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因素
(一)內部控制執行不力
執行力度不夠是很多企業的內部控制風險產生的因素之一。部分單位雖然存在比較健全的內控制度但不能有效地執行甚至造成貪污、挪用公款等重大經濟案件的發生。在中國,
上市公司一般具有良好的行業背景,符合中國的產業政策,經營前景廣闊,內控制度比較健全。但由於管理體制、企業機制等方面的原因,一些陳舊的管理理念、員工的思維觀念等還在一定的時間和範圍內產生慣性”作用,這是造成中國企業內部控制執行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治理結構不完善
要確保內部控制功效的發揮就必須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從定意義上來說治理結構不完善是導致我國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的最關鍵因素,具體表現在:責任、權利劃分不明確董事、監事、經理三權合一,董事會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管理者在內部控制中起著關鍵性作用但部分企業經營者缺乏現代管理理念,把管理與獨裁混為一談,風險防範意識薄弱,管理粗放,任人唯親,濫用職權,疏於內部監督,特別是在關鍵控制環節和重要崗位隨意安排親信造成企業內控制度的缺失或形同虛設;激勵約束和利益制衡關係混亂,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約束、監督、激勵機制,經營者的權利大於責任,內部動力和外部壓力較小,企業管理高層大權獨攬又難以控制,沒有相應的組織或機構進行監督制約,隨時面臨著失控的局面。在中國“三資企業內部控制效果好於其他形式企業的內部控制效果,其原因值得業內思考探討。
(三)信息和溝通問題嚴重
在企業經營活動中,良好的信息系統應能確保組織中的每個人都能清楚地知道所承擔的特定責任和任務。經營者需要了解相關企業的經營狀況,了解市場的發展變化,同時也應該通過
財務報告等形式向社會提供必要的信息。企業應建立良好的適應企業發展的信息系統,這樣才有助於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效率。
然而,中國不少企業在這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一是信息披露嚴重失真。從中國證監會歷年查處的問題”上市公司來看,幾平無一例外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尤其是部分問題”上市公司其實根本不具備上市資格,為了達到上市募集資金的目的居然把虧損做成盈利報上去,最後矇混過關。有些公司對外財務報告中的數據甚至是由企業管理者通過討論”而得出的上市公告及財務報告的虛假程度令人驚嘆。虛假信息不僅糊弄外界也將誤導公司內部,內部控制效果可想而知。二是缺乏必要的信息溝通系統。不少企業的溝通系統往往是單向的,即上層可以隨時要求下層匯報情況,而下層卻無法向上層了解他們應該獲知的信息。溝通不暢勢必帶來更多控制程式的理解、執行方面的問題,內部控制效果自然不理想。
(四)監督不到位
內部控制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它是一個動態過程”。不論是制度的制定、執行還是最終的評判,均需要恰當的監督,以使內部控制系統更加完善更加有效。代理人理論認為,由於公司經理人與股東、債權人的利益不一致從而產生代理人成本。經理人就會通過各種方式來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最終損害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當前,中國不少企業內部審計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直接影響到內部控制功效的發揮。
一是內部審計流於形式。突出表現在企業的內審機構是企業的一個職能部門,或者只是眾多企業內部單位的一個。內審機構在對單位內部其他同級部門進行審計時,因級別相同,又相互制約,且內部審計又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其人員配置、職務升遷、工作地位及經濟待遇等都由本單位決定,經濟上依附於本單位,組織上獨立性不夠,加上內部審計人員與企業存在息息相關的
經濟利益關係,所以很難保證內審的客觀公正。
二是側重內部審計監督職能。很多單位仍把審計工作的重點停留在會計資料的真實性、查錯防弊及生產經營的監督等方面,審計的對象主要是
會計報表、賬本、憑證及相關資料,其工作主要集中在財務領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經營領域。例如,當對某一銷售收入進行審計時,往往審核其契約金額與客戶付款金額是否相同,所附票據是否齊全,而不管其價格是否合理認為那是經營部門的職責範圍,與財務無關。由於不能做到監督和服務並重不從全局、戰略、發展的眼光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最終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議來協助企業實現最終目標。
防範對策
