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北伐

元嘉北伐

元嘉北伐是指南朝宋元嘉年間主動進攻北魏一系列的征戰,總計有三次,分別於元嘉七年(430年)、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及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三次戰爭中宋文帝雖留守建康,各次派不同將領出征,但都會傳詔傳授戰略。三次北伐主要目標及戰場均為宋的河南失土,戰事耗費了不少兵力及物資,但結果全遭失敗。尤其第二次北伐對江北各地造成極大破壞,江南人民也在恐懼震盪中,久久不能平復。宋文帝去世後宋更陷入內斗混亂中,北魏漸取得軍事上的優勢,逐步奪取宋的北方領土。

基本介紹

  • 名稱:元嘉北伐
  • 地點四州河南地區;兗、徐、豫、青、冀六州;北魏關中地區;碻磝、關中、虎牢
  • 時間:430年至431年;450年至451年;452年
  • 參戰方: 南朝宋 北魏
  • 結果:三次北魏皆勝
  • 主要指揮官:南朝宋指揮官和領導者
  • 宋文帝:劉義中 到彥之 王仲德 檀道濟
  • 魏太武帝:杜超 長孫道生 安頡 叔孫建
第一次北伐,歷史背景,北伐過程,第二次北伐,歷史背景,戰前準備,北伐過程,勝敗原因,後人評價,第三次北伐,經過,影響,

第一次北伐

歷史背景

劉宋建國之初,北方除北魏外,還著北涼西涼西秦北燕五國;此外,陰山以北,還有強大的柔然部落。其夏和柔然部是魏的勁敵。劉宋雖只有半壁江山,對外卻可專注,形勢比較有利。其時,宋在河南還占有洛陽、虎牢、滑台、碻磝四個重鎮,往東包括今山東省的大部分,濟南、淄博、青州等城市都在宋的境內,建康離北方邊境較遠,所以比起東晉初年,它的局勢要安穩得多。魏明元帝死後,太子拓跋燾嗣位,是為世祖太武帝。太武帝初年(即宋元嘉初年),魏與夏、與柔然的戰爭連綿不斷,宋文帝利用這時機,於元嘉六年向魏要求歸還河南各地,聲稱否則要用武力奪取。太武帝聽了,付之一笑而已。

北伐過程

元嘉七年,宋文帝命到彥之率軍北伐。 四月,到彥之率五萬之眾,走水路由淮河入泗水,至七月才到須昌(今山東東平東),然後溯黃河西進。魏因碻磝、滑台、虎牢、金墉四鎮兵少,主動撤出。到彥之軍不費吹灰之力,便輕易收復四鎮,又進屯靈昌津(在今河南延津縣北)的南岸,使先頭部隊西進直抵潼關。宋軍將士皆大歡喜,只有曾從檀道濟作戰的舊將王仲德不以為然,他料定魏軍有計,一定是在等待冬季河上冰凍時反攻。魏崔浩更看穿到彥之的弱點: 把幾萬人棑成東西二千里 的一字長蛇陣,每一處只有幾千人,力量非常薄弱。
到彥之沿河布防後,就帶著王仲德回東平須昌的大本營去了。到了冬天,十月,魏軍渡河反攻,攻下洛陽、虎牢。十一月, 宋文帝命檀道濟率兵伐魏。但是到彥之失了洛陽、虎牢,先已膽怯,引軍從水路撤退,到了歷城(今山東濟南),便燒掉船隻,丟掉鎧甲,徒步退往彭城,魏兵追到歷城。濟南太守蕭承之只有幾百個兵,他命部下大開城門,敝出毫無戒備的樣子。魏軍大隊人馬到了城下,見了這等模樣,估計必有伏兵,不敢進城而去。宋軍這次冬季失敗, 損失慘重,府藏、武庫為之一空。
元嘉八年(431年)正、二月間,他北上救滑台,進至歷城,二十多天中,打了三十多仗,重創敵軍。魏叔孫建用騎兵小部隊襲擊他的運輸線,焚燒草谷。檀道濟部缺糧,不能前進,滑台終於失守,守將朱脩之被俘。檀道濟糧盡退兵,部下有人叛逃,把虛實告訴魏軍, 魏再發兵追擊,宋軍恐懼,隨時可能潰散。檀道濟在夜間宿營時,唱籌量沙,把剩下來的一點米鋪在沙上,裝出存糧極多的模樣,魏軍探知,以為降兵騙人,把他殺了。道濟又故作鎮靜,命軍士披甲,自己只穿便服,坐了轎子,慢吞吞地行走。魏軍 見了,以為是誘敵之計,不敢再追,檀道濟方得全軍而歸。宋軍北伐至此完全失敗。

