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克孜勒蘇自治州)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克孜勒蘇自治州一般指本詞條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轄州,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地跨天山山脈西南部、帕米爾高原東部、崑崙山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北緣,自治州北部和西部分別與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兩國接壤,邊境線長達1195千米;東部與阿克蘇地區相連;南部與喀什地區毗鄰,全州東西長約500千米、南北寬約140千米,面積7.25萬平方千米。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地處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地跨天山山區、帕米爾高原、崑崙山山區及塔里木盆地邊緣,山地占全州總面積的90%以上,谷地、盆地遍布山間,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乾旱少雨,是有名的瓜果之鄉。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轄阿圖什市和阿克陶縣、烏恰縣、阿合奇3縣,全州總人口620591人,為柯爾克孜族聚居區,境內有2個對外貿易口岸。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實現生產總值112.1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8329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 外文名稱:Kizilsu Kirghiz Autonomous Prefecture
  • 別名:克州
  • 行政區類別自治州
  • 所屬地區:中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下轄地區阿圖什市阿克陶縣阿合奇縣烏恰縣
  • 政府駐地:阿圖什市帕米爾路西3院 
  • 電話區號:0908
  • 郵政區碼:845350
  • 地理位置:帕米爾高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
  • 面積:7.25萬平方千米
  • 人口:620591人(2017年)
  • 方言維吾爾語漢語柯爾克孜語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玉其塔什草原風景區、阿克陶五彩山景區等
  • 火車站阿圖什站
  • 車牌代碼:新P
  • 州黨委書記安征宇
  • 地區生產總值:112.12億元(2017年)
  • 行政區劃代碼:653000
歷史沿革,名稱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特徵,自然資源,礦物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概況,對外口岸,社會事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醫療,社保,歷史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地方特產,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語意為“紅水”。境內有克孜勒蘇河穿境而過,故在自治州成立時,決定以克孜勒蘇作為自治州的名字。

