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縣(全椒)

全椒縣

全椒一般指本詞條

全椒縣,隸屬於安徽省滁州市,地處安徽省東部,介於合肥市南京市之間,素有“江淮背腹”、“吳楚沖衢”之稱。京滬高鐵、滬漢蓉高鐵、合寧高速、馬滁揚高速穿境而過。

全椒縣西北部為低山丘陵;東部和南部為崗坳相間的波狀平原,殘丘零星分布;滁河襄河、馬廠河兩側為較廣闊的河谷平原,境內擁有“三山、兩河、三湖”(神山、龍山、牧龍山、滁河、襄河、碧雲湖岱山湖臥龍湖)等原生態旅遊資源。全椒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向暖溫帶過渡性質,氣候溫和,雨量適中,陽光充足,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易旱易澇。

截至2017年末,全椒縣總面積1568平方千米;下轄10個鎮,常住人口39.99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4.0億元,比2016年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1.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7.7億元,三次產業比為17.5:42.4:40.1。2019年1月9日,全椒縣憑藉走太平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全椒縣
  • 外文名稱:Quanjiao
  • 別名:椒陵、山桑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安徽省滁州市
  • 下轄地區:10個鎮
  • 政府駐地:全椒縣襄河鎮儒林路181號
  • 電話區號:0550
  • 郵政區碼:239500
  • 地理位置:安徽省東部,滁河北岸
  • 面積:1568平方千米
  • 人口:39.99萬(2017年常住人口)
  • 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
  • 氣候條件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吳敬梓紀念館神山國家森林公園
  • 火車站全椒站
  • 車牌代碼:皖M
  • 行政區劃代碼:341124
  • 地區生產總值:144億元(2017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區域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狀況,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事業,科技事業,民生保障,交通運輸,公路,鐵路,民航,水運,公共運輸,文化,象徵,方言,戲曲,習俗,名優特產,特產,小吃,風景名勝,著名人物,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
相傳古代高陽氏在椒陵山(又名覆釜山,在今城內)建立古椒國。春秋時為楚椒邑,後為全氏居住,故名“全椒”。
兩漢三國
西漢始置全椒縣,初屬淮南國。元狩元年(前122年)漢武帝復設九江郡,全椒改屬九江郡,轄於揚州刺史部。
東漢建武二十七年(51年),全椒為侯國,屬九江郡。建初四年(79年),全椒侯國改屬下邳國。建安十一年(206年)國除,復為全椒縣。三國時期全椒先屬吳,後屬魏,轄於淮南郡。
兩晉南北朝
西晉復置全椒、阜陵縣,屬淮南郡
東晉王導行“僑寄法”,僑置南譙州。廢全椒縣,僑置山桑縣,屬南譙州。
南北朝宋仍置南譙郡。永初年間(420—422年)全椒為山桑、酇縣所在地,屬南豫州。元嘉八年(431年)酇縣劃屬歷陽郡,後廢帝元徽元年(473年),酇縣又劃屬新昌郡。南齊,酇縣改屬臨江郡。梁改南譙郡為北譙郡。
隋唐兩宋
開皇(581—600年)初,廢北譙郡,置滁州。大業(605—618年)初,州廢,復為全椒縣,屬江都郡。
武德三年(620年)復置滁州,全椒縣屬之。天寶元年(742年),改滁州為永陽郡,轄全椒縣。乾元元年(758年),改屬滁州。
宋代,全椒屬滁州,隸屬淮南路,後屬淮南東路。
元明清
全椒屬滁州,初隸滁州路,後隸揚州路
明初,廢全椒縣入滁州。洪武七年(1374年),以滁州隸鳳陽府;十四年(1381年),復為全椒縣,屬滁州,仍隸鳳陽府;十九年(1386年),升滁州為直隸州,全椒縣屬之。
清初,全椒縣屬江南行省。康熙六年(1667年),設安徽省,全椒縣屬之。後分屬安廬滁和道。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4月,全椒縣直屬安徽省。三年至十七年,屬淮泗道。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屬安徽省。二十一年以後,屬安徽省第五專區。
建國以後
1949年元月25日,全椒縣解放。4月21日改屬皖北行署滁縣專區。1952年4月12日改屬安徽省滁縣專區。1956年元月12日改屬安徽省蚌埠專區。1961年4月13日蚌埠專區仍劃分為滁縣、宿縣兩專區,全椒縣屬滁縣專區。1971年3月29日,滁縣專區改名為滁縣地區,全椒縣隸屬不變。1993年元月5日,撤銷滁縣地區,設立滁州市(地級),全椒縣屬其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全椒縣共轄10個鎮(襄河鎮古河鎮大墅鎮二郎口鎮武崗鎮馬廠鎮石沛鎮西王鎮六鎮鎮十字鎮),縣城駐地襄河鎮。
名稱
土地面積(平方千米)
戶籍人口(萬人)
居委會(個)
村委會(個)
襄河鎮
124.04
12.6
13
10
古河鎮
105.26
4.6
5
10
馬廠鎮
183.43
4.2
1
11
二郎口鎮
177.93
5.7
3
13
大墅鎮
159.17
4.8
2
8
武崗鎮
100.15
2.4
1
6
六鎮鎮
199.51
4.6
1
11
石沛鎮
188.17
2.8
1
8
西王鎮
146.79
2.9
3
9
十字鎮
183.89
3.9
1
10
全縣總計
1568.34
48.5
31
96
(資料來源於全椒縣人民政府官方網站。)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全椒縣位於安徽省東部,滁州市南部,介於安徽省會合肥和江蘇省會南京之間。全縣總面積1568平方千米,東依南京48千米,西接合肥98千米,北鄰滁州市區18千米,南距馬鞍山70千米,距上海360千米。滬陝、滬蓉高速公路和滬漢蓉、京滬高鐵均貫穿全境。四周分別與滁州市南譙區、南京市浦口區、馬鞍山市和縣、馬鞍山市含山縣、合肥市巢湖市、合肥市肥東縣相接壤。