第二次北伐

歷史背景

劉宋經第一次北伐大敗,一時無力再舉,遂整頓政治、恢復國力,以圖再舉。宋文帝北伐之志不曾懈怠,待國力稍見恢復後,立即著手進行北伐的準備工作。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以左軍將軍徐瓊為兗州刺史,由彭城 (今江蘇徐州)移鎮須昌(今山東東平西南),以大將軍參軍申恬冀州刺史,移鎮歷下(今山東濟南西)次年,以武陵王、南豫 州刺史劉駿為雍州刺史鎮襄陽(今湖北襄樊)。接著,罷南豫州併入豫州,以南平王、南豫州刺史劉鑠為豫州刺史,鎮壽陽(今安徽壽縣)。
元嘉二十三年(446年)三月,北魏高梁王拓跋那等人率大軍攻入劉宋邊境,侵擾兗、青、冀3州,並擄走百姓4000餘人,牛6000佘頭。宋文帝遂將北伐列入議事日程,向群臣諮詢北伐之策。 御史中丞何承天上《實邊論》陳述己見,他提出如果想徹底解決 北魏侵擾問題,應當“大田淮、泗,內實青、徐,使民有臝儲,野有積穀,然後分命方、召,總率虎旅,精卒十萬,使一舉盪夷,則不足稍勤王師,以勞天下”。又說:“奇兵深入,殺敵破軍,苟陵 患未盡,則困獸思斗,報復之役,將遂無已”。因此,他主張宜安 邊固守即所謂“堅壁淸野,以俟其來,整甲繕兵,以乘其敝”。應 該說,何承天的意見,較為切合劉宋對魏戰爭的實況。但宋文帝志在北伐拓境,未能採納何承天的安邊之策。彭城太守王玄謨迎合宋文帝,屢上疏陳述北伐,卻大為宋文帝寵信。
王玄謨字彥德,喜歡空談兵事。他喜歡談,宋文帝喜歡聽,聽得人神時還對左右 說廣聽玄謨所陳,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御史中亟袁淑會拍馬屁,便說陛下席捲趙魏之後,定要封禪泰山,臣逢千秋難得的機會,願意寫上一篇《封禪書》。文帝聽了大為高興,似乎中原已經回到了宋朝的版圖。
元嘉二十五年,宋文帝以彭城地當南北要衝,以武陵王劉駿為安北將軍、徐州刺史,鎮彭城。次年,以竟陵王劉誕 為後將軍、雍州刺史,鎮襄陽。因襄陽為臨魏境軍事重鎮,朝廷 “欲廣其資力,乃罷江州軍府,文武悉配雍州,湘州入台稅租雜物, 悉給襄陽”。這些措施都是為大舉北伐而做的準備工作。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二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親率大軍10萬南進,劉宋陳、南頓2郡太守鄭琨,汝陽、潁川2郡太守郭道 隱棄城而逃。拓跋燾圍攻懸瓤(今河南汝南),守將陳憲率不足千 人的守軍奮力抵抗。魏軍圍攻40餘日不能破城。劉宋救兵將至, 拓跋燾遂撤圍北還。
北魏撤軍之後,宋文帝決定立即大舉北伐。

