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先天性白細胞顆粒異常綜合徵

先天性白細胞顆粒異常綜合徵一般指本詞條

小兒先天性白細胞顆粒異常綜合徵又稱契-東綜合徵,是Chediak、Higashi分別於1952年和1954年發現,故名Chediak-Higashi綜合徵。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多見於近親結婚的後代。

基本介紹

  • 外文名:congenital plasmasome abnormity syndrome
  • 別名:契-東綜合徵
  • 就診科室:兒科
  • 常見病因:近親結婚所致
  • 常見症狀:皮膚局部白化,眼部白化,肝脾與淋巴結腫大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

病因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多見於近親結婚的後代。致病基因為溶酶體運輸調節因子基因(LYST)。LYST基因的突變常導致異常LYST蛋白的生成。

臨床表現

本病徵兩性均可發病,患兒父母多為近親婚配。臨床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1.皮膚症狀
較特殊,在嬰兒期即可出現,皮膚局部白化,外露受光照射的部位呈石板樣灰或黑色。頭髮呈亞麻色或黑褐色,皆有銀光,特別是在陽光下或洗滌後。
2.眼部症狀
較為複雜,可呈現眼部白化病,虹膜色素減少呈藍紫色或棕色,半透明,眼底色素消失,視網膜呈灰色,遇光可見水平性眼球震顫。
3.肝脾與淋巴結腫大
約85%患者有肝脾與全身淋巴結腫大,有人稱之為“淋巴瘤”,可能是淋巴組織細胞反應性增大,脾大明顯時可出現脾功能亢進和溶血性貧血。
4.易感染
特別是皮膚、呼吸道的葡萄球菌及其他革蘭陽性菌的感染。
5.神經系統症狀
可有小腦性震顫、辨距不良、頸肌緊張、痙攣、瞼下垂、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消失、昏迷、腦脊液蛋白和細胞數增加、腦電圖異常,周圍神經病變等。
6.血液學特徵
白細胞胞漿中存在Dhle小體樣的嗜甲苯胺顆粒。粒細胞有腫脹、退變及分葉不明顯,漿內缺乏正常的中性顆粒,而含有1~6個或多個圓形、卵圓形,直徑1~2μm染色紫灰藍色的異常顆粒。中性粒細胞可見1~6個異常巨大顆粒外,周邊尚可見一個透明帶。
患兒白細胞吞噬功能良好,但殺菌活性有缺陷,易發生感染,並可發展為進行性粒細胞減少症,可有貧血、血小板減少。

檢查

1.血液和骨髓檢查
可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尤以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為著。中性粒細胞(包括早及中幼嗜酸、嗜鹼粒細胞)的胞漿中含有過氧化物酶陽性顆粒和嗜天青 Dohle小體樣顆粒,大小不一。淋巴及單核細胞中也有此顆粒。骨髓細胞中有空泡,偶見被吞噬異物,有的胞核較固縮。細胞免疫、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均正常。
2.腦脊液檢查
蛋白和細胞數增加。
3.病理檢查
全身許多組織可見大溶酶體樣顆粒。
4.中性粒細胞功能缺陷
遊走性和趨化性功能不全,殺菌力低下,吞噬功能正常。
5.中性粒細胞環核苷酸測定
cAMP含量顯著升高(7~8倍於正常人),cGMP含量降低。
6.血清溶菌酶含量升高
因為中性粒細胞易破壞,血清溶菌酶活性增高。
7.毛髮檢查
顯微鏡下觀察毛髮中可發現巨大黑色素顆粒。
8.其他
X線胸片、B超檢查,發現肝、脾腫大、縱隔增大,腦電圖檢查可見異常腦波。

診斷

根據皮膚、頭髮、眼的色素減淡、眼震、畏光、視力障礙等眼部症狀,及特殊的外貌和血液學特徵可作出診斷。具有以下1項或多項異常的兒童應懷疑本病的可能:①反覆不明原因的細菌感染。②毛髮、皮膚、眼底色素沉著。③外周血或骨髓的粒細胞出現巨大過氧化物酶陽性的溶酶體顆粒。④輕、中度中性粒細胞減少。⑤儘管血小板計數正常,但易擦傷或鼻出血。⑥無法解釋的肝脾腫大(與疾病加速期有關)。
本病常表現於嬰幼兒時期,也有在較遲的加速期確診的。確診需要在外周血或骨髓的粒細胞中發現巨大溶酶體顆粒。有些患者由於粒系前體細胞在骨髓中大量破壞,外周血粒細胞很少,這就需要行骨髓穿刺。

鑑別診斷

與伴有肝、脾、淋巴結腫大的疾病鑑別。鑑別診斷包括其他遺傳形式的部分白化病,如Griscelli綜合徵、Hermansky-Pudlak綜合徵。Griscelli綜合徵的中性粒細胞缺乏巨大胞漿顆粒,毛髮桿部可發現大片的色素沉著,黑色素細胞中可見成熟黑色素體的聚集。患兒常在10歲以前發生致命的淋巴組織細胞性綜合徵,和CHS加速期相似。 Hermansky-Pudlak綜合徵以血小板功能異常和相關的出血素質為特點。另外,在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細胞中也可發現類似CHS細胞的巨大顆粒。

併發症

肝脾與淋巴結腫大,可出現脾功能亢進和溶血性貧血,易感染,特別是皮膚、呼吸道的葡萄球菌及其他革蘭陽性菌的感染。並可發展為進行性粒細胞減少症,貧血、血小板減少。

治療

目前尚無特殊治療方法,由於缺乏色素保護,有向皮膚癌發展的傾向,因此,套用日光防護劑是很有必要的。另外,預防感染和提高機體的免疫力,轉移因子的使用可減少病毒的感染,大劑量維生素C可獲得改善中性粒細胞功能。病情重者切脾有短暫效果。脾切除效果不佳。採用潑尼松龍(強的松龍)靜脈給藥及阿昔洛韋(無環鳥苷),可使部分病例症狀改善。

預後

預後不良,患者在嬰幼兒期常死於嚴重感染,存活到5~10歲者往往死於淋巴瘤樣疾病,至青年期者僅伴有神經系統的疾患,亦可死於胃腸道出血,本病發病後平均生存期約6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