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一種公有制形式。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賴以存在的客觀基礎,也是社會主義區別於其他社會制度的重要標誌。
產生,特點,形式,演變,經濟基礎,弊端,實質,政府關係,腐敗關係,問題,按勞分配,勞動力品,社會主義,社會階段,初級階段,作用,
產生
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已經有了全民所有制的萌芽。但主要的是在全國革命勝利以後,通過沒收控制現代工業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官僚資本而建立的,接著又通過贖買方式實現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的轉變。
中國的全民所有制經濟的財產
特點
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是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一種公有制形式,同工業、交通運輸業中高度社會化的生產力相適應的。
它的特點是:在全社會範圍內,全體勞動者在生產資料所有關係上是平等的,這不僅排除利用全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來剝削別人,而且排除了由於生產資料占有上的不平等而引起的生活富裕程度的過份懸殊,並為在全社會範圍內有計畫地組織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提供了可能。
但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相對於共產主義階段的全社會所有制來說,還是一種不成熟的全社會所有制。這是因為國營企業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單位,還有自己的局部利益,因此,企業經營好壞還同企業的局部利益和職工個人利益緊密聯繫。只有到了共產主義階段,生產資料的全民所有制,才完全成熟為全社會所有制。
形式
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之所以必須採取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的形式是由於:
第一,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是在沒收官僚資本和改造民族資本的過程中建立的,而在這一過程中始終充滿尖銳、複雜的鬥爭。只有在社會主義國家領導全體勞動人民進行堅決的鬥爭中,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才能建立,所以,必須採取國家所有制形式。
笫三,在仍然存在工農差別、城鄉差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差別的情況下,只有代表全體勞動人民利益的國家,才能正確處理勞動人民內部的矛盾,正確處理勞動人民的目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矛盾,所以必須採取國家所有制形式。
全民所有制採取國家所有制形式,不等於國家機構直接經營企業。把國家所有理解為由國家直接經營,是過去對企業管得太死太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承認企業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和經營單位,把所有權同經營權適當分開,給企業一定的自主權,才能把企業搞活。
演變
經濟基礎
近幾年有關國有企業改革是個熱門話題,儘管憲法沒有發生變化,但全民所有制這一概念已很少有人提起了。這與改革的資本主義方向是密不可分的。
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最高形式,是人類歷史上一種先進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它的出現,使一無所有的無產階級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使歷史上長期存在的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分離狀態開始得到解決,生產資料不再是剝削勞動人民而是為人民服務的手段。同時,社會主義全民所有製作為國民經濟中的領導力量,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主要組成部分,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是社會主義建設資金最主要的來源。不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是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鞏固和加強無產階級專政的重要條件。因此,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還是破壞和損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始終是一個堅持社會主義,還是復辟資本主義的重大原則問題。
從上面羅列可以看到,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至今,經濟基礎就是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本來就是屬於全體人民的。憲法規定的“國家所有”也明確就是“全民所有”。民法則從所有權的角度確定為國家所有權。同時,社會主義國營企業作為全民所有制的經濟組織,它根據國家的授權,對全民財產進行生產經營和管理,享有占有、使用和處分的權能。法律也明確了國營企業以法人資格參加民事流轉,對外獨立負財產責任。今日人們言不離口的所謂“國有企業”,所有權是屬於國家的,財產是全民的,本來就是民有的——全民所有的,這與如今“民”營企業的“民”是根本不同的。這裡並不存在所謂產權不明晰的問題。
其實,即使是1993年憲法修正案也是規定為“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與以往的憲法並無不同。而且,從中國經濟運行軌跡來看,國營企業的兩權事實上原先就是分離的:全民(國家)所有;國家授權企業作為獨立法人對其經營管理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和處分的權能。
弊端