建置沿革

克孜勒蘇自治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根據境內性質未定的原始文化遺蹟和出土的人頭骨化石推斷,大約早在17萬年以前,境內即有原始人類活動。
大約距今6000年左右的中石器時代,境內的先民已經能夠打磨細石器,用於狩獵和從事簡單的農耕生產。大約在3000年前,中國中原社會已經進入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境內仍然處於母系社會的部落聯盟狀態。同時境內平原地區出現定居農耕文化,山區為狩獵和放牧的遊牧文化。
據中國史籍所載,中原的黃帝舜帝堯帝等都與境內的部落聯盟有過密切的交往。《竹書紀年》載“黃帝時西王母獻白環,舜帝時又獻之”;“堯,西王母獻其白琯”;“舜受終西王母獻益地圖”;《賈誼新書》稱:“黃帝涉流沙,登於崑崙,於是還歸中國”;堯帝“身涉流沙,地封獨山,西見王母,馴及大夏、渠叟”。從這些記載中可以明確看出,境內的西王母之邦等部落聯盟與中華古帝從長期的友好往來,最後到人心所向、眾望所歸、回歸中國。
到了秦漢之際,境內的以母系社會為基礎的部落聯盟逐步解體,以各個綠洲自為體系的從事定居農業的“城廓諸國”以及以從事遊牧的“行國”逐步形成。境內的阿圖什屬疏勒國,阿克陶屬中國,烏恰屬捐毒國,阿合奇屬尉頭國
神爵二年(前60年),統治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賢撣率部歸漢,漢朝政府設西域都護府以統之,從此克孜勒蘇即正式劃入漢朝版圖。
三國時期,州境隸屬魏國。西晉時隸於西域長史府東晉十六國時先後隸於前梁、前秦後涼西涼等政權。
南北朝時隸於北朝,設西戎校尉府,疏勒、龜茲(尉頭屬龜茲)、烏孫(捐毒屬烏孫),皆受轄於該校尉。
隋朝統一全國後,隸於隋朝,受西突厥王庭的統治。
唐朝境內各地轄於安西都護府,境內設疏勒都督府(治所在疏勒鎮)、蔚頭州(治所孤石山)、溫肅州(治所大石城)、演渡州(治所去曷飯館)。今阿合奇分屬溫肅州、蔚頭州;阿圖什、阿克陶、烏恰分屬疏勒都督府、演渡州。境內各地分屬葛邏祿、樣磨、處月等部。
北宋時期,境內大部分土地屬黑汗(即喀拉汗)王朝,其中東北部少部分地區(今阿合奇)屬西州回鶻,南部少部分地區(今阿克陶)屬于闐
西遼天蒙三十三年(1210年),喀拉汗王朝屈出律所滅,州境始屬西遼
蒙古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西遼為蒙古所滅,蒙古設斷事官對境內實施統治。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在阿里麻力設中書行省,州境即轄於該中書行省,由斷事官轄治。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改斷事官為都護府,州境即屬該都護府管轄。至正六年(1346年),州境又屬察合台後王封地。
明代初年,轄於別失八里。永樂十六年 (1418年)明改別失八里為亦力把里地區。州境又為亦力把里首府大臣朵豁剌惕家族的世襲領地 ,稱朵豁剌惕部,嘉靖十二年(1533年),察合台後裔賽義德汗建立葉爾羌汗國,州境屬其統治。
康熙十七年(1678年)準噶爾蒙古部噶爾丹侵入天山南路,州境在準噶爾部的統治之下。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叛亂之後,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設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州境即在該大臣的管理之下。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在伊犁設“總統伊犁等處將軍”,州境又轄於伊犁將軍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境內分別轄於新疆省喀什噶爾道的疏勒府、伽師縣及阿克蘇道烏什廳。
民國元年(1912年),境內分轄於喀什行政區伽師縣、疏附縣、英吉沙縣、蒲犁縣和阿克蘇行政區烏什縣。民國二年(1913年)至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境內先後建烏恰縣、阿圖什縣、阿合奇縣。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境內阿合奇縣轄於新疆省阿克蘇專區,阿圖什、烏恰等縣轄於喀什專區。
1954年7月14日,以柯爾克孜族為自治民族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成立。至此,克孜勒蘇才形成一個統一的地區級行政建置。
1955年2月5日,新疆省根據憲法規定,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區改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4年9月,從疏附、疏勒、英吉沙、蒲犁4縣的柯爾克孜族聚居區劃出 31個鄉,從烏恰縣的柯爾克孜族聚居區劃出2個鄉,成立阿克陶縣(國務院1955年1月批准),劃歸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區,阿合奇縣由阿克蘇專區劃入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由喀什行政區劃入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1976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革委會決定:將自治州所屬阿克陶縣劃歸喀什專區。原阿克陶縣境內的奧依塔克公社和哈熱開其克公社的居魯克巴西大隊劃入州種羊場(縣級建制)管理,仍隸屬於自治州。同時,將喀什專區的伽師縣及縣境內的地方國營農場伽師總場(縣級建制)劃入克孜勒蘇自治州。
1980年,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決定:恢復阿克陶縣和伽師縣原來的行政歸屬,阿克陶縣仍劃歸克孜勒蘇自治州,奧依塔克公社和居魯克巴西大隊仍交阿克陶管理。同時,伽師縣及境內的伽師總場仍劃歸喀什專區。
1984年4月,自治州紅旗一場、二牧場劃歸生產建設兵團農三師。
1986年6月,國務院批准撤銷阿圖什縣,成立阿圖什市。

區劃詳情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轄阿圖什市阿克陶縣烏恰縣阿合奇縣3縣,下轄3個街道、39個鄉鎮(場)。自治州首府是阿圖什市,政府駐阿圖什市帕米爾路西3院。
行政區劃
地名駐地面積(平方千米)行政區劃代碼區號郵編
阿圖什市
15698
653001
0908
845350
阿克陶縣
24535
653022
0908
845550
阿合奇縣
11545
653023
0997
843500
烏恰縣
19118
653024
0908
845450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地處北緯37°41'28”~41°49'41”、東經73°26'05”~78°59'02”之間,地跨天山山脈西南部、帕米爾高原東部、崑崙山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北緣,自治州北部和西部分別與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兩國接壤,邊境線長達1195千米;東部與阿克蘇地區相連;南部與喀什地區毗鄰,全州東西長約500千米、南北寬約140千米,面積7.25萬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地處帕米爾高原上。帕米爾高原寒武紀時期隆起,華里西時期斷裂,並發生劇烈升降,形成凹陷和褶皺。地質結構複雜,主要為新生界第四系地層。自治州境內多山,山地占全州總面積的90%以上。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呈梯狀上升,東南部為塔里木盆地邊緣綠洲和喀什噶爾平原,最低處海拔1197米,北部、西北部為天山南脈和帕米爾高原,最高處海拔7719米,相對高差6522米。山地以克孜勒蘇河為界,從烏恰縣的北部、阿圖什市北部直至阿合奇縣全境,為天山南麓;克孜勒蘇河以南,從烏恰縣西南部直到阿克陶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崑崙山山區。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克孜勒蘇河為界,克孜勒蘇河以北從烏恰北部、阿圖什市的北部直到阿合奇縣全境,為天山南麓;克孜勒蘇河以南,由北向南包括烏恰縣西南部和阿克陶縣西南部絕大部分山區,為帕米爾高原和西崑侖山區。境內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公格爾峰海拔7719米,為自治州最高點。自治州境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有16座,山頂終年積雪,最厚處達100多米。山間遍布冰川,主要冰川有20多片,總面積達1 960.8平方千米。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主要平原有阿圖什市的恰克瑪克~博古孜河中下游沖積平原、阿克陶縣的帕米爾山前沖積扇平原、蓋孜河~庫山河三角洲平原。主要盆地有阿圖什市的哈拉峻、吐古買提盆地和烏恰縣的黑孜葦盆地。主要谷地有阿合奇縣的托什乾谷地、阿圖什市的上阿圖什谷地、阿克陶縣的蘇巴什谷地和木吉谷地等。這些平原、盆地和谷地,一般在海拔1200~3500米之間,為自治州主要的農牧業區。

