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國旗

越南國旗

越南國旗越南語Quốc kỳ Việt Nam)的名稱是“金星紅旗”(越南語:cờ đỏ sao vàng)。

國旗的長寬比例為3:2,中心是一顆金色五角星,標誌越南共產黨(越南語:Đảng Cộng sản Việt Nam)的領導地位,紅色表示革命和勝利。五角星的五個角分別表示工人、農民、士兵、知識分子和青年。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規定:“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為長方形,其寬度為長度的三分之二,紅底中間有五角金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
  • 英文名稱:Flag of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 簡稱:越南國旗
  • 政治體制:議會制共和制
  • 國旗比例:3:2
國旗簡介,歷代國旗,三色旗,黃底三橫條旗,

國旗簡介

金星紅旗最早出現在1940年11月23日。第一面金星紅旗的設計者名叫阮友秦(越南語:Nguyễn Hữu Tiến,1901-1941),1901年在北方平原地區的越南河南省出生,是一位充滿革命熱情的革命者。1940年底,越南南方的部分士兵對法國殖民主義的虐待極為不滿而決定舉行起義,這一決定得到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語:Đảng Cộng sản Đông Dương)駐南圻(越南語:Nam Kỳ)黨部的支持和指導,起義時間定於1940年11月23日凌晨。起義的領導者認為起義需要一面旗幟作為鼓舞民眾士氣和指揮的標誌,於是設計旗幟的任務就交給了阮友秦。經過幾晝夜的精心構思和設計,阮友秦出色地完成了這一特殊的任務,設計出“金星紅旗”的樣旗。起義領導人對樣旗十分滿意,正式決定作為起義的標誌。
繪製方法繪製方法
1940年11月23日,起義的槍聲打響。當時,從邊和到金甌,南部平原18個省的人民舉起金星紅旗,參加抗擊法國殖民主義者的南圻起義(越南語:Khởi nghĩa Nam Kỳ)。特別是在重要的革命紀念日,金星紅旗不斷展現,鼓舞看人民奮起鬥爭,它逐漸成為越南共產黨領導下的越南民族解放革命的強大生命力的象徵。
1945年8月16日,在越南北部宣光省新潮選舉產生了以胡志明主席為首的越南民族解放委員會,決定以金星紅旗作為越南國旗。回響胡志明主席“在越盟旗幟下勇敢前進,以自我力量解放自己的號召,越南全國人民奮起舉行了八月總起義。1946年11月,越南第一屆國會第二次會議決定:以金星紅旗為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語:Việt Nam Dân chủ Cộng hòa)國旗。
1955年,對金星的圖案進行修正,成為現今樣式。
1976年,越南南北統一,金星紅旗成為全越南的國旗。

歷代國旗

三色旗

自古紅、黃二色始終是越南旗幟的主色調,此色調早在越南李朝便已出現。
越南李朝旗幟越南李朝旗幟
最初阮朝制定三色旗是根據八卦中的乾卦來制定的,乾卦乃六十四卦之首。上下皆由相同的乾卦組成其六個皆為陽。通稱“乾為天”。 代表“天”的形象。置於六十四卦之首、其次是象徵“地”的坤卦,序卦傳:天地定位、萬物生焉。乾卦的先天八卦方位代表南方,阮朝的正式國號亦是大南(越南語:Đại Nam ,意為南方的大帝國)。

黃底三橫條旗

越南近代史上曾經淪為殖民地,又在獨立後一度分裂為南北兩個政權,所以歷史上的越南國旗存在金星紅旗外的另一個系列——黃底三橫條旗。
黃底三橫條旗是越南民族的民族象徵旗。黃色代表黃皮膚(或代表越南土地),紅色代表鮮血(或代表越南人民與鮮血),三橫條代表北圻中圻南圻三個地區(或代表“自由”、“民主”、“人權”)。
法國殖民地時代,越南阮朝作為王朝旗使用了三橫條旗。於是,日本的傀儡政權越南帝國作為國旗使用了新圖案的三橫條旗,這個國旗成為了越南國國旗的圖案原形。 阮朝被消滅了後,保大皇帝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政府扶植建立的越南國使用三橫條旗作為國旗。
吳廷琰建立的越南共和國南越)繼承了黃底三橫條旗。後來南北交火,引發了長達十數年之久的越南戰爭
1975年,越南共和國滅亡,至今三橫條旗仍然是國外反對越共政權的越僑普遍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