地形地貌

地處江淮丘陵東南側,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龍王尖海拔393米,為全縣最高點。北部低山綿延,中部丘陵起伏,西南、東南部為河谷平原。滁河流經縣西南和東南邊緣。境內建有黃栗樹、馬廠、岱山和三灣等水庫。駟馬山引江工程在田家渡與滁河相連通。
全椒區位全椒區位

氣候狀況

全椒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性氣候,春季溫和多變,夏季炎熱多雨,秋天天高氣爽,冬天寒冷乾燥,常年風向多為東北風,年平均氣溫15.40°C,年平均降水量840—980mm,全年無霜期大於210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椒境內多為丘陵地區,有水稻土、黃棕壤、潮土、紫色土、石灰岩(土)等5個土類,其中水稻土占土壤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全縣耕地面積117萬畝,林地面積43萬畝,多為人工林,森林覆蓋率超過30%。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品味高,境內有2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大理石、花崗岩、重晶石、海泡石、絹雲母儲量多、品味高,已探明大理石儲量為6萬噸、銅礦儲量32萬多噸、石灰岩礦的儲量5000萬噸。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全椒縣戶籍人口45.7萬人,比上年減少0.2萬人;常住人口39.99萬人,比上年增加0.29萬人。城鎮化率54.08%,比上年提高1.46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5041人,比上年增加564人;死亡人口5040人,比上年增加2554人。
全椒縣民族以漢族為主,有滿族、回族等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2014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66844萬元、增長6.0%,增速居全市末位;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5.0億元、增長2.8%,增速居全市末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7.0億元、增長18.9%,增速居全市第4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6億元、增長13.2%,增速居全市第6位;實現財政收入17.1億元、增長13.5%,增速居全市第3位;完成財政支出25.2億元、增長4.9%;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為132.7億元和129.1億元、增長13.1%和28.3%,貸款餘額增速居全市第1位。
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17.4億元、增長9.6%,增速居全市第5位;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8億元、增長10.8%,增速居全市第7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8.6億元、增長24.8%,增速居全市第2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5億元、增長12.4%,增速居全市第4位;實現財政收入19.3億元、增長13.3%,增速居全市第4位;完成財政支出28.5億元、增長12.9%;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為149.1億元和110.6億元,分別增長12.4%和17.9%,增速分別居全市第6位和第4位;外商直接投資9387萬元、增長11.3%,增速居全市第6位;進出口總額6209萬美元、下降54.2%,增速居全市第8位。
2015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8.6億元、增長24.8%,比2014年同期上升5.9個百分點。其中,12月份全縣完成項目投資10.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18.2億元、增長33.5%,比2014年同期上升24.4個百分點;12月份全縣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4.8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0.4億元、增長4.8%,比2014年同期下降44.9個百分點。
2016年全椒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8億元、增長9.5%;財政收入邁上20億元台階,達21.6億元、增長12.1%;固定資產投資185億元、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億元、增長12.5%;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4268元和11526元、分別增長10.5%和12%。
2017年,全椒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44.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1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61.2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增加值57.7億元、增長9.8%。三次產業比為17.5:42.4:40.1,第一產業下降2.1個百分點,二三產業分別上升1.4和0.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為37.8%,比上年上升4.4個百分點。人均GDP為36146元(折合5555美元),比上年增加3806元。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4年,全椒縣小麥播種面積25.59萬畝,比2013年略有增加。小麥單產為334.2公斤/畝、增長2.9%。小麥總產8.55萬噸、增長3.9%;水稻播種面積59.23萬畝,比2013年增加0.44萬畝,單產579.8公斤/畝,總產34.34萬噸、增長4.8%。2014年,全縣實現財政收入17.06億元、增長13.5%,其中:中央財政收入增長1.7%,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4.7%;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1.0%,非稅收入同比增長12.7%。稅收收入中三大主稅種增值稅同比增長1.0%,所得稅同比增長11.4%,營業稅同比增長1.0%。財政支出25.22億元、增長4.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10.8%;醫療衛生支出增長8.1%;住房保障支出增長6.2%;科技支出4953萬元、增長12.0%,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2.0%,比2013年末增加0.2個百分點;教育支出3.97億元,同比增長12.4%,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15.7%,比上年末增加1.0個百分點。
2015年,農作物播種面積88372公頃,與2014年持平。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9810公頃、增長1.0%;糧食總產量45.5萬噸、增長2.0%。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7534公頃、減少4.5%;油料產量4.8萬噸、減少5.2%。蔬菜播種面積5969公頃、增長2.2%;蔬菜產量18.8萬噸、增長4.2%。
養殖畜牧業
2014年,全縣生豬出欄27.64萬頭、增長3.6%;家禽出欄1942萬隻、增長3.2%;肉類總產達5.23萬噸、增長2.8%。
2015年,全縣肉類總產量53630噸、增長2.5%;禽蛋產量10062噸、增長2.7%;牛奶產量3200噸、增長2.6%;水產品產量54600噸、增長9.2%。