氣候特徵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氣候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氣候,其特點是光照充足,乾旱少雨,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春秋季短促,且氣溫多變。氣候差異極大,垂直反應明顯。既有終年永凍的寒冷高山帶,又有夏季酷炎的平原區;既有終年不化的冰雪降水帶,又有乾旱無雨的久旱區。相對溫差達16.6℃。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總輻射130-140千卡/立方米,高於全國同緯度地區。全年日照時數2700-3000小時,日照百分率62-68%。平原全年積溫4100-4700°C,適合各類作物及樹木生長;山地半農牧區為2400-2500°C,僅能滿足牧草麥類作物及林木生長。平原年平均氣溫11.2-12.9°C,氣溫日較差12°C。

水文特徵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境內溝壑交錯、河流縱橫,由東北向西南分布有托什乾河、博古孜河、恰克瑪克河、克孜勒蘇河、蓋孜河、庫山河、葉爾羌河等七大水系。
除上述七大水系外,自治州南部還有艾格孜牙、且木乾、鐵列克、克孜勒治業克等大小河流100餘條。這些河流大都為內陸河。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共有天然湖泊18處、35個,其中淡水湖多集中於阿克陶縣的布倫口、蘇巴什一帶,最大的為布倫庫勒湖喀拉庫勒湖。阿合奇縣西北部山區也有少量淡水湖。淡水湖多為高山湖泊,一般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另外還有部分冰湖。鹹水湖(鹽湖)多分布於阿圖什市北部盆地,最大的為硝爾庫勒和吐孜蘇蓋特鹽湖。

自然資源

礦物資源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礦產豐富,主要分布於廣大山區。金屬礦有金、銀、銅、鐵、錳、鉻、鉛、鋅、錫、鎳、鈷、鎢、鋁、鉬、釩、鈦、鋰、鈹、鈮、鉭、等;燃料礦有煤、石油等;建材礦上,鹽、芒硝的儲量也相當豐富。另外尚有珍貴稀有礦冰洲石、綠柱石等寶石礦。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能源礦產以煤為主,有少量油頁岩。初步查明煤礦點28個,已開採利用的煤礦12個;黑色金屬礦以鐵為主,其次是錳、釩、鈦。鐵礦分布較廣,儲量多,品位高,全州共發現鐵礦55處,其中礦床8處,礦點47處。

水資源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地處塔里木河流域上游,有托什乾河、博古孜河、恰克瑪克河、克孜勒蘇河、蓋孜河、流量252.406立方米/秒。地下水總儲量8.06億立方米。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水資源較豐,但由於河流多處於高山峽谷之中,利用率極低,地表水引用量僅占擁有量的12%左右。地下水的開採利用量也僅占地下水可開採利用資源的10.85%左右。

生物資源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天然植被稀疏。野生植物種類有54科184種,主要為禾本科菊科豆科蓼科藜科等牧草類植物。自治州野生蜜源植物沙棘資源較豐,有一定的開發利用價值。珍貴野生植物有白堊紀殘餘闊葉常青植物小沙冬青及稀有植物雪蓮。境內有有毒植物毒麥和岩黃芪(醉馬草)及曼陀羅等。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野生動物資源較豐,僅鳥類就有17目42科244種,占新疆鳥類總種數的60%。珍貴野生動物較多,屬國家一級保護的12種,二級33種,另外還有珍貴稀有野生動物40多種,境內有新疆帕米爾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

