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補竹葉黃耆湯是一種藥,由竹葉、黃耆、甘草、芍藥、黃芩、人參、桂心、大棗、乾地黃、升麻、茯苓、生薑組成,功效是主治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補竹葉黃耆湯
- 主料:竹葉、黃耆、甘草、芍藥
內補竹葉黃耆湯是一種藥,由竹葉、黃耆、甘草、芍藥、黃芩、人參、桂心、大棗、乾地黃、升麻、茯苓、生薑組成,功效是主治癰。
竹葉黃芪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一三一。具有養陰清熱,益氣生津之功效。主治①癰疽發背(有頭疽);②一切惡瘡(諸般疔腫),陰虛熱盛或氣陰兩傷,症見高熱、口乾,大渴喜冷飲者。組成 淡竹葉一握,黃芪(銼,炒)、甘草(炙,銼)、黃芩(去黑心)、麥門冬(去心,焙)、芍藥各三兩,當歸(切,焙)、...
黃芪竹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方》卷二十二。主治①《千金》:癰疽發背。②《簡明醫彀》:癰疽氣血虛,胃火盛,而作渴乾嘔。組成 黃芪、甘草、麥門冬、黃芩、芍藥各三兩,當歸、人參、石膏、川芎、半夏各二兩,生薑五兩,生地黃八兩,大棗三十枚,淡竹葉一握。用法用量 上?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竹葉...
竹葉黃耆湯是一劑中藥,主治氣血兩虛,胃火盛而作渴,以及癰疽、發背、諸瘡之大渴。【來源】《內科摘要》卷下。【組成】淡竹葉6克 黃耆 生地黃 麥門冬 當歸 川芎 甘草 黃芩 石膏(煨) 芍藥 人參各3克 【用法】水煎服。【主治】氣血兩虛,胃火盛而作渴,以及癰疽、發背、諸瘡之大渴。【類別】名方 竹葉...
竹葉歸芪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一。具有清熱除煩,補氣昇陽,補血活血,養陰潤肺,益氣健脾之功效。主治產後胃氣虛熱,口乾作渴,惡冷飲食者。組成 竹葉一錢半(6g),當歸一錢(6g),黃芪二錢,白朮、人參各一錢(6g),甘草(炒)五分(3g),麥門冬(去心)七分(6g)。用法用量 水煎...
內補湯的成分是由乾地黃4兩,升麻1兩,當歸1兩,人參1兩,生薑5兩(切),麥門冬(去心)3兩,芍藥3兩,大棗20枚(擘),遠志(去心)2兩,茯苓2兩,大黃2兩,黃芩2兩,黃耆2兩製作而成。處方來源於《千金翼方》卷二十二。主要治療發背,虛熱大盛,腫熱侵進不住等症狀。治陰虛發熱 內補湯成分乾地黃(...
淡竹葉七片,黃芩、知母、麥冬各一錢,茯苓二錢。用法 水煎服。功用 清心泄熱。主治 子煩。孕婦火盛內熱而煩者。附註 附方1淡竹葉湯 組成:淡竹葉(切)四升(去尖),栝樓四兩,通草、前胡、升麻、茯苓、黃芩、知母、甘草(炙)、石膏末各二兩,生地黃十兩,芍藥一兩,大黃三兩,黃芪三兩,當歸一兩半,人參...
不大熱,其肉正平無尖而紫者,不須攻之(指不用切割),但以竹葉黃芪湯申其氣耳;癰平而痛,八味黃芪散傅(敷)之⋯⋯候手按之,隨手即起者瘡熟也,須針之,針法要膿,以急訊息;⋯⋯五日後,癰欲著痂者,即服排膿內塞散⋯⋯破後敗壞不差者,作豬蹄湯洗之⋯⋯癰壞後有惡肉者,宜豬蹄湯洗...
竹葉心石膏湯主要藥物組成為竹葉心10g,生石膏(先煎)30g,麥冬20g,人參10g,姜半夏10g,粳米10g,甘草等。方藥組成 竹葉心10g,生石膏(先煎)30g,麥冬20g,人參10g,姜半夏10g,粳米10g,甘草 加減 嘔惡嚴重,加旋覆花(包)10g,代赭石(先煎)30g,竹茹10g;胃熱亢盛,口舌生瘡,重用生石膏30~60g,加知母12g,玄參12g,...
書中所收載的本草、食材均為尋常之品,容易置備,方便操作,所搭配的藥膳、藥茶、藥酒、藥粥、藥點、補湯圖片也是團隊成員自己拍攝的原創作品(除署名外),力求切合實用,開卷有益。 圖書目錄 播報 編輯 草部 黃精 玉津比玄芝 黃精牛肉湯 黃精烏雞湯 黃芪 黃芪滿谷無人采 黃芪乳鴿湯 黃芪鯽魚湯 人參 開時的定涵雲...