戰前準備

1、東路軍6萬人由輔國將軍、青、冀2州刺史蕭斌為統帥, 以寧朔將軍王玄謨率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鎮軍諮議參軍申坦等 水軍1萬為先鋒,經淮、泗入河,進攻鎬礅、滑台等地。鎮軍將軍、徐、兗2州刺史武陵王劉駿率水陸繼進,併兼統東路青、冀、徐、兗4州之軍。
2、中路軍以太子左衛率臧質率東宮禁兵,帥驍騎將軍王方回、 建武將軍劉康祖、右軍參軍梁坦等步騎10萬,直趨許昌(今河南 許昌)、洛陽。豫州刺史、南平王劉鑠率所部後繼配合。
3、西路軍以雍州剌史隨王劉誕為統帥,率所部進攻弘農(今河南靈寶北),直向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梁、南秦、北秦三 州刺史劉秀之統率所部襲擾汧(山名,在今陝西隴縣西南)、隴 (山名,在今陝西隴縣至甘肅平涼一帶)一帶,威脅長安。
此外,宋文帝又特派太尉、江夏王劉義恭進駐彭城,統一調 度諸軍。
劉宋朝廷為補充兵力的不足,從尚書左僕射何尚之議,大發 青、冀、徐、豫、二兗六州民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凡所發 民丁,“緣江五郡集廣陵,緣淮三郡集盱眙”。又募天下弓弩手, 若有馬步眾藝武力之士應募者,加以厚賞。宋廷為了籌足軍資,下 令揚、南徐、兗、江4州富民家資滿50萬,僧尼滿20萬者,“並 四分換一,過此率計,事息即還”。從劉宋政權在戰爭開始時所採取的這些措施,可以看出劉宋不僅在謀略上沒有經過仔細的籌 劃,而且北伐的兵力和財力的準備,也是很不充分的。