問題在於,改革開放以來,在批所謂“一大二公”、解散人民公社的基礎上,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一方面承認“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也就是承認全民所有的、國營的企業所有權在全民和集體,另一方面又提出對全民所有的國營企業要“理順產權關係”等等,出現了“股份制”、“進一步明晰產權”、“國有小型企業,可以出租或出售給集體或個人經營”等提法。緊接著,經濟學、法學領域充斥著“全民所有就是產權不明”,“國企產權不改革不利於發展市場經濟、不利於提高生產率”等等理論,由鼓吹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進而發展到根本否認全民所有制。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逐漸從理論上和實踐上被肢解為部門所有、地區所有、企業所有,直至執政官員任期所有。十幾年間,一大批原來的全民所有制企業化為烏有。人民失去了他們的財產,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遭到嚴重的破壞。
實質
政府關係
無論申明國家具有什麼政治性質,國家的性質也不能決定所有制的性質。那么,國家所有制的實質是什麼,無疑,這不能由對象的概念邏輯地推論出來,只能通過對對象本身的現象去研究,只能從所有權運用過程中去研究。
經濟學家們認識到,由國家代替全體勞動者和整個社會的共同利益占有生產資料,絕不意味著這些生產資料是由國家政權支配和使用(見宋濤主編《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國家的任何權力,都是通過各級國家行政機構行使的。國家的雙重身份,決定了國家各級機構、以至於國有企業,都具有了雙重身份。它們首先是一定範圍的政治權力主體,並且因此具有支配相應範圍內財產的權力。名義上屬於全體人民所有的具體的不同的財產,在形式上表現為各級國家行政機構、各級不同的行政政治權力主體所有。同理,各級國家政治權力機構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也決不意味著國家名義下的財產由這些國家政治權力機構直接支配和使用。所有者是所有權的人格化。無論所有者具有何種名義、採取何種形式,權力最終還是要落實於現實的人或人們。脫離人體的手,只是名義上的手(列寧《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第137頁),權力只有通過人的運用才能成為現實的權力。既然生產資料屬於國家,那么,實施這種權力的自然是國家的代表──各級行政官員了。事實也正是如此。國家官員們的確擁有對生產資料支配的權力,這並非由於他們擁有這些生產資料,而是由於他們代表國家行使一定範圍的政治權力。他們正是在行政管轄的範圍內,在政治權力所能觸及到的地方,才具有支配名義上屬於全體人民的財產的權力。在各個社會層次,政治權力都成了所有權的主宰。無論是名義的全民所有制,還是形式的國家所有制,都沒有人格化的所有者。只有政治權力可以使某些人成為全民所有制財產的支配者,只要不失去政治權力,就可以行使所有者的權力。現行國家所有制實際上是生產資料政治權力所有制,或者說,是生產資料政治權力行使者支配製。沒有人格化的所有者,並且全民所有制財產支配者在行使經濟權力的時候,既沒有現實所有者的制約,也不受名義所有者──人民的監督;一旦掌握政治權力即可獲得在相應範圍內支配國家財產的權力,這種權力只受更高政治權力的約束,是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所有制的首要特點。認識這一點,才能深刻理解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現象。
腐敗關係
由於生產資料與其支配者沒有切身的經濟利益上的聯繫,只有與支配者政治權力地位的聯繫。所以,國家官員們沒有關心經濟發展和社會財富增長的客觀要求,除非會直接影響其政治權力地位。國家官員們的行為不是反映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而是反映取得和保持政治權力地位的要求。 由於對生產資料的支配權不是靠財產關係和經濟利益關係來約束,那么,就只好求助於道德約束和良心約束了。全民所有制財產的支配者能否謹慎的使用權力,取決於他的道德水準,即所謂政治覺悟。生產資料名義上全民所有,形式上國家所有,變成實質上政治權力行使者所有。坦率地說,在一定程度上,中國現實的全民所有制實質上依然具有私有的性質,行政官員們政治權力的範圍愈具體,行使權力愈具有獨立性、更高權力的約束愈薄弱,私有的性質愈明顯。所有權的轉移不是取決於財產關係的變更,而是取決於政治地位的取得和喪失。生產資料政治權力支配製對社會經濟和政治產生著深遠影響。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社會問題,諸如:腐敗現象、權大於法、平均主義、人身依附、好官政治、任人唯親、等級制度等等,都是與所有制的特性分不開的。甚至社會理論研究也失去了思索的活力,而多是在論證政治權力的聲音。
問題
按勞分配
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不能決定怎樣生產,他們也就不能決定怎樣分配。有什麼樣的所有制,就有與之相應的分配形式。在生產資料政治支配製條件下,必然是按政治等級分配。城市市民和鄉村農民是不同的等級;幹部和工人的等級差別甚至影響到他們退休以後的生活;企業不單單是企業,而且是具有政治等級的單位;政治等級無處不在。甚至有了處級待遇的佛門子弟。人們認識到,平均主義和大鍋飯是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大弊病,但同時,許多人並沒有注意到,平均主義往往僅限於同一等級內部。分配在不同等級之間差別被認為是正常的,即使這種差別與其對象的勞動付出和勞動成果毫無關係。可以認為在中國,從社會的角度講,從來不曾有過按勞分配。
勞動力品
這個問題曾經爭論了很多年,然而無論在理論上是否承認社會的勞動力具有商品的性質,勞動力還是不可避免的商品化了。自階級產生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勞動力的發展大致分為如下階段:(一)、勞動力不是商品,勞動者不是自身勞動力的所有者;(二)、勞動力是商品,勞動者是自身勞動力的所有者;(三)、勞動力不是商品,勞動者是自身勞動力的所有者。
社會主義
社會階段
認識了全民所有制的非公有的實質,也就認識到是社會還不是社會主義社會。迄今為止,任何自稱是社會主義的國家,都不是馬克思所構想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看一看曾自稱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劇烈變化,就可以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了。財產國有化或許是可以選擇的,但是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卻是不能選擇的。因此,那種認為在五十年代選擇了社會主義的觀點,是不科學的。如果認為國有化即社會主義,那么,在任何一個階級還沒有強大到使國家直接成為自己政治工具的社會,國家都可藉助超經濟力量實現所謂社會主義了。(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社會經濟發展階段,而不是某種政治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