黃芪柴胡半夏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肺癌。【組成】炙黃芪、柴胡、清半夏各15克,西洋參、香附、神曲各10克,瓜蔞、魚腥草、川貝母各20克,白豆蔻、陳皮、升麻、白及各6克,三七、炙甘草各4克,九香蟲、桑葉、炒萊菔子各10克,燈心草、竹葉為引。【製法】上諸藥水煎取藥汁。【用途】適用於肺癌。【用法】...
1.主方竹葉黃芪湯(吳謙等《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大生地黃12克,麥冬9克,金石斛9克,生黃芪12克,當歸9克,竹葉6克,生石膏18克(打碎),黃連3克,紫花地丁30克,金銀花12克,皂角刺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有消渴病者,可兼服生胰子肉每日9克。切薄洗淨,置沸水中燙後即食;玉米須30~...
臨床施治以火盛者,清熱解毒,方用黃連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傷陰者養陰清熱,黃連解毒湯合增液湯、竹葉黃芪湯;陽虛者扶正托毒,方用透膿散、托里消毒散。然而病情錯綜複雜,執方不能定而不變,當以隨證加減為要。精簡用藥 顧氏研究急腹症時,認為這些病都有腹痛、腹脹、痞滿、便秘、舌苔黃膩等腑實不證,六腑...
補肺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永類鈐方》。具有補肺益氣,止咳平喘。主治肺虛咳喘,短氣自汗,聲音低弱,舌淡,脈象虛弱。方劑簡介 歌訣 補肺湯功補肺腎,桑皮味菀熟芪參。補肺五味與參芪,熟地紫苑配桑皮,肺氣虛損喘嗽汗,益氣固表莫遲疑。組成 人參9g,黃芪24g,熟地24g,五味子6g,紫菀9g,桑白皮9g。用法 ...
(一)中藥內服法 1.滋補肝腎湯 2.竹葉黃芪湯 3.減肥輕身湯 4.仙靈芪歸湯 5.柴芍烏苓湯 6.益氣輕身湯 7.千金化脂湯 8.健胃消脂湯 9.三七大黃飲 10.降脂減肥飲 11.加減達原飲 12.康靈減肥飲 13.減肥輕身樂 14.減肥降脂茶 15.降脂系列方 16.消胖靈組方 17.輕身Ⅰ號方 18.痰濕系列方 19.健脾化濕...
3.《王旭高醫書六種》:“甘寒補氣湯喻嘉言《醫門法律》,治中寒服前藥後,諸證盡除,但經絡間微有頑痰窒塞,辛溫藥服之不能通快者,第五方用此。人參、麥冬、白芍酒炒各一錢,黃芪蜜炙一錢二分,生地黃二錢,甘草炙七分,丹皮八分,淡竹葉七分。水二大盞,煎半,入梨汁少許,熱服。”4.《壽世補元...
組成 黃芩、麥冬、地骨皮、車前子、甘草、石蓮肉、白茯苓、黃芪、人參。功用 清心火,益氣陰,止淋濁。主治 心火偏旺,氣陰兩虛,濕熱下注證。遺精淋濁,血崩帶下,遇勞則發;或腎陰不足,口燥咽乾,煩躁發熱。重要文獻摘要 1、吳謙,等《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卷4:“心與小腸為表里也,然所見口糜舌瘡、...
名稱:和解湯 組成:升麻、乾葛、白芍各一錢,川芎、防風、人參各七分,甘草二分 用法:生薑為引,水煎,熱服 主治:痘症初熱 出處:《種痘新書》卷十 功用:發表解毒 名稱:和解湯 組成:柴胡12g,半夏10g,黨參6g,黃芩12g,防己12g,黃芪12g,白朮12g,生薑3片,紅棗3枚,竹葉6g,燈芯6g,甘草3g 用法:...
若服克伐之藥而致者用四君子湯加芎、歸以助氣生血。若作渴飲冷者熱淫於內也用竹葉石膏湯以清胃火。若作渴飲湯者腸胃虛熱也用竹葉黃芪湯以補氣生津。若內熱作渴面赤飲湯者用四物湯送潤腸丸以涼血潤燥。若腸胃滿脹燥在直腸而不通者用豬膽汁導之。腸胃氣虛血涸而不通者用十全大補湯。若肝膽邪盛脾土受侮...
黃柏(淡鹽水炒)、知母(淡鹽水炒)、蒲公英、忍冬藤、白花蛇舌草各20—30g,肉桂5g,竹葉10g。用法用量 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功用 清熱利濕,通淋。主治 小便頻數、短澀、刺痛、小腹拘急,或惡寒發熱,或腰酸腰痛,腎區叩痛。附方 名稱:加味通關湯 組成:黃芪、甘草、肉桂、黃柏、知母 用法:水煎服,日服...