北伐過程

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七月,當宋魏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 宋處於戰略進攻,北魏處於戰略防禦的地位。在戰爭初期,劉宋 三路大軍進展順利,取得了程度不同的勝利。
七月中旬,宋東路軍向魏軍發起攻擊,青、冀2州刺史蕭斌 部下建武司馬申元吉率軍猛攻鎬礅,北魏碻磝戍主、濟州刺史王德棄城逃跑,宋軍占領碻磝。與此同時,蕭斌遣將軍崔猛進攻魏青州剌史張淮之鎮守的樂安(今山東廣饒北),張淮之亦棄城而 逃。宋軍又攻占樂安。蕭斌進駐碻磝,親臨前線指揮,命王玄謨 部沿河西攻滑台。王玄漠命鐘離太守垣護之領百舸為前鋒,進占 滑台西南120里處的石濟津(黃河渡口),全軍進攻滑台。王玄謨 軍士卒眾多,器械精良,魏滑台岌岌可危。
同時,豫州剌史劉鑠所率中路軍,也向魏境展開進攻。劉鑠 命中兵參軍胡盛之、到坦之分兩路會攻長社(今河南長葛東)。魏長社戍主、荊州刺史魯爽敗走,宋軍攻克長社。接著,宋幢主王 陽兒、張略等進據小索(古城名,在今河南滎陽)。北魏豫州刺史 拓跋仆蘭聞知,率步騎2000從大索(古城名,在今河南滎陽,距 小索城四里許)阻擊宋軍,被王陽兒擊敗。到坦之等進占大索,仆 蘭逃奔虎牢。於是,劉鑠又派安蠻司馬劉康祖率軍為到坦之部後 繼,合軍進攻虎牢。
當宋東、中兩路軍發起進攻時,西路軍積極配合。八月,雍 州剌史劉誕派中兵參軍柳元景振威將軍尹顯祖、奮武將軍魯方 平、建武將軍薛安都略陽太守龐法起、廣威將軍田義仁等眾軍, 自襄陽分頭北進。閏十月,西路軍大敗魏軍,攻占弘農(今河南 靈寶北)。隨後,薛安都、魯雲平、尹顯祖等人進攻魏陝城(今河 南三門峽西)。北魏洛州刺史張是連提率步騎2萬赴援,與宋軍展 開激戰。薛安都等大敗魏軍,斬首3000佘級,俘虜2000餘人。攻 克陝城,陣殺魏軍統帥張是連提。西路軍另一部龐法起軍在薛安 都等人進攻陝城之時,率軍一舉攻占潼關。這時“關中諸義徒並 處處鋒起,四山羌、胡鹹皆請奮”。西路軍的勝利,使北魏關中 搖動,這對宋軍的北伐非常有利。當劉宋各路北伐大軍進展順利之時,東路軍王玄謨部以精銳 之師,圍攻滑台數十日之久,卻未能攻克。玄謨軍圍攻滑台之初, 眾將士以城內多茅草房,建議用火箭射城內,引燃茅房,使城內 軍民驚慌,宋軍乘勢攻城。玄謨不許。十月,北魏救兵將至滑台, 鐘離太守垣護之建議強攻,以便迅速破城。他寫信給玄謨說:“昔 武皇(指劉裕)攻廣固,死沒者亦眾。況事殊曩時,豈得計士眾 傷疲,願以屠城為急”。玄謨又不採納。眾將士再建議發車為營, 以抵抗魏騎兵救援,玄謨仍拒不採納。王玄謨一再拒絕正確的意 見,多次失去戰機,屯兵滑台近3個月而無所獲。
閏十月初七日,魏太武帝大軍進至枋頭(今河南濬縣西,位置在滑台以西古黃河北岸),立即派殿中尚書長孫真率騎兵5000 自石濟津渡過黃河,切斷宋軍退路,以防止王玄謨軍逃跑。又派 關內侯陸真乘夜率數人潛入滑台城,撫慰守城將士,並登城察看 宋軍動靜,然後連夜回營還報太武帝。次日,太武帝親臨前線,率 大軍渡河,直逼宋軍。魏軍眾號百萬,鞞鼓之聲,震動天地,軍 勢甚盛。王玄謨見北魏大軍逼近,驚慌失措,棄軍逃跑。宋軍失 去主將,陣勢大亂。魏軍乘勢進攻,斬首萬餘級,繳獲軍資器械 無數。太武帝進駐東平(今山東東平東)。魏軍遂以繳獲宋軍的戰 船,用鐵索相連,在黃河上組成3道封鎖線,企圖截斷滑台以西 垣護之率領的宋軍。王玄謨敗逃,顧不上告知垣護之,因而垣護 之得知宋軍敗退時,退路已被魏軍截斷。垣護之急命部下乘河水 迅猛,順流而下,如遇攔截鐵索便以長斧砍斷。在垣護之率領下, 宋軍將士奮勇作戰,全軍衝破封鎖線退還,僅損失一艘戰船。