第二產業

2014年,12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53.11億元、增長3.1%,比上年同期回落16.6個百分點;實現增加值35.03億元、增長2.8%,比上年同期回落11.2個百分點。
2015年,129家規模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77.0億元、增長14.6%,比上年同期上升11.5個百分點;實現增加值38.8億元、增長10.8%,比上年同期上升8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房地產業
2014年,房地產投資和銷售量持續增長。房地產業完成投資38.5億元、增長49.7%;商品房施工面積273.9萬平方米、增長17.6%;商品房銷售面積58萬平米、增長9.4%;商品房銷售額24.2億元、增長12.0%。
2015年,商品房市場略有回暖。一是房地產投資小幅上升。房地產開發項目50個,完成投資40.4億元、增長4.8%,房地產投資首次實現小幅增長;二是銷售市場略有回升。商品房銷售面積59.8萬平方米、增長3.1%,銷售額24.2億元,下降0.1%。商品房銷售均價4049元/平方米、下降2.9%。
消費零售業
2014年,全椒縣消費品市場供給充足,呈現出平穩放緩增長的態勢。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6億元、增長13.2%;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0.5億元、增長28.6%,限額以下單位實現零售額23.1億元、增長2.3%。按地區分組來看,城鎮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4.6億元、增長13.2%;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9.0億元、增長13.0%,城鄉消費市場趨於同步發展。
2015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1.5億元、增長12.4%。按城鄉分,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3.4億元、增長12.4%;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8.1億元、增長12.5%。按行業分,批發業實現商品零售額3.0億元、增長12.8%;零售業實現商品零售額41.2億元、增長12.3%;住宿業實現零售額0.5億元、增長12.7%;餐飲業實現零售額6.8億元、增長13.0%。
金融業
2014年,全縣金融機構的各項存款餘額132.7億元,比年初增加15.4億元,同比增長13.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98.3億元,比年初增加14.3億元,同比增長17.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29.1億元,比年初增加28.4億元,同比增長28.3%。其中:全椒農村合作銀行貸款餘額為41.5億元,比年初增加5.0億元;縣農業發展銀行貸款餘額為42.7億元,比年初增加13.4億元。
2015年,全縣金融機構的各項存款餘額149.1億元,比年初增加16.4億元,同比增長12.4%;住戶存款110.9億元,比年初增加12.7億元,同比增長12.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10.6億元,比年初增加16.8億元,同比增長17.9%。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5年全縣學齡兒童國小入學率100%,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高中毛入學率94.4%。幼稚園20所,入園兒童8787人,比2014年增加556人。國小31所,比2014年減少11所,國小專任教師1328人,比2014年減少216人,國小在校生18195人,比2014年減少993人;普通中學18所,比2014年減少18所,中學專任教師1758人,比2014年增加326人,中學在校生18816人,比2014年減少2118人。中國小在校生合計37011人,比2014年減少3111人。
全椒縣各類教學單位
高等院校
高級中學
安徽省全椒中學(省示範)
全椒縣第八中學(省示範)
全椒縣城東中學(完全中學)
職業高中
全椒縣第一高級職業中學
私立學校
全椒縣儒林外國語學校
初級中學
全椒縣第三中學
全椒縣南屏中學
全椒縣大墅中學
全椒縣六鎮中學
全椒縣石沛中學
全椒縣章輝中學
九年一貫制學校
全椒縣第六中學(含國小部)
全椒縣武崗學校
全椒縣赤鎮學校
全椒縣西王學校
全椒縣管壩民族學校
完全國小(縣城)
全椒縣第二實驗國小
全椒縣江海國小
全椒縣逸夫國小
全椒縣前進國小
全椒縣古城國小
全椒縣富安國小
全椒縣城南學校
全椒縣城東國小
完全國小(鄉鎮)
全椒縣馬廠國小
全椒縣黃庵國小
全椒縣古河國小
全椒縣蔡集國小
全椒縣二郎口國小
全椒縣程家市國小
全椒縣新興國小
全椒縣章輝國小
全椒縣十字國小
全椒縣陳淺國小
全椒縣石沛國小
全椒縣鄭橋國小
全椒縣東王國小
全椒縣六鎮國小
全椒縣白酒國小
全椒縣大墅國小
全椒縣隆興國小
全椒縣中心國小
其他教學單位
全椒縣老年大學
全椒縣特殊教育學校
以上為全椒縣完整學校名單,資料截止2018年8月,資料來源全椒縣人民政府網站。