(一)強化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
通過強有力的執行健全的內部控制功效將得到充分的發揮。企業各層次的人員都要嚴格執行內部控制制度,而企業負責人的內部控制意識和行為又是關鍵。企業負責人應帶頭執行決不能破壞既定的內部控制程式,導致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或只對下不對上。除此之外內部控制運行計畫的制定是企業內部控制運行的首要環節。為確保執行有力,企業管理者應將人員制度與內部控制運行流程結合起來,制定內部控制實施計畫同時為了保證該計畫的可行性,應在執行人員之間進行充分的討論後予以最終確定。
(二)切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目前,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關鍵的問題是必須改進、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制度。不可否認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就一直在致力於完善治理結構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按照現代治理結構規律循序漸進地進行變革,從促使委託人與代理人的利益實現一致性入手,解決委託人和代理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對此,中國目前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如對國有企業派出監事會、財務總監開展職工民主理財、監督,促使上市公司吸收獨立董事規定董事長和總經理不得兼任等。
除此之外,建立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也是完善治理結構的一項重要工作,加強對會計業務技術的培訓,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主動性和創新性。
(三)加強信息流動和溝通
一個良好的信息系統有助於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
信息系統不僅處理企業內部所產生的信息同時也處理與外界的事項、活動及環境等有關的信息。要改變傳統內控制度思維模式,把事後補救轉為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建立良好的信息渠道和實時有效的控制系統。首先,應確保數據的全面和外部市場中與決策相關信息的充分,這些信息應當可靠、及時、可獲,並能以前後一致的形式規範地供相關人員使用其次,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確保所有員工充分理解和堅持現行的政策和程式,並確保相關信息及時、準確傳達到相關人員第三,控制人員若發現了內控制度的缺陷,都可以及時向相關管理層報告,並使其得到果斷處理,降低企業內部控制風險。
(四)強化內部控制監督
在內部控制的監督上,克服重程式監督、輕對內部人”監督的偏向真正做到以下三點:首先加強對企業法人的內部控制監督,建立企業重大決策集體審批制度,以杜絕管理者的獨斷專行;其次,加強對企業部門管理的控制監督建立部門之間相互牽制的制度以杜絕部門權力過大或集體徇私舞弊;最後,加強對關鍵崗位管理人員的控制監督,建立關鍵崗位人員輪崗和定期稽查制度。
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校內部控制風險研究
一、高校內部控制風險的含義
風險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時期內,由於各種結果發生的不確定性而導致行為主體遭受損失的大小以及這種損失發生可能性的大小。高校內部控制風險則是由於高校內部控制的構建和執行等方面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使內部控制在發揮風險防範作用的同時,影響高校內部控制功效發揮和目標實現或導致內部控制失效的不確定性。
二、高校內部控制風險的特徵
(一)普遍性
隨著高校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多元化發展,高校所擁有的資產和負債大幅增加,高校內部控制風險也日益顯現。高校內部控制風險客觀普遍地存在於高校管理的各個環節,它受到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措施、信息與溝通、監督等要素的影響。當內控制度五大要素對內部控制起到積極作用時,產生內部控制風險的可能性就小,反之,就會越大。
(二)隱蔽性
高校內部控制風險的隱蔽性表現為,由於疏漏未建立相應內部控制制度或者人為違反內部控制,如果這種行為沒有被發現,或者沒有產生任何經濟損失,就形成了一種潛在的風險,當這種潛在的風險不斷地膨脹和累積時,就會形成現實風險,影響高校的發展。因此,高校的內控風險具有很強的隱蔽性。
(三)可控性
高校內部控制風險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並不是說風險不可抵禦和控制。恰恰相反,只要高校重視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風險管理,建立風險評價機制,及時發現內部控制中的管理漏洞,並予以糾正,就會減少內部控制風險,促進高校健康持續發展。