人口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總戶數157704戶,總人口620591人,其中柯爾克孜族162774人、維吾爾族408738人、漢族41404人、塔吉克族6031人、回族烏孜別克族哈薩克族等其他民族1644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實現生產總值112.1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75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39.63億元 ,增長11.0%(其中工業21.09億元,增長7.4%;建築業18.54億元,增長15.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6.74億元,增長7.9%。人均生產總值18329元,增長6.0%。
地區生產總值地區生產總值

第一產業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農作物種植面積114.20萬畝,比上年下降0.7%。其中,糧食種植面積81.63萬畝,下降3.4%;棉花15.47萬畝,增長3.0%;油料種植面積0.61萬畝,增長24.5%;蔬菜、瓜果和其他農產品種植面積16.49萬畝,增長9.8%。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糧食產量35.52萬噸,比上年減少1.02萬噸,減產2.8%。其中,小麥產量18.48萬噸,減產1.3%;玉米產量16.38萬噸,減產3.9%。糧食平均畝產435公斤,增產0.7%。其中:小麥平均畝產416公斤,增產1.2%;玉米平均畝產464公斤,增產1.1%。全年棉花產量1.75萬噸,增產6.1%;油料產量0.07萬噸,與上年持平。棉花畝產113公斤,增產2.7%;油料畝產114公斤,減產17.5%。全年蔬菜產量4.63萬噸,增產5.7%。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實有林果面積19.50萬畝(不包括堅果面積),產量10.23萬噸。其中,葡萄面積6.35萬畝,產量6.84萬噸;杏面積8.32萬畝,產量2.37萬噸。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牲畜存欄179.91萬頭(只),比上年增長1.3%;年內牲畜出欄數136.98萬頭(只),下降1.2%;牲畜商品率60.7%;肉類產量4.03萬噸,下降9.3%;奶類產量3.23萬噸,下降3.9%。牲畜繁殖成活數122.58萬頭(只),繁殖成活率85.7%,比上年下降2.8個百分點。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農業機械總動力48.4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7.7%;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3213台,增長1.8%;小型拖拉機4318台,下降1.4%;農村用電量7739萬千瓦時,下降3.7%;化肥施用量2.27萬噸(按折純法計算),下降1.3%;農用塑膠薄膜使用量1237噸,增長1.0%;地膜覆蓋面積23.97萬畝,下降3.2%。

第二產業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完成工業總產值57.2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下降16.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60億元,下降12.1%。主要產品產量中:錳礦石原礦增長24.9%,鉛金屬含量增長75.0%;鋅金屬含量下降16.6%;鋼材下降57.6%;水泥增長46.9%;水泥熟料增長92.4%;輕革下降35.7%;商品混凝土下降47.0%;發電量增長5.7%。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7.94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實現利潤9.70億元,增長318.1%;實現利稅總額14.11億元,增長133.6%;企業虧損面31.3%,下降6.2個百分點。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101.1%,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完成工業品出口交貨值0.15億元,增長28.2%。克州所屬建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22.87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52.5萬平方米,增長25.7%,其中,新開工面積113.3萬平方米,增長28.2%。

第三產業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98億元,比上年增長9.5%。按經營地劃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9.18億元,增長8.3%,其中,城區消費品零售額18.44 億元,增長 6.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80億元,增長18.3%。按消費形態劃分,餐費收入額2.55億元,增長8.5%;商品零售額19.43億元,增長9.6%。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個體工商戶數22743戶,增長31.5%;從業人數37449人,增長35.2%;註冊資金12.07億元,增長31.1%。私營企業3763戶,增長29.0%;從業人員28862人,增長17.8%,註冊資金327.42億元,增長100.2%。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口岸進出口貨物量72.1萬噸,增長11.6%;進出口貨值58.7億美元,增長50.5%。全年克州企業完成進出口貿易總額3.9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4%。其中,出口3.53億美元,增長31.6%;進口0.45億美元,增長21.4%。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12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全年各種交通工具完成貨物運輸量1413萬噸,比上年增長14.8%;貨物運輸周轉量17億噸千米,增長18.5 %。旅客運輸量342萬人次,下降18.6%;旅客運輸周轉量1.87億人千米,下降26.2%。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郵電系統完成業務總量 30891 萬元,比上年增長3.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和行動電話用戶總數43.32萬戶,增長9.5%。其中,固定電話用戶3.27萬戶,下降12.1%,行動電話用戶40.05萬戶,增長11.7%。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70部。年末網際網路用戶5.8萬戶,增長21.3%。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接待國內外遊客170.15萬人次,增長21.3%,其中,國內遊客167.03萬人次,增長21.5%;國外遊客3.12萬人次,增長13.5%;旅遊總收入達到4.75 億元,增長27.7%。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23.28億元,比年初增加23.05億元,增長11.5%。其中,住戶存款餘額89.43億元,比年初增加8.42億元,增長10.4%。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16.67億元,比年初增加31.48億元,增長37.0%。其中,短期貸款餘額8.49億元,比年初增加0.31億元,增長3.8%。