王玄謨狼狽逃回碻磝,手下將士死亡殆盡。東路軍主帥蕭斌大怒,欲將王玄謨斬首,經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力勸乃止。蕭斌 見前鋒已敗,準備親率主力固守礦礅。沈慶之勸他說:“夫深入寇 境,規求所欲,退敗如此,何可久住。今青、冀虛弱,而坐守孤 城,若虜眾東過,青東非國家有也”。正在這時,宋文帝詔書至, 不許蕭斌後退。沈慶之仍堅持退軍說;“閫外之事,將所得專,詔 從遠來,事勢已異”。於是蕭斌重新部署諸軍,以王玄謨守鎬礅, 申坦垣護之守清口(今山東東平西,為清水入黃河之口),自率 諸軍還駐歷城(今山東濟南西)。這時東路軍的失敗,已成定局。 此後,總統北伐軍事的太尉劉義恭以鎬礅孤城,必不可守,召令 王玄謨退軍,碡礅落入魏軍手中。
宋文帝認為東路軍敗退,魏兵深入南境,西路柳元景等軍不 宜獨進,遂令其撤退。於是弘農、陝城、潼關又為魏占有,西路 軍所取得的輝煌成果,遂付之東流。劉宋東路軍的敗退,實際上 影響了整個北伐戰局,此後北魏發起全面進攻,劉宋則由全面進 攻轉為全面防守。
魏軍反攻初勝後,太武帝遂命諸將分兵5路大舉南下:
1、征西大將軍、永昌王拓跋仁自洛陽向壽陽(今安徽壽縣);
2、尚書長孫真向馬頭(今安徽懷遠南);
3、楚王拓跋建向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
4、高涼王拓跋那自青州(魏青州治今山東廣饒)向下邳(今 江蘇邳縣西南);
5、太武帝親率主力自駐地東平(今山東東平東)向鄒山(今 山東鄒城東南)
十一月初,太武帝大軍進攻鄒山,宋戍主、魯陽陽平2郡太守崔邪利投降。太武帝進駐鄒山。
與此同時,楚王拓跋建軍進駐彭城門戶蕭城(今安徽蕭縣西 北),另軍步尼公進屯彭城另一門戶留城(今江蘇沛縣東南)。鎮 守彭城的宋武陵王、徐兗2州刺史劉駿與駐在彭城節度北伐諸軍 的江夏王太尉劉義恭派參軍馬文恭軍主嵇玄敬率軍分別進至 蕭城、留城,觀察魏軍的動向。馬文恭、嵇玄敬2軍先後與魏軍 遭遇,馬文恭軍大敗,文恭隻身逃回。嵇玄敬軍由於當地百姓的 協助,取得勝利,魏軍遭到失敗。當時,蕭城魏軍距彭城僅10里 之隔,彭城守軍雖多,但軍糧匱乏,形勢十分危急。劉義恭欲棄 城南逃,安北長史、沛郡太守張暢力諫不可。他說:“今城內乏食, 百姓鹹有走情,但以關扃嚴固,欲去莫從耳。若一旦動腳,則各 自散走,欲至所在,何由可得。今軍食雖寡,朝夕猶未窘罄,量 其欲盡,臨時更為便宜,豈有舍萬安之術,而就危亡之道”。劉 駿認為張暢所言有理,也勸義恭留鎮彭城。劉義恭才決意堅守彭 城。太武帝率大軍進至彭城,宋軍據城固守,魏軍不能克。