(四)危害性
高校內部控制潛在風險一旦轉化成現實風險,危害是非常大的,損失也是不可估量的。當高校制定一項籌資計畫時,如果沒有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不對財務進行預警分析,不對籌資成本進行可靠估算,可能導致高額債務,資不抵債,資金鍊斷裂,甚至倒閉。因此,一定要加強內部控制風險管理,防患於未然。
三、高校內部控制風險的主要內容
高校內部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招生就業管理等。每一個管理環節都應該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保證管理任務的完成,但並不是每項控制制度都能真正發揮控制作用,由此會產生各種內控風險。
(一)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高校內控制度中最重要的風險,也是內控制度的終極風險,所有的內控風險最後都會轉化成財務風險。財務風險主要包括不嚴謹的預算風險、高成本的籌資風險、盲目的投資風險、不嚴密的控制活動風險、不慎的契約風險,以及其他內控管理轉嫁的風險。如果各個環節的風險不進行合理規避,一旦形成現實風險,會影響資金使用效益,甚至資金鍊斷裂,使學校面臨重大財務風險。
(二)人力資源風險
高校人力資源風險主要是由於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性、複雜性和系統性的認識不足,在實施人力資源的工作設計與工作分析、人才招聘、績效管理、以及晉升、培訓等各個環節中管理不當所造成可能性危害。人力資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高校的整體水平,人力資源開發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高校的發展前途,人才是高校競爭的重要手段。如果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出現漏洞勢必造成管理不善,資源浪費,人才流失,甚至喪失競爭的機會,影響高校持續發展。
(三)教學質量風險
教學質量是高校的生存之本,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畢業生的培養,而教學內部控制管理是教學質量的保證,如果沒有一套科學、完善的教學管理內控制度,教學質量就會存在潛在的風險。當教學質量潛在風險轉化成現實風險時,就會造成教學質量下降,培養出的學生能力低下,就業困難。從而引發生源危機,最後轉化成財務風險。
(四)招生就業風險
高校招生就業情況的好壞是衡量高校辦學質量的晴雨表,當高校培養出的學生得到社會認可時,學生的就業率高,招生生源好,學校經費來源充足,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出更受社會和職場歡迎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則會形成惡性循環,甚至退出辦學市場。因此,招生就業潛在風險的危害性不容忽視,除了提高教學質量外,招生專業科學設定,學生就業工作的指導應該納入招生就業工作重點,從而歸避因招生就業產生的風險。
四、高校內部控制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內部控制意識不強,內部控制環境弱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高校的經費來源出現了多元化的格局,經濟業務也相對複雜,為了保證資產的安全、完整,高校已經意識到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但由於高校不進行成本核算,不自負盈虧,受計畫經濟殘餘思想的影響,管理層和治理層對內部控制不夠重視,形成了“重事務,輕管理”的觀念,缺乏經營管理意識,弱化內部控制環境,由此產生內部控制環境風險。
(二)內部控制不健全,控制活動不能有效發揮作用
內部控制活動是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關鍵要素,控制活動通常包括兩個要素,即政策和程式。高校的內部控制活動是指為了實現高校管理目標,防止風險發生而制定的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式。而目前高校內部控制存在不健全的現象,一方面,有的高校未建立基建立項、招投標,物資採購等控制制度,導致這些經濟活動中產生內部控制風險。另一方面,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部分內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控制活動不能有效發揮作用,從而產生控制活動風險。
(三)信息和溝通不力,內控制度可執行性不強
信息與溝通是及時、準確、完整地採集與企業經營管理密切相關的各種信息,並使這些信息以適當的方式在企業有關層級之間、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及時傳遞、有效溝通和正確使用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條件。而在高校內控制度中存在片面性的問題,部門之間各自為政,不善於主動獲取信息,也不注重溝通和協調,造成內控制度可執行性不強,從而產生因信息和溝通不力造成的內控風險。