交通運輸

概況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公路總里程達到6575.7千米,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境內G3013高速公路、S309線、S212線連線烏恰縣城及2個口岸,中吉烏鐵路規劃正在規劃論證,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工程建設已經啟動。境內有1個汽車客運總站,23條公共汽車運行線路。

對外口岸

截至2018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境內有2個對外貿易口岸:吐爾尕特口岸伊爾克什坦口岸。伊爾克什坦口岸2002年5月正式宣布對外開放,吐爾尕特口岸於1995年11月下遷至現址托帕。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共有各類學校446所,其中基礎教育階段學校165所,共有在校學生156686名。各類學校中,普通中學27所,在校學生41236名;普通國小148所,在校學生67390名;幼稚園265所,在校學生45337名;中等職業學校5所,在校學生2602名;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21名。
境內主要中學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第一中學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第二中學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第三中學
阿圖什市特殊教育學校

科技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共建立科技示範園40座,科技示範戶7789戶,科技示範鄉16個。其中:已創建自治區級科技進步先進鄉鎮10個,州級科技進步先進鄉鎮8個。全州共發展各類專業協會201個,特色實訓基地4個。

文化

截至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有文藝表演團體5個,在國內外共演出630場;有圖書館5個,總藏書量達39.25萬冊;有文化館5個;有文化市場經營單位54家。全年共舉辦各類展覽80次。
截至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通廣播電視的鄉鎮37個;通廣播電視的村243個,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為95.51%和95.17%。有線電視總戶數18650戶,入戶率為11.83%,有線電視傳輸幹線網路總長1450千米。

衛生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共有衛生機構334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非營利性醫療機構65家,營利性醫療機構35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12個,其中鄉鎮衛生院38個,社區服務中心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31個,村衛生室222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406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1059人,註冊護士1110人,其他技術人員448人。每千人有衛生技術人員5.6人。全州衛生機構床位數3438張,其中醫院床位數2599張,衛生院床位數839張。每千人有床位數5.7張。

體育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全州運動健兒在國內各類體育比賽中榮獲38個獎項。其中,省級比賽中獲金牌17枚,銀牌8枚,銅牌13枚。

醫療

截至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共有衛生機構360個,其中非營利性醫療機構296家,營利性醫療機構44家。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22個,其中鄉鎮衛生院39個,社區服務中心3個,村衛生室243個。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840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1420人,註冊護士1425人,其他技術人員995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6.3人。全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3880張,其中,醫院床位數2505張。每千人擁有床位數6.3張。

社保

2017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有41074戶,112216名農村貧困人口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實現脫貧的農戶11768戶,50907人,尚未脫貧的有23230戶,100819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675人,下降42.1%,城鎮登記失業率1.2%。有14344戶,32352名城市貧困人口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全年有9.43萬人參加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8.04萬人參加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8.51萬人參加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45.78萬人參加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89萬人參加了工傷保險;4.34萬人參加了失業保險;4.69萬人參加了生育保險。