5、小便短赤:山梔,竹葉、茅根清熱利尿。6、蟲積腹痛;檳榔、榧子驅蟲。7、氣虛血虛易過敏(過敏體質):黃芪、白朮、歸身、白芍、何首烏補氣養血,增強體力,以抗過敏。(《臨證醫案醫方》)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臨證醫案醫方》:“方中用生地、丹皮、茅根、赤芍涼血;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當歸尾活血止癢;...
上為末。每服一錢。潮熱,燈心、茅根煎湯下。急驚,竹葉湯下。功用 退潮,理急驚,解唇紅面赤,煩躁,焦啼。主治 大人、小兒臟腑積熱,煩躁多渴,舌頰生瘡,咽喉腫痛,面熱口乾,目赤鼻衄,丹瘤結核,癰瘡腫痛;又治伏奢燥熱,瘡疹餘毒,及大便下血,小便赤澀。附方 名稱:天竺黃散 組成:天竺黃、大黃...
【山西】:黃芪、黨參、遠志、杏、小茴香、連翹、麻黃、秦艽、防風、豬苓、知母、蒼朮、甘遂等。【遼寧】:人參、細辛、五味子、藁本、黃檗、黨參、升麻、柴胡、蒼朮、薏苡、遠志、酸棗等。【吉林】:人參、五味子、桔梗、黨參、黃芩、地榆、紫花地丁、知母、黃精、玉竹、白薇、穿山龍等。【江蘇】:桔梗、薄荷、菊、...
1.白虎加人參湯/002 2.黃連阿膠湯/002 3.烏梅丸/003 4.防己黃芪湯/003 5.二冬湯/004 6.茯神湯/005 7.竹葉黃芪湯/005 8.金鈴子散/006 9.連梅湯/007 10.六味地黃丸/007 11.七味白朮散/008 12.生脈散/008 13.逍遙散/009 14.消渴方/010 15.玉女煎/010 16.玉泉丸/011 17.玉液湯/011 18.增液...
出處:《定眩湯治療老年高血壓病100例》功用:健脾益氣,養血活血,祛濕化痰,升清降濁 名稱:定眩湯 組成:黃芪、丹參、茯苓、澤瀉各20克,天麻、鉤藤各15克,半夏10克,甘草6克 用法:將諸藥(鉤藤除外)加水煎煮20分鐘,入鉤藤再煎10分鐘,倒出藥液,再加水煎煮20分鐘,將兩次所煎藥液混勻,早晚分服。每日...
1.小柴胡湯 2.蒿芩清膽湯 3.柴胡枳桔湯 4.達原飲 5.四逆散 6.黃連湯 二、調和肝脾 1.黃芩湯 2.逍逶散 3.痛瀉要方 三、調和腸胃 半夏瀉心湯 四、調和肝胃 疏肝和胃散 第四章清熱劑 一、清氣分熱 1.白虎湯 2.竹葉石膏湯 3.梔子豉湯 4.清氣湯 5.竹葉黃芪湯 6.竹葉湯 二、清營涼血 1.清...
清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脾胃論》卷下。主治口喎頰腮急緊,胃中火盛,汗不止而小便數。組成 紅花、酒黃柏、桂枝各一分,生甘草、蘇木各五分,炙甘草一錢,葛根一錢五分,當歸身、升麻、黃芪各二錢。用法用量 上㕮咀,都作一服。以酒三大盞,煎至一盞三分,去渣,食前稍熱服。服訖,以火熨摩緊結...
名稱:加味清營湯 組成:水牛角30g,生地20g,丹參10g,玄參20g,麥冬20g,銀花12g,連翹lOg,黃連6g,淡竹葉6g,紫草30g,丹皮20g,徐長卿20g,防風10g,赤白芍各10g,生黃芪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主治:紫癜性腎炎 出處:腎臟病驗方妙用 重要文獻摘要 《鎬京直指》:“加味清營湯,鮮生地六錢,鮮...
名稱:養胃湯 組成:白芍一錢,茯苓二錢,白朮一錢,甘草四分,山藥三錢,黃芪二錢,黨參四錢,木香五分,砂仁一錢,廣皮一錢,大棗二枚,生薑三片 主治:胃氣虛弱,胃脘作痛 出處:《醫醇剩義》卷四 名稱:養胃湯 組成:陳皮(去白)三錢半,甘草(炙)、半夏各三錢(泡),人參、草果各二錢,白茯苓四錢...
一般可選葉天士的養胃湯,重症可選大補陰煎,夏季可選竹葉石膏湯、清暑益氣湯等。溫補法 溫補法主要適用於陽虛之人以及冬季的進補,可選附子、乾薑、肉桂以及杜仲、胡桃肉、羊肉等。溫補法特別要注意分辨臟腑:如脾陽不足者,用理中湯;腎陽不足者用金匱腎氣丸(湯)或張景岳的右歸丸(湯)。此外,還可用溫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