(四)風險管理意識不強,缺乏風險評估機制
從本質上來說,內部控制就是風險的管理與控制活動,風險的存在是控制的原因所在,進行風險評估就成為整個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和關鍵。而在高校內部控制管理中,風險意識還沒有得到重視,更談不上風險評估機制。事實上高校存在諸如財務管理控制風險,人力資源控制風險,基建立項、招投標,物資採購控制風險等,如果沒有一系列的風險評估機制,這些風險一旦轉化成現實,將會給學校帶來巨大的損失。
(五)內部監督不健全,無法考核內控制度執行結果
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並及時加以改進。高校的內部監督主要依靠內部審計,然而內部審計制度並不健全,在內部審計中存在人情因素,由於“內部人”的原因,並不能公正、有效地進行內部審計,形成潛在的內部監督風險。
五、高校內部控制風險防範體系的構建
(一)強化內控風險理念,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所面臨的內外環境越來越複雜,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辦學風險也日益凸現。這就要求高校管理層要有高度的
經濟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要以內部控制制度為切人點控制好每一個管理環節。既高校管理層要提高對內部控制制度及其風險的認識,並以身作則,帶頭嚴格執行內控制度;同時,對全體教職員工也要進行內控制度及其風險的教育和培訓,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失控的危害性,並自覺執行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從而形成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加大內部控制執行力度
加大內部控制執行力度,內部控制功效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既定的管理目標。而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是高校內部控制運行的首要環節。為確保執行力度,高校管理者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要注重科學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從計畫、制定到實施要形成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和程式,避免形成隨意破壞既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導致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的現象發生。
(三)加強信息與溝通,提高內部控制效率
高校的信息與溝通包括內部信息與溝通和外部信息與溝通。高校應成立信息管理中心,統籌管理和協調學校內外信息。高校的內部信息與溝通是指高校在制定內控制度時,要廣泛徵求意見,特別是各個管理部門的內部控制制度,既要相互牽制又要具有連續性和整體性,確保內控制度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必須讓學校每一位教職工都獲知承擔控制責任的信息,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了解自己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和應承擔的責任,以及與上級部門進行溝通的程式和方法。外部信息與溝通則是通過與外部相關單位進行溝通和聯繫,獲得關於高校內部控制功能的重要信息,糾正高校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降低因信息與溝通不力造成的內部控制風險。
(四)構建內控評價體系,健全內部控制機制
高校為了實現辦學目標,應該建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對學校內部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評價,查找內部控制存在的漏洞,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機制,更好地發揮內部控制作用。
(五)提高內審人員素質,加強內部監督
高校內部審計不僅是內部控制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內控監督、評價體系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內審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思想素質的提升顯得非常重要。高校內審機構要不斷提升內審人員的業務素質,使內審人員的知識結構呈現多元化,做到既精通會計、審計知識,又具備高校管理、基建工程、相關法律法規和計算機套用等方面的知識,以滿足高校內部審計的要求,並對內控制度作出正確的評價,發現內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從而加強內部監督,降低內部控制風險。