魏永昌王拓跋仁率騎兵8萬,自洛陽南進,連克宋懸瓠、項城(今河南沈丘),直趨壽陽。宋文帝恐鎮守壽陽的豫州剌史劉鑠 被圍,遂急令已向虎牢的安蠻司馬劉康祖返回壽陽。康祖得令後 火速回師,在壽陽北數十里處,被拓跋仁的8萬大軍追及。康祖 軍僅有8000之眾,軍副胡盛之建議傍山依險,從小路返回壽陽。 康祖大怒,說:“寇今自送,不復遠勞王師,犬羊雖多,實易摧滅。 吾兵精器練,去壽陽裁數十里,援軍尋至,亦何患乎”。遂命將 士結車營沿大道向壽陽進發。魏軍仗恃人多,四面夾攻宋軍,康 祖率軍奮戰一天一夜,殺敵萬餘人。魏軍又分為3批,輪番進攻, 並以馬匹運草火燒宋軍車營,康祖激勵將士,拚死決戰,終因寡 不敵眾,全軍覆沒。康祖身被10創,中流矢墜馬而死。北魏拓跋 仁軍圍攻壽陽,並分兵襲擾宋馬頭、鐘離等地。宋劉鑠命將士燒掉壽陽四周廬舍,憑堅城固守。
十一月底,魏軍各部進抵淮水一線。太武帝彭城、壽陽等 堅城急攻難下,遂決定置宋孤城不顧,渡淮南進,兵鋒直指長江。
十二月初一日,北魏諸軍渡淮南進:高涼王拓跋那出山陽 (今江蘇淮安)、永昌王拓跋仁出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中書郎 魯秀出廣陵(今江蘇揚州),太武帝自率大軍直趨瓜步(今江蘇南京六合東南瓜埠)。魏軍未帶軍糧,沿途本以抄掠為食。渡淮後得知宋 盱眙(今屬江蘇)城有儲糧,便猛攻盱眙。盱眙太守沈璞與輔國 將軍臧質奮力抵抗,魏軍攻城不下,便繞城而過,繼續南進。魏 軍沿路燒殺搶掠,劉宋許多城邑守將望風奔逃。十二月十五日,太 武帝軍抵達瓜步,與建康隔江而對。
魏軍到達長江北岸後,大拆民房,割葦造筏,聲言渡江。建 康震動,宋廷上下一片恐慌。宋文帝命令建康內外戒嚴,悉發丹 陽(治建康)地區丁壯為兵,王公以下子弟皆從役。領軍將軍劉 遵考等將兵分守建康津要,派水軍沿江巡邏,“上接於湖,下至蔡 州,陳艦列營,周亘江畔,自採石至於暨陽,六七百里,船艦蓋 江,旗甲星燭”。文帝又命太子劉劭總統水軍,出鎮石頭城(今 南京城西),丹陽尹徐湛之守石頭倉城,吏部尚書江湛兼領軍,總 統軍事。文帝懸重賞購太武帝君臣首級,斬太武帝首級者,封八千戶開國縣公,賞布絹各萬匹,金銀各百斤。又募人將毒酒置江 北空村中,欲以毒死魏軍將士。
宋文帝劉義隆登石頭城北望,面有憂色,長吁道:“如果檀道濟還在,怎么會到這個地步!”
太武帝雖聲言渡江,其實是虛張聲勢。魏軍逞一時兵威,從 黃河北岸一直打到長江北岸,連過劉宋青、冀、兗、徐、豫、南 兗6州,沿途燒殺搶劫,遭到江淮人民的強烈反抗,他們紛紛以堅壁淸野對抗魏軍。魏軍抄掠無所得,軍資奇缺,人馬飢乏。同 時魏軍屯長江北岸,前有長江天塹,沒有強大水師無法渡江,後 有劉宋6座州治堅城未破,難免有後顧之憂,而且沿路征戰,士 馬損失過半,因而魏軍此時已是強弩之末,退兵乃是大勢所趨.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正月初一,太武帝大會群臣於瓜步山 上。初二,魏軍掠民戶5萬餘戶,焚廬舍撤軍北還。魏軍在返回 途中為了解決軍糧,再次圍攻盱眙,守將臧質率領將士英勇抵抗。 魏軍先後築長圍,施以鉤車、衝車等器具連續攻城,宋軍以相應 辦法抵抗。魏軍乃“肉薄登城,分番相代,墜而復升,莫有退者, 殺傷萬計,屍與城平”。魏軍猛攻20餘日,盱眙巋然不動。二月 二日,太武帝因北魏軍中多疾疫,又有人告以宋廷命彭城守軍斷 其歸路,並遣水軍自海入淮來攻,遂撤盱眙之圍北還。
魏軍路過彭城時,劉義恭畏懼不敢截擊,魏軍驅迫擄掠來的 民戶萬餘口宿於彭城幾十里處的安王陂,諸將皆請出擊,義恭不 許。次日,宋文帝詔令義恭全力追擊魏軍,義恭才遣將追擊。魏 軍已得知此訊,將萬餘口百姓全部殺掉,平安撤回魏境。這場持 續半年多的宋魏戰爭,以劉宋失敗而告結束。