文化事業

2015年末全縣公共圖書館藏書量47.19萬冊、增長0.9%,廣播、電視台1個,有線電視台1個。全縣廣播覆蓋率98%,電視覆蓋率98%,有線電視入戶率12%。廣播全年播出2595小時,其中自辦節目941小時;電視全年播出4857小時,其中自辦節目1679小時;有線電視用戶5.3萬戶。全椒報全年發行28.8萬份。

體育事業

2015年末全縣共有體育場館2個,主要體育場地4個,全年獲得省級比賽金牌6枚、銀牌1枚、銅牌2枚。

醫療事業

2015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1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2個,疾病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計畫生育服務中心1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個,衛生監督所1個。全縣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1198張。醫療機構衛生從業人員1924人,衛生技術人員1408人,執業醫生447人,註冊護士526人。全縣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7.01‰,比上年下降0.83個千分點;嬰兒死亡率7.97‰,比上年增加1.44個千分點;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達到33.84萬人,參合率99.5%,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二甲醫院
其他醫院
全椒縣中醫院
全椒椒陵醫院
全椒新城醫院
全椒同仁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全椒分院)

科技事業

2016年全柴被認定為全市唯一一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南大光電科研團隊入選“安徽省十大科技創新團隊”。獲批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家。國家級光刻膠工程實驗室及產業化項目啟動建設。發明專利授權量67件、增長71.7%;獲批市級以上企業(工程)技術中心3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1億元、增長10.7%。

民生保障

2016年全面實施省、市各項民生工程,投入資金8.6億元、增長21%。真心實意為民眾辦好“十件實事”:新投放城市公共腳踏車1000輛;購置新能源公車46輛,開通全椒至古河城鄉公交專線;新建4500平方米便民攤點群、6個公共停車場、10座城市公廁、4個街頭遊園;完成1400戶農村危房、10條后街巷道、3個老舊小區和老體育場改造工程;成功搬遷襄水路蔬菜批發市場。新增城鎮就業1291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1%以內。城鄉各類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49.6萬人次,發放保險金5.3億元。新農合參合率達99.7%,發放補償金1.8億元。發放城鄉低保和五保對象資金7154萬元、困難民眾救助金1651萬元、老人高齡津貼504萬元。

交通運輸

公路

全椒境內現有兩條高速公路,東西向滬蓉高速滬陝高速的合寧段在全椒境內共用一條合寧高速;還有一條南北向的天潛高速(滁馬高速公路);境內有全椒、大墅兩個高速公路出入口,大墅、吳莊兩個服務區以及全椒互通樞紐,並規劃新建全椒西互通樞紐、全椒東高速公路出入口。312國道、331省道、206省道等國省幹線及縣鄉道路也連線了全椒和主要鄉鎮以及周邊縣市,全縣90%以上的行政村均通上了村村通道路。
根據《安徽省交通“十三五規劃”》以及《安徽省普通省道網規劃(2016年—2030年)》等規劃綱要,全椒已經開展滬陝高速合寧段“四改八”擴建工程,規劃新建滬陝高速滁州支線、同時進行S210、S213、S326等一批新國省道交通幹線改擴建工程。
全椒縣境內主要公路幹線
公路名稱
起始點
主要途徑地
備註
高速公路
滬陝高速(G40)
上海—西安
南京、合肥、六安、南陽
滬蓉高速北線(G42)、合寧高速
天潛高速(S22)
天長—潛山
滁州、和縣、無為、安慶
滁馬揚高速
滬陝高速滁州支線
全椒—滁州
滁州西環高速
明巢高速(S07)
明光—巢湖
定遠、肥東、全椒
國道
國道G312
上海—霍爾果斯
南京、合肥、西安、烏魯木齊
原省道S331
省道
省道S210
來安—和縣
滁州、全椒、石楊、香泉、西埠
原省道S206部分路段
省道S213
章廣—白茆
西王、大墅、古河、含山、運漕
原省道S226部分路段
省道S326
全椒—合肥
六鎮、大墅、欄桿、石塘、店埠
縣道027改擴建
省道S324
十字—義井
石沛、西王、陳集、八斗、白龍
縣道028改擴建