案例二:企業應收賬款的內部控制風險及對策
內部控制是企業單位為了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和會計處理滿足國家法規的要求,提高會計工作效率而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組織措施、管理方法、業務處理手續及其他為防止可能發生的風險而採取的一切措施的總稱。內部控制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各種制度、規定、規範、章程、計畫等一切必要的控制措施,其核心要求是及時發現、辨別各種經濟活動的風險以確保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應收賬款管理是內部控制制度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內控制度在應對潛在的風險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實現手段和方法。
一、應收賬款內控制度潛在的風險
(一)內控環境落後
應收賬款內控環境是指對應收賬款內控系統的建立以及對應收賬款管理過程中有重大影響的各種因素的集合。這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企業員工誠信意識和道德水準差,管理當局觀念落後,缺乏承擔責任能力的考慮,盲目賒銷,一味做大,造成應收賬款惡性膨脹。
(二)風險評估不足
企業對每一次賒銷行為都應首先確定相應的目標,將其中各種風險確認下來,根據應收賬款壞賬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制定風險控制計畫、方案和措施。現實是一些企業管理層由於缺乏應有的管理素質和約束機制,肆意浪費企業的人、財、物。其具體表現,一是只追求賬面上的銷售收入,不考慮大量應收賬款能否及時收回; 二是不重視應收賬款的時間價值,不能正確選擇賒銷對象及金額;三是企業大量無法及時收回的應收賬款,依據財務制度的有關規定已經計入銷售收入,形成了當前的利潤來源,使企業稅金超前繳納。這些都促使企業資金運轉經常處於周轉不靈的境地,加重了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
(三)應收賬款內控制度制定不完善
其一,執行人員授權分工不嚴,銷售記賬憑證和審核憑證由同一人擔任,一旦憑證有誤便不易被發現。隨著現代會計技術的引入,在計算機管理中也存在許多漏洞,如操作人員對有關數據的修改不會留下明顯的痕跡,為利用計算機犯罪提供了便利條件。其二,內控管理制度可操作性差。內控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前提是崗位分工與責、權、利相結合,如果管理者和具體操作者分工不嚴,責、權、利不明確,內控制度就會流於形式。況且內控制度須配套進行,有些措施看起來不錯,但卻沒有描述任何關於具體操作的細節,不利於內控制度的貫徹實施,從而在企業內部形成了應收賬款的潛在風險。
(四)應收賬款內控制度執行中造成的風險
其一,缺乏對相關人員有效的激勵機制。現代管理理論認為,管理層及員工對他人的態度和管理方式實際上是對人的認識和估價問題,應根據企業員工的需要、動機、目標等了解其行為產生的原因並建立相應的有效激勵機制。過去我國企業傳統的做法是只強調財和物的管理,忽視了再好的管理制度也要通過人來執行這一事實。如果不針對企業員工的需求制定合適的內控方法、程式、制度、機制,就不可能真正調動人的積極性,無法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因此要少用嚴控手段,更注重對人的激勵並將約束與之合理結合。在應收賬款內控制度執行過程中,一方面對人要有所約束,另一方面也要滿足組織成員的各種需要,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應收賬款的風險。其二,應收賬款管理及執行人員崗位適應性差。目前我國企業雖然大多建立了內外部應收賬款的內控管理模式,但就內控制度的內容和形式看,除了加大應收賬款內控點要求的管理外,能完全勝任系統控制點要求的人員很少。因此,根據應收賬款內控目標和特點,設計出適合本企業實際的應收賬款內控體系,是完善應收賬款管理的關鍵。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很多企業資本加入國際資本流動,應收賬款跨國際內控問題日益突出,企業對既有國際經濟知識又具有較強管理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必須加強對應收賬款內控管理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否則就會使相關人員出現知識上的缺乏,應收賬款管理不力,具體的控制措施形同虛設。其三,企業內控點信息不對稱。這種現象會使應收賬款在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與溝通性減弱。因為有些部門不能夠充分認識到為什麼採用賒銷政策,也不知道這是實現企業之間融通資金、互為照應、共同致富的指導方針,認為這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情。這種錯誤認識使得有關部門間可能形成信息不對稱,無法保證各個內控點順利履行職責。