勝敗原因

劉宋元嘉末年的宋魏戰爭,以劉宋的主動北伐而開始,又以 劉宋的最後失敗而告終。劉宋不僅沒有能收復河南失地,反而使 魏軍長驅直入,大片領土遭魏軍蹂躪。北魏在戰爭中,採取的是 前期防禦、後發制人的戰略方針,兵鋒南向,飲馬長江是它的既 定目標。因而在時機成熟之後,北魏立即以數十萬騎兵反擊,掃 盪劉宋江淮6州之地,直逼劉宋京師建康,宋軍無力反擊,魏軍 最後主動撤軍。魏軍是這次戰爭勝利的一方,劉宋是失敗的一方。
這次戰爭以南敗北勝的結局告終,不是偶然的。戰爭是政治、 經濟、軍事、外交等多方面的較量,宋魏雙方在這些方面有著明 顯的差異。先看劉宋,從政治上看,劉宋初年雖號稱盛世,但東晉以來君權衰弱、權臣專制朝政的局面並沒有根本改變,宋文帝 本人就是在權臣徐羨之謝晦等人策劃的宮廷政變中登上皇帝寶 座的。權臣功高震主的陰影,始終籠罩著宋文帝。如功高位重的 名將檀道濟,曾參與宮廷政變,而身遭猜忌被殺,這就導致了劉 宋北伐時缺乏將才,不得不以庸才將領統兵。而且宋文帝唯恐軍 權旁落,不敢放手使用將帥,“而遙制兵略,至於攻日戰時,莫不 仰聽成旨” 。這實際上等於捆住了將帥手足,很難發揮他們的指 揮才能。劉宋初年所謂“財阜人豐”的“小康”局面,只不過是 與亂世比較而言,其經濟實力不足以發動大規模的戰爭,所以臨 戰還須向全境富民借貸軍資。從軍事上看,劉宋兵力十足,靠 戰徵發庶民補充,缺乏軍事訓練,戰鬥力很差,加之劉宋軍隊多 為水軍、步兵,缺乏戰鬥力較強的騎兵,因此從整體上說,劉宋 的軍事實力遠不如北魏強大。劉宋擔任主攻方面的前鋒王玄謨,本 無大將之才,因其迎合文帝極力主張北伐,而被委以重任。但他 既無謀略又無膽識,剛愎自用,臨戰不採納正確意見,先是坐失 戰機,繼而驚慌失措,棄軍南逃,導致東路宋軍潰敗,牽動北伐 全局,而宋文帝的遙控指揮,常常是“詔從遠來,事勢已異”,這 些都成為劉宋北伐失敗軍事上的主要原因。
反觀北魏,政治上雖不甚穩定,但畢竟完成了北方統一大業, 表面上有一個安定的局面,而且北魏中央王權強大,對軍隊徵調 指揮自若。在經濟上,北魏在農業畜牧業方面都採取了一些積極 的措施,北方地大物博,又新破柔然,補充了大批人力物力。在 軍事上,北魏有數十萬久經戰陣的強悍騎兵,其戰鬥力很強。親 臨前線指揮的太武帝富有軍事天才,知己知彼,正確地採用後發 制人的戰略,選擇有利於己方的秋季反攻,善於利用騎兵優勢,敢 於繞過堅城,迂迴縱深穿插南下,此種戰略戰術大獲成功。這些 決定了這次戰爭以北魏勝利而告結束。