鐵路

全椒境內現有兩條鐵路;其中滬漢蓉高速鐵路(設計時速250千米)和寧西鐵路的合寧段在全椒境內共線,京滬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千米)從全椒北面過境;境內有全椒站滁州站兩座鐵路客運站以及黃庵站一座越行站

民航

全椒縣城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僅1小時裡程,即在一小時之內可以同時選擇兩個機場。

水運

全椒縣境內滁襄河航道總里程82千米,其中襄河13千米、滁河62千米、黃栗樹水庫7千米,六級航道,500—1000噸船舶正常水位通行。專業碼頭7個,水上渡口26道,年吞吐量1100萬噸,營運船舶320艘,總噸位11萬噸,2012年底水路貨運周轉量5.6億噸千米。
全椒縣內6級航道2小時可直達長江,距南京港60千米,龍潭港80千米,上海港400千米。

公共運輸

【主詞條:全椒公交
全椒公交主要分為全椒城市公交、全椒城鄉公交和滁州城際公交三大運行系統。公交路線覆蓋全椒縣城以及60%以上的鄉鎮。截至2016年4月,已開通線路24條,其中全椒城市公交15條(含8路、9路公交),滁州城際公交2條,全椒城鄉公交7條。
全椒城市公交優惠政策:一、全縣城鄉65周歲及以上的居民、視力和肢體一、二級殘疾人可辦理免費公交卡,免費乘坐公交。二、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憑有效證件免費乘坐公交。三、在校學生使用公交卡,按原優惠政策執行。四、全面發售不記名公交充值卡,市民使用充值卡票價優惠20%,並免收制卡費用。五、實行免費乘公交日活動。每年的1月1日、5月1日、10月1日和每周六實行免費乘公交。

文化

象徵

縣樹
國槐:豆科槐屬,落葉喬木,樹冠圓球形或倒卵形,奇數羽狀複葉,小葉較小,樹冠濃密,頂生黃白色花序,夏季開放。因有“懷念家國”之意而成為民族凝聚力的象徵之一,古人推崇“槐蔭當庭”的作法而祈望子孫成才及致富。適應性強,是良好的綠化樹種,常作庭蔭樹和行道樹。
縣花
桂花:木犀科木犀屬,常綠闊葉喬木,樹冠圓頭形或橢圓形,枝繁葉茂,終年常綠,秋季開花,有橙紅、橙黃、淡黃、乳白等色,芳香四溢,是中國傳統名花,有“獨占三秋壓群芳”之譽,也有“蟾宮折桂”之說,象徵高潔與富貴。喜光,抗性強,在園林中套用普遍,常作園景樹,可孤植、對植、成叢栽植。

方言

【主詞條:全椒方言
全椒話屬於江淮官話下江官話洪巢片。全椒話內部也存在一些差別,縣城及東部像界首、陳淺一帶鄉鎮的口音偏南京話,西部像古河、大墅一帶鄉鎮又與合肥話無異,具有一定的過渡性特徵,同時也具有一些特有的方言辭彙。全椒話在西晉以前屬吳語區,大約從東晉開始逐漸變色,到北宋時可算是粉紅色的吳語區,到南宋時已經完全蛻變為官話區。