歷史文化

地方文化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是古代三文明(華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印歐語系)的薈萃之地及東西文化的交融之地。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中部是維吾爾文化的搖籃,北部是柯爾克孜文化的沃野,西南部山區是塔吉克文化的發祥之地,各種文化都留下厚重的文化積澱,柯爾克孜族的英雄史詩《瑪納斯》,是流傳千古的不朽之作,在草原上廣為流傳,家喻戶曉;維吾爾族的《阿凡提的故事》膾炙人口,不斷有新的故事在綠洲上傳播。柯爾克孜族的古典樂曲《康巴爾汗》及維吾爾族的《十二木卡姆》不僅是柯爾克孜、維吾爾音樂創作的基石,而且是民族音樂的經典與史詩。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曾經是西胡文化的發祥之地,古代的疏勒樂以及柘枝舞、胡騰舞在長期流傳過程中,不僅對當地的民眾文化產生影響,而且早就傳入內地,對中原文化影響極深。漢文化對境內的影響頗大,且有大量漢文化融入少數民族文化之中。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融合,豐富和發展了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各族人民的心理素質,增強了各族人民的凝聚力。

民族文化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有11個民族在此常住。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構成了自治州多姿多彩的濃郁的民族風情,尤以柯爾克孜族和維吾爾族的民族風情最為突出。
  •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的英雄史詩《瑪納斯》是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史詩之一。在柯爾克孜草原上演唱《瑪納斯》是最大的盛會。
柯爾克孜是中國古老的遊牧民族,其民間體育娛樂活動既具有我國北方馬背民族共同的的粗獷剽悍的特點,又具有本民族獨具的歷史特色、文化特點和生活特色。柯爾克孜族民間體育娛樂活動種類上百種,其中最具特色和觀賞價值的有:攻占皇宮、刁羊、賽馬、追姑娘、盪鞦韆、摔跤、馬上角力、賽駱駝等。
每遇婚禮等慶典,柯爾克孜族民眾都要舉行賽馬、刁羊、追姑娘、《瑪納斯》演唱會、對歌、跳舞等民間文娛體育活動。柯爾克孜族有本民族獨有的節日“諾魯孜節”,這是一種除舊迎新的年節,除夕之夜的跳火堆、唱“諾魯孜歌”以及節日之晨全村人共食“克缺飯”,都反映了柯爾克孜族獨有的歷史和文化。
柯爾克孜人的馴鷹捕兔、捕鹿、捕狐,不僅是本民族傳統的一種狩獵生產形式,而且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牧區草原到處可見駕鷹馭犬的狩獵者,特別以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獨具規模,別具特色。
  •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阿圖什維吾爾族的麥西來甫,亞地亞那及薩滿舞等各種歌舞盛會別具特色。

地方特產

阿圖什木納格葡萄
喀拉庫賽甜瓜
胡苑乃克
其里克塔吾孜西瓜
加格達塔吾孜西瓜
阿圖什無花果
克孜達那曼(紅葡萄
賽爾根查拉斯(黃葡萄)
蘇卡亞格里克(光皮杏)
賽買提玉魯克(巴仁銀杏)
阿克玉魯克(白杏)
克孜達拉斯(紅杏)
克孜苦曼提(紅杏)
麻依散杏
斯熱克艾西下甫托勒(黃桃)
克孜勒托阿其(紅桃)
英熱爾下甫托勒(鮮蟠桃)
阿克夏甫桃
紅暈白毛桃
李光桃
阿克阿木提
庫克阿木提
納西普提阿木提
庫托爾阿木提
皮拉克阿木提

風景名勝

  • 阿圖什天門景區
阿圖什天門景區位於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鎮省道309線南側17千米,距離阿圖什市75千米。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阿圖什天門呈“∩”字型,寬約120米,高500餘米,厚度無法丈量,形成一道天然的自然景觀。
阿圖什天門景區阿圖什天門景區
  • 玉其塔什草原風景區
玉其塔什草原風景區位於烏恰縣烏魯恰提鄉,距離烏恰縣城250千米。是新疆南部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夏牧場,玉其塔什在柯爾克孜語意為“三個石頭”,實為“三座巨大的山峰”,總面積約18平方千米。
玉其塔什草原風景區玉其塔什草原風景區
  • 阿克陶五彩山景區
阿克陶五彩山景區位於阿克陶縣奧依塔克鎮西南方向的314國道旁,距離阿克陶縣縣城79千米。
阿克陶五彩山景區阿克陶五彩山景區
  • 白沙湖-白沙山景區
白沙湖-白沙山景區,白沙湖-白沙山景區位於阿克陶縣布倫口鄉,距離阿克陶縣縣城150千米。白沙山山前是布倫庫勒湖,山後是恰克拉克湖。布倫庫勒湖是新疆濕地自然文化景觀,柯爾克孜語意為“山腳落的湖”。
白沙湖—白沙山景區白沙湖—白沙山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