後人評價

南宋的辛棄疾諷喻文帝北伐:“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清代初期的王夫之評430年北伐:“元嘉之北伐也,文帝誅權奸,修內治,息民六年而用之,不可謂無其具;拓跋氏伐赫連,伐蠕蠕,擊高車,兵疲於西北,備弛於東南,不可謂無其時;然而得地不守,瓦解蝟縮,兵殲甲棄,並淮右之地而失之,何也?將非其人也。到彥之蕭思話大潰於青、徐,(南宋孝宗之)邵弘淵、李顯忠大潰於符離,一也,皆將非其人,以卒與敵者也。文帝、孝宗皆圖治之英君,大有為於天下者,其命將也,非信左右佞幸之推引,如燕之任騎劫、趙之任趙蔥也;所任之將,亦當時人望所歸,小試有效,非若曹之任公孫強、蜀漢之任陳祗也;意者當代有將才而莫之能用邪?然自是以後,未見有人焉,愈於彥之、思話而當時不用者,將天之吝於生材乎?非也。天生之,人主必有以鼓舞而培養之,當世之士,以人主之意指為趨,而文帝、孝宗之所信任推崇以風示天下者,皆拘葸異謹之人,謂可信以無疑,而不知其適以召敗也。道不足以消逆叛之萌,智不足以馭梟雄之士,於是乎摧抑英尤而登進柔軟;則天下相戒以果敢機謀,而生人之氣為之坐痿;故舉世無可用之才,以保國而不足,況欲與猾虜爭生死於中原乎!”

第三次北伐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宋文帝得知北魏發生政變,魏太武帝被殺,遂倉卒圖謀再次北伐,並得魯爽等人支持,但太子中庶子何偃認為北方數州經歷過上一次北伐後還未復原,未是時機,上一次反對北伐的沈慶之再度進諫試圖阻止北伐,但宋文帝都不接納。五月丙申,宋文帝下詔北伐,命蕭思話督冀州刺史張永攻碻磝,魯爽、魯秀兄弟與程天祚率四萬荊州兵攻許洛,雍州刺史臧質攻潼關。青州刺史劉興祖得知北伐,進言請派青冀二州共七千兵直指中山,占據河北要地,並取當地農作物補充軍糧,若果成功,河南守軍亦當潰敗,率北伐主力的張永更可北渡黃河作支援。然而宋文帝一心只想收復河南,不肯聽從。

經過

大軍出發後,守歷城的建威將軍申坦入黃河支援,張永司馬崔訓及齊郡太守胡景世都率青州兵和張永會合。當年七月,張永到達碻磝,並圍城,接著兵分三路攻城,張永、胡景世統東路,申坦統西路而崔訓統南路,可是仍久攻不下。八月辛亥日(9月4日)夜晚,魏軍挖地道出城,縱火燒毀崔訓營壘及攻城器具,兩日後又燒了張永和胡景世的,不久魏軍再破壞崔訓進攻的通道。張永於是在當晚便撤圍退兵,可是卻沒有告知其他人,於是令宋軍大亂,被魏軍攻擊,死傷慘重。蕭思話於是率兵增援,盡力攻城但仍失敗。八月丁卯日(9月20日),蕭思話見久攻不下,青、徐二州又歉收,遂在八月丁卯日率軍退還歷城,斬崔訓共收張永、申坦下獄。
由魯爽率領的西軍進攻長社,守戍的禿髮幡出逃,臧質則只出襄陽城郊,柳元景及薛安都進兵洪關;梁州刺史劉秀之也派蕭道成進兵長安。北魏方面封禮進防弘農,兒烏乾守潼關,拓跋遼守河內。不久,魯爽在大索擊敗拓跋仆蘭,進而攻虎牢,然而因為知道東軍已退,於是和柳元景都退兵。蕭道成等軍亦見魏援將至,退還仇池。北伐再次無功而還。

影響

此役作戰地區局限,規模亦不大,對宋魏兩國影響及不上兩次北伐,魏及後還因宗愛再殺由他擁立的南安王拓跋余而引來一場由源賀等人領導的政變,終讓文成帝繼位。不過宋文帝對此役乘魏太武帝去世仍然失敗大感不滿,曾對蕭思話下書:“北虜已經從戰爭中獲利了,而現在快進入隆冬季節,若果他們敢來送死,我們兄弟父子就要親自抗擊了。說到這裡又更憤怒了!可以將這詔給張永和申坦看。”更向劉義恭說:“早知道諸將是這樣子,我就親自持刀在他們後面督戰了。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不過,次年宋文帝就因太子劉劭的政變而喪命,由其領導的北伐亦告終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