戲曲

曲藝
全椒縣民間曲藝種類主要有安徽大鼓和評話。此外還有琴書、墜子、快板等。建國後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電影放映場次、片種少,因之曲藝在縣內比較流行,特別是在中老年市民和農民中有廣泛的市場。當時曲藝藝人主要的活動地點有縣城的菜市、茶館、酒樓和農村集鎮,尤其是滁河沿岸一帶。曲藝一度繁榮,但由於城鎮影片拷貝的增加和電視機的購進,曲藝的市場僅為鄉村社隊。
1981年“農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普遍推行,農民生活富裕,空閒時間增多,閒時村民自動湊錢邀請藝人來村演唱,夜晚鼓聲、琴聲不絕。1984年,部分自然村有了電視,農民興趣開始轉移,曲藝也隨之轉入了低潮。建國前,全椒縣較有影響的鼓書藝人有馬義才(赤鎮人),所說書目主要有《月唐傳》、《響馬傳》;建國後有影響的鼓書藝人有郭有道(古河人,說唱地點縣城舊菜市),所說書目有《月唐傳》、《樊梨花》、《瓦崗寨》、《烈火金鋼》等,郭曾三次擔任縣曲藝協會負責人。此外,較有影響的評話藝人有曹金文、戴恕鑫,均善講《封神榜》和《水滸傳》。
舞蹈
全椒縣在春節期間歷來有玩燈賀新春的習俗,其主要歌舞形式有唱蘭花、旱地行舟(玩花船)、耍獅子、舞龍燈、踩高蹺,秧歌燈、跑驢、五馬破曹、歪歪(河蚌)燈、八朵雲(八盞燈)等。
建國前,玩花燈均由坊董、保甲長出面,向各家商號、店家和民眾籌錢,雇藝人表演,唱詞大多是恭賀新年的吉利話,皆即興表演,信口填詞。建國後,表演者均系各行業的文藝骨幹,唱詞除賀年詞外,增加了政治內容,如歌頌黨的領導,歌唱新的方針政策、新人新事和新風尚等,唱詞也隨之改為固定詞。秧歌燈和打腰鼓於五十年代最為活躍,六十年代以後表演較少。八十年代打腰鼓有所恢復,特別是中、國小學生遊行活動,彩旗隊後即是腰鼓隊。
其它歌舞歷年春節都有,尤以舞龍燈影響較大。表演較好的,七十年代以前是搬運站工人,鑼聲昂揚,巨龍翻騰。八十年代,縣基建部門的龍燈,1984年被選拔參加滁城元宵燈。這一時期,各種道具的飾物增加。龍燈安裝了直流燈泡,夜晚上下騰飛,光華四射,龍口噴出烈焰,頗具神似。
馬戲、雜技
馬戲、雜技過去俗稱“玩大把戲”,建國前全椒有名的馬戲班為鄧壽亭組織的“鄧家班”,常年活躍在蘇、魯、皖、鄂、贛、浙等省和縣內各地,主要節目有鏢打金錢、彈射彈子、氣功、雜耍、跑馬、踩鋼絲、蹬罈子、爬尖刀山等。建國後,鄧家後人先後組織過“和平雜技團”、“全椒馬戲團”,活躍於城鄉。此外,官渡鄉於1984年成立了“民間雜技團”。
民歌
建國前,縣內流行的民歌小調有:孟姜女、八段錦、跌斷橋、手扶欄桿、虞美人、跳槽、小寡婦上墳等。全椒本地流傳的民歌小調有秧歌、車水號子、耕田號子、龍船號子等,內容純樸,且曲調自然。六十年代以前,民歌小調唱者較多,尤其是農村,六十年代以後已基本無人演唱。1979年11月,縣文化局創作組與縣文化館聯合整理了《全椒民歌集》,共收集民歌55首。流行較廣,且思想內容健康、有一定藝術性的民歌,主要有“三勸我郎把兵當”、“四句猜”、“龍舟競渡”、“秧歌”、“蘭花燈”等。

習俗

走太平
走太平,亦名“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縣獨有的傳統民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自東漢初年開始近2000年盛況不衰。每年正月十六這天,全椒城內萬人空巷,全縣上下扶老攜幼、傾家出動。從清晨到深夜,數十萬人到太平橋上走一走……其間夾雜著放煙花、燃爆竹、燒香燭,以此祈禱風調雨順、消災去病、平平安安。走太平傳統行走路線是從積玉橋(漢代建)進入袁家灣老街,過紅欄橋(宋代建),走到太平大街,最後到達太平橋。這條線路長約五華里,三橋一橋更比一橋高,寓意步步高升,是非常適宜的健身走里程。
隨著走太平影響越來越大,全國各地皆有遊客專程到全椒走太平,祈大運。國外友人近年也常結隊前來,每年參與活動的人數達50萬人次,且逐年增多。
走太平走太平
神山寺廟會
神山寺廟會,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九日舉行。據佛書記載,農曆二月十九是觀音菩薩誕生之日,神山寺落成後,寺中眾僧為求寺廟法輪常轉,香火鼎盛,就選擇了觀音菩薩二月十九誕辰日為神山寺落成開光典禮日。於是每年這天,十里八鄉的民眾便會來到神山寺燒香拜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每年農曆二月十九為神山寺廟會日,並成為習俗流傳。
界首廟會
界首廟會又稱“二月二龍抬頭”廟會,是全椒縣界首街的傳統習俗。相傳在西漢年間某年,界首久旱無雨,民不聊生。有一老道雲遊至此,動了惻隱之心,便打坐一棵百年老銀杏樹下作法七七四十九天,在農曆二月初二這天終於喚醒了沉睡三年的龍,於是界首開始風調雨順。豐衣足食的鄉民特建一座廟宇以紀念恩人老道,廟宇落成之日也正值農曆二月初二。從此,每年這一天,四鄉百姓都來廟宇朝拜老道,藉此交換一些小農具和種子。
三塔寺廟會
農曆正月十五為三塔寺傳統廟會。每年這一天,三塔寺內,香菸裊裊,香火旺盛,信眾們通過跪拜菩薩,磕頭燒香,祈求平安;百姓們則通過上三香、點紅燭、系紅繩等方式進行祈福活動;
龍山寺廟會
龍山寺位於風光旖旎的龍山西麓,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天監(502—519)年間,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