二、監督過程漏洞對應收賬款造成的風險
大多數企業應收賬款內控體系建立後,管理當局並沒有建立具有獨立性、權威性的監督機制,更沒有對其進行持續監督或對每項應收賬款進行風險評估,致使壞賬損失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究其原因,是我國企業應收賬款內控制度中存在不良的人為因素,如資產產權缺乏來自委託人的硬性約束,內控監督機制形同虛設,往往由經營管理層決定應收賬款的規模、質量、評估和壞賬的處理等重大決策,形成自己監督自己的局面,這就會經常造成個人獨斷專行現象。
第一,建立健全應收賬款內控管理體系。
建立全程的內控管理制度體系。為明確核算企業的應收賬款,加強管理,結合企業的擴大賒銷活動,應建立賒銷款的事前、事中、事後評估內控管理制度體系,將每一筆賒銷款項的控制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和人,由某一部門負責全部賒銷對象的信用調查、審核、下達、執行、事中管理,由另一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的部門專門審計,最後由財務部門統一辦理結算。
規範應收賬款核算體系。一方面錄入與審核憑證、現金與銀行存款日記賬登錄、保管總賬與明細賬三個控制點為不相容職務,需相互分離,由不同人擔任; 另一方面在核算應收賬款發生時,結合內控要求可以在相關應收賬款總賬科目下設定二級甚至三級科目,對應收賬款的全過程完整系統地核算。對於應收賬款賬務處理特別是壞賬損失賬務處理,要求企業分項目進行操作,通過“ 費用——壞賬損失——某某客戶”三級科目,月末對每筆賬款按發生明細(發生、收回、壞賬損失等)列表。
完善應收賬款內控政策規定。對於應收賬款的控制,應明確到具體部門,同時應明確是否採用賒銷政策和如何賒銷。企業監管部門依據相關部門認定的信息資料進行嚴格的審核。對於企業客戶風險評估,要區分賒銷前風險階段和賒銷後風險階段並分別核算。另外要求企業賒銷成立後立即報管理層備案,明確該項應收賬款對客戶是首次賒銷還是累次賒銷,新的賒銷款有何特色,有何實質性的收穫,不同賬齡款區別何在等。應說明賬齡超過一年的款項的處理具體內容以及與賬齡一年之內的款項的實質區別。
第二,制度執行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與前幾年相比,我國企業推行的將薪酬與績效相結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對管理層具有明顯的作用。完善的報酬制度應該是與績效密切相關的。應該讓賒銷經手人之間有競爭意識,工作不努力則其人力資本價值就會貶值,就有可能為人力資本高的人所代替並被記錄在案,作為其今後職業生涯的不良記錄。董事會要在保證股東利益的基礎上決定應收賬款管理層的薪酬,可採用基本工資加可體現風險業績的股票價值、賒銷款回收率等形式,使管理者的薪酬體現績效的價值,從而激勵與約束管理者和員工。
企業對應收賬款經手人員,應促進其知識、能力和素質得到協調發展,以適應經濟環境的變遷和需要。業務水平較高的應收賬款經手人員,可以準確把握賒銷系統中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內控點,還可通過社會調查為企業尋找賒銷客戶和方向,預測、適應環境,為企業賒銷資金的良性循環提供有力的保證。
信息與溝通是內部控制系統能否正常運行的重要條件,企業應斥資進行賒銷信息與溝通系統的平台建設。通過信息與溝通系統平台,企業可在有關賒銷的財務投資、結算、服務等方面實現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一體化管理,從而達到節約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也具體明確了內部控制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式,確保信息及時溝通,促進內部控制有效運行。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應在懲防並舉、重在預防的前提下,建立應收賬款反舞弊制度、舉報投訴制度、保護投訴人制度及自我評價制度,從而降低應收賬款潛在的風險。
第三,應收賬款內控制度的監督。
內部控制點的監督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證應收賬款的安全和完整的重要保證,也是《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的關鍵內容。嚴格應收賬款監管,可增加企業員工的信心。加強應收賬款監管,是提升相關人員執業質量和職業道德、增進企業員工對企業前途信心的重要手段,企業應堅持以誠信建設為主導,加強職工誠信教育和監督,本著嚴格檢查、嚴厲懲戒的原則,對所有相關人員進行工作質量檢查,重點監管執行賒銷內控點業務的人員,建立包括應收賬款質量檢查制度、應收賬款報備制度、違規懲戒制度和誠信監控系統在內的賒銷監管體系,懲治害群之馬,弘揚企業誠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