名優特產

特產

滁菊
是全椒特產。俗稱“山茶菊”、“白菊”、“甘菊”,是全椒縣主要中藥材之一,其收購量占全縣中藥材收購量的—半左右,產量占全國滁菊產量六成左右,遠銷日本、緬甸、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地。
滁菊滁菊
全椒小磨麻油
以馬廠所產最為出名。馬廠生產小磨麻油歷史悠久,製作工藝獨特,色澤金黃光亮,香味馥郁沁人,用以作調味品,既增食慾又富營養,有“一滴香”之美稱。
小磨麻油小磨麻油
周崗雪棗
全椒縣傳統名點,尤以周崗出產者為佳。特點酥脆,入口即化,和益脾胃。傳為冒辟疆妾董小宛所創。
雪棗雪棗
特色糕點
“酥笏牌”因其外形酷似古代大臣上朝奏事時手中所持板子――“笏牌”而得名,以拌、揉、疊、切、烘、燜為工藝的民間手工技藝產品。主要產於全椒縣馬廠、大墅等鄉鎮和縣城一帶。
酥笏牌酥笏牌

小吃

馬廠羊肉麵
全椒縣傳統美食。特點是湯鮮肉爛,面香菜脆,微辣催汗,食後四肢舒暢。近年,馬廠人在城鄉各地都開有麵館,並且已經開到南京、上海、深圳等地。
馬廠羊肉麵馬廠羊肉麵
管壩牛肉
全椒傳統清真菜餚。名聞江淮。管壩是全椒縣西部的一山鄉,回民聚居地。這裡的回民宰殺、加工牛肉歷史悠久、風味獨特。
管壩牛肉管壩牛肉
兔子
是江淮地區的家常菜,以全椒縣做法尤為出名,食之肉嫩味美,色鮮澤潤。
鹵兔子鹵兔子

風景名勝

全椒屬典型的江淮丘陵,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擁有“三山、兩河、三湖”(神山、龍山、牧龍山、滁河、襄河、碧雲湖、岱山湖、臥龍湖)等原生態旅遊資源,森林覆蓋率達32.5%,是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全省旅遊強縣、省級文明縣城、省級園林縣城。
全椒現已形成了以吳敬梓紀念館故居、國光樓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景點,以太平文化街區為代表的民俗文化景點和以神山國家森林公園碧雲湖為代表的自然文化景點。2016年11月,國家旅遊局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錄,全椒縣名列其中。
全椒縣旅遊景點
名稱
性質
簡介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吳敬梓紀念館是為吳敬梓而建,位於城北郊走馬崗,隔著襄河與吳敬梓故居“探花地”舊址相望。該館於1986年建成對外開放。現吳敬梓故居是在“探花地”舊址上於2015年復建,為中國古典園林建築傳統的院落式結構。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神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全椒縣城西北15千米處,是一座融秀水、奇石、溶洞、古寺為一體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主要景點有神山寺、白石泉、神山湖、攬勝塔、仙人洞等。
太平文化街區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全椒太平文化街區位於全椒縣城內,以新襄河為界,分南廣場和北廣場,中間由太平橋連線,總規劃面積14.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1萬平方米。主要景點有太平橋、太平閣、太平老街、縣圖書館、縣文化館、襟襄樓、賀櫓樓。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岱山湖位於肥東縣與全椒縣交界處,距合肥市區57km,距南京市區只有96km。湖邊山區森林覆蓋率90%以上,有400多種植物。岱山湖以其獨特的湖光山色聞名遐爾,是合肥市著名的旅遊度假區。主要景點有天鵝島、演法禪寺等。
國家AA級旅遊景區
三塔寺是遠近聞名的江淮名剎,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北宋徽宗大觀(1107)元年,在寺前建塔三座,得名“三塔寺”。寺內現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三世殿和圓通寶殿等建築。
國家AA級旅遊景區
龍山寺(寶公庵)位於全椒縣西35千米,龍山西麓,沿合寧高速公路大墅道口兩千米直達寺院。景區內有迎駕橋、積善橋、放生池、寶公亭、一線天,龍洞、龍井等三十六景。
襄河水利風景區
國家水利風景區
襄河水利風景區環繞在全椒縣城四周,是一座富有濃郁現代氣息的開放式公益性帶狀城市公園,全長9.7千米。主要景點有蒙學文化長廊、儒林文化長廊、河濱公園、桃園古文化遺址等。
安徽省水利風景區
碧雲湖又名黃栗樹水庫,位於城西20千米。湖泊面積16.5平方千米。水庫是以灌溉、防洪為主的綜合利用的多年調節水庫,是安徽省十大水庫之一,南京都市圈內最大的淡水湖泊。主要景點有湖心島、黃栗樹新村等。
袁家灣老街
袁家灣老街位於全椒老城區內,全長1500米,鄰近吳敬梓故居和太平文化街區,建於明清時期,是全椒縣內最古老的街道。
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光樓位於全椒老城區,始建於明代隆慶六年(1572年),原名尊經閣,清代康熙年間改稱奎光樓,民國元年改今名。自古為全椒縣內文人講學論道之所。
南屏山森林公園
南屏山位於全椒縣城中心,園內植被豐富,古木參天,禽鳥唱林。主要景點有筆鋒塔、王楓亭、南嶽行宮等。
周家崗革命烈士紀念館
滁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全椒縣周崗革命烈士陵園位於石沛鎮周崗村境內,是為紀念在1944年9月在周家崗戰役中犧牲的新四軍四旅的戰士而修建的。1996年,縣委、縣政府將周家崗革命烈士紀念館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法王寺坐落在古河鎮南滁河故道月牙河北岸,原廟起初是建在全椒縣城東門外的襄河岸邊,因該地地勢低洼,常被汛期大水淹沒,後由當地船民贊助,在古河重建廟寺,廟內塑以龍宮的大王老爺為主體的眾多佛像。
滁州歡樂城
滁州歡樂城位於滁全路豐樂休閒農莊內,是一個集農家樂、遊樂園於一體的大型遊樂場。
達園
達園位於南屏山森林公園南麓,全椒中學新校區旁,是一個開放性市政公園、
生園
生園又名城南生態公園,位於全椒縣城南新區,椒陵大道旁,是一個開放性市政公園。
 

著名人物

吳敬梓(1701—1754)清代小說家。傳世之作為長篇小說《儒林外史》。
張洎(934—997年)滁州全椒人。北宋學士,官拜諫議大夫、翰林院學士,參知政事,與寇準同列。
薛時雨(1818—1885)滁州全椒人。鹹豐三年(1853)進士。著有《藤香館集》等。
樂韶鳳(?—1380)洪武六年改授翰林學士,與承旨詹同一起厘考注釋“先師樂章”。
憨山大師(1545—162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全椒人。著有《法華經通義》,《莊子內篇注》等十餘種。
汪海洋(約1830—1866)太平天國將領。滁州全椒人。初為石達開部將領。
邱景章(1872—1920)世局全椒城內金家巷。曾參與光緒《全椒縣誌》重修。著作有《蹯窟詩文稿》等。
石文進(生卒年不詳)曾參加鎮壓過回民起義。因戰功卓著,被賜予“濟勇巴圖魯”稱號,升任游擊將軍。
陳金城(1901—1983)全椒人,中央軍校第二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
張貽惠(1886—1946)物理學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
張貽侗(1890—1950)化學家、教育家。
周先庚(1903—1996)實驗心理學家,教育家。中國實驗及套用心理學的奠基人。
朱皆平(1898—1964)中國城市規劃和水衛生專業的開山鼻祖。
常宗會(1898—1985)中國著名農業蠶桑畜牧專家。
盛德純(1895—1975)著名水利專家。
張汝舟(1899—1982)古天文曆法、訓詁學權威。
汪堯田(1918—2006)著名經濟學,中國“復關”談判研究先驅者。
惠濟(1893—1974)曾任黃埔軍校、中央軍官學校總隊長、貴州省防空司令。
王東原(1898-1995)民國政要,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湖南省政府主席。
陳金城(1904—1983)國民黨中將,著名愛國將領,江蘇文史館館員。
蘇樺(1922—1989)曾任安徽省委書記,安徽省副省長。
阮志柏(1950—2012)原成都軍區副司令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將軍銜。
秦德文(1942—)曾任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省委統戰部部長。
曹洪興(1940—)廣西壯族自治區紀委書記,中共貴州省委副書記,中共十五大、十六大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江樹人(1941—)曾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現任北京吉利大學董事會董事、校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宇如聰(1962—)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無黨派,1979年9月參加工作,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象學專業